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铁时代柳州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探析

2021-08-23陈玉媛

新西部 2021年7期
关键词:柳州高铁区域

广西进入高铁时代以来,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但也面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作为工业重镇的广西柳州,如何依托高铁发展区域经济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高铁时代柳州区域经济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应坚持乡村振兴战略、完善产业结构、构建新发展格局、发展旅游新业态和推进经济绿色发展。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广西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2013年12月28日广西进入“高铁时代”以来,区内高铁实现快速发展,基本形成“北通、南达、东进、西联”的现代化路网新格局。广西柳州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1]交通引领作用在经济发展中得以凸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四五”时期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仍然处于战略机遇期,但是挑战和机遇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在大变局下,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稳定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但是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西部工业重镇的广西柳州,要实现建设交通强国、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生态绿色发展的“十四五”规划目标,探索高铁时代柳州区域经济发展对策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

高铁时代柳州区域经济发展状况

(一)高铁时代柳州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

第一,进入高铁时代,交通强国建设迈向新征程。2019年9月,国务院印发实施《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到本世纪中叶要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明确要求。这是党中央立足国情的重大部署,柳州区域经济发展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统筹布局,抓住新的战略机遇期,提高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交通通达深度,利用高铁优势积极作为,实现交通与经济的耦合发展。

第二,柳州的区位优势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条件。柳州处于广西中北部,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柳州位于广东、广西、贵州、湖南、云南五地区中心,主要有湘桂铁路、黔桂铁路、焦柳铁路,铁路交通便利。高铁时代,除了柳南城际铁路(柳州至南宁)、衡柳铁路(衡阳至柳州)等主要高铁线,柳州在鹿寨县、融安县、三江侗族自治县开通了高铁。便捷的交通为区域三大产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条件。

第三,柳州民族区域文化资源丰富。柳州少数民族占全市总人口数的52%以上,有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和融水苗族自治县。侗族大歌、侗族风雨桥、侗族服饰、苗族鼓藏节、苗族蜡染等丰富的民族区域文化资源,丰富了全域旅游的底蕴,为打造民族特色旅游提供基点。

(二)高铁时代柳州区域经济发展的劣势

柳州区域经济发展主要面临三方面劣势:首先,产业融合发展意识不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2]当前,柳州区域产业融合程度不高,第一、二、三产业的产业链尚未成熟,如何实现区域之间良性互动和融合发展是该市面临的难题之一。

其次,缺乏品牌性,面临产业同质化风险。区域经济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基础,以三大产业融合发展为方向,是一种典型的区域经济。[3]高铁时代,柳州区域经济多是依托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乡村自然景点旅游等发展模式,呈现同质化趋势,缺乏品牌性、竞争力不明显。

最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高铁时代,对于柳州区域经济而言,发展特色旅游业是关键。便捷的区域高铁交通,缩短了时间成本,提高了出行的舒适度和安全性,同时带来大量的游客,助力全域旅游;也对县级和乡级道路交通、基础医疗、住宿餐饮和安全消防等带来严峻考验。然而,当前高铁站及周边,城区、旅游景点周边存在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问题,为保障产业有效运轉,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认可度,亟需加强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

(三)高铁时代柳州区域经济发展的机会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乡村振兴战略是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治本之策。“十四五”规划指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4]因此,柳州区域经济的发展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就是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互联网+”模式助力高铁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是全面的、协调的,科技信息化与经济、旅游的融合成为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高铁时代,依托科技发展“大交通”“大旅游”,打造“互联网+”模式的三大产业集群,是促进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服务业和旅游业的现代化之内在要求。

人力资源亦是柳州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补给。高速铁路新技术、新装备的广泛应用,对培养铁路高素质技能人才提出高要求。目前,柳州有7所高等院校和15所职业院校,为高铁经济发展源源不断地输入专业技能型人才。其中,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柳州市交通学校、广西机械高级技工学校均可成为输出车务、机务、工务、电务等专业人才的对口院校。柳江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融安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三江侗族自治县职业技术学校等区域院校亦为本地区提供人才保障。

