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引领下《数字媒体综合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1-08-14陈薇曾洁

工业设计 2021年7期
关键词:文化引领思路教学改革

陈薇 曾洁

摘 要:在新工科教育理念和高等教育政策的指引下,《数字媒体综合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是构建数字媒体教育体系的必备途径。课程以文化引领为导向,探讨了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能力导向的教学方法、工程思维的教学理念等教学改革思路,建立了一系列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案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改革创新模式。最后,在团队协同指导与多维教学评价中,逐步达成跨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目标,以期为相关专业的教师带来一些启发与思考。

关键词 :文化引领 ;数字媒体综合专业实践 ;教学改革 ;思路

中图分类号 :G6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码 :1672-7053(2021)07-0041-03

Abstrac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new engineering education philosophy and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course "Digital Media Comprehensive Professional Practice" is an indispensable way to build a digital media education system. The course is guided by cultural guidance, and explores teaching reform ideas such as project-driven teaching models, ability-oriented teaching methods, and engineering thinking teaching concepts, A series of teaching cases based on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have been established, forming a unique innovative mode of teaching reform. Finally, in the team's collaborative guidance and multi-dimensional teaching evaluation, the course goal of inter-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is gradually achieved, in order to bring some inspiration and thinking to teachers of related majors.

Key Words :Cultural Guidance; Digital Media Comprehensive Professional Practice;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Thinking

1 文化引领概述

“文化引领”一词在 2012 年的《引领文化与文化引领》中正式提出,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为一个整体展开研究,阐述了文化建设的目标定位与价值功能。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文化观中深刻阐释了“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指出“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1,2]。文化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引领是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的桥梁,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文化理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国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通过先进的文化教育提升思想认识,培养创新人才,进而促进文化自信、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

2《数字媒体综合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现状

首先,相关学院的数字媒体专业因招生对象只是面向艺术类学生,该课程的设置不具备跨学科的基础,只是专业内部的交叉混合,那么在授课模块上缺乏产品策划(文學背景)和技术实现(工学背景)的学科交叉支持,难以实现真实产品的深度实践 ;其次,相关专业在产学研教学中缺乏合作机制,师资配备不具备企业工程师的深度融合,实践课题以模拟居多,而非真实项目的介入 ;最后,在课程案例的设计实施过程中,实践课题的命题系统性不强,缺乏对主流文化的研究,尤其是对传统文化题材的深入挖掘和有效传播的研究。

3 文化引领下《数字媒体综合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意义

文化引领下的《数字媒体综合专业实践》课程是一门典型的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的交叉性综合实践课程,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意义在于将培养目标和知识文化相融合,坚定社会主义文化信念,厚植爱国情怀,贯通课堂思政。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在螺旋式上升的教学进程中融入文化观、价值观的培育,通过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不断提升学生对该课程的认知程度,在理论修养和实践创新上得到充分发展。使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文化观,塑造了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先进的文化理念武装了头脑,活跃了思维,建立了批判精神,具备了创新意识。

与此同时,该课程经过系统的教学改革不仅完善了教学目标和理论体系,而且充实了知识结构与实践案例。课程针对一系列数字媒体作品(产品)的主题、内容、开发流程、表达形式、传播渠道等做出创新性改革,教学过程打破常规的教学班,以跨专业、分领域、组团队的方式完成综合程度较高的项目,拓展了学生的专业视野,增强了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4 文化引领下《数字媒体综合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4.1 以项目驱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文化引领旨在聚焦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质内容研发,紧密结合科技文化双轮驱动的时代特色,关注科技引领与前沿发展,适应国家新形势新要求,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课程教学中实现文化创新,培养文化自信。

项目驱动(PDC),即英文 Project(项目)、Drive(驱动)、Create(生成)的简写。实践应用类课程适合采用项目驱动法调动学生的欲望和兴趣、实践和体验、思维和意识,通过逐層驱动培养学生的经验与技能、素养与情感、态度与价值。在该课程的教学设计中,采用传统文化导入教学前端的模式,通过项目驱动融入文化载体到“项目群”,由若干个小项目组合成一个大的项目群。同时,打破教学大纲中的章节结构的线性思维,课程内容依托数字媒体产品的生产流程贯穿于教学始终,项目来源从“国家级到省部级再到校级课题”,形成完整的课程项目群 ;实践方式从“提出任务、分解任务、导师示范、学生实践、完成任务”等五个维度展开 ;评价机制由导师组(自评)、学生组(互评)、企业方(加评)共同构成课程的综合评定(见图 1)。

