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日兰高速集中养护的拌和站生产数据研究

2021-08-14王玉飞

智能城市 2021年14期
关键词:拌和站日照沥青

王玉飞

(山东高速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000)

随着通车时间的增加及交通量的增长,日兰高速公路路面破坏情况较严重,日常的小修保养无法从根本上提升路面技术性能,亟须对重点路段开展针对性的专项养护。传统封闭段存在较多问题,养护工期长,在弯道及坡道路段时易造成施工拥堵,过往车流量大、速度快、突发事故多[1-2]。高速公路集中养护实行半幅全封闭施工,避免社会车辆通行对施工造成不利影响,具备良好的施工环境,施工安全能够得到有效保障[3-4]。养护维修施工和高速公路的小修保养、道路保洁等工作在道路集中封闭的时间同时展开,提高高速公路养护维修保养的效率和速度[5]。针对日兰高速病害严重程度,经过调研采用封闭式集中养护模式,集中养护模式成败的关键因素在拌和站。本文依托G1511日兰高速日照段集中养护维修工程,对集中养护过程中拌和站生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总结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建议,为下一步集中养护作业提供指导。

1 拌和站生产数据统计分析

全面分析日照段拌和站生产情况,系统研究其对施工进度的影响,归纳总结相关规律,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拌和站作业流程。日照段共展开4个工作面,配有3个拌和站,分别是龙山站、陈疃站和南湖站。

1.1 拌和站生产数据统计

龙山站4月9~17日出料量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龙山站数据统计

由图1分析可知,龙山站每日出料量随施工进度的推进逐渐增加,后期增长幅度较大,SMA-13连续4 d供应量较大,AC-20供应主要集中于4月16日,整体是连续供应,集中养护作业期间未中断,有效保证日照作业面的施工进度。

陈疃站4月8~17日出料量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陈疃站数据统计

由图2分析可知,陈疃站自4月12日开始SMA-13出料量均超过1 000 t,连续5 d保持较大出料量且较均匀,表明陈疃站出料计划和施工作业面配合较好,管理方式满足集中养护作业需求。

南湖站4月11~17日出料量统计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南湖站数据统计

由图3分析可知,南湖站一直保持连续出料,4月17日出料量超过2 000 t,说明任何一天的连续出料能力能够保证路面摊铺现场作业面的连续施工,不会出现断料现象。

综合分析龙山站、陈疃站及南湖站出料数,三个拌和站出料能力可保证集中养护需求。日照段每日计划是三个拌和站统一上报,施工运转联动作业,信息共享,拌和站统一管理方式适合集中养护作业模式。

1.2 拌和站生产数据对比分析

为全面分析日照段拌和站生产数据,保证集中养护施工,依据图1~图3从不同角度汇总统计拌和站生产数据。对比不同拌和站生产数据,规定“平均出料效率=总出料量/总出料天数”,陈疃站平均出料效率1 468.8 t/d,龙山站平均出料效率1 175.8 t/d,南湖站平均出料效率1 558.1 t/d。由图可知,4月11日以后,日照段三个拌和站保持连续正常出料,间隔时间未超过1 d,4月15日以后,日照段三个拌和站日出料总量均超过6 000 t,4月17日达到峰值。

为获取一般情况下的出料能力,取拌和站为连续作业状态,出料数量均匀情况下的出料总数量进行分析,SMA-13取4月12~17日为研究区间,得出SMA-13日平均出料总量为3 620.9 t。AC-20取4月11~16日为研究区间,得出AC-20日平均出料总量为1 171.03 t。ATB-25取4月13~15日为研究区间,得出ATB-25日平均出料总量为803.7 t。

2 集中养护模式下的拌和站生产存在问题

(1)施工前期拌和站准备工作不足。

对拌和站的生产能力和工作状况调查不详细,在工作已准备好的情况下,尚在考察其他拌和站;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和试验段摊铺工作滞后。

