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宁河流域不同生态区常规粳稻适应性研究

2021-08-23邓勤智李江林曾鑫瑶马杨明蔡光泽

四川农业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精米西昌粳稻

罗 樊,邓勤智,李江林,曾鑫瑶,马杨明,蔡光泽*

(1.西昌学院农业科学学院,四川 西昌 615013;2.四川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西昌卷烟厂,四川 西昌 615042;3.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成都 温江 611130)

1 前言

水稻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全国60%以上人口的主食。我国水稻年播种面积排世界第二,产量居世界前列,在种植面积最大的10个主产国中单产最高,是稻米生产和消费大国[1-3]。据统计,2019年全国稻谷总产量为20960万t,比2018年减少了250万t,下降1.2%。但是,2019年水稻单产均有提高,稻谷单产为471kg/667m2,产量比2018年增加2.2kg/667m2,增长0.5%[4]。随着社会的发展迅速,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稻米的生产不止要求产量高,更要求质量好,因此选育推广优质水稻势在必行[5-7]。粳稻相比籼稻具有产量高、稳产、品质优、效益好等优点,推广种植优质粳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稻米品质[8-11]。

凉山州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山区,西南横断山区东北部,界于云南省中部高原与四川盆地之间,幅员面积6万km2,耕地面积约占5.3%,境内粳稻种植面积大,全州粳稻种植面积达3.3万hm2,是四川省粳稻种植最集中区。州内粳稻分布于海拨1300~2700m之间。籼粳交替区海拔为1300~1800m,包括会理会东盆地稻作区和安宁河流域稻作区。粳稻种植区海拔均为1800m以上,包括喜德、冕宁、昭觉、盐源、会理和会东等海拔1800m以上的稻作区[12-14]。

安宁河谷流域自北向南沿冕宁县-西昌市-德昌县-米易县深断裂发育,是一个典型的地堑谷[15]。安宁河谷平原是仅次于成都平原的四川省第二大平原,其河谷开阔, 土地肥沃,日照充足,有丰富的农业自然资源,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历史上有“川南粮仓”之称[16-17]。具有高海拔,低纬度,温光水自然资源丰富,立体气候明显,雨量适中,光照充足等特点,适宜水稻的种植,有机物的积累,有利于形成优质稻米,特别是优质粳稻,该地区稻米品质明显比四川川西平原表现更优秀。但是目前在该区域高产优质水稻种植面积不大,其主要原因是安宁河流域粳稻品种种植年限均较长,导致水稻品系出现了品系混杂、市场混乱、部分品系退化现象严重、抗逆性和丰产性严重降低等问题。且种植优质水稻产量较低,经济效益不高,因此选育和推广优质、适应性强的水稻新品种,对实现安宁河流域生态区优质水稻产业化,农村发展,农业收入增加具有重要的意义[18-19]。

近年来,虽然随着水稻品种结构的调整,优质稻种植面积开始扩大,但不同生态区水稻产量及品质都有较大差异[16]。因为自然环境的生态因子是固有的,要使水稻发挥最大的生长优势,突出它的特点,生态适应性的研究显得尤其关键[20-21]。为了选育优质、适应性强的常规粳稻新品种,本试验从生态类型相似的云南引进了6个优质常规粳稻品种,种植在不同生态区域,并参照当地的肥水管理,从生育期、抗性、田间农艺性状和物理品质等方面,对各参试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价,以筛选出适合在安宁河中上游地区推广种植的常规粳稻新品种。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材料由云南省提供,分别为锦瑞4号、云粳39号、云粳47、彝粳1号、云科粳1号、楚粳48号和楚粳27,分别编号B1、B2、B3、B4、B5、B6、B7,其中楚粳27为对照。

1.2 试验地点

西昌佑君试验点设置于安宁河中游西昌市佑君镇大树村农户承包田,海拔1480m,102°10' 42"E,27°41' 47"N,土壤肥力中等,前作为紫云英。冕宁宏模试验点设置于安宁河上游冕宁县宏模镇力争村农户承包田。海拔1620m,102°10' 42"E,28°22' 28"N,土壤肥力中等,前作为大麦。

1.3 试验设计

各品种在西昌佑君和冕宁宏模试验点播种时间分别为2019年3月15日和2019年3月29日,移栽时间分别为2019年5月7和2019年5月5日,秧龄分别为53d、37d,每穴移栽2苗。参试水稻每个处理对应1个品种,3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小区均为6.19m×2.15m,移栽株行距为19cm×17cm,小区之间设0.33m间隔,四周设1m保护行。西昌佑君和冕宁宏模试验点收获日期分别为2019年9月17日和2019年9月22日,田间管理按照当地习惯管理方法进行。

