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省四师:重庆红色火种的播散地

2021-08-23张凌云

新西部 2021年7期
关键词:杨森万州革命

张凌云

重庆万县原四川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既是下川东地区红色火种的播散地,也是万县第一个党组织的孕育地,从这里培养走出了上百名共产党员,被誉为“下川东革命摇篮”。

1928年6月16日,重庆万县鸡公岭倒碑黄葛树下,21名革命志士倒在了血泊之中。他们因秘密参与万县兵变,被叛徒告密,惨遭四川军阀杨森杀害。

史料显示,万县兵变的参与者中,大部分是军阀杨森手枪连的骨干。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来自四川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简称“省四师”,现为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

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亢家湾校区有一座红色柱身的六角亭,是师生们心中的神圣所在。这里就是原万县四川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旧址。

九十八年前的春天,在这个被称作“下川东革命摇篮”的地方,中共早期革命活动家萧楚女积极宣传革命思想,播撒下川东最早的革命火种。六角亭、大礼堂、屈子湖等遗址和烈士事迹展览墙,还有塘坊校区的校史陈列馆,再现了那段斗争的岁月。600余件展品,可以让人们清楚了解萧楚女、恽代英在万县革命斗争的轨迹。

萧楚女在省四师

红色记忆永远不会褪色,在时光流转中传承,体现人们与时代脉搏相一致的新的意志力量。

省四师初创于1914年,校址在原万县城东门外文昌宫,1918年迁至亢家湾。如今学校的总体布局依然未变,有着深刻红色烙印的六角亭和大礼堂,依然无声地矗立。

根据重庆党史资料记载,1923年春天,萧楚女应校长刘明扬聘请,从重庆来到省四师任教。

当时这所下川东地区的最高学府,采用的国文教材是《明儒教案》等经史子集,学校气氛死气沉沉。为传播革命思想,萧楚女力排众议,废弃了统一的国文课本,开始自编讲义,反对八股。他把鲁迅小说《狂人日记》作为自己的教材,通过对《狂人日记》中人物的分析,使学生们认识到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他还经常和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时局,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接受革命思想。

萧楚女组织学生开展择师运动,成立读书会,宣传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在课外,他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推荐学生们学习李大钊、郭沫若等人的作品以及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向导》周报上的文章。在那座六角亭里,时常能看到他和学生在一起的身影。

在萧楚女的教育引导下,吴毅、吴逸僧(吴心俊)、朱泽淮(朱亚凡)、郑叔伦等知识青年成为万县地区最早的一批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他们后来均加入中国共产党,相继为革命献出生命。此后,一批批青年学子纷纷来校,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思想,探索新道路。陈伯钧、罗义淮等革命先辈和刘伯坚、吴毅、江琬、赵明恩、彭咏梧等数十位革命英烈都从这里走出,为中国革命做出不朽的贡献。省四师从建校到解放前,共培养出共产党员100余名,被誉为“下川东革命摇篮”。

后来创办和主编《中国青年》的恽代英,在1923年6月,应萧楚女邀请来省四师,向师生作题为《中国向何处》的演讲。他指出:“中国的出路只有一条,就是进行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我们必须打倒军阀,才能组织革命的人民政府,好引导全国的民众去反抗帝国主义。”他的名言“国不可不救,他人不肯救,则唯靠我自己”,让师生们振聋发聩。

萧楚女在万县的革命活动,引起了反动派的恐慌,他们以萧楚女行为过激为由,勒令他离开万县。1923年6月,萧楚女返回重庆出任省二女师国文教员和《新蜀报》主笔。他不畏强权,把《新蜀报》变成了宣传新文化、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鼓舞和影响了大批知识青年走上革命道路。

1924年1月,萧楚女离川到上海,在团中央协助恽代英编辑《中国青年》。

“从萧楚女来学校任教起,这里的革命活动一直没停过。”区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调研员熊世忠说。

“同学们,你们想蜡烛不是能放光明吗?做人也要像蠟烛一样,在有限的一生中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温暖。”1926年,在广州农讲所和黄埔军校带病工作时,萧楚女曾对学生这样说道。

萧楚女以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诺言。1927年4月,萧楚女在广州反革命大屠杀中被逮捕杀害。

