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扶眉战役:一座纪念馆传承的红色基因

2021-08-23呼东方

新西部 2021年7期
关键词:敌军兵团烈士

呼东方

扶眉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组织实施的西北战场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西北战场上与国民党军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在党史研究专家袁武振教授看来,扶眉战役中3000多名解放军指战员壮烈牺牲,长眠于西府大地,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书写了彪炳史册、光照千秋的绚丽篇章,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深刻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广大指战员体现的“信念坚定、听党指挥、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的革命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2019年,在扶眉战役胜利七十年之际,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最新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扶眉战役纪念馆被列入其中。而最新的陕西12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扶眉战役纪念馆依然在列。

众所周知,陕西省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特别是陕北地区的榆林、延安两地集中分布了众多的革命遗址和革命历史纪念馆,革命文物更是星罗棋布。那么,为何这座坐落在关中平原的纪念馆,能从陕西众多红色景区中脱颖而出,成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呢?

这还得从纪念馆所讲述的那场战役说起。

解放战争第四大战役

2003年清明节,在新落成的扶眉战役纪念馆开馆仪式上,原兰州军区空军司令员刘懋功将军不顾年迈体弱参加了开馆揭幕式,亲手为纪念馆揭幕。

2019年6月,由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纪录电影《扶眉战役》,在河北省蔚县正式开机。这部电影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第四军第11师33团副团长高增岳等指战员为原型,真实再现扶眉战役期间的战争形势、战役过程,并以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的先头部队秘密穿插敌后、在罗局镇阻击敌军为故事主线,真实再现了七十年前那场解放战争中西北战场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罗局镇一役是扶眉战役中最为惨烈的一场战斗,这场战斗正是由刘懋功指挥的。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后,国民党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欲与在甘肃和宁夏的马步芳、马鸿逵联合,想趁解放军在关中立足未稳之时夺回西安。

1949年6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以下简称“一野”)司令员彭德怀致电毛泽东主席,提出利用胡马矛盾,阻胡打马,在扶风、礼泉地区待机出击。6月9日,毛泽东主席回电指出:“就现有兵力与胡马作战,无全胜把握,不如诱敌深入,俟兵力集中再打较为适宜。”彭德怀调整部署,实施战略退却,诱敌深入,为一野主力集结争取时间。

1949年7月初,随着调归一野的十八、十九兵团20万部队先后从山西风陵渡、禹门口渡过黄河入陕,国共双方在关中地区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改变。一野所属兵力由原来的10余万人增加到33万余人,拥有各种火炮616门。胡马联军共21万余人,拥有各种火炮仅171门。无论兵力或装备,解放军均超过国民党部队,这为扶眉战役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决战时机成熟后,中央军委批准了一野“钳马打胡,先胡后马”的作战方案。1949年7月7日,第一野战军发出《关于歼灭胡宗南、王治岐军的作战命令》。

1949年7月10日至14日,一野与从西安败退的17万国民党军展开了著名的扶眉战役。 战役开始后,王震司令率第一兵团沿户县、周至西进,在子午口、黑山寺、哑柏、横渠击溃敌90军后,14日攻占宝鸡益门镇。

而刘懋功所在的第二兵团由许光达司令率领,先后攻克临平,经天度、法门、青化、益店,一夜行军75公里,插至敌军后方的罗局镇。

1949年7月10日下午,第二兵团召开的会议上,许光达司令传达了前敌委员制定的作战计划。次日,第二兵团将会集结隐蔽在武功、乾县附近的临平镇以东地区,以多路纵队向扶风法门寺、岐山益店镇方向前进,占领扶风罗局镇,扼住敌军西逃的咽喉,协助十八兵团将敌军三个军的兵力包围于渭河北岸,一举歼灭。此次会议上,还决定由第四军阻击敌人。