1.4 测定指标

水稻移栽后每隔10d定期到田间进行病害和生育期调查。成熟后,每小区随机取样3穴后,按小区进行单独收割、脱粒、晾晒和测产。并将每小区取的3穴样品置于室内考种,测定穗长、有效分蘖数、结实率。测定完成后,将其自然晾干,参照国标《GB/T17891-1999 优质稻谷》测定稻米粒长、粒宽、千粒重和碾米品质等。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常规粳稻品种生育期调查与分析

从表1和表2可知,西昌佑君试验点各品种的大田生育期和全生育期中,最长的是B5,大田生育期和全生育期分别为139d和192d,最短的是B6,大田生育期和全生育期分别为134d和187d,B5和B3均长于B7(CK),B6、B4、B1和B2均短于B7(CK)。而冕宁宏模试验点各稻品种的大田生育期和全生育期中,最长的是B4,大田生育期和全生育期分别为137d和174d,最短的是B3,大田生育期和全生育期分别为131d和168d,B4、B1、B2及B5均长于B7(CK),B3和B6均短于B7(CK)。

表2 冕宁试验点不同常规粳稻品种生育期

表3 不同常规粳稻品种抗逆性情况

2.2 不同常规粳稻品种抗逆性调查与分析

从表3可知,在西昌佑君试验点中,除B2无叶稻瘟之外,其余各品种均有轻度叶稻瘟;除B2,B4和B6有轻度白叶枯病之外,其余各品种均无白叶枯病;除B2有轻微纹枯病之外,其他品种均无纹枯病。而在冕宁宏模试验点中,除B5和B7(CK)无叶稻瘟之外,B1、B3和B4均有轻度叶稻瘟,B2和B6均有中度叶稻瘟;除B2,B5有轻度白叶枯病之外,其余各品种均无白叶枯病;除B3和B7(CK)无纹枯病外,B5和B1有轻微纹枯病,B2、B4和B6有重度纹枯病。

对两地品种抗逆性分析可知:在西昌佑君试验点中抗病性表现比较好的是B1、B3、B4和B7(CK);在冕宁宏模试验点中抗病性表现比较好的是B3,最好的是B7(CK);综合来看B3表现较好,最好的是B7(CK)。

2.3 不同常规粳稻品种长势长相调查与分析

从表4可知,在西昌佑君试验点中除B3和B6株型紧束之外,其余各品种株型均为适中;除B2、B3、B6叶色绿之外,其余各品种叶色均为浓绿;B1-B7(CK)叶姿均为挺直;除B4和B7(CK)长势繁茂之外,其余各品种长势均一般;B1-B7(CK)均不易倒伏。而在冕宁宏模试验点中除B1、B2、B3和B5株型紧束之外,其余各品种均为适中;除B4和B7(CK)叶色浓绿之外,其余品种叶色均为绿;B4和B4叶姿均为披垂,B7(CK)叶姿一般,其余各品种叶姿均为挺直;B1-B7(CK)长势均为繁茂;除B2倒伏程度为倾斜外,其余各品种均不易倒伏。

表4 不同常规粳稻品种长势长相及落粒性调查记载

2.4 不同常规粳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测定结果与分析

2.4.1 株高 从表5和表6可知,西昌佑君试验点中株高最高的是B7(CK)为105.24cm,最低的是B4为85.80cm,所有余品种株高都低于对照,但仅B3达到显著水平,B4、B6达到极显水平。而冕宁宏模试验点中株高数最高的是B1为109.13cm,最低的是B4为88.29cm,B1、B2和B5均高于对照,但仅B1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B2、B5不显著,B3、B4和B6低于对照,单仅B4达到极显著水平,B3、B6不显著。

不同品种在两试验点的平均株高差异最大的是B6,最小的是B3,表明B6的平均株高数受环境影响较大,其余各个品种的平均株高数受环境影响较小。其受影响程度排序为B6>B1>B7(CK)>B4>B5>B2>B3。

