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人物语言的描写

2021-08-24林欢华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90期
关键词:人物描写小学语文

林欢华

【摘要】在文章中,人物的语言描写不可或缺,但这种描写不是随心所欲的,想怎样写就怎样写。言为心声,人物语言的描写,要能直接反映人物的思想和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还能自然而然地揭示人物身份背景以及文章中各人物之间的关系。本文从三方面论述了在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人物语言描写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物描写;语言描写

在批改学生作文的日常中,特别是小学高年级,我们会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作文对人物的语言描写总是呈现出干巴巴的现象,形式千篇一律,人物千人一面。鲁迅曾说:“人物语言的描写,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因此,教师应使学生明白,即使意思相同的话,由于说话人各自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性格,语言表达也会有所不同。语言描写是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刻画人物丰满形象的重要方法,学生需要懂得“开启”把人物语言写好、写具体的“大门”,才能把人物写“活”。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人物语言呢?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展现个性

人物语言描写要求真实、准确,由于人物的年龄、性别、性格、职业、地位、文化程度、人生经历、思想觉悟等不同,他们的语言的风格、特点肯定是不尽相同。文学作品里面的语言描写,目的就是要展现人物性格,让“平面”的人物形象立体化,“活生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就如同人的长相,即使是双胞胎也不可能长得一模一样,丝毫不差。

例如,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梅花魂》里,作者准备与母亲回国,跟外祖父告别时,外祖父赠作者墨梅图时说:“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因为作者的外祖父是一个长年漂泊在海外的华人,年老了却因身体原因未能如愿回国,一解思乡之愁。梅花,傲雪斗雪,顶天立地,她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化身。从外祖父说的话中,我们能切身体会到,身在异国他乡的外祖父只能凭借这朵朵寒梅来寄托他满腔的爱国之情。他对祖國深沉的爱没有变,那种镌刻在骨子里头的中国人的气节没有变。外祖父的为人就像他钟爱的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外祖父的那种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从他说的这一段话中表露无遗,而读者通过阅读此人物的语言描写,自己的心灵也能被人物的真挚情感所触动到。这样的语言描写就是成功的。

二、精拣锤炼人物的语言,融注其神态、动作等描写

1.应适当取舍人物的语言,注意描述要简练。一个人平日说的话很多,我们不能有话必录,一股脑地全照搬到文章里,而应该选取那些最能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语言。这就需要学生动脑筋,费一番工夫进行精挑细选,提炼出有用的语言。选取后,还需进行二次加工。如果描写人物的语言过于冗长罗嗦,必然会削弱文章的感染力。因此,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应力求简洁,做到恰到好处即可。同时,也要提醒学生,避免为堆砌字数而对人物的语言进行“言无不尽”的写法。

2.语言描写必须和人物的神态、动作描写等有机结合起来。语言描写不可能单独存在于文章里头,因为人物说话的同时,往往夹杂着自身丰富的表情、各种肢体动作等,因此,描写人物语言的时候要注意结合人物的神态、动作等描写,让人物更立体化,更加突显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熟练掌握语言的多种表达形式

通常,人物的语言表达形式一般有以下四种:

1.提示语在前面。如,老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小脑袋,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以后可不能再说谎了呀!”

2.提示语在后面。如,“孩子,以后可不能再说谎了呀!”老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小脑袋,语重心长地说。

3.提示语在中间。如,“孩子,”老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小脑袋,语重心长地说,“以后可不能再说谎了呀!”

4.省略提示语,直接引用人物的语言。要注意的是,这种表达形式不能单独一句使用,必须要有一定的语言环境支持与铺垫。即使没有提示语,读者也能弄明白这话到底是谁说的。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的片断: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

“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成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

通过联系上下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即使没有提示语,读者都能看懂此段对话,而且代入感更强。

学生写作文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描述人物的语言时,不要通篇只使用某一种形式,应多种表达形式交替使用,这样文章才不会显得生硬、枯燥无味。

由此可见,作文中的语言描写并不是单纯地写哪个人物说了什么话,而是要达到透过语言描写来展现人物性格特征的目的,继而推动情节发展。这需要我们更多地思考和琢磨,该如何把人物的语言描述得更精准。

作为教师,除了课堂上进行必要的写法指导,还应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个“有心人”,随时留意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仔细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并及时把自己观察到的记录下来,最后把这些积累下来的素材运用到自己的日常写作中去。相信学生坚持这样做下去,必定能写出鲜明生动、富有表现力的人物语言,让纸上的人物“活色生香”起来。

责任编辑  陈红兵

猜你喜欢

人物描写小学语文
怎样构思人物描写类文章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人物描写
论散文人物描写与情感的渗透
关于初中语文人物描写的读写迁移教学的实践研究
论长篇小说《足迹》中的人物形象的肖像描写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