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走于秦岭

2021-08-23靳红铃

延河·绿色文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长青虎子秦岭

靳红铃

我的家乡虽属秦岭南麓,但在汉中盆地东部的丘陵地带,所以以前我一直对秦岭缺乏深入的认识,它的高大巍峨和重要作用,也仅限于从教科书和影视资料了解的皮毛而已。直至后来我多次行走于秦岭腹地,对它的了解不断加深,对它的热爱也与日俱增,那些行走于秦岭的记忆时至今日历久弥新。

第一次真正走进秦岭大山之中,引起我内心强烈的震撼,是在我大学毕业的九四年。国庆小长假,爸爸带我去西安玩,开车走的108国道。过了槐树关和金水,两山间的谷地开始变得狭窄,车沿着弯曲的山路缓慢行驶着,谷底的河流水深流急。我把脸贴在车窗上,看骄阳下河面波光粼粼,看山上草木葱茏葳蕤,看白墙黛瓦在树丛中若隐若现,仰望连绵起伏的山顶直插云霄,我热血沸腾,心里一遍遍地欢呼:这才叫苍翠欲滴,这才叫层峦叠嶂!那时连接洋县和佛坪的土地岭隧道还没有开通,更没有西汉高速和西成高铁。车要从谷底蜿蜒逶迤到山腰再到山顶,然后再慢慢迤逦而下,到周至进入关中平原后,眼前才豁然开朗。翻越秦岭的道路异常艰险,往往一边靠着山,一边是悬崖绝壁万丈深渊,司机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乘客胆战心惊。但神奇的是那次近八个小时的车程,我竟然毫无睡意也没有晕车,应该是第一次感受秦岭巍峨的新奇感和兴奋感在作怪吧。从此,秦岭扎根我心,让我时时有走进秦岭深处的强烈愿望。

真正脚踏实地感受秦岭,触摸秦岭原生态的山水植被,要算几次户外活动。尽管以前去过几次华阳,曾在亲水长廊漫步,也感受到自然山水的怡心,但总觉得打造痕迹明显,有些不尽兴。

2016年暑假,我和户外朋友去了岳坝。从县城出发,经108国道到秧田坝,离开国道左拐进入乡间狭窄土路,半小时后车无路前行,我们就弃车开始徒步。才走不远,一条河阻断了前路,我们需要从一些露出水面的石头上跳过,于是男士帮着女士,大人牵拉着小孩,忽闪着到了对岸。林间所谓的路,是以前户外人踩踏过的痕迹,好在我们有领队带着,不担心会迷路。这里是真正的原始森林,树木有的高大有的低矮,有的笔直有的弯曲,有的树被藤缠绕陪伴多年,两者已经完全融进了对方的生命。有的完成了生命之旅随意躺倒栖息,有的倒下横架在路上挡住了前行的脚步,需要我们低头弯腰爬过去,似乎有意让我们产生对自然万物的敬畏。还有一棵更奇特,倒下来躯干刚好横在水潭上,做了我们来回必过的天然树桥,这真是大自然神奇的安排。尽管高低参差的树木遮天蔽日,但丝毫不影响林间花草的繁茂生长,叫不上名字的白色的、粉色的、蓝色的野花点缀在深浅不一的绿草中,与厚厚苔藓上淙淙的细流、林间清脆婉转的鸟鸣相映成趣,让我们沉醉其间,乐而忘返。岳坝之行,秦岭原始森林的状貌深深嵌入了我的记忆。

同年十二月初,已是初冬时节,我和朋友去黄柏塬和老县城,走的是华阳通太白的公路。车过华阳古镇不久,就开始盘旋而上到一个垭口,有人晕车,我们稍作休息。眼前的美景让久居城市的朋友们欢呼雀跃,大家忍不住掏出手机咔嚓个不停。领队说这就是坪堵峡,这名字以前听过,只是没有机会一睹它的容颜。在坪堵峡里更能感受群山的巍峨高耸,仰望山上正是东边日照西边阴,人在峡里却感到有些寒冷。车从坪堵行到核桃坪,然后我们弃车用两小时徒步穿越原始森林,到今属于周至的佛坪老县城夜宿。第二天一早,于蒙蒙细雨中领略了老县城的幽静安谧,带着不舍和眷恋原路返回核桃坪,再坐车直奔黃柏塬,欣赏大箭沟的壮美秋色。此时已过了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最佳赏秋时节,但秋似乎知道我们要来,留下了尾巴让我们一饱眼福。山的色彩开始变暗,但依然有深浅不同的黄色和红色点染在绿树中,雨后的云雾缭绕让山林笼上了轻纱的梦,让我们迷醉在童话般的梦幻中久久不愿醒来。这一次穿行秦岭之所见,一改秋给我的萧瑟冷寂印象,而把秋的绚丽壮美定格在我的记忆中,让我从此全身心爱上了秦岭的秋。