表5 西昌试验点不同常规粳稻主要农艺性状测定结果

表6 冕宁试验点不同常规粳稻主要农艺性状测定结果

2.4.2 有效分蘖数 从表5和表6可知,西昌佑君试验点有效分蘖数最高的是B7为11.7个,最低的是B4为8.83个,所有品种均低于对照,但仅B4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 B6达到差异显著水平,其余品种均不显著。而冕宁宏模试验点有效分蘖数最高的是B2和B3,均为15.57个,最低的是B5为10.57个,B1-B3均高于对照,但差异都不显著,B4-B6均低于对照,但B4和B6与对照差异不显著,B5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

不同品种在两试点的平均有效分蘖数差异最大的是B3,最小的是B5,其受环境影响程度排序为B3>B2>B4>B1>B6>B7(CK)>B5。

2.4.3 结实率 从表5和表6可知,西昌佑君试验点结实率最高的是B4为94.10%,最低的是B5为84.77%,B1、B2、B3、B4和B6均高于对照,其中B2达到显著水平,而B4和B6达到极显著水平, B1和B3与对照差异不显著,B5低于对照,但与对照未达到差异显著水平。而冕宁宏模试验点结实率最高的是B1为91.97%,最低的是B7(CK)为87.62% ,B1-B6均高于对照,但仅B1和B6达到显著水平,其余品种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不同品种在两试点的平均结实率差异最大的是B2,最小的是B7,各品种受环境影响程度排序为B2>B4>B5>B6>B3 >B1>B7(CK)。

2.4.4 穗长 从表5和表6可知,西昌佑君试验点穗长最长的是B1为21.15cm,最短的是B7(CK)为17.59cm,B1-B6的穗长均极显著长于对照。冕宁宏模试验点穗长最长的是B2为19.59cm,最短的是B7(CK)为17.76cm,B1-B6均长于对照,其中B1-B4的穗长极显著长于对照,B5和B6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不同品种在两试点的平均穗长差异最大的是B1,最小的是B7(CK),各品种受环境影响程度排序为B1>B5=B6>B3>B2>B4>B7(CK)。

2.4.5 穗粒数 由表5和表6可知,西昌佑君试验点穗粒数最高的是B5为157.37粒,最低的是B3为120.02粒,除B5的穗粒数高于对照外,其余品种均低于对照,但B1、B2和B4、B5和B6与对照差相比均未达到差异显著水平,仅B3达到显著水平。冕宁宏模试验点穗粒数最高的也是B5为135.54粒,最低的也是B3为102.91粒,其中B4、B5和B6均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B1、B2和B3的穗粒数均低于对照,但B1和B2与对照比差异不显著,仅B3达到显著水平。

不同品种在两试点的平均穗粒数差异最大的是B1,最小的是B4,各品种受环境影响程度排序为B1>B5>B7(CK)>B3>B2>B6>B4。

2.4.6 千粒重 从表5和表6可知,西昌佑君试验点千粒重最高的是B2为26.52g,最低的是B4为23.96g。B2、B3、B5与B6均高于对照,但差异均不显著,B1和B4的千粒重低于对照,但B1与对照的差异不显著,B4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在冕宁宏模试验点千粒重最高的也是B2为25.63g,最低的也是B4为23.56g。B1、B2和B5均高于对照,而B4、B4和B6低于对照,但除B2和B4与对照比达到显著水平外,其余品种均差异不显著。

不同品种在两试点的平均千粒重差异最大的是B3,最小的是B4,各品种受环境影响程度排序为B3>B6>B5>B7(CK)>B2>B1>B4。

2.4.7 产量 由表7可知,西昌佑君试验产量最高B7(CK)为833.67kg/667m2,最低B4为570.49kg/667m2,所有参试品种产量均低于对照,其中仅B5与对照的差异不显著,B2、B3和B6于对照相比达到差异显著水平,而B1和B4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而在冕宁宏模试验点产量最高的是B1为946.59kg/667m2,最低的是B5为793.74kg/667m2,除B1高于对照外,其余参试品种均低于对照,其中除B4和B5与对照相比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外,其余品种均未达到差异显著水平。

不同品种在两试点的平均产量差异最大的是B4,最小的是B5,各品种受环境影响程度排序为B4>B1>B3>B6>B2>B7(CK)>B5。

表7 不同常规粳稻品种产量比较

表8 不同粳稻品种的物理品质性状

2.5 不同常规粳稻品种碾米品质性状测定结果与分析

2.5.1 糙米率 由表8可知,在西昌佑君试验糙米率最高的是B7(CK)为83.40%,最低的是B4为80.07%,所有参试品种均低于对照,其中B2与对照差异不显著,B1和B3达到显著水平,而B4、B5和B6达到极显著水平。而冕宁宏模试验点糙米率最高的是B3为82.64%,最低的是B4为78.73%,除B2和B3的糙米率高于对照外,其余参试品种均低于对照,除B1、B2和B3与对照的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参试品种均达到差异显著水平。