(四)高铁时代柳州区域经济发展的威胁

第一,高铁经济效益滞后性。高铁开通后,能给县城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由于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未能同步跟上,高铁建成之后仍需较长时间建设配套服务设施,前期经济效益发挥不明显,因此存在经济效益滞后性的问题。

第二,区域竞争和生产要素外流。高铁时代,虽然带动产业的发展,加强省市之间、市市之间、县市之间、县县之间的经济融合;但是也加大了区域竞争和生产要素外流。比如便捷的高铁交通,缩短了省市、县市之间的通达时间,为县乡居民外出务工提供便利,也为资本、人力要素外流创造了可能性。

第三,生态环境破坏。高铁运行,便捷交通和区域特色资源能够吸引大量的投资资金发展三大产业,创造大量的劳动机会。同时,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承受能力造成威胁。比如开办工厂、农产品加工厂,可能对空气、土地资源造成污染,过度消耗资源;发展旅游业,大量涌入的游客可能对居住环境造成破坏等。

由此观之,高铁时代柳州区域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以“十四五”规划为方向,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发展理念为遵循,发展区域绿色经济、旅游经济和服务型经济。

基于SWOT分析的柳州区域经济发展对策

“十四五”时期,高铁时代区域经济面临机遇和挑战,坚持乡村振兴战略、完善产业结构、构建新发展格局、发展旅游新业态和推进经济绿色发展是柳州区域经济发展的题中之义。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高区域经济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夯实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从“机会O”层面看,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是柳州区域经济发展的机遇。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柳州六县存在耕地产出率、农业机械化率和农作物种植结构等差异性特点,比如柳州柳城县和三江侗族自治县均属于农业主导型县城,其经济发展首要解决的是农村农业的现代化发展难题。

区域地区要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5]以此提高区域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比如依托国家和政府的政策体系,优先发展特色农业经济,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夯实农业基础地位。同时,区域地区人口基数大,消费市场潜力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调整过剩的农产品输出,着力打造高质量的供给体系,让更多的特色农产品走向市场,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坚持质量兴农,提高农业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推动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农民发展,提升区域综合实力,使区域经济发展反过来带动乡村振兴。

(二)推动三大产业融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

从“优势S”和“劣势W”层面看,高铁时代最直接的影响是便捷的交通给柳州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便利;柳州区域经济发展面临产业融合发展意识不足、生产要素外流的劣势。大变局和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紧密联系在一起,是新世纪生产力蓬勃发展的结果,意味着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正在深刻重组,柳州区域经济发展需注重推动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城乡的融合发展,不断探索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吸引回乡经济、资本下乡,让回乡资本要素和生产要素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升级发展的新生力量。比如打造电商中心产业园,围绕香鸭、油茶、金桔、紫黑糯米等农产品打造公共品牌,吸引外资和劳动力回流。

其一,推动第三大产业融合发展。比如柳州鹿寨县和柳江县都属于均衡发展型县城,现实要求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由传统生产转向“高产、优质、高效”的生产阶段,依托高铁优势,做好农业、旅游业和文创业的融合发展,建设交通强国和文化强国。具体而言,就是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优势产业的带动作用,发展现代种植业、乡土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等,打造“生产-加工-运输-销售-服务”产业链,形成乡村发展新的增长极,使农业产业化、产业现代化。其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城乡发展可以有不一样的特色,但城乡是融合的,城乡是平等的,要素的交换是等价的,人与人之间的流动是双向的,我们生活在农村是令人向往的。比如柳州融安县和融水苗族自治县属于低水平的均衡发展状态,只有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才能打通柳州区域经济市场化配置体制障碍,以城促县、以工促农,挖掘出城乡的多种功能,实现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的目标。