还有一次行走秦岭的经历我一直记忆犹新。那次让我喜欢上了秦岭的野生动物,也让我认识了长年累月行走于秦岭的保护区巡护员。

那年夏天,我和女儿去华阳古镇避暑,让我兴奋的是这次有机会走进现在已经改名为大熊猫国家公园长青分局的长青自然保护区,而保护区平时是不对游客开放的。更幸运的是我们是在被业界誉为“熊猫小子”的野外经验非常丰富的向定乾的带领下走进保护区的。车行到水泥路尽头就看到了保护区大门。过了关卡,我们沿着长青林业局曾经伐木时修筑的山路前行,路两边的木竹茂密修长。车在凸凹不平的山路上前行了近一小时,来到了保护区大坪防火瞭望塔下。这里往上没有车路,我们下车在向定乾的带领下沿着巡护员踩出的羊肠小路前行。我们去了石门瀑布,那真是一个神奇的存在。隔好远就能听到哗哗的水声,但要到瀑布近前还要经过一个山谷绕过一个山腰,长满了苔藓落满了腐叶的路湿滑难行。一转过山腰,就能远远看到那飞流直下八十多米的瀑布,甚是壮观,但当我们兴奋地走近时,它却用浓浓的水雾阻止了我们的脚步,洒我们一身清凉。抹一把头发上眉梢上的水珠,我们依然开心欢跃。

路上和向定乾闲聊,知道他们经常上山巡护,对山中美景已见惯不怪,但他却特别留意路边的一些细节。他能从路边的蹄印判断是羚牛还是大熊猫或者其他动物,能从粪便判定动物大概什么时候到过此地。返途中车正行间向定乾却停下车熄了火,示意我们别出声,用手指指路旁树上,原来我们有幸碰上了野生金丝猴群。这些金丝猴毛色红亮,体态轻盈,动作灵活,弹跳力极好,能从山谷这边的树上一下子跳到对岸的树上。我悄悄拿出手机,留下了它们顽皮可爱的倩影。向定乾边走还边给我们科普保护区里多种动物的特点和习性,我对这些感到非常新奇,佩服他掌握那么多的知识。

后来通过交流了解,我才知道向定乾是一个把一腔热血和全部精力献给长青保护区的优秀巡护员。上世纪八十年代北京大学潘文石教授和他的团队来华阳保护区开展大熊猫保护的研究,当时在保护区工作的向定乾的父亲因熟悉山林做了团队的野外助手。1989年,因家中有事他父亲回家了,十九岁的向定乾被带到山里临时接替父亲的工作,负责在野外监测大熊猫、收集熊猫粪便样品、做竹样调查监测及后勤采购等。没想到这些琐碎单调的野外工作,却开启了他三十多年的山林巡护生涯。他和教授们曾监测了一只熊猫娇娇,娇娇生下了小崽,小崽长得虎头虎脑被研究人员称为“虎子”。他们每隔一两天就要上山观察记录,他经常去抱虎子,给它检查身体,查看发育状况,虎子慢慢习惯了他们的靠近和友善。从此,他与虎子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后来野外巡护中,他与虎子多次不期而遇,他呼唤它爱护它,虎子也主动亲近他,还曾跑到他们观测的哨所。因为向定乾对大熊猫的特殊喜爱,人们送了他“熊猫小子”的美称,随着他年岁的增加,人们又改称他“熊猫爸爸”。

客观来讲,山区的生活是孤单寂寞的,护林员的生活更是艰辛单调的,但向定乾一坚守就是三十年。三十年来,他学习摄影,学习观鸟认鸟,学习野生兽类知识,用双脚跋涉秦岭的山山水水,用相机留下了数不清的精彩瞬间,用巡山日记留下了他行走于秦岭的所见所闻所感。现在,他成了兽类和鸟类专家,成了秦岭的博物学家。近几年,随着研学的兴起,他们每年暑假都会接待来自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的中小学生科普夏令营,带学生们走进森林感受自然,给他们讲野生动物的知识和故事,讲秦岭的山山水水,讲秦岭的生态保护,想让秦岭自然保护的理念不断地传递下去。2019年向定乾还荣获桃花源基金会首届桃花源巡护员奖,颁奖会上桃花源基金会理事亲自为他颁奖,他让长青保护区、秦岭保护又一次走进了全国人民的视野。

巍巍秦岭东西绵延一千五百多公里,是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是长江黄河的分水岭,植被繁茂,动植物种类丰富,被称为中华物种基因库。习总书记来陕考察调研时曾强调,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黄河长江流域重要水源涵养地,是我国的中央水塔,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于个人层面而言,不管是我们个人行走于秦岭的直观而零碎的记忆,还是林业工作者几十年如一日行走于秦岭腹地的理性认知,相对于庞大的秦岭山系,都是九牛一毛冰山一角。我们只有心存敬畏,遵从自然,不断地了解,全面地保护,才能让秦岭成为珍稀动植物的乐园,让秦岭成为荫庇中华民族的真正龙脉。

栏目责编:萧 忆

猜你喜欢

长青虎子秦岭
闪念大柳塔
观赏园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不上访
科学家发现秦岭金丝猴过冬秘笈
儿子的声音
一个罐子
大秦岭 东方的阿尔卑斯山
秦岭作证
虎子
辛酸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