APP下载

人工智能背景下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

2021-08-24赵根良

关键词:SWOT分析大数据人工智能

赵根良

【摘  要】人工智能和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引起了学术界和有关部门普遍关注。论文基于SWOT分析方法,分析人工智能背景下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内部的优势和劣势、外部的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从SO策略、ST策略、WO策略、WT策略4个角度提出人工智能背景下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具体发展策略。

【Abstract】The deep integr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traditional industries has attracted widespread attention from academic circles and relevant departments. Based on the SWOT analysis metho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ernal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as well as external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China's human resource service indust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n this basis, it puts forward specific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China's human resource service indust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rom four perspectives: SO strategy, ST strategy, WO strategy and WT strategy.

【关键词】人工智能;人力资源服务业;SWOT分析;大数据

【Keywords】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uman resource service industry; SWOT analysis; big data

【中图分类号】F24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1)07-0067-03

1 人工智能背景下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SWOT分析

1.1 人工智能背景下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优势分析

1.1.1 具有较强的数据资源基础

截至2019年末,全国共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39568家,人力资源市场网站15020个,全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计服务人员达到100056万人次,共计帮助25501万人次实现就业和流动,共为4211万家用人单位提供了人力资源服务,在全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中登记求职和要求提供流动服务的人员达到51129万人次[1]。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线上服务网站有大量的注册企业和注册求职者,线下也有大量的企业用户和个人用户的庞大数据,这些都是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强大数据基础。

1.1.2 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

2014年,人社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意见》,明确指出到2020年要建立健全人力资源服务体系的专业化、信息化、产业化、国际化[2]。经过几年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全面进入,人力资源服务业已经实现人力资源服务与信息技术服务的深度融合,并不断进行人力资源服务工具及商业模式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信息化、数字化水平,向智能化方向迈进,为人工智能在人力资源服务业更深入和广泛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1.2 人工智能背景下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劣势分析

1.2.1 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不平衡

首先是地区上的发展不平衡,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些重点城市和沿海地区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受重视程度是较高的,在新兴业态方面快速发展,在新兴产业和人力资源服务业的跨界融合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一些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却相对滞后,发展水平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3]。其次是不同大小规模的人力资源服务业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那些大型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势頭良好,有足够实力和条件进行信息化、数字化、品牌化等方面建设,但是一些中小型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却存在专业化程度不高、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品牌建设意识不强、以传统服务业态和服务手段为主体等诸多问题。

1.2.2 人力资源服务业信息化建设存在不足

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信息化、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程度不深,具体表现为,各省市之间信息不联通,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之间信息资源不能实现共享共用,从而容易出现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造成了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不仅在整体上出现人才供求不平衡的问题,而且在不同地区、行业和时间也都出现人才供求的不平衡问题。此外,很多中小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由于资金限制,缺乏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导致信息化建设水平和质量存在严重不足。

1.2.3 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截至2017年年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从业人员从学历来看,硕士及以上学历占2.6%,本科学历占32.3%,大专及以下学历占65.1%,学历整体偏低。由于市场准入门槛相对较低,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从业人员职业化水平参差不齐,从业人员的专业化能力和创新能力普遍不足。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工智能在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深入和广泛应用。

1.3 人工智能背景下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机会分析

1.3.1 国家政策支持

我国的很多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更为人工智能在人力资源服务业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很多政策支持。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4]。此外,2017年9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5]和2020年7月人社部下发的《关于开展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促就业行动的通知》[6]等一系列的国家政策,为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信息化建设、人工智能的应用带来良好的发展机会。

1.3.2 为人力资源服务业转型带来动力

产业融合是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力量,是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内涵式发展的客观要求。人工智能以大数据为基础,通过运用智能化工具改善人力资源服务业服务水平,更有效率、更精准地匹配服务需求,提高用户体验,同时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数字化转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很多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服务模式也必将发生改变,很多线下服务模式逐渐向线上服务平台转型升级,这种转变满足了现在共享经济、灵活用工的市场需求。

