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记忆视角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的征集策略

2021-08-23樊琳

新西部 2021年7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记忆疫情

樊琳

档案是事件发生的记录,是人类集体记忆和社会记忆的重要载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征集工作面临重重挑战,档案工作者应当迎难而上、去伪存真,从纷繁复杂的素材中找寻弥足珍贵的原始材料,防止重要档案资源流散。伴随着档案部门从“被动的文件保管者”向“积极的记忆构建者”的角色转换,档案工作者应积极发挥职业动能,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的征集和管理,讲好档案故事,传播中国经验,构筑全球抗疫防火墙,真正成为传承历史、记录现实、服务未来的“精兵强将”。

“档案”不仅仅是文件、照片、奖牌的累积,它包含着政治、经济以及文化认同,承载着一个地区、国家乃至世界的集体记忆和社会记忆,是我们回望历史、找寻历史的重要依据。作为社会记忆的记录者与传承者,档案机构也不单是文件、影像等档案存储的中间媒介和“工具人”,他们不可避免地具有鉴定和筛选档案的主观选择权,属于社会记忆的天然构建者。因此,档案工作者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本着“为党管档、为国留史、为民服务”的态度,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做好档案征集与管理服务工作,真正实现档案“存凭、留史、资政、育人”的价值与意义。

梳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征集工作面临挑战

自2007年《国际卫生条例》颁布以来,全球共发生过六次引发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等。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传播广、变化快、成因杂、跨度大等特点,因此相对于常规的归档材料来说,此类档案归档难度较大,尤其体现在归档前期的档案征集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档案征集时效性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发生突然,而且发展变化速度快,有些珍贵素材往往发生在事件现场,而非成文后,因此档案部门必须第一时间对突发事件做出反应,快速甄别并收集整理具有归档价值的资料,这对档案工作者的职业敏感度、基础业务功底以及统筹协调能力提出了要求。

(二)档案来源分散广泛。突发事件的公共性使得事件与社会公众紧密相关,一些具有留存价值的素材必然会来自不同的群体或个体,多表现为跨领域、跨地域交叉发展,从疫区到非疫区、从医疗部门到其余部门、从政府公告到民间行为、从中央到各省市县到个人,有时还涉及新产生的临时机构,都需要及时制定并随时调整相应的征集预案,档案来源过度分散导致征集广度大、难度高,档案部门要花心思、花力气从中找寻发掘宝贵的档案资源。

(三)档案载体庞杂多元。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得档案载体不再拘泥于纸质化,还包括大量的照片、音像、网页等电子档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网络上无时无刻不充斥着大量疫情讯息,作为新时代档案工作者,不能将思想停留在传统的纸质档案范畴,应向数字档案方向延展,认识到数字档案的优势和价值所在,做好突发事件非纸质化档案的征集工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征集工作面临重重挑战,档案工作者应当迎难而上、去伪存真,从纷繁复杂的素材中找寻弥足珍贵的原始材料,防止重要档案资源流散。如果敷衍了事,则只能存到皮毛,无法将其重要价值体现出来。

策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征集工作建议

鉴以往可以知未来。作为社会记忆的存储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对于今后工作查考、科学研究、经验借鉴的意义不言而喻。与非典疫情相比,此次抗疫反应、蔓延范围、企事业单位复工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这得益于我们善于总结以往经验教训,在应对治理方面不断精进。互联网时代,如何抓牢征集工作的“牛鼻子”,耕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这块“责任田”,是档案部门应当思考的重要议题,笔者在已有做法基础上提出几点建议。

(一)着力发挥“全国一盘棋”优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和不可控的特点,应当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全国一盘棋”的显著优势,汲取以往经验,坚持整体布局,快速成立机构,提前部署动员,调动各方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好疫情档案征集这件大事。

档案主管部门要按照“应归尽归”的原则,根据下属单位性质职能进行分工指导,使各单位在征集过程中有标准可依,最大程度地将属于本部门的档案材料进行规范有效的收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省市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档案局下发的《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档案工作的通知》为各级档案部门的疫情档案征集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但在归档范围、门类和方法方面仍需进一步细化,还要注意进行档案分类征集,如将综合档案与医疗卫生档案分别归档,重视对重点地区与领域的档案业务指导,如医疗卫生部门、交通运输部门等,将一盘棋的合力作用发挥到最优,防止征集工作碎片化。

(二)更新征集理念,扩展征集门类。常规档案类型以文书为主,突发事件中主要表现为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关于突发事件的决策部署以及各级行政管理部门产生的文件。然而,对于这种上下一体、多方联动、全民参与的公共事件,若仅以某个领域或某种类型的材料为档案主体,则远远无法真实完整地反应事件发展的全貌。

