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养,不是放手

2021-08-23小义麻麻

家教世界·V家长 2021年6期
关键词:刘梅刘星儿子

小义麻麻

近年来,很多人都有提到放养式教育这个词,那么什么是放养式教育呢?放养不是不管,更不是在学习上想干吗干吗。而是要创造一个环境,引导孩子自己主动去学。它的核心理念是:孩子天生都是好学的,而且在自由状态下学习效率最高。父母只需要引导好方向,孩子就自然而然爱学习。

闺蜜给我打电话,哭着说,儿子上初二了,成绩越来越差,老师说他很可能考不上高中了。

更令她崩溃的是,有一天夜里蚊子猖狂,她想去帮儿子点个蚊香片,蹑手蹑脚推门进去,竟发现儿子在打电脑游戏!为了不让父母发现,儿子在门缝四周还挡了东西,从外面看以为屋里黑着灯。

闺蜜泣不成声:“都说对孩子要静待花开,我和他爸给他充分的自由,结果换来的不是自觉学习,而是堕落。”

“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而已。”看来这句流行的鸡汤真是害了不少孩子啊!

其实这句话本没有错,只不过家长只看到了“静待花开”,而忽略了“默默耕耘”。

随着文化的多样化,很多中国父母开始效仿国外的“放养”教育。每天岁月静好,处处“尊重”孩子。

孩子要快乐、要自由、要释放他们最完美的天性、要让他们独立自由地成长。看上去很美,实际却糟糕透顶。

很多父母根本不是“放养”,他们眼中的放养,其实是放弃、是放纵。“放养”是有一定规则限制的,是有底线的;而“放纵”不同,它是没有任何条件约束的。

例如:孩子在地铁上乱蹦乱跳、乱喊乱叫,接到他人投诉后,父母却充耳不闻;孩子在学校不服管教,与老师顶嘴,老师反馈后,父母却乐在其中,认为这是孩子解放天性的体现,而这些都是“放纵”。

真正的“放养”放的是思想,养的是习惯,并不是父母撒手不管,反之“放养”式教育是需要父母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培养孩子的,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才是真正的三观正、身心健康、积极向上、有主见、有思想、独立自主、勇敢的优秀典范。

父母应该给予孩子自由,但这个自由不是无限制、无规则、无节制的,更不是纵容和无作为。

你的放养,可能会害了孩子!

《家有儿女》中就有一集,刘星和小雨怪小时候母亲刘梅没给自己报兴趣班培养特长。一直尊重孩子的刘梅很委屈,“小时候给你报这班那班,想让你学,你自己不学啊!”

刘星辩驳:“我不愿意学,你就不让我学啦?那时候我还小,我还不懂事,难道您也不懂事吗?您就应该从小培养我、教育我,从小您就得逼着我学呀……”

寥寥几句话,却字字诛心,妈妈刘梅无言以对。其实,刘星的“歪理”,在很多家庭中都上演过。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不对呀!当时我明明逼孩子了,可是孩子不听啊!

放养教育,真的不是轻松的,反而是最难的,它是一种智慧!

许多父母都误会了“放养教育”,下面这个妈妈的“无痕教育法”值得各位父母学习,这才是真正的“放养教育”。

有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就考了第一;而他想考第一,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回家后他问:“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妈妈不知该怎么回答他。

又是一次考试,这一次孩子考了第十七名,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妈妈真想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脑子或许就是比一般人灵。但她知道,如果说了,孩子也许就此认为自己是个愚笨的人。

儿子小学毕业了,虽然仍没赶上他的同桌,但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母亲为此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就是在这次旅行中,这位母亲回答了儿子的问题。后来,儿子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名校。母校请他给同学及家长作一个报告。

他讲了小时候的一段经历:“我和母亲坐在沙滩上,她指着前面对我说,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鸟儿,当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地起飞,他们拍两三下翅膀就飞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他们从沙滩上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他们。”

这位母亲的教育堪称艺术,在教育过程中不留痕迹,以一种自然和谐的方式教育孩子。任何一种教育現象,孩子在其中越是感受不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也就越大。

不要让放养成为父母偷懒的借口

如果你看到别人家孩子作文写得好,请相信,背后一定有他的父母,坚持睡前陪伴阅读绘本,培养他的想象力、感知力和情感共鸣。

当你羡慕人家的孩子表达能力强,写得一手好作文的时候,请别忽略了,人家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坚持亲子共读。一有空就带孩子走到生活中,闻花的颜色,看满天繁星,听一池蛙鸣……

当你羡慕人家的孩子体格很好,运动能力强,请别忽略了,人家一有空就带孩子去游泳,周末的时候一家三口爬山,露营,骑着自行车去郊外漫步,徒步到苍翠的山顶,看到了天边的云卷云舒,远处城市的高楼……

当你羡慕人家的孩子那么有思想,那么有规划,那么有创意的时候,你却忽略了,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你从未为他打开过一扇窗,让他看到这个世界的丰富,你也没有在他的内心种下过一粒种子,让他对未来产生过期待和憧憬。

身为父母,如何引领才是“理想中孩子”背后更需要讨论的话题。

孩子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我们无法设计和干预他的人生,但在他们成长早期的每一个关键阶段,我们都应该在。不做决定,只告诉他:关于这件事,我们的建议是……

在孩子的眼界和格局还没有足够大的时候,他需要我们的指引。只有等他有了足够的视野,足够大的力量的时候,他要选择什么样的路,选择走多远,就是他的事情了。

当你看到别人家孩子足够优秀的时候,请一定相信,因为别人家的父母,付出了足够的努力。

猜你喜欢

刘梅刘星儿子
门神
人工智能情境下的行政裁量存在吗?
多元表征,让理解落实于课堂
女人的心思你别猜
打儿子
棉衣
The analyze the diverse themes in plots from the lottery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家有儿女》经典语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