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1年中国玉米种子市场形势评述

2021-08-19佟屏亚

种子科技 2021年11期
关键词:制种种业涨价

佟屏亚

当前中国种业正处在历史的交汇点上,新审定品种快速增加,制种面积随之升高,库存高企集中在供给侧产能过剩,构成一个环环牵制、互相制约的链条。2021年玉米种子市场最受关注的热点,不外乎审定品种井喷、制种基地涨价、市场竞争激烈和套牌种子多等。

新审玉米品种井喷,是喜还是忧?

深化种业“放管服”改革,激发玉米育种人员快速释放科技创新积极性,新品种审定进入了“百花齐放、各领风骚”快车道。根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资料,2017年国审玉米品种171个,2018年国审516个,2019年国审547个,2020年国审802个。玉米品种审定“大跃进”!

一曰喜:2010年前后每年国审玉米品种在30~40个。品种是种子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优良品种支撑起一家或几家企业,一个热销品种致富成千上万经销商。绝大部分种子企业依靠购买新品种活跃营销市场。精明的老板还有更深一层的算法,投资科研是个无底洞,花去500万乃至上千万可能有所收获,但也可能“竹篮子打水一场空”。育种不如买种,根据审定品种排位和育种单位名称,购买一个国审品种并拥有营销权,特别是独家拥有品种营销权,头两年若能销售种子100万~200万kg,轻而易举地就赚回了本钱;以后每年若能销售800万~1 000万kg,就能获得10倍乃至更大的利润。在“科企合作”指引下,种业老板都争抢着从科研院所购买新品种营销权。水涨船高,一个新审定玉米品种售价从几十万迅速攀升至几百万乃至千万元。

二曰忧。中国玉米育种的主体在科研院所,还有难以计数的民间个体户。育种门槛太低,搜几份材料、租几亩地就可以支摊起灶搞起杂交育种,一两年、两三年就能鼓捣出好多个高仿、初仿甚至是“比瓢画葫芦”组合。面对无孔不入的潜规则、权力寻租和利益输送,一大批在产量、质量、适应性方面都可与真品种媲美的“新品种”被无节制地生产出来了。同质化品种多,突破性品种少。

时过境迁了!今非昔比了!仅2020年就有802个国审玉米品种问世,售价也急剧下降甚至“跳水”了。从网上或微博搜一搜,科研院所公开叫卖新品种营销权的广告多了去了,原来可与黄金比价的新审定品种狂跌至“白菜”价,吆喝着十万二十万元都无人问津了。

严格审定品种质量、控制审定数量是减少产能过剩之源。辩证地说,新审定品种转让价格“跳水”,其实是一个行业淘汰洗牌的过程。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可以肯定,一些高仿、初仿的玉米品种将被迅速淘汰出局,有大批民间育种户要金盆洗手了。

西北制种基地涨价,种业老板好困惑

春节刚过,西北传来玉米制种基地涨价的消息。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洪祥镇提出提高玉米制种准入门槛,2021年制种产值从2 500元/667 m2增至3 200元/667 m2,最高增加到3 500元/667 m2。一石激起千重浪!一个来自小镇的公告引起全国种业界的关注和热搜。制种基地涨价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增加企业成本,连年库存高企不可能把种子销售价格提上去。制种成本高位运行而种子价格低位运行,违背市场规律,更加剧了基地生产与种企营销的“生存矛盾”。

资深人士分析,制种基地涨价有多种原因。一是玉米价格连续上涨。原因是饲料业、淀粉加工业需求增加,特别是生猪养殖业发展势头强劲。二是优质制种基地面积减少。张掖地区2021年有几十万亩农田改造项目,即将分散地块规划为集中规模管理,改大水漫灌为管道滴灌,至少近两三年都不可能制种。这样张掖只有8万hm2优质制种基地,充其量可用地也就8.67万~9.33万hm2。三是人力资本不断提升。制种田精细管理需要较高投入,每667 m2制种田的人力成本已在500元以上。四是技术服务费提高。土地流转成本和农药、化肥等投入成本上升。

玉米制种基地涨价,增加生产成本,种子企业必将提高种子销售价格。尽管目前国内玉米用种市场仍是供大于求,但玉米种子涨价是必然的,今年会涨,明年则会涨得更多。但种子价格与基地涨价也不完全是绝对的线性关系,更取决于种子库存、市场需求以及品种质量,还受亲本组合、产量和气候等因素影响,种子价格的不确定性始终存在。

