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水沙条件下长江大通河段大同圩崩岸治理效果及建议

2021-08-18潘世龙李金瑞

陕西水利 2021年7期
关键词:河势护岸冲刷

潘世龙,李金瑞

(安徽省长江河道管理局,安徽 芜湖 241000)

1 引言

受水沙条件变化及河势调整影响,近十几年来长江安徽段崩岸频繁发生,长江大通河段大同圩段崩岸严重影响防洪安全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2011年以来,大同圩段一直被列为崩岸预警区。2015年~2018年实施了安徽省长江崩岸应急治理工程,其中大同圩段崩岸治理工程实施后,工程经历了2016年、2020年大水考验,工程区河岸稳定,达到了预期防护效果,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本文通过多年水文、地质、河道地形监测资料分析,在掌握河势演变特点及演变规律基础上,结合近期来水来沙变化及崩岸区岸坡稳定分析,探究崩岸原因。根据崩岸治理工程实施情况,采用工程实施前后及近期水下测图对比,分析工程区岸坡稳定情况及防护效果,总结崩岸治理经验,提出后续治理工程建议,为河道治理提供经验和技术参考。

2 三峡工程运行前后水沙变化

据大通水文站资料统计,三峡水库蓄水前多年平均流量为28700 m3/s,历年最大流量为92600 m3/s,历年最小流量为4620 m3/s,多年平均径流量9052亿m3、输沙量4.27亿t。

三峡蓄水后,2003年~2017年资料统计,最大流量为70800 m3/s(2016年7月10日),最小流量8380 m3/s(2004年2月8日),年均径流量8630亿m3、输沙量1.38亿t,与蓄水前均值相比,来水略偏枯5%,来沙减少了68%,长江中下游形成清水下泄之势。

3 大同圩崩岸原因分析

3.1 大同圩崩岸概况

大同圩崩岸段位于大通河段右岸九华河口至青通河口之间,崩岸区长约13 km(见图1)。池州江堤大同圩段堤防外滩狭窄,宽约60 m~130 m,水流常年贴岸冲刷,历史上实施了少量抛石护岸工程,其中上段五步沟1959年~1995年护岸长2.26 km,石方量1.687万m3,下段同心段1992年~1999年护岸长2.25 km,石方量2.32万m3。

2003年三峡工程试运行后,大同圩段崩岸频繁发生,最大崩宽24 m,崩岸威胁江堤防洪安全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2011年~2017年一直为安徽省长江崩岸预警区。2007年发生零散崩岸,2008年汛后崩岸发展,15+850~16+150段崩长180 m、崩宽20 m,距堤脚104 m;16+530~16+930段崩长280 m、崩宽24 m,距堤脚116 m;2011年~2013年崩岸进一步发展,2011年桩号16+100~16+250段崩岸长140 m、宽20 m,距堤脚120 m;2013年,桩号15+590~16+930段连续发生四处崩岸,分别为:15+590~15+690段崩岸长100 m、宽8 m,距堤脚78 m;桩号15+700~15+800段崩岸长100 m、宽13 m,距堤脚110 m;桩号15+900~15+950段崩岸长50 m、宽8 m,距堤脚80 m;桩号16+880~16+930段崩岸长50 m、宽15 m,距堤脚104 m。见图1。

图1 大同圩崩岸治理工程位置图

3.2 崩岸原因分析

3.2.1 河势演变分析

大通河段上起下江口,下至羊山矶,全长21.0 km,顺直微弯分汊,其中下江口至梅埂为单一段,梅埂至羊山矶为分汊段,分汊段内有和悦洲,最大河宽3.7 km,左汊为主汊,右汊为支汊,2011年7月分流比左汊占92.9%,右汊占7.1%。水流进入大通河段后,居中偏右下行,受右岸乌江矶挑流作用,主流向左过渡,顶冲左岸林圩拐进入左汊,贴老洲头江岸下行,在上八甲向右过渡,贴和悦洲左缘,行至洲尾和右汊出流汇合。进入右汊的水流顶冲大同圩贴岸下行,在和悦洲尾部与左汊水流汇合流入下游铜陵河段。河段左岸系冲积平原,抗冲性能差,沿江筑有枞阳江堤,右岸自上而下有乌江矶、虎形山、羊山矶屹立江边,九华河、青通河汇入长江,沿江筑有同义圩江堤和大同圩江堤,九华河口上游梅龙镇建有大通水文站。本河段主要崩岸点有左岸的老洲头、右岸的大同圩及和悦洲头(见图1)。

本河段江中主要有小铁板洲与和悦洲,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两洲连为一体,80年代中期两洲间串沟冲开,进入右汊的水流一部分经串沟自右向左流入左汊,之后串沟逐渐发展并整体向下游移动展宽,随着串沟冲刷发展,和悦洲头崩失,左缘崩退,上游小铁板洲洲头冲淤交替、尾部淤长,洲体向下游移动。

近50年来,大通河段河势较为稳定,局部河床发生调整变化。受进口段右岸乌江矶挑流作用的影响,河道左岸老洲头(林圩拐~上下八甲)一带河岸在20世纪70年代~90年代曾发生崩岸,经治理后逐渐稳定下来,近十几年冲淤变化不大;左岸下八甲~大桥段为缓流区,河岸变化不大。右岸上游有乌江矶、下游有羊山矶屹立江边,20世纪60年代~90年代末期,九华河口~青通河口段水流贴右岸下行,岸坡冲刷后退变化幅度不大,青通河口以下为羊山矶河岸稳定少变;1998年~2020年,受上游来水条件及局部河势调整变化影响,进口段右岸乌江矶挑流作用减弱,右岸中段九华河口~青通河口水流贴岸冲刷强度增大,岸坡冲刷后退,部分地段出现崩岸险情,其中:2004年右岸五步沟一带略有冲刷,2011年较2008年0 m岸线冲刷后退约13 m,青通河口以下段岸线相对稳定,2011年~2016年-10 m深槽略有发展,范围向上下游均有所扩大。

