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访冯子健:调整防疫政策的底线是医疗系统不过载

2021-08-16杜玮

中国新闻周刊 2021年29期
关键词:毒株变异新闻周刊

杜玮

(资料图片)冯子健。图/澎湃影像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引发的疫情还在不断蔓延。从7月20日至今,一周多时间,南京市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220例。全国范围内,此轮疫情已经在12省28市扩散,感染者总数已超420人,传染链条在不断加长。

此前两个月,中国还经历了广州疫情、云南瑞丽疫情。在德尔塔变异株的袭击下,国门防线屡屡失守。同时,中国疫苗接种率不断走高,截至2021年8月2日,全国新冠疫苗接种率16.8亿剂次,以每人接种两剂次计算,接种率为60%。

世界范围内,随着疫苗接种率的提升,新加坡、英国等国家也已相继调整了防疫策略,步入抗疫的新阶段。未来,世界疫情走势将如何?中国又将该如何应对疫情?就相关问题,《中国新闻周刊》独家专访了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秘书长冯子健。

南京疫情是近期本土疫情中最复杂的一次    

中国新闻周刊:对于南京此轮暴发并传至多地的疫情,你怎么看?

冯子健:此轮疫情是我们国内近期本土传播疫情中最复杂的一次,而且我们面对的又是传播能力较强的德尔塔变异毒株,所以应对难度会比以往大。但是我们过去那些阻断病毒传播的公共卫生措施依然有效。只不过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这些措施实施的范围、持续时间、强度等进行一些调整。

现在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对于南京这样一个超过900万人口的城市,实施全城范围所有社区严格管控,已经是非常强的措施。

中国新闻周刊:这轮疫情背后的漏洞及带给我们的警示是什么?

冯子健:新冠的传染性很强。我们国家从去年取得武汉疫情阻击战的胜利后,境外输入所致本土传播的疫情已有三十多起,几乎每次引发本土传播的方式都不尽相同。疫情在我们国家实施最严厉“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措施的背景下,仍会发生,说明这一病毒无孔不入,防范起来难度确实非常大。

我国是一个地域如此广大、人口如此众多,入境机场、口岸又这么多样的国家,某种程度上,是很难做到完全避免此类输入性疫情发生的。一个社会,并不是一台精密仪器,所有环节的运转可以做到严丝合缝。不过每次发生这样输入疫情以后,我们都要通过调查,寻找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传入方式以及引起进一步传播的漏洞是什么。这会提示我们哪些防控环节上有疏漏,然后我们采取新的措施或强化某些措施来防范疫情再次发生。

这次是国际航班的保洁人员发生了感染,保洁人员和机上感染的国际旅客污染的机舱环境和物品接触以后被感染,又没有被及时发现。如何进一步改进和强化对保洁人员等口岸工作人员日常管控和健康监护,这都是我们要考虑的。

再者,随着新冠大流行持续,全世界都面临一个共同问题,即出现所谓“大流行倦怠”。短时间内坚持做好一件事是比较容易的,但随着时间的持续拖长,整个社会和每一个人都会越来越难以严谨地、持续地去坚守某些行为或忍受某些不便,比如戴口罩、测体温等。很多国家和社区也会面临越来越大的生计上的问题和困难,所以这是个巨大挑战,我们要努力去克服,又要在一定程度上去理解和接受。

中国新闻周刊:根据南京市的發布,这次疫情的源头,是因为南京禄口机场的保洁出了问题,同一个公司既负责国内航班也负责国外航班,导致了交叉感染。这种情况今后我们该如何防范和避免?

冯子健:很重要的一点是,对在国际航班里从事保洁服务的个人防护可能还是要做得更充分一些,将来对他们核酸检测的频度可能要进一步提高些。

另外,对某些特别高风险人员,其实在比较早时候,我们就考虑过采取相应措施。对口岸接触进口货品、入境人员、境外航空器及其他国际间往来交通工具的人员,采取完全封闭管理方式。即在一定工作时间内这些人员不能回家,要等到轮班并且隔离14天后才能回家休息。经过反复的讨论和斟酌,我们疾控部门最终没有提这样的建议。

如果我们要求全国这么多海陆空口岸工作人员,还有机组人员、地勤服务人员,都集中住宿,这至少要增加一倍以上的工作人员数量来实现人员轮替。这会大大增加管理和运行成本,同时也对口岸工作人员及家庭的生活和身心健康带来巨大影响。

调整防疫政策的底线是医疗系统不过载

中国新闻周刊:你提到“大流行倦怠”,最近像新加坡、英国的防疫政策相继作了一些调整,比如说英国要解封,新加坡也提出不再持续关注确诊病例,重点关注重症,你怎么看待这样的调整及对世界疫情的影响?

冯子健:一方面当然跟“大流行倦怠”有关,但主要与疫苗的推出和大规模使用有关。那些接种比较早、接种率比较高的国家已经比较清楚地看到,疫苗对这个疾病的传播能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可显著降低新冠所导致的严重疾病,住院率、病死人数和病死率显著降低。虽然有一定比例的突破感染和发病数反弹,但相对来讲,疫情规模已经不会对这些高接种率国家的医疗系统和医疗服务体系构成过重负担,不会导致医疗系统过载,这是它们调整防疫策略的底线。

这在英国体现得非常明显。英国疫情原来导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现在英国每周有二三十万人确诊,但是死亡病例已经非常少了,可能只有几十到几百例。

这些国家的防疫策略调整对世界的影响,还很难做出恰当、准确地预测和评估。首先,我觉得对他们的做法应该给予出于同情的理解,毕竟他们有自己特定的处境和考量。此外,他们的举措也有一定的正面意义,这或许会给全球其他国家带来些信心。同时,无论是对他们本国,还是对全球其他国家来说,它实际上是一种“try and test”,试试看到底行不行,不行可以对现行做法再作调整,其他国家也可以有所借鉴。

猜你喜欢

毒株变异新闻周刊
法国发现新冠新变异毒株IHU
奥密克戎毒株为何“需要关注”
感染两种新冠变异毒株比利时九旬老人病逝
旅行的没落
今天的会就开到这吧
你为什么要学会拒绝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变异的蚊子
病毒的变异
美《新闻周刊》回归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