种子营销困境,价格直线下滑

据全国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资料,2020年全国玉米杂交制种面积15.5万hm2,实收种子9亿kg,加上库存6亿kg,2021年可供种15亿kg,预计总需求量11亿~12亿kg,企业库存可能在3亿~4亿kg。受玉米价格上行和库存减少的双重影响,玉米种子市场价格可能出现止跌或恢复性上行。东北地区种子定价同比上涨5%~10%;黄淮海区域种子出现止跌;西北地区价格平稳;西南地区价格上行。

春节过后,全国从北向南陆续进入玉米备耕播种季节,经历新冠肺炎疫情,无论是种子企业还是渠道商,均采取措施直接让种子快速进村入户。种业营销有3个明显的特点:高峰短、价钱低、余货多。

一是线上线下融合。新冠肺炎疫情为种业创建“线上营销”新形式。有几家种业联合组建“种子电商服务平台”,网上宣传,直播带货。比如利用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形式,在线上做发布会,在网上开推介会,客户只需在平台下单、厂商就近网点完成配送服务。种子销售成了“线上引流,线下成交”,代替了以往种子企业的“三会”——招商会、现场会、观摩会。

二是传统渠道分化。过去一个县级代理商拥有30~40个乡镇分销商、100多个村级零售商;现在转换成直接以村为单元级终端交易主体,一个县级代理商至少直接辐射5~6个村甚至10~20个村。

三是经销结构变化。村级销售渠道成为种子营销主体,如村干部、小卖部、教师和“技术能人”新四类种子销售连接器。部分地区农户从2020年12月份就开始购买种子了。种子市场出现多年来少有的购销两旺、快速入户的景象。

在激烈竞争形势下,提高种子价格意味着可能丢失一部分市场,收入减少;但不涨价就意味着降低销售利润,形同自残。种子价格是涨还是降?种业老板备受市场煎熬和心理折磨,但在种子严重过剩环境下,逼迫经销商不得不低价倾销,所谓“不降价等死,降价安乐死”!有些种子公司处于亏损边缘。

种子市场乱象,套牌种子多

新审定品种井喷之后产生的连锁反应:市场品种增多,渠道资源收窄,厂商竞争加剧,销售价格走低。新形势下种业老板遇到最头疼的仍是套牌种子老话题。种子行业存在众所周知的潜规则:育种不如买种,买种不如仿种,仿种不如套牌。新品种刚刚审定,其亲本就可能被窃取,套牌种子随后登场。所谓“套牌”,通俗地说就是该种子的整套审定文件等证照类手续都是自己的,但袋子里装的却是其他品种的种子。“如同抱养别人家的孩子一样,孩子不是你的,但穿新衣、改名字、报户口,就成为自家的孩子了”。套牌种子假而不劣,产量不低,价格便宜。知假卖假者生意兴隆,有的是小本小利,更多的是无本万利。

精通此道的人合伙建成从基地制种、加工、包装、运输到销售一条完整的黑色产业链,不仅制假方式多种多样,有的还聘请专业的法务,组建营销团队,甚至直接派送种子到农户。

套牌种子已经成为中国种业的一大痼疾,现在审定品种多,经销种子门店多,玉米主产区每个县经销商少则三五百家,多者千来家,所经销品种名副其实的也就二三十个,有些严重地区70%是套牌品种,有越区的、有假冒的,也有未审定的。实质上造成的危害已经波及整个种子产业的各个方面——育种家创新动力磨灭、种子公司效益下滑和農民种植风险加大。

权威人士指出:知识产权保护是种子行业难迈的坎,没有法律法规制约,套牌种子很难有根本性的改观。基层行政执法是一个短板,存在维权难、取证难、执法难。由于法律对侵权者的处罚轻微,权益人维权流程烦琐、维权成本过高,也阻碍了企业的创新积极性。

农业农村部、公安部等部门连续两年启动声势浩大的“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公安模式,凡“套牌种子”一律视为假种子,经营额超过5万元即入刑。农资打假如火如荼,好评如潮。但由于缺乏规范的种子市场和监管乏力,侵权套牌种子依然呈多发之势。2021年,农业农村部再次发布通告,严厉打击侵权套牌、制售假劣种子等违法行为,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农作物种子市场检查,集中检查种子交易市场和经营门店,严查种子套牌侵权、未审先推、种子质量低劣、真实性不符合、档案不健全、备案不完整等问题。

猜你喜欢

制种种业涨价
山东:全面实施主粮作物制种保险政策
宁波谱写现代种业发展华章
制种:受益行业政策推动
餐饮企业涨价有没有资格“任性”
猪肉涨价,与CPI无关?
农业部:深化科企合作加快种业创新驱动发展
汪洋在北京考察现代种业发展工作
62团玉米制种超高产栽培技术
N种涨价叫垄断
甜(辣)椒杂交制种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