1.4 人工智能背景下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威胁分析

1.4.1 复合型人才短缺严重

资料显示,2019年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500万。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对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深入影响,人力资源服务业需要具有更多既能掌握人力资源服务专业能力,又能掌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传统的那些从事基础性行政工作或者只是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知识的员工很难胜任人工智能时代的人力资源服务工作。因此可以预料,人工智能时代,人力资源服务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将会短缺严重。

1.4.2 人力资源服务业人员失业增多

对于人力资源服务工作,如员工招聘和猎头工作中涉及大量的人际互动的工作,很难被人工智能代替。但是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审核及分配、员工档案管理中一些重复性工作、不需要更多脑力的传统性工作,是很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的[7]。人工智能在人力资源服务业中的应用,实际上就是人力资源服务业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和变革,必然面临着人才更替和失业人员增加的现实问题。在人工智能的应用背景下,人力资源服务业如何提高员工的职业能力,提升员工的再就业能力,如何解决员工的失业问题,都是其面临的挑战和威胁。

1.4.3 伴随伦理问题出现

人工智能应用于人力资源服务业,会增加伦理问题的出现。主要表现为2个方面的伦理问题:第一個是算法歧视问题。算法歧视是指人工智能的算法在进行收集、分类、生成和解释一些数据时产生了和人类相同的偏见歧视,一般主要有年龄歧视、性别歧视、种族歧视、就业歧视和弱势群体歧视等[8]。在人力资源服务业中,人工智能的算法如果应用于评估关切人身利益的场合,很可能产生歧视问题,从而危害个人权益。第二个是数据隐私安全问题。人工智能的应用,需要大量数据的收集、使用和流动。但这些数据信息中就会包含用户的很多个人信息,如姓名、住址、手机号码和身份证号码等敏感信息。这些数据信息可能会被披露出去,这对个人的隐私和安全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

1.4.4 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业务会变得困难

人工智能时代,智能化广泛应用,会使得一些劳动密集型传统行业,如制造业的普通工作岗位不断减少,普通用工数量有所缩减,这样就会进一步压缩人力资源服务业在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业务空间。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就会导致对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的大量需求,但我国的现状是普通劳动力过剩,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相对不足,人力资源服务行业要想满足众多升级产业对高素质、高技能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是很难的。

2 人工智能背景下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策略

2.1 SO(优势—机遇)策略

2.1.1 借助人工智能,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持续转型升级

人力资源服务业需要深化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通过人工智能的赋能,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的出现,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更好地服务新兴产业领域,能够提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中高端服务,实现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低端业态向高端业态的转变。

2.1.2 借助人工智能,寻找人力资源服务业新的价值增长点

人工智能时代,数据库优势和挖掘数据价值的能力会成为人力资源服务业增值服务的新价值点。例如,在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传统服务中,招聘业务可以基于大数据分析实现人力资源供需双方的需求对接,薪酬设计服务中可以基于大数据信息平台设计更为科学的薪酬方案。此外,我国人力资源服务的市场细分化程度在不断加深,也给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市场细分,必然要求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服务更加专业化、效率化、创新化。人力资源服务业通过人工智能应用,基于大数据进行客户需求信息搜集和挖掘,能快速、有效地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实现服务增值。

2.2 ST(优势—威胁)策略

2.2.1 加强人才共享平台和灵活用工平台建设

人工智能时代,灵活与共享成为企业用工和劳动者就业的新趋势。人工智能时代,人们对于灵活用工、员工共享有了更多的需求。人工智能背景下,人力资源服务业可以利用自己的数据基础建立人才库和人才共享平台,从而有利于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找到适合自己的复合型人才,有利于为产业升级的企业提供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还可以实现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之间的人才共享。通过灵活用工平台的建立,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满足企业和个人的用工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有效解决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带来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

