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2021-08-13周蕾孙波

经济研究导刊 2021年18期
关键词: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影响因素

周蕾 孙波

摘 要:通过现状分析和实证研究,对1999—2018年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尽可能详细且充分的研究。首先,分析中国纺织服装业竞争力现状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具体包括企业单位数量、平均用工人数、资产总计、出口贸易总值、汇率。随后基于以上六个方面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中国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中国纺织服装业企业单位数量、出口贸易总值以及汇率都对该产业国际竞争力存在显著影响,其中企业单位数量、出口贸易总值与中国该产业国际竞争力呈正相关,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与中国该产业国际竞争力呈负相关;而平均用工人数和资产总计则与中国该产业国际竞争力相对而言并没有显著的关系。在以上实证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包括发挥产业集群作用、开拓海外新市场、积极应对汇率波动、积极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以及制定国际贸易应对预案。

关键词: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426.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18-0117-05

目前,中国纺织服装业已经达到了较高的发展水平,上中下游企业联系密切,产业体系门类齐全,专业化分工和现代化水平高。在进口贸易方面虽然受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及2011年欧债危机的冲击,导致增速放缓;但出口方面却仍然保持着全球纺织品和服装市场1/3的傲人成绩,并且在较长时期内实现高水平发展。随着东南亚新兴国家在纺织服装业国际市场份额持续增加,中国纺织服装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出现了下滑趋势。因此,分析中国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已经成为当前的迫切需要。

一、中国纺织服装业现状

第一,中国纺织服装业产业结构逐渐完善。目前,中国纺织服装业已经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八个大行业,其中包括棉纺织印染、丝绢纺织、针织、麻纺织、纺织机械、毛纺织器材以及化学纤维等。在区域结构方面,高起点、外向型企业呈现向沿海发达地区集中的趋势,中西部地区则侧重于发挥资源的比较优势;在支出结构上,城乡居民用于消费、投资等方面的总支出中,用于购买服装品的支出相比历年来说处于下降阶段;在进出口市场结构上,中国纺织服装业已经是公认的出口依存产业,并且出口依赖程度不断上升;在技术上,新型纺织加工技术和先进生产设备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和应用。

第二,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市场单一。近年来,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是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市场的首选,并且这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吸纳了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总量的60%以上,同时意味着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出口市场存在过于单一的弊端,这使得我国该产业容易受到个别市场的影响,当这些主要市场受到消极冲击时,必然会对我国出口产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除此之外,欧美、日本这些发达国家的进口市场已经发展到比较成熟的状态,这就意味着这些主要市场的进口容量是相对受限的,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空间有限。

第三,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市场份额高占比与下滑趋势并存。中国纺织服装业主要出口市场中如美国、欧盟、日本都维持着30%以上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在日本市场占据了50%~60%的份额。但近年来,中国在这些国家市场所占的份额持续下降,面临着来自越南、孟加拉国、土耳其、柬埔寨、印度等国家的多方竞争。从2018年美国商务部、欧盟统计局以及日本财务省公布的在服装品进口方面的数据来看,中国出口到美国、欧盟以及日本的服装品比重相对于2017年来说,分别出现了0.66个、1.29个以及3.64个百分点的下降幅度,比2010年分别减少了6.16个、13.31个和23.38个百分点,订单明显向越南、孟加拉国、柬埔寨、缅甸等国家转移。

二、中国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相关因素及原因

第一,产业规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纺织服裝业在国家和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实现了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张,而要想建设成当前这种分工明确、门类齐全的现代化纺织服装产业体系,必须要以成熟的产业规模作为发展基础。产业规模优势对纺织服装业的所有制结构、区域结构、投资结构、消费结构、市场结构以及技术结构等多方面的改善都能形成类似产业规模经济的有利影响。

第二,劳动力资源。中国纺织服装业的生产过程中要求劳动力要素投入占全部要素投入的重大比例,而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充裕的现实条件一方面满足了基本的要素投入需求,保证了中国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供给具有较为完全的供给弹性;而另一方面,劳动力要素供给充沛,意味着企业支付给工人的薪资成本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更低,从而使得中国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具有价格优势。

第三,资产条件。在市场经济中,高水平的资产条件能够推动产业和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胜利,能够为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是技术创新的根本保障,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必备条件。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完善又能提高该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成为中国纺织服装业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的重要推动力。

第四,出口贸易总值。在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值总体上处于上升状态,这与中国纺织原料进口关税逐渐下降以及发达国家纺织品进口关税有所下降密不可分,这为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出口贸易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内外环境,有利于中国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虽然随着消费需求的升级,新的需求市场不断增加,但在面临新市场的选择时,纺织服装企业难以做出突破性决策,缺乏与各国的国际市场合作和沟通,这就限制了中国纺织服装业在国际市场中影响力的进一步加深。

第五,汇率。中国纺织服装业作为非常典型的高度出口依存产业,已经受到人民币汇率波动的严重冲击,一方面是出口贸易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升级,另一方面是出口贸易的交易和结算成本增加。人民币升值不管是与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额,还是与产业总产值增速之间都存在着反向变动的关系,人民币每升值2%的比例就会相应使得中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额减少25亿美元,同时带来中国纺织服装业总产值增速放缓3.5%。因此可以说,人民币升值趋势对中国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带来反向效果。