(2)管理体系和工作定位缺失。

前期未能及时明确管理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高速公路的集中养护周期短、体量大、战线长,施工现场的工序流水组织管理和质量控制管理是难点。对劳务队伍的施工能力和专业素质应有较高的要求,从前场铣刨清扫、摊铺碾压到后场的原材料进场、拌和站拌和、混合料运输等都有专业的管理体系,能够真正确保进度和质量。上层决策指挥体系健全的同时,下层一线执行体系需要完善,现场技术、试验、安全及管理人员严重匮乏,现有人员业务能力需要提高,内部协调及外部沟通等管理体制有待改进。

(3)拌和站产能、成品质量控制不力。

在养护工程开工前,提前考察确定料源,不同拌和站采用同一区域料源,做好目标配合比设计,确保混合料性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及养护工程混合料配合比相近。根据山东高速管养的路网,合理布局4 000型及以上环保型沥青混凝土拌和站,确保产能和成品料质量。在养护工程合理运距范围内根据段落划分,选择协作拌和站,作为成品料集中供应时的补充。

3 集中养护模式下的拌和站生产改进建议

(1)加强前期策划与准备工作。

提前根据图纸和现场的调查对整个工程做预判,确定要点、难点和关键线路;拌和站需要及早考察、及早进料、及早调试,根据工程量确定拌和站(考虑生产能力和状况)、大型机械的配备数量和主材的供应能力,做到有所富余;拌和站与现场施工工艺协调配合,采用进度形象图方式进行拌和站与施工工序的总体控制。

(2)建立拌和站管理信息化平台。

工作表单化、流程化、制度化,单位需要完善管理,各种数据需要统计、汇总,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自动汇总、自动分析,不重复性工作,数据准确,统计方式统一,有助于养护数据库的建设。

(3)完善拌和站产业布局。

目前养护施工主要是借用当地的拌和设备或外包,产能和质量均不能保证,环保要求严格,一般的拌和站都不达标,影响工期、质量。需要在全省进行产业布局,加快沥青拌和站的养护布点,在协调、成本和质量方面,有效可控,绿色、环保的拌和站建设与需求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拌和站建设做好规划,辐射周边,生产能力满足正常的养护施工需求;场站建设实行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混合料供应得到保障,施工质量能够控制。

(4)建立问题汇报和落实机制。

拌和站管理工作切实做到重点工作有序、难点工作有术,日常工作严格规范。掌握路面施工计划,了解供应商的库存、生产能力、运距以及拌和站的型号、实验室配备及标准化建设程度等相关事项,根据拌和站的料仓容量和施工进度编制备料计划。明确《进出料明细表》《试验汇总表》《沥青试验明细表》《沥青混合料试验明细表》,控制关键节点。定时对试验人员集中会议,安排人员24 h轮换值班,及时调整材料取用、试验检测、分析统计等各项工作。

需要防范风险,加强责任意识,严格管理,提高养护质量。原材料大体分为石料和沥青,石料主要控制针片状颗粒含量和砂当量,沥青主要控制针入度、软化点、延度以及老化指标。沥青混合料主要控制出料温度、沥青用量、矿料级配以及马歇尔试验指标。通过对现场检测的厚度、压实度、平整度、构造深度、渗水系数等试验参数的分析,及时调整配比,确保施工质量。

(5)技术交底、安全交底规范到位。

对细节的处理须下达相应的交底,严格控制工程安全和质量。可以统一制定相应的措施、办法或指南,使今后的养护工作更规范、高效和高质量。建立路面养护作业标准,针对具体养护工程制定养护作业指导书,所有工作面的摊铺及碾压执行同一标准,确保各工作面成品路面性能一致。

4 结语

山东高速对日兰高速病害严重程度,决定采用封闭式集中养护模式,关键因素为拌和站,本文依托G1511日兰高速日照、临沂段集中养护维修工程,对集中养护过程中拌和站生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总结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建议,为今后的集中养护施工提供指导。

猜你喜欢

拌和站日照沥青
沥青及沥青混凝土
第九章 沥青湖
心之向往,便是日照
沧海桑田话日照
◆ 沥青及沥青混凝土
浅谈沥青拌和站的安装调试与管理
在日照(节选)
日照行
“拼命三郎”的奋进曲——记湖北高成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沥青混凝土拌和站优秀团队
跟踪导练(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