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机融合

2021-08-24叶晓飞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90期
关键词:学科融合思想道德小学语文

叶晓飞

【摘要】基于当前教学背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已然成为新课标改革的重要内容。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建立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更需要知识和思想道德的有机结合。小学语文凭借其丰富的教材内涵和广泛涉及的情感表达,可以更好地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载体,最终实现小学生语文知识和思想道德的共同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想道德;学科融合

小学是个体成长的重要时期,研究表明,心智发育和个体思想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均受这一阶段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学生,由于自身的生活经验比较少,所以教师的引导必不可少。不论是综合思维能力还是道德品质的建设,在这一阶段都需要打好基础,这样才能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当前的教育水平通常取决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因此,倘若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将文化知识和思想教育相结合,则有助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特别是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和优秀品质是小学生学习的对象,直观明了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加强学生的精神建设。将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不断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内涵,增强学生和作者的情感共鸣,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和质量,同样还能提升了整体的思想道德水平。

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中,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可以增强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授课中,语文教材仅仅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且学习其中的情感表达和语言技巧。但是,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大多属于被动学习。学生仅仅学到了基础的文化知识,主动性并没有得到挖掘与发挥。众所周知,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还包括综合能力的提升和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应当注重整合教育方法。只有将小学语文课文和思想道德培养结合起来,让学生从思想道德的角度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才能在适宜的环境熏陶中养成良好的品格。

在小学语文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可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质量。教材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载体,而且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难度,并且涵盖的范围很广,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和抒情感人的篇章,同时还有优美的古詩词等。只有将其中的丰富情感提取出来,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而这个过程也是学习作者思想、建设自我价值观的过程,能够深入了解作者的人文精神交流,可以更好地理解表达技巧中蕴含的深层次意义。

二、小学语文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有机融合方法与途径

(一)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提升自身水平与经验

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引导学生理解与把握文章内在思想方面。借助教师的引导可以弥补学生自身生活经验的不足形成的理解偏差问题。不同教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而言,其产生的效果和影响也具有很大的差别。比如,在学习《大禹治水》这一篇课文时,有的教师仅仅设计了一些简单的问题,诸如,“为什么要治理洪水?”“这当中体现了什么精神?”这些问题虽然也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但是,从学生的角度上来说,并不能深刻地感受到其中治水的艰辛和奋斗精神。这时,如果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先问学生有没有见过干旱的田地,还有洪水对人们生活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同时,展现一下洪水毁坏田地和房屋的资料,采用直接教学的方式则可以更好地体会治理洪水的必要性。

不同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角度不同。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经验,才能更好地将教材内容和思想教育巧妙地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学生思想道德的建设。比如,在讲解《慈母情深》课文的时候,就可以设置不同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母亲为家庭做出的贡献;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为母亲做过什么,引导学生明白亲情的伟大和奉献。不同的教学方式体现了教师的经验水平,教师要通过提高自身水平来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效率。

(二)巧妙设计教学内容,注重课内外阅读相融合

不同教师,其教学内容体现的情感和思想也是不同的。在讲英雄谈奉献的文章中,体现的是爱国主义情怀;在神话故事中,体现的是朴实的文明和古代的智慧;在诗词歌赋中,体现的是古诗词的魅力。从不同的教材内容中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内涵,比如,在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中,对风景的描述主要是为了体现自然的美丽,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因而,在课堂的设计上就可以不仅仅局限于这篇教材内容,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关于祖国山水的纪录片和风景视频,从而更好地体现文章中的精神内涵。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选择性阅读其它描写金华双龙洞的优秀文章。因此,教师要注重课外阅读和语文教材的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文章的内涵。总之,只有热爱祖国的山水,热爱这片土地,才能拥有真正的爱国主义情怀,提高学生的爱国思想建设。

(三)活用教材内容,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同当前的教学方式相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总会显得比较枯燥和古板,合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将单一的文字描述转化为视频和图片等空间表达方式,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加直观的感受,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所想要表达的情感。比如,利用情景渲染法便可以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在教学《观潮》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钱塘江潮起的雄壮画面,然后再带领学生分析文章内容,从而更好地领悟其中的描写手法与所表达的情感。实践表明,在教学中灵活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更加深刻。

参考文献:

[1]兰秀娟.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进行德育渗透[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7):38.

[2]闫翠侠.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探索[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11):152.

[3]刘静.浅谈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J].教育,2016(11):237.

[4]李敏.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J].科研,2016:41.

[5]吴彩丽.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C]. 2017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成果集,2017.

责任编辑  吴华娣

猜你喜欢

学科融合思想道德小学语文
甘肃陇西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及对策
思想道德建设研究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基于项目的中学学科知识融合路径探析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探索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融合
让德育之花在课堂中尽情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