美国学者古尔德·科尔曼说,“档案领域所面临最为严重的问题在于其政治性带来的偏见,这种偏见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保存了大量政府文件,而忽略了其他文化层面的汇集。”互联网时代档案来源广泛,更应重视非政府素材的收集。因此,突发事件档案征集应破除单一的馆藏资源结构,力争多视角、全方位地展现特殊时期人民群众的真实状态与精神面貌。首先要树立“接地气、沾泥土、带露珠”的档案征集理念。不仅要接收从宏观上反应事件整体的档案材料,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的声音中聆听汲取那些更直观记录和反映事件的素材,征集过程中让群众有主动感、参与感,档案才会有温度。其次要力求档案形态丰富鲜活,优化馆藏资源构成。除文書档案外,要注意收集相关的声音、影像、实物、网页资讯等各类资料,并标注好资料来源及解释说明。此次疫情档案征集中,陕西、四川等省市档案馆面向社会公开征集请战书、防护服、援鄂名单、书画作品并向捐赠者颁发捐赠证书,都是拓宽档案征集门类的生动体现。档案部门还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主动从群众中挖掘丰富动人的档案记忆。

(三)创新征集方式,广开网络渠道。互联网像暴风般席卷了各个领域,也引发了档案征集与管理手段的革命性变化。网络资源不仅内容丰富,且能实现实时更新,能更直观地反映数据变化趋势。档案部门在征集突发公共卫生档案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档案”模式,线上线下同时征集,尤其要开发好互联网渠道。娱乐讯息充斥的互联网,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几乎都是疫情相关信息。据统计,2019年12月31日新浪微博出现第一条疫情相关热搜“武汉发现不明原因肺炎”,1月下旬疫情热搜增幅明显,1月26日达到峰值,50条热搜中占据40条。出现频次最高的词是“肺炎”和“新增”,频次最高的人名是“钟南山”,频次最高的机构名是“卫健委”,频次较高的地名是“武汉”“湖北”“河南”。其中“84岁钟南山再战防疫最前线”“云监工雷神山医院”“央视元宵晚会调整为抗疫特别节目”等引发了上亿阅读量和讨论度的热搜令人印象深刻。

人人都是自媒体的互联网时代,除了主流媒体,自发记录者也从未缺席。“火神山女孩”阿念通过Vlog记录了从患病隔离到转院火神山陪护外婆的过程,她们的坚强乐观打动了无数网友,视频播放量达4.9万次,医护人员的点滴付出也被记录下来,这些平凡又动人的抗疫瞬间展现了特殊时期每一位普通人的担当。档案征集中还要注意从微信公众平台、短视频平台上搜集有存档意义的素材,筛选留存每一份具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社会记忆。

此外,在档案材料的征集过程中,一是要注意分辨资料的真实性,切忌断章取义、凭空捏造。二是要注意特殊资料的保密性,杜绝失泄密现象的发生。

意义:汇聚档案记忆传播中国智慧

档案记录并证实着历史,疫情会平息,但数据和记忆永存。2003年,驰援小汤山的选拔标准中有一条是“精兵强将”,如今档案部门也应主动转换角色,从“被动的文件保管者”转向“积极的记忆构建者”,积极发挥职业动能,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的征集和管理,讲好档案故事,传播中国经验,构筑全球抗疫防火墙,真正成为传承历史、记录现实、服务未来的“精兵强将”。

参考文献

[1]欧文斯.档案馆:记忆的中心和传承者[J].中国档案,2011(04):59-61.

[2]潘连根.论档案的记忆属性——基于社会记忆理论的分析研究[J].浙江档案,2011(08):32-35.

[3]丁华东.走进记忆殿堂 : 论档案记忆研究的现实意义 [J].档案学研究,2015(04):70-73.

[4]曾静怡.数字记忆视角下档案工作效益提升策略探析[J].档案与建设,2019(2):36-41.

[5]夏振华,赵真.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档案收集工作的思考[J].浙江档案,2020(02):15-17.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国家档案局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档案工作的通知[EB/OL].2020-02-07.http://www.saac.gov.cn/daj/tzgg/202002/fd8abfed55c54443a8a71214fbe42e5d.shtml.

[7]环球网.国家图书馆启动中国战“疫”记忆库项目[EB/OL].2020-04-23.https://3w.huanqiu.com/a/c36dc8/3xx8Xm6lXQJ?agt=11.

作者简介

樊 琳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办公室干部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记忆疫情
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病预防工作中的作用分析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中国首个P4实验室:服务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公共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