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慈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021-08-23邱欣祝

家教世界·V家长 2021年6期
关键词:朝九晚五刘慈欣三体

邱欣祝

刘慈欣 :生于1963 年6月。高级工程师,科幻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三体》三部曲等,2015年凭借《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那一天,星空不再只是星空

“偏远环境中,人们有突破环境看世界的愿望,他们会用想象力去做到这点。”

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升空,中国航天事业划时代的那一天,7岁的刘慈欣,“看着那颗飞行的小星星,心中充满了不可名状的好奇和向往。而与这些感受同样记忆深刻的,是肚子中的饥饿。”这段回忆被他记录在了《三体2》英文版的后记当中,那是一个暖和的春夜,小小的他和全村人一起在池塘边仰望星空,看到一颗小星星缓缓飞过。

“宇宙之广阔,超过我的那种很天真的想象。”从那一刻起,他爱上了宇宙,充满好奇与饥渴。刘慈欣3岁时,原本在中国煤炭设计院工作的父亲,下放到阳泉煤炭三矿,成了一名矿工。童年时期,父亲从北京带来的一箱书是安慰之一,但这些书,是不允许看的。一个夏天,刘慈欣正在看凡尔纳的《地心游记》,书被父亲突然抽走了。“我首先感到恐惧,首先怕的是父亲又要骂我。其次恐惧我无法看完这本书。我当时还不知道这是科幻,我只是觉得太好看了,完全被它吸引。”紧张害怕,但他仍小声问了句:“这是一本什么书?”

父亲怔了怔,脸色逐渐转为慈祥:“这叫‘科学幻想小说,是有科学根据的创作。”说完,他把书还给了刘慈欣。父亲的宽容以及跳出时代桎梏的认知,深深感染了刘慈欣:“我的坚持,都源于父亲这几句话。”

他在《球状闪电》里写:“美妙人生的关键在于你能迷上什么东西。”于他自己,科幻是美妙人生的开端,先成为了科幻迷,再成为了科幻作家。

科幻之外,与孩子的朝九晚五

“我是一个科幻和现实分得很清楚的人,科幻和现实各有各的规则。”有人说,写科幻是为了逃离现实,对于刘慈欣来说不是这样的,他与现实相处得很融洽。一个普通的中年男人,妻子女儿,她们都不读科幻也不关心他的创作,但他觉得这样挺好。他的大部分时间在厂区和生活区之间度过,朝九晚五,下班要接女儿回家。

刘慈欣的长篇小说《超新星纪元》,与女儿同年“诞生”。书的扉页上,刘慈欣写道:送给我的女儿,她将生活在一个好玩儿的世界。女儿上初中后,他把这本书拿给她,把这一页翻给她看。女儿把封面拍了下来,晒在朋友圈,书,没有读。

女儿不喜欢科幻,他也不会强迫她喜欢。“女儿的成长过程和别的孩子也差不了多少,她也面临着沉重的课程压力。我培养她想象力的途径,主要是让她在有时间的情况下能够看一些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电影和书籍,同時要拓展课本上所没有的各方面的知识。”因为人的知识越丰富视野也就越广阔,也就能为想象力提供一个起飞的平台。所以,“在科幻世界里,我就还是那个充满激情和想象力的少年吧。因为科幻需要天真”。

猜你喜欢

朝九晚五刘慈欣三体
朝九晚五的图书馆缺少文化担当
刘慈欣科幻片《超新星纪元》启动
《球状闪电》:科幻大神刘慈欣又一力作
试论外国影视作品中的秘书形象
刘慈欣《三体》将由亚马逊投资拍摄
《三体》中的物理学
刘慈欣:《三体》之外,我只是个普通的工程师
一个忠告
一起去露营
《三体》获雨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