随后,第四军军部在礼泉县召开了战前动员会,担任十师师长的刘懋功主动请缨,要求在阻击战中打先锋,担负罗局镇的阻击任务。获得批准后,刘懋功回到十师师部,当即编成三个梯队,由二十八、二十九、 三十团组成第一梯队,只带轻武器,快速前进;以骡、马拉大炮的炮兵营为第二梯队;各团后勤部和各连炊事班为第三梯队,负责携带战士背包、物资等随后紧跟。

三个团的官兵全部轻装于7月11日下午三时率先向罗局镇跑步急行。十一个小时后于12日凌晨到达岐山县的益店镇。在穿越一条小河时,被敌军巡逻兵发现。在二十八团二营与敌军交火之时,一营快速穿插跑步抢先来到了罗局镇,一举夺下了罗局镇。

从战略位置上来讲,守住罗局镇就是全歼渭河北岸敌军的关键所在。一户农民的牛棚成了刘懋功和作战指挥们的指挥部。据刘懋功后来回忆,12日拂晓,一阵枪炮声将他吵醒。通讯员跑进牛棚报告,敌军已与我军交火。等他拿起望远镜跑上一个土堆上眺望,只见一辆辆装甲车、汽车后面紧跟着一排排的国民党士兵蜂拥而至。

随后,敌军一次次的进攻都被击退,而十师官兵也死伤无数,“人在阵地在,决不能让敌人逃向宝鸡!”这是刘懋功给十师全体指战员下的死命令。

天大亮后,激烈的战斗仍在继续。一位机枪手中弹牺牲,刘懋功抱起机枪就顶了上去。正当他打得红了眼时,警卫员一把拽住他:“师长,军部来电。”他才不得不放下机枪跑回牛棚。

为保证阻击战的胜利,一野军部向前线部队发出了“寸土不失,与阵地共存亡”的命令。随后十师和十一师官兵全部赶到眉县火车站,连续打退敌军数次进攻。战斗中双方伤亡惨重,二十九团五连最后只剩下5名战士,硬是没丢失阵地。

劉懋功在此次战役中身上也多处挂彩,头部还留下一块弹片。他说,“这都是扶眉战役给我留下的纪念。但我比牺牲的战友幸运多了。”

到7月12日中午,一野发起总攻,炮火向渭河北岸的敌军轰击。第二兵团的第三、第六军和第十八兵团也向敌人猛攻,敌军一片混乱,敌前线指挥官李振、王治岐丢下部队逃走。王震司令指挥的第一兵团在沼泽地带长途行军,追歼南岸敌军。当日下午,他们占领眉县县城后,迅速派出部队控制了渭河河滩,挡住了敌军的南逃之路。此时,渭河北岸的敌军已面临被全部歼灭之势,一些退到河岸的敌军官兵,纷纷跳入渭河,拼命向南泅渡,欲夺路而逃,正好被第一兵团截住,8000多名敌军被俘。

到了下午四时许,在一野参战部队的合围中,敌人全线崩溃。刘懋功带领的十师战士士气更旺,他们乘胜追击残敌,整个战场喊杀声一片,敌军被逼到了沟底、渭河滩,东奔西跑狼狈不堪,多数当了俘虏。眉县车站的战斗是罗局镇阻击战的一部分,塬上塬下经过十二个小时的浴血奋战,以伤亡2000人的代价,顶住了敌方两个军兵力的轮番攻击,保证了整个战役的胜利。

扶眉战役担任正面主攻任务的解放军第十八兵团,在周士第司令指挥下由西凤公路、陇海铁路西进,首歼漆水河两岸及武功南北线之敌后,一部插入杏林、绛帐,击溃敌两个师的主力,收复武功,并继续进军至罗局镇东南与第二兵团会师,合歼残敌。杨得志司令率解放军第十九兵团在乾县、礼泉阻击马鸿逵,保证了扶眉战役的胜利进行。此役一举歼灭国民党四个军六个师和另外六个团。