2.2.2 积极开展针对性就业服务

人工智能在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广泛和深入应用,必然会导致失业人员的增加。人力资源服务业本身就是促进劳动者就业和职业发展的专门行业。面对人工智能造成的员工失业问题,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不能将这些人群推向社会,而要将失业人员作为重点群体开展再就业服务。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可以利用自己的就业数据信息优势和信息化平台,为失业人员开展精准招聘、创业扶持和技能培训等人力资源服务,实现精准再就业。

2.3 WO(劣势—机会)策略

2.3.1 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平衡发展

每个地方需要依托国家政策支持,根据区域经济特点,进行人力资源服务业资源整合和产业布局调整,将区域内不同规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构建成多元化、多层次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体系,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实现政府+平台+产业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模式,促进区域内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优势互补、集聚化整体发展。另外,政府要在整体上对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进行空间布局和规划,继续加大对西北地区以及东北地区的人力资源服务业扶持,通过政策鼓励和支持西北地区以及东北地区人工智能技术和人力资源服务业的融合,创新服务技术、创新服务模式、创新服务业态。

2.3.2 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业信息化建设

人工智能时代,要想促进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整体发展,需要依靠政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建立全国统一的人力资源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动态管理和协同操作,达成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实时交流。加强人力资源服务基础数据库建设,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业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制定人力资源公共数据资源开放清单,推进人力资源服务数据资源依法有序向企业和个人用户开放,实现信息社会共享。

2.4 WT(劣势—威胁)策略

2.4.1 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

人工智能时代,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更需要人才的支撑。人工智能时代对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要求主要包括,在观念上要有创新观念,在知识上既要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又要掌握人工智能方面的专业知识,在能力上既要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技能,又要有人工智能操作技能,在核心能力方面应该具有善于学习、跨界融合的能力、场景迁移等方面的能力。人才来源于2个方面:一是引进,二是培养。一方面,人力资源服务业应该制定人才引进政策,积极从高校引进人才提升员工学历水平,从社会引进复合型人才、高端人才提升员工层次水平。另一方面,多渠道培养人才。

2.4.2 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业伦理建设

第一,进行算法歧视的规制。首先,需要国家加强人工智能算法立法监管,实施算法问責制,对人工智能算法的设计者和使用者进行问责与惩戒。其次,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应建立行业内合理算法标准,规范技术公平。最后,增加算法透明度,如对算法使用过程予以记录,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公开。第二,进行数据隐私安全保护。首先,需要国家制定和完善人工智能数据隐私安全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对过度采集个人数据信息、泄露个人数据隐私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厉打击。其次,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也要完善数据隐私安全保护制度,提高数据隐私安全保护技术,对数据的采集、调取、使用等过程进行全方位数据隐私安全保护。最后,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要向员工和社会个人做好数据隐私安全保护宣传,提倡个人“从我做起”进行数据隐私安全保护。

综上,人工智能时代,人力资源服务业要依托自身已经形成的优势,抓住人工智能带来的机会,不断改变以往自身的劣势,积极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威胁,从而制定出具有人工智能时代特点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策略,从而实现人工智能和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深度融合,进而促进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长久发展、成功转型、不断升级,为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培育新的增长点,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

【参考文献】

【1】2019年度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统计报告[EB/OL].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jiuye/gzdt/202005/t20200519_369066.html,2020-05-19.

【2】周文魁,查茜.基于大数据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8(4):145-146.

【3】孙建立.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成效、问题与对策[J].中国劳动,2019(3):18-29.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2017-10-27.

【5】董良坤.人力资源服务业转型升级:制度障碍与策略路径——以上海为例[J].中国人事科学,2019(11):31-42.

【6】周卓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探析[J].领导科学,2020(6):99-101.

【7】房鑫,刘欣.论人工智能时代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9(8):104-109.

【8】汪怀君,汝绪华.人工智能算法歧视及其治理[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0(2):101-106.

猜你喜欢

SWOT分析大数据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海南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SWOT分析
P2P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企业运营管理与财务战略分析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