万县兵变

1928年6月,革命志士曾润百、周伯仕等人投入到万县兵变的准备工作中。当时担任杨森部手枪连连长的雷震寰是兵变的主要组织者,他首先策动了手枪连中的官兵共同起义。

曾润百等人把暴动时间确定为当年6月22日,并草拟了暴动部队的公告,落款为“司令员秦正树、政治委员曾润百、总指挥雷震寰”。但因叛徒告密,6月13日,曾润百、周伯仕、雷震寰等人悉数被捕。杨森以高官厚禄劝降不成,恼羞成怒,对他们施以闻所未闻的酷刑。用烙铁炙烤曾润百的胸背,对周伯仕实施“钉活门神”,即用一颗颗大铁钉将他的手脚钉在厚厚的门板上,铁钉穿肉刺骨,痛彻肺腑。仅三天后,6月16日,21名革命志士就倒在杨森的枪口下,鲜血染红了鸡公岭倒碑黄葛树下的土地。

从1994年开始,当地政府在烈士遗体的收敛地修建了万州革命烈士陵园。同时,将三峡库区淹没线下近千个烈士纪念标志,统一迁建至此。2002年7月1日,陵园对外开放。

陵园位于万州主城区风景秀丽的太白岩下,主要景点有纪念碑(亭)、烈士墓雕、烈士事迹陈列馆、大型英烈群雕、烈士英名墙、瞻仰广场等。沿着太白岩拾级而上就是纯阳洞,当年在鸡公岭牺牲的革命志士曾在此歃血为盟,做兵变前的准备。

从大革命时期开始,为建立新中国的光辉事业,5000多名万州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瞻仰他们的红色革命事迹,不但可以获得宝贵的精神财富,还可以了解万州的革命历史。

万州革命烈士陵园2001年4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重庆市委、市政府纳入全市六大重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2009年5月,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现为渝东地区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最具特色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及廉政教育基地。

孕育第一个党组织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刘伯承也曾到省四师讲学,传播马列主义。

1926年8月,朱德受中共中央派遣、陈毅受中共北方区委派遣先后抵达万县,做军阀杨森易帜北伐的工作。后杨森部队改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朱德任该军国民党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他领导的30多名政工人员多数是共产党员,于是在内部建立起共产党组织。

当年11月,共产党员李嘉仲到省四师任校长。他积极革新校务,聘请共产党员、进步青年到校任教,并从重庆吸收一批共青团员到校插班,开展革命活动,壮大进步力量。同时,先后发展10多人参加共青团,并组成支部。

12月下旬,李嘉仲在万县向杨闇公、朱德、刘伯承汇报情況。根据重庆地委军委会议精神和杨闇公的指示,接收朱德创建的军内党组织和发展的城区党员,正式建立万县第一个地方党组织——中共万县李嘉仲支部。

万县第一个中共地方组织秘密建立起来。

1926年,朱德、刘伯承、陈毅先后奔赴万州,组织领导革命斗争。万州由此成为下川东革命斗争的策源地和指挥中心。以江竹筠(江姐)为代表的曾在万州战斗过的红岩英烈就达51人。

1938年春,中共万县地方党组织重建。为使重建后的党组织有办公及活动场所、设联络点和掩护党员的地方,决定兴办一所小学。春节后,由中共万县地方党组织创办的万县油粮行栈业“私立国本小学”在城郊观音阁正式挂牌成立。

1938年5月,万县特支改建为万县县委,县委就设在国本小学。由于地处城郊,易于隐蔽,既有利于发展农村党组织,又可避免敌机空袭,因此学校成为当时万县党组织的活动中心。

观音阁现位于重庆市万州区国本路190号国本小学校内。红色外墙的观音阁有三层楼阁,一二层为展陈馆,陈列有党史文物、照片、文献资料等。第三层设有瞭望台,是保存至今的清代建筑。1999年6月,观音阁被万州区人民政府公布为万州区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7月被万州区委、区政府命名为万州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万州西山公园,除了与上海海关钟楼、武汉江汉关钟楼齐名的西山钟楼,还有库里申科烈士墓园。2014年,库里申科墓园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今年5月31日,万州红色旅游景区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万州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还有李家花园、宝隆洋行、假山公园旧址,讲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在当地的革命故事。

每一个红色景区,都是一本活的教材和生动的标记,人们在这里缅怀先烈,为先辈们舍生忘我建立新中国的精神所鼓舞,立志继承革命传统、发扬革命精神,奋勇当先、勇往直前。

猜你喜欢

杨森万州革命
万州:发展生态经济 书写绿色答卷
身价
古城墙的凝望
万州面的乡愁味
中国的出行革命
我困在这座小城二十年
民国军阀有情义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刘伯承拒绝杨森“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