7月14日,第一兵团第二军攻占益门镇,切断了国民党军南逃之路,西北军事重镇宝鸡解放。至此,扶眉战役胜利结束。

从1949年7月10日至7月14日,由彭德怀司令员和习仲勋政委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与41万国民党军展开的这场扶眉战役,历时5天,共歼敌4.4万余人,缴获骡马2400余匹、各种火炮290余门、机枪1160挺、长短枪9000余支、汽车8辆、电台26部,解放了武功、眉县、扶风、岐山、凤翔、永寿、麟游、宝鸡、千阳9座县城。得知战果,毛泽东致电祝贺:“歼胡四个军甚慰。”

一座红色档案馆

“弘扬英烈精神,建设幸福眉县。”在宝鸡市眉县常兴镇郭河村的塬上,竖立着这样的红色标语,塬下便是扶眉战役纪念馆。陇海铁路、西宝高速公路从这里横穿而过。

扶眉战役结束后,一野接受了新的任务,一部分向西北挺进,解放兰州。一部分向西南进军,配合二野解放大西南。当时由于时间紧,天气炎热,除少数烈士的遗体转运回家外,绝大多数烈士的遗体都被安葬于各个战场。

1953年9月27日,原宝鸡地区公署决定在眉县常兴镇陇海铁路北的塬下建一个陵园,给烈士一个安魂之地。这就是当时的扶眉战役烈士陵园。

这座烈士陵园当时由扶风、眉县、岐山三县政府联合修建。1954年开始收殓安葬烈士遗骨,经当地干部、群众调查核对后,安葬烈士623名,凡留有姓名者,在墓前立一石碑,镌刻了烈士姓名。1955年开始征集烈士遗物、文史资料等。1964年与1967年,三县又分别对陵园进行了修葺,修建起了砖砌围墙。1972年陕西省民政厅拨专款增修了战役纪念馆和烈士纪念碑,同时纪念馆首次正式对外开放。

1984年清明,三县的人民政府又筹资对烈士纪念碑进行了维修。1988年和1995年,陕西省民政厅又两次拨专款修建了门楼、硬化了门前道路。1997年,陕西省民政厅再次拨专款对扶眉战役纪念碑进行了改建装饰,碑身全部用天然大理石和花岗岩镶嵌。

2001年以后,在中央、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眉县县委、县政府以高起点、高规格的要求,委托长安大学对烈士陵园重新进行了规划设计。按照规划,分期、分步对烈士陵园全面进行施工、修建,拓宽了门前道路,修建了牌楼、停车场、烈士名录碑、纪念亭、纪念园以及群雕广场,改建了烈士墓区,重建、扩建了战役纪念馆,对纪念馆进行了绿化、美化。

扶眉战役结束后,受伤的刘懋功离开陕西随一野继续转战全国其他战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先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四航空学校政治委员,第十航空学校校长、军长,昆明军区空军指挥所主任,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兰州军区空军司令员。

1983年,离休后刘懋功居住于西安兰空干休所。多年来,刘懋功一直没有忘记那些陪他出生入死的战友。离休后,他经常在清明节来到扶眉战役纪念馆,默默缅怀自己的战友。

2006年,扶眉战役纪念馆修建了多功能电教大厅、接待中心和宿办楼。2009年3月2日,扶眉战役烈士陵园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重点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2009年9月1日,扶眉战役烈士陵园被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命名为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2010年3月1日,扶眉战役烈士陵园被陕西省纪委、省监察厅命名为“陕西省第一批廉政教育示范基地”;2011年4月1日,扶眉战役烈士陵园被国家发改委等13部委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2016年12月,扶眉战役纪念馆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2019年12月11日,扶眉战役纪念馆成功晋升成为国家AAAA旅游景区。

這座被党史学家称为是一座红色档案的战役纪念馆是陕西省第一批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如今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省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是一个集烈士悼念、爱国教育、党性教育、红色旅游为一体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承载的历史价值