不同品种在两试点的糙米率差异最大的是B6,最小的是B3,各品种糙米率受环境影响程度排序为B6>B5>B7(CK)>B1>B4>B2>B3。

2.5.2 精米率 从表8可知,西昌佑君试验点精米率最高的是B7(CK)为75.73%,最低的是B4为71.33%,所有参试品种均低于对照,其中B3与对照差异不显著,B2与对照差异显著,B1、B4、B5和B6均极显著低于对照。而冕宁宏模试验点精米率最高的是B3为73.38%,最低的是B4为67.33%,除B3高于对照外,其余品种均低于对照,其中B4、B5和B6与对照比达到极显著水平,而B1、B2和B3均为达到显著水平。

不同品种在两试点精米率差异最大的是B5,最小的是B1,各个品种精米率受环境影响程度排序为B5>B6>B4>B2>B7(CK)>B3>B1。

2.5.3 整精米率 从表8可知,西昌佑君试验点整精米率最高的是B7(CK)为72.13%,最低的是B4为52.13%,B1至B6均低于对照,其中除B4和B6与对照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外,其余品种均差异不显著。冕宁宏模试验点整精米率最高的也是B7(CK)为61.93%,最低的却是B6为37.53%,所有参试品种均低于对照,其中除B1和B3与对照的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品种均极显著低于对照。

不同品种在两试点整精米率差异最大的是B5,最小的是B1,各品种的平均整精米率受环境影响程度排序为B5>B6>B4>B2>B3>B7(CK)>B1。

2.5.4 垩白粒率 由于B4、B5和B6为乳白色的软米,古不参与垩白率比较。从表8可知,西昌佑君试验点垩白率最高的是B7(CK)为45.33%,最低的是B2为15.33%,B1和B2的垩白率极显著低于对照,而B3的垩白率虽然比对照低,但未到达显著水平。冕宁宏模试验点垩白率最高的也是B7(CK)为66.00%,最低的也是B1为32.67%,B1、B2和B3均极显著低于对照。

不同品种在两试点的垩白率差异最大的是B7(CK),最小的是B3,各品种垩白率受环境影响程度排序为B7(CK)>B2>B1>B3。

3 讨论与结论

综上所述,在西昌佑君试验点中,不同常规粳稻的主要农艺性状和物理品质性状有较大的不同,云粳39号,有效分蘖数、穗粒数、千粒重、糙米率、整精米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结实率、穗长和垩白米率表现优于对照,但产量和精米率逊色于对照。云粳47,有效分蘖数、结实率、穗粒数、千粒重、精米率、整精米率和垩白米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穗长显著长于对照,穗粒数、产量和糙米率逊色于对照,但抗病性比较好。因此云粳39号和云粳47在西昌佑君生态区具有较好的示范推广种植应用前景。

在冕宁宏模试验点中,不同常规粳稻的主要农艺性状和物理品质性状也有较大的不同,锦瑞4号结实率、穗长和垩白米率表现优于对照,有效分蘖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云粳47穗长、千粒重和垩白米率表现优于对照,有效分蘖数、结实率、产量、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是穗粒数显著低于对照。因此锦瑞4号和云粳47在冕宁宏模生态区具有较好的推广种植应用前景。

通过不同常规粳稻在两试点间主要农艺性状和物理品质性状的比较,得出云粳39号和云粳47在西昌佑君生态区具有较好的示范推广种植应用前景。锦瑞4号和云粳47在冕宁宏模生态区具有较好的示范推广种植应用前景。云粳47在两地表现都较好,所以云粳47在安宁河中上游生态区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猜你喜欢

精米西昌粳稻
水直播下寒地水稻诸品质性状间的相互关系研究
我国双季早粳稻实现“零的突破”
解读粳稻品种南方种植播期
粳米价格短期上涨,后市行情难言乐观
2018年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西昌过年,吃李小肠烧烤
碾磨品质对籼稻食味品质的影响
粳稻收购为黑龙江省农民增收58亿元
觅得“精米”好“下锅”
风云四号运低西昌本月中旬择机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