综合本河段河势演变分析,因进口段右岸乌江矶挑流作用减弱,分流区次槽冲刷,贴右岸进入右汊的水流流速有所增加,右岸大同圩近岸呈冲刷之势,局部地段曾发生崩岸,在水流长期贴岸冲刷作用下,崩岸将可能进一步发展,威胁右岸池州江堤大同圩段防洪安全,实施大同圩段崩岸治理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3.2.2 河岸地质状况

根据大同圩崩岸区地质勘探资料,钻探深度40 m范围内的地基土属第四纪全新世(Q4)沉积层,主要由粉质黏土及粉土、砂土组成。岸坡地质结构为薄盖层双层结构亚类(Ⅱ1),岸坡抗冲能力弱,综合评价为稳定性差岸坡。

3.2.3 崩岸区近岸岸坡分析

根据2008年~2014年大同圩段近岸河床水下测图对比分析(见图2),岸线冲淤交替,总体呈冲刷后退态势;上段(桩号15+000以上)深槽冲淤交替,以冲为主;中下段(15+000~20+000)深槽右缘总体呈冲刷态势,最大变化幅度20 m。大同圩段岸坡较缓,部分断面存在局部陡坡1∶2.5。

图2 大同圩崩岸治理前近岸河床断面变化图

3.2.4 崩岸原因分析

综合来水来沙、河岸地质边界条件、河势演变及岸坡稳定分析,大同圩段崩岸的主要原因有:

1)大通河段总体河势基本稳定,右岸大同圩段处于常年水流贴岸冲刷状态,尤其是中下段水流冲刷强度大。

2)岸坡地质抗冲刷能力弱,在水流长期冲刷作用下岸坡变陡,局部失稳崩塌。

3)三峡工程运行后,下游安徽段来水来沙条件变化大,清水下泄导致河道沿程冲刷,加剧了水流对大同圩段冲刷强度。

4 大同圩崩岸治理及效果

4.1 治理措施

根据国家相关部门批复,2015年~2018年实施了安徽省长江崩岸应急治理工程,该工程是国家172项重大水利项目中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的子项,治理范围涉及安庆、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等5个市,分布在长江上下三号等12个河段,共治理崩岸26处,护岸总长度50.5 km,该工程2019年12月通过竣工验收。其中,大同圩段护岸对应桩号15+000~19+840,护岸长4200 m,2015年10月开工,分2015年、2016年、2017年三个年度实施,2018年10月完工,主要建设内容为水上干砌块石护坡及水下抛石护脚,水下抛石长4200 m,宽30 m~40 m,均厚1.0 m,完成抛石量17.922万m3,块石护坡长500 m,完成干砌块石1783 m3。

4.2 治理效果

通过工程区施工前后及完工后水下地形测图对比分析(见图3),工程区近岸河床岸坡相对稳定,局部略有淤积,护岸范围外前沿深槽总体淤积抬高,局部深槽小幅冲刷下切。经过2016年~2020长江大洪水考验,护岸工程区岸坡保持稳定,未出现崩岸险情,堤防防洪能力显著增强,工程守护效果较好。工程实施消除了崩岸隐患,崩岸对防洪安全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基本解除,较好地保护沿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沿岸人民安全感大大提高,随着护岸工程实施,大同圩段崩岸预警范围逐年缩小,直至2018年解除预警,当地政府和群众反响较好,工程防护效果明显,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图3 大同圩崩岸治理后河床断面变化图

通过分析同时注意到,大同圩崩岸区河床受冲刷趋势仍未改变,工程实施后,虽然岸坡处于稳定状态,但河道横向冲刷受阻,河床向纵深方向发展,深槽部位仍然继续处于冲刷状态,应加强观测分析,遇不利情形及时采取加固工程措施,以发挥工程整体防护效果。

5 结论

近期,受三峡工程运行后水沙条件变化,水流对大通河段右岸大同圩段冲刷增强,该段河岸抗冲性差,河床冲刷下切,深槽向近岸发展,局部岸坡崩塌后退,威胁池州江堤大同圩段防洪安全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随着2015年~2018年大同圩段崩岸治理工程实施,已护岸段岸坡稳定,崩岸预警解除,堤防防洪能力显著增强,工程经历了2016年~2020年洪水期考验,取得了较好的防护效果。因水流冲刷强烈、河岸抗冲性差,深槽仍呈冲刷之势,局部河床向纵深方向发展,威胁已护工程稳定及防洪安全,建议加强监测分析,及时采取加固工程措施,发挥护岸工程整体效果。

猜你喜欢

河势护岸冲刷
浅谈水利工程中堤防护岸工程施工技术应用
预制装配式波浪桩生态护岸研究
高强度塑钢板桩在河道护岸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自定义的浪
自定义的浪
生态护岸技术在深圳防洪治理中的应用
新乡黄河河务局用无人机查勘黄河河势
倒运海水道近年河床演变分析
透射槽波探测技术对煤层冲刷带的研究与应用
气泡对点蚀状态管道冲刷腐蚀的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