4.2 以能力导向为目标的教学方法

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已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大三或大四年级学生。课程引入“项目驱动法”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课题)逐步展开,这个过程重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成果导向教育即 OBE教育理念(Outcome based education)为宗旨。该理念于 2013年正式进入我国,有利于引导工程教育改革,具有现实意义。教学设计和实施的目标贯穿于教师带领学生做项目的全过程,OBE成果导向教育重视“提出问题”的过程,主要归纳为两个“什么”、两个“如何”,分别为想让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是什么?为什么要让学生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取得学习成果?如何判断学生已经取得了这些学习成果,以及持续改进的效果?该课程通过 OBE 理念的实施进而检测学习成果、教学效果、策略评价,最终实现教学理念 [3]。

4.3 以工程思维为指导的教学理念

工程的本质是实践,在教学实践中实现工程思维,是解决工程问题的核心能力。现代工程的思维方式建立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科学思维为设计师和工程师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方法论启发。对于数字媒体教育而言,工程实践融入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回归工程”的教育,以工程思维的视角加强本科生内涵式发展,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导向”的数字媒体工程思维教育理念 [4]。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文化发展策略,已成为习近平文化观的一个重要思想。“双创”方针的提出为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学习提供了启发性思考。文化引领下《数字媒体综合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旨在聚焦文化、依托“双创”,启发工程思维,创造应用价值 [5]。课程采用了三种改革模式与教学方法,每一种模式都有对应的教学目标(见表 1)。

课程重在培养数字媒体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强其文化自信,使其获取的知识能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课程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旨在将优秀传统文化与专业育人有效融合,培育和传承具有创新价值和创造意识的数字媒体人才,通过教学过程传播科技、创新文化,促进文化自觉与文化担当。

5 文化引领下《数字媒体综合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该课程在教学改革模式上,经过不断建设与更迭,教学团队合理修订教学大纲,适度拓展主题范畴,以“传播和推广中华文化、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旨思想,采用先进的数字媒体技术实现作品的创新,通过集中授课和灵活编组突出育人方法的改革。具体教学实践与实施模型如下 :

5.1 诗词艺术融入课堂带动教学改革

课程选择国学经典《诗经》中“风、雅、颂”的典型诗篇,将优秀诗词文化与数字科技融合贯通,通过数字化、可视化方式制作交互动画、APP、公众号,让先秦文化在新媒体载体下走进现代人的视野。这既是一项文化类科研项目,也是典型的跨专业合作课题。由来自传播学、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等不同学科背景的专业教师形成研发团队,首先制定项目工作方案,然后由项目负责人根据课程的教学特点导入项目要素,最终由导师指导学生以团队形式完成项目任务。

本着编创一部完整数字媒体产品的初衷,将教学环节潜移默化地融入项目生产流程,导师团队制定出“教学案例《诗经》数字媒体产品实施模型”,在教学初期给学生示范整个产品的编创要领,分为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横向维度包括“教学任务、项目流程、发布平台、团队构成”;纵向维度依次为各个要点的具体内容或模块。首先,教学任务由导师团队统一制定,从教学目标、项目问题、导师示范、设计方案、分解任务到团队协作,每一个环节有序构成课程任务链 ;其次,项目流程按照一款数字化产品的商业开发路径执行,包含从产品策划、动画编创、艺术设计、程序开发到宣传推广,根据产品具体形态制定流程图 ;最后,确定产品发布的平台 [6]。授课团队采取“一对一”横向匹配和纵向关联,让导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更具有针对性(见图 2)。

学生通过相对综合的项目训练流程,亲身体会到一部完整的数字媒体产品所涉及前期、中期、后期的制作流程,每一项环节都环环相扣、有序链接、不可或缺。学生不仅充当了设计师的角色,而且还要考虑到用户需求,研究用户心理学,从交互行为的角度去考察产品最终的功能和价值。课程教学任务完整地体现了项目驱动法的教学过程,导师团队合作示范,学生小组模拟实践,提出设计方案,经过汇报、评价、修改,最终落地完成,并由项目组专家点评与反馈。

