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家三口的37年红船情

2021-08-16谷阳

莫愁·智慧女性 2021年8期
关键词:南湖嘉兴红船

谷阳

浙江嘉兴南湖红船见证了100年前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从这里扬帆起航。在嘉兴,有一个特别的家庭,一家三口和红船有着深厚的情缘,其中母女俩是南湖革命纪念馆红船金牌讲解员,父亲则是红船守护人。37年间,三口之家情系红船,传递红船精神,成为景区里的一抹靓丽风景。

与红船结缘

2021年“五一”小长假,嘉兴南湖红色景区游人如织。金牌讲解员张一正在景区红船旁讲解红船精神。她是南湖革命景区老员工张新志和徐金巧的女儿。

时间回溯至1984年。最先与红船结缘的是徐金巧。徐金巧到南湖革命纪念馆工作之前,是嘉兴市京剧院的当家花旦。京剧团解散后,小有名气的她婉言谢绝了多个剧团抛来的橄榄枝,选择应聘到了南湖革命纪念馆。从一名京剧演员到一名讲解员,徐金巧付出了很多努力。“她一边工作,一边照顾我,每天还要挤出时间去学习。”张一说。

張一(中)和父母在一起

张新志比徐金巧晚一年到南湖革命纪念馆工作。作为文保工作者的他,对红船充满崇敬,他主要负责红船的维修保护及岛上的园林绿化。张新志说,他熟悉湖心岛上的一草一木,因而被人亲切地称为“岛主”。关于建党和红船的那段历史,张新志早已熟烂于心。当年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因特殊情况会议被迫中断,在代表建议下,会议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进行。就在那艘船上,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一艘普通的游船从此成了中国有名的红船。这艘船长16米、宽3米,船壳呈黄褐色,船后还拖着一只小的拖梢船,用于摆渡客人。如今,红船停靠在湖边,专供游人瞻仰。张新志说,由于年代久远,早已找不到当年举行会议的那艘船。“为还原历史,这艘船是据董必武、王会悟等人回忆和相关史料记载,于1959年仿制重造的。”

“红船医生”,守船30余年

“一般的木质船很难保存这么多年,但南湖红船不一样,要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好。”张新志说,他入职第一天,师父说把红船交给他守护。“当时我感到很自豪和振奋。”然而,守护红船的艰辛远超他的想象。

南湖没建水闸前,一到夏天就发大水,为了让游客如愿瞻仰红船,张新志和同事一起填沙包、铺跳板。30余年来,面对各种恶劣气候他都不曾退缩,在强台风袭击嘉兴时,他曾七天七夜不离岛,每天吃泡面守着红船。在春节下大雪时,他二话不说便脱下衣服跳入湖中,为红船清理积雪、扶正倾斜的拖梢船,即使回到岸上时身体已经冻僵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张新志的腰有些躬了,走路时偶尔也会趔趄。他对天气格外敏感,一旦遇到恶劣天气,就如同条件反射一般通知值班人员或者自己赶过来照看红船。

对于张新志而言,更具考验的是要如同照顾新生婴儿一般细致呵护红船。“日晒雨淋,红船长年浸在水里易腐烂,所以要一年一小修,两年一大修,还要拆开上油保养。”从琢磨方案到木材挑选,再到拆卸清洗、维修破损……每次维修,张新志和同事都需要将船上的一千多个大小零件小心翼翼地拆下来清洗晒干,再上七八遍桐油,确保油渗透进去才能防腐防蛀,每次都要花费很大的功夫。修红船要在暴晒的露天进行,每年历时五十天左右的修补养护后,是红船焕然一新的时候,也是张新志“脱一层皮”的时候……从曾经的门外汉到令人敬佩的“红船医生”,张新志不断创新维修技术,结合现代和传统工艺,实现修旧如旧。

2018年11月,张新志退休。退休前一天,他走到红船旁,先环视一圈后再进入船内,里里外外、角角落落仔细巡视一番后才恋恋不舍地离开。那天回到家,徐金巧发现丈夫眼睛红红的,只听他喃喃地说:“好在女儿成了咱们的接力人,我也放心了。”

母女接力,成为金牌讲解员

徐金巧作为嘉兴南湖革命景区的第一代讲解员,从26岁到退休,可以说把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南湖。“做讲解员必须得吃苦耐劳,但我觉得这份工作很光荣。一次次红船旁的讲解,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了洗礼。”曾经一位年过七旬的盲人在听她讲解时,用手抚摸着红船的许多角落,并连连赞叹:“共产党真了不起啊!”那一刻,徐金巧更加认识到红船在人们心目中的分量,也更加感受到作为一名红船讲解员的责任。在之后的几十年间,她创新形式,带着徒弟们将讲解的内容编成板书表演,这也让她成了南湖景区数一数二的金牌讲解员。

“我在红船边长大,听着红船故事成长,我也要成为一位红船人。”2009年大学毕业后,张一瞒着父母报考了南湖景区的讲解员。从此,父母便成了张一的良师益友。一家三口聊天的话题时常与红船有关。

“今后你要以岛为家,以馆为家。”父亲的叮嘱,张一铭记心头。讲解员又兼导游,不仅是体力活,更是脑力活。讲解员的工作看似重复单一,要讲好却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张一说,每一批参观人员都是一张新的考卷,讲解不仅要求专,而且还要博,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在讲解中更加从容。在张一的办公桌、床头堆满了一摞摞红色革命书籍。讲解中,游客不时提问,她总是应付自如,对答如流,游客也不禁露出敬佩的目光。在不断学习进步中,张一逐渐开始学会因人施讲,她会根据参观团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讲解。有一次,张一接待了一个音乐协会的专家团队。讲解过程中,她发现整个团队的气氛没调动起来,于是灵机一动,即兴唱了一首《南湖采菱歌》,一下子就吸引了整支团队的兴趣,也迅速拉近了双方的距离。后来,整个讲解过程非常愉快,带给参观人员不一样的红色之旅。

在嘉兴,张新志一家三口被称为“红船家庭”。“如今,父母把讲好红船故事的接力棒传到我的手中,我会加倍努力,做一个问不倒的讲解员,将红船精神传播好。”张一说。

实习编辑 汤思奇

编辑 王冬艳 437408345@qq.com

猜你喜欢

南湖嘉兴红船
“红船”争霸赛
南湖
南湖的船,党的摇篮
红船向未来
什么是红船精神?
嘉兴融沪记
初心依旧绕红船(辘轳体)
南湖早春(节选)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新性质及应用
嘉兴城区话的声母、韵母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