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雁”带领“群雁”飞

2021-08-23魏伟

走向世界 2021年27期
关键词:头雁金银花

魏伟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乡村振兴,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领头雁”带动。山东临沂革命老区的厉家寨、九间棚、代村,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历史阶段的模范村。勤劳、智慧的临沂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弘扬沂蒙精神,不断加快探索发展的步伐,使临沂这片土地成为农村改革创新的热土。

厉家寨是一个好例

1957年10月9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山东省委上报的《厉家寨大山农业社千方百计争取丰收再丰收》一文上亲笔批示:“此件值得一阅。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从此,位于临沂市莒南县的厉家寨不仅名扬大江南北,也成為全国农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据《厉氏支谱》记载,厉家寨因三面环山,恰似一座山寨而得名。群山仿若巨大臂弯拥抱着厉家寨,然而这样的拥抱,却成为厉家寨人的“桎梏”。自然条件制约,加上生产条件落后,导致这里的粮食产量很低,群众生活十分困苦。转机出现在1942年。八路军115师联合当时的人民武装力量,发起甲子山反顽战役,解放了包括厉家寨在内的大片土地。从那时起,厉家寨人由各家顾各家走上了在党组织带领下互帮互助的路子。

1944年,厉家寨成立了党支部,厉月坤当选为第一任村党支部书记。随后,厉月坤带领民工支前、拥军,并在临沂战役支前中荣立一等功。1951年12月,厉月坤担任了厉家寨的党总支书记(五个自然村合并成一个行政村),为了调动大家的生产积极性,他采用“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组织成立互助组、农业社。在厉月坤的带领下,厉家寨的党员及群众面对困境不低头,靠着一双手两个肩,一把镢头一个铁锨,开展修水库、整梯田、封山造林等多项水土保持工程,并在实践中创造了一套完整的防洪、蓄水、保土的好办法。到1957年,厉家寨粮食平均亩产达到了550斤,提前10年实现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目标,创造了山区粮食高产的奇迹。时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处书记师哲来厉家寨考察,高兴地说:“山区粮食亩产276公斤,是个奇迹。”随后,师哲将汇报材料呈报毛主席,也就有了厉家寨获得毛主席作亲笔批示的荣耀。

为纪念这段光荣历史,弘扬厉家寨人艰苦奋斗的开拓精神,厉家寨于1977年建起了厉家寨展览馆,后经多次修葺,再现了厉家寨人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精神风貌,每年都有来自各地的游客到此参观学习,展览馆已成为著名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如今的厉家寨依然继承和弘扬厉家寨精神,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探索出一条产业兴村、生态富村、民生安村、第一书记助村的蝶变之路。近年来,厉家寨人引进栽培大樱桃,把多年整治的万亩梯田及山坡崖畔全部栽植樱桃,举办的厉家寨樱桃节让游客在采摘樱桃的同时体会当年厉家寨人整山治水的豪情,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实现了完美的结合。如今的厉家寨人不用再“靠天吃饭”,他们已经把目光望向大山之外。

九间棚,风景独好

“虽然地处偏远,但风景这边独好。”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九间棚的称赞。从一个曾被抱怨祖宗选错了地方的村庄,到成为一颗璀璨的“沂蒙明珠”,九间棚的发展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九间棚村坐落在沂蒙山区海拔640米高的龙顶山上,山高涧陡、四面悬崖、土地瘠薄、缺水没电,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恶劣。1984年,3名共产党员刘嘉坤、廉茂增、廉茂元自费外出考察,外面的精彩与山上的落后对比鲜明,深深刺痛了他们:不能代代人都点煤油灯,豁上命也要改变九间棚!

当年冬天,30岁的刘嘉坤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上任后,他带领村民将架电、修路、引水上山、治山种树作为头等大事。“只用了5个月的时间,九间棚人干了5年才能完成的工程。”刘嘉坤说,1985年4月,一条宽6米、长3500米、大小24道弯的盘山公路沿龙顶山蜿蜒而行,进入大山深处,打通了九间棚村脱贫致富的“任督二脉”。从那以后,全村老少齐上阵,连续苦干5年,使世代“白天看石头、晚上数星星”的九间棚人“通上了电,喝上了自来水,走出了大山”,初步改善了恶劣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

面对不断好转的局面,刘嘉坤仍然没有放松,“虽然九间棚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但前期投入太多,户户均欠债3200余元。”如何带着村民走向幸福的生活,刘嘉坤通过不断外出考察学习,意识到要真正富裕必须走农业与工业相结合的路子。

从1991年开始,刘嘉坤带领村民们立足山上农林果,下山进城办企业,先后创办了花岗石厂、机械配件厂、塑料厂、金银花茶厂等。最终,盛开在“中国金银花之乡”的这朵小花让刘嘉坤坚定了决心,也让他选定了发展金银花产业的道路。

“在金银花全产业链上游,我们大力推广‘北花1号等优良品种,力争在全国适宜区域推广种植100万亩,带动百万农民脱贫致富。”刘嘉坤说,为带动全国金银花产业健康发展,九间棚与种植优良品种的农户签订产品回收合同,实行保价收购,并与国内大型医药食品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购销业务关系,打造形成了集金银花良种培育、推广种植、干花贸易、食品药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而今,九间棚的金银花已开遍全国,在北京、云南、甘肃、新疆等地都设立了种植基地。在九间棚人眼中,金银花也是“幸福花”“致富花”,是助力山区农民精准脱贫致富的好项目。大力发展金银花产业的同时,九间棚村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立了平邑县第一家村级旅游公司,围绕乡村休闲度假、红色文化教育、沂蒙风情体验、生态康体养生4个方面规划发展,全方位带动村民就业、致富。现在,九间棚村已经形成了农业、工业、旅游业3大发展板块。刘嘉坤常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我要为农民过上好日子拼搏一生,为农业的发展、民生的改善尽力。”

代村绘就小康“同心圆”

“绿树掩映小洋楼,空气清新人长寿,条条大路通家园,乡村胜似城里面。”最近,在兰陵县代村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然而在20年前这个地方竟是一个以“散乱穷差”出名的村庄。

猜你喜欢

头雁金银花
大雁迁徙
崔莉摄影作品欣赏(一)
大雁南飞
抢飞的“头雁”
金银花加蜂蜜缓解热结便秘
想当头雁的康康
抢飞的“头雁”
金银花“盗窃案”
清热第一花 祛小病全靠它
校园里的金银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