5.2 民俗文化传承经典推动教学

课程选用“原动力”中国高校动漫出版孵化计划为教学选题,创作国学漫画、系列绘本。作品的故事题材旨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科学精神。作品类别涉及漫画、绘本、插画等艺术形态,通过文化转化实现教学创新,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该类型选题遵循“项目驱动 (PDC) 教学法”的编创流程,由传播学(编剧教师)和数字媒体艺术(动漫教师)构成指导团队,参与的学生也分别来自以上两个专业 [7]。教学流程包括作品策划、前期调研、文学脚本、美术设定、分镜头台本、绘本绘制、设计排版到后期印刷。每个团队通过流程示范、大范围选材、组员配对、脚本筛选、团队创作、设计修改、终审汇报、综合评价等环节完成每件作品的最终效果 [8](见图 3)。

从以上模型和创作样图中可见,学生非常乐于选择优秀的传统文化题材,并结合自己家乡的民俗文化展开深入的调查与研究。各项目小组的结构构成由传播学专业学生负责策划、脚本编写,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负责分镜头台本、画面绘制和设计排版,最终由小组成员一起进行图文校对,完成绘本印制。通过系统的、充分的实践磨练,从老师到学生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即“选材、提炼、找组、创作、修改、筛选、汇报、评价”。

5.3 新京剧植入项目形成模式

课程选取了新京剧表演艺术为题材,将相关曲目《西施别恋》《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等采用数字化方式进行演绎,并与新京剧艺术家共同开发新京剧水墨青衣 APP。

将该课题内容贯穿到教学设计过程中,以文、图、音、视频相互融合的形式呈现。导师团队进行相应示范并引领学生团队完成产品策划、脚本分镜、剧目拍摄、场景设计、动画制作、素材剪辑、声画合成、产品测试以及宣传推广等全流程工作。利用绿幕拍摄、三维建模、水墨动画等技术实现新京剧水墨青衣的数字可视化效果,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进行发布,以跨媒介的传播方式表现新京剧(见图 4)。通过教学安排、教学方法、实践创作、考核评价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模型,用以促进课程教学案例的开发与储备。

6 结语

文化引领下《数字媒体综合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是传媒教育中文化建设与设计教育的有益探索和创新。该课程在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能力导向的教学方法以及工程思维的教学理念推进下,全面实施教学实践改革,挖掘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诗词艺术融入课堂、民俗文化传承经典、京剧艺术植入等教学改革实践,深化了“双创”教学机制,增强了文化引领作用,健全了课程教学体系。在推进“双创”育人的教学活动中,重点落实数字媒体工程教育模式,逐步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工程思维,促进跨专业、跨领域、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

本文系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面向新工科的传媒教育培养学生工程思维的教学实践方法和方案设计》(项目编号 :2020-AFCEC-171)。

参考文献

[1] 王艺霖.习近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知行关系为例 [J].党的文献,2016(1):19-24.

[2] 陈青.深化“双创”教育改革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访吉林艺术学院校长郭春方 [J].艺术教育,2017(17):18-19.

[3] 刘敬,刘衍聪.OBE 理念下高校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以《工业设计概论》课程为例 [J].工业设计,2021(3):32-34.

[4] 顾容,熊海燕,李晖.工程思维视角下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设计与研究 [J].教育探索,2020,328(4):44-47.

[5] 王秦,周峰,农素玉.基于 CMF 理念的工业设计专业《设计色彩》课程教学改革 [J].工業设计,2021(3):38-39.

[6] 王婉婷,梁雪.空间思维模式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J].工业设计,2021(3):42-43.

[7] 陈茜.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精品课程的建设研究 [J].工业设计,2021(3):40-41.

[8] 姜夏旺,李洁,欧亚利.《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探究 [J].工业设计,2021(3)35-37.

猜你喜欢

文化引领思路教学改革
不同思路解答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换个思路巧填数
加强校园人本管理 营造和谐育人氛围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基于文化引领的资源整合探讨
基于文化引领的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的业务创新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