如今的扶眉战役纪念馆,园区内松柏挺秀,绿草如茵,环境优雅而肃穆。烈士陵园共安葬了扶眉战役中英勇牺牲的3000余名解放军指战员,其中姓名详实的烈士2160名,还有1000余人为无名烈士。改扩建后的扶眉战役纪念馆占地45亩,主要由引导区、花岗岩群雕、纪念园、纪念碑广场、战役纪念馆、多功能电教厅及服务管理区组成。

扶眉战役纪念碑高19.49米,象征着扶眉战役在1949年取得胜利,碑身由纯白大理石镶砌而成,纪念碑南面雕刻有“扶眉战役烈士永垂不朽”十个鎏金大字。

新落成的扶眉战役纪念馆分上下两层,共1560平方米,纪念馆内步行呈倒“U”字型,形如苍穹,寓意“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革命精神万古流芳”,布设扶眉战役介绍和烈士遗物、文史资料两个展厅,分为“审时度势,运筹帷幄”、“诱敌深入,决战扶眉”、“军民齐心,踊跃支前”、“缅怀先烈,不忘初心”四部分内容。

据不完全统计,扶眉战役烈士陵园建园以来,接待祭奠者、瞻仰者累计已达百万余人次。1982年10月,开国元帅、扶眉战役总指挥彭德怀的夫人浦安修同志来祭奠革命烈士;1984年,扶眉战役战斗英雄、后任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的马宜生来陵园缅怀革命战友;2001年,烈士栗政通的侄儿、时任陕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的栗战书来陵园悼念革命先烈;2004年7月,原中央军委委员、总参谋长傅全有上将来到这片他曾经战斗过的热土悼念老战友;2014年,时任总装备部部长的张又侠上将、人民日报社副社长张建星同志来陵园祭奠先烈;原二兵团四军十师师长、后任兰空司令员的刘懋功和原空11军副军长陈汝义曾多次来陵园凭吊。

陕西省中共党史学会常务副会长、西安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二级教授袁武振曾参与扶眉战役纪念馆文字审稿及陈列方案审定工作。他说,扶眉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组织实施的西北战场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西北战场上与国民党军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首先,这次战役一举歼灭国民党部队1个兵团部、4个军部、8个整师另3个整团约4.4万余人,彻底扭转了西北战场上敌强我弱的被动局面,使国民党部队再也没有了阻挡解放军西进之力。其次,这次战役的胜利解放了关中广大地区,彻底结束了胡宗南在西北地区长达十二年的反动统治,加快了西北乃至全国解放战争胜利的步伐。再次,这次战役的胜利,使解放军占领了通往西南和西北的咽喉要地宝鸡,为最终解放大西北和进军大西南打开了战略通道。

袁武振指出,扶眉战役的胜利,不仅是解放军将士英勇战斗的结果,也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扶眉战役期间,在中共中央西北局、西北军区的组织领导下,关中解放区及国统区的地下党组织成立支前机构,组建支前队伍,抬担架、供应粮草、挑水送饭、做鞋洗衣、带路送信、救护伤员、站岗放哨、运送弹药、修筑工事,人民群众以各种方式踊跃支前。

在袁武振看来,扶眉战役中3000多名解放军指战员壮烈牺牲,长眠于西府大地,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书写了彪炳史册、光照千秋的绚丽篇章,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深刻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广大指战员体现的“信念坚定、听党指挥、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的革命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我们回顾扶眉战役的历史,既是为了缅怀先烈,更是为了启示未来,永远铭记和珍视扶眉战役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伟大精神,永远铭记和珍视人民群众用担架和小车推出来的美好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袁武振说。

猜你喜欢

敌军兵团烈士
漫画轻兵器之二十五 重装出击:美军M1坦克战术(19)
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 各界群众夹道迎烈士归来
新形势下兵团精神的基本特征及其践行路径
“烈士”本来不必牺牲
雁群藏敌情
悼北伐阵亡烈士(二)
兵团今年引进内地高校毕业生2600余人
大雁带来的敌情
60年,铸就不朽精神丰碑
上聚人心 兵团精神领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