(三)推行“互联网+区域旅游”新业态,创新特色品牌发展

旅游业“是一个涉及行业范围广、产业链条延伸性强、关联带动性高的一个产业集群”,[6]依托科技互联网打造特色全域旅游,是发展区域经济的一大亮点,可有效规避产业同质化风险。

从“优势S”和“机会O”层面看,柳州区域民族区域文化资源丰富,高铁时代完善的区域旅游交通网络也助力旅游发展。柳州六县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的三江、融安、融水三县,应发挥资源优势,推进全域旅游。政府应从政策上扶持、资金上支持区域生态旅游,大力发展休闲康养、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同时,要依靠科技和人才资源,建设旅游宣传和信息服务平台,增加乡村公共服务供给,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和乡村信息产业,推行“互联网+区域旅游”新业态,依托景区建设、特色小镇、产品开发等创新特色品牌发展。比如三江打造高铁特色小镇、融水发展苗族民俗文化旅游、融安开发新品金桔产业等,树立地区品牌,提高竞争力。

從“劣势W”和“威胁T”层面看,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又受到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和高铁经济效益滞后性的制约,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区域旅游打造特色品牌的基础。在制度和管理层面,积极完善旅游质量管理制度,制定旅游接待管理制度,促进生态旅游市场的规范化运作与经营,并且加强培训与管理工作,提升旅游服务业水平。在硬件基础建设方面,应秉承“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要求,完善县级和乡级道路交通网、加大基础医疗建设投入、优化住宿和餐饮环境、加强安全消防保障等,最大幅度地创造高铁经济效益。

(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协调、绿色集约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高铁时代发展区域经济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和资源为代价,“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7]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保任重而道远。

从柳州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劣势”和“威胁”层面看,高铁时代,区域面临生产要素外流和生态环境破坏困境。新时代的现代化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现代化。

就生产要素外流而言,要以“工业+旅游”为抓手,通过发展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景区,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机会,有效吸引本地居民扎根家乡、发展生产。当前,绿色化、生态化成为交通发展常态。就生态环境破坏而言,高铁建设要统筹与生态、环境、资源和人民生活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约、集约使用土地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高铁线。在此基础上,加快推动区域经济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8]此外,要统筹区域城镇和村落建设,协调产业发展、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各要素,让人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促进区域内的均衡发展和综合提升,打造生态宜居、生态宜游品牌。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改善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9]

结 语

高铁时代柳州区域经济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无论是大力发展新型产业,还是旅游业,都要统筹协调三大产业和城乡发展,因地制宜。比如让农业基础厚实、旅游资源丰富的柳城、三江、融水、融安等县主要承担起“菜篮子”“后花园”的角色,让矿产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的柳江、鹿寨两县主要承担起产业转移承接者的角色。概而言之,开通高铁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重要作用,柳州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府重视、人民观念、地方资源”三个要点的有机结合,依托高铁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政府统筹规划、人民积极参与、开发利用特色资源是高铁时代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注释

[1]根据2017年2月3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11号),柳州正式被列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学习出版社,2018,P62.

[3]区域经济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反映了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参见:罗轶.高铁时代广西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及挑战[J].大众科技,2016年第198期.)

[4]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学习出版社,2018.P77.

[5]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学习出版社,2018.P77.

[6]文成业.广西旅游产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D].南宁师范大学,2019.P19.

[7]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学习出版社,2018.P122.

[8]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思想三十讲[M].学习出版社,2018.P123.

[9]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学习出版社,2018.P124.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学习出版社,2018.

[2]文成业.广西旅游产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D].南宁师范大学,2019.

[3]罗轶.高铁时代广西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及挑战[J].大众科技,2016年第198期.

作者简介

陈玉媛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柳州高铁区域
中国高铁再创世界纪录
袋装柳州螺蛳粉产销突破百亿元
分割区域
擦桌子
文言文阅读指津
区域发展篇
第一次坐高铁
“编读零距离”柳州、柳江见面会散记
新闻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