三、中国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理论基础

邹戬(2014)在其《中国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一文中建立了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本文通过参考其评价体系建立的总体思路和原则,选取其评价指标体系中企业单位数量、平均用工人数、资产总计、出口贸易总值、汇率指标进行实证分析。

(二)研究假设

本文假设产业规模越大,中国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越强;假设劳动力要素供给的增加会使得中国该产业国际竞争提升;假设企业资产条件会促进中国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假设出口贸易状况与中国该产业国际竞争力存在正向相关;假设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变动会对中国该产业国际竞争力产生反向作用。

(三)变量选取

参考程媛媛(2009)《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因此本文的实证部分直接采取了中国纺织服装业国际市场占有率MS作为被解释变量。同时,选取这个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是因为该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指标之一见表1。

(四)数据来源与筛选

结合《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报告》《中国工业经济年鉴》中的相关数据,参考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以及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等相关官方年鉴及数据库的按行业分类来提取本文实证分析部分所采用的数据(以1999—2018年为例)。

(五)模型确定

以中国纺织服装业近二十年的出口贸易现状为出发点、借鉴波士顿咨询报告和《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报告》的相关内容,本章模型建立主要将劳动力要素、产业规模、资产状况、出口贸易、汇率五个因素主要考虑在内,分析影响中国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则模型建立如下:

lnY=?茁0+?茁2lnX2+?茁3lnX3+?茁4lnX4+?茁5lnX5+?茁6lnX6(1)

Y表示该产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X2表示该产业企业单位数,X3表示该产业平均用工人数,X4表示产业资产总计,X5表示出口贸易总值,X6表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

(六)实证过程

1.单位根检验。运用ADF检验,从表2可以看出,所有的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都是一阶平稳序列(显著性水平为5%)。

2.协整检验。进一步运用EG两步法进行协整检验,考察长期均衡是否能在各变量之间存在。得到估计的回归模型为:

lnY=0.403251+0.147086lnX2+0.088238lnX3-0.119466 lnX4+0.480707lnX5-0.861678lnX6(2)

可以看出,方程的估计效果比较好,调整后的可决系数Adjusted R-squared达到了98%,并且残差的ADF检验统计量为-3.6876、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临界值为-1.9601,因此我们可以拒绝原假设,即认为残差resid是平稳的。

3.多重共线性检验。由于lnX3、lnX4未能通过系数显著性检验,因此予以剔除处理。由此得到的剔除了多重共线后的新模型为:

lnY=-2.148613+0.252274lnX2+0.423635lnX5-0.44195 lnX6(3)

对修正后的模型进行t检验,显著性水平对应5%,而t0.05/2(n-k)=t(14)=2.154大于t(14),即认为系数显著性检验是通过的。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为0.987135,拟合程度好,变量整体显著性水平较高,符号与预期的一致,说明该回归符合客观经济规律。

(七)实证检验结果

本文实证部分,然后根据回归结果进行多重共线性的检验与补救,接着在剔除后的新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异方差和自相关检验,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了相关补救措施,从而得出最终通过上述检驗的多元回归模型,即企业单位数量X2、出口贸易总值X5、汇率X6在不同程度上对中国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产生影响。

因此,得到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lnY=-2.148613+0.252274lnX2+0.423635lnX5-0.44195 lnX6(4)

企业单位数量X2的系数为0.252274,与中国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呈正相关,与预期方向一致,验证了本文假设。企业单位数量表示中国纺织服装业的产业规模的扩大必然会带来外部规模经济,由于整个行业内企业数量的增加以及产业布局相对集中,就能通过产业集群来实现扩大产业规模、提高资源配置能力、专业化生产水平增强、提高整个产业劳动生产率等目的,从而增强中国纺织服装业与其他国家该产业竞争的能力。

平均用工人数X3在多重共线性检验中被剔除,不符合本文假设。但这并不意味着劳动力要素无法对中国纺织服装业在国际竞争力方面产生影响,只能认为我们选取的平均用工人数这一因素相比其他因素而言影响效果可能没有那么显著,尤其表现在产业吸纳和利用劳动力资源等方面的能力上。

资产总计X4未能通过多重共线性补救中的系数显著性检验,与本文假设相悖,这意味着我们在资产总计因素对中国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上猜想得过于理想。基于中国作为劳动力资源丰裕,而资本要素相对稀缺国家的生产要素禀赋现状、以及纺织服装业作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产业性质,来自资本方面的对中国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很可能被来自其他方面的影响所覆盖,更不用说资本要素作为一种流动性极高的生产要素,频繁且复杂的跨境资金流动所带来的金融市场冲击和风险削弱了资产总计因素对中国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的预期影响。

出口贸易总值X5的系数为0.423635,与中国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呈正相关,与预期方向一致,验证了本文假设。出口贸易总值反映了中国纺织服装业面向世界其他国家的市场开放程度,随着改革开放、世界贸易组织的加入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市场变得越来越广阔,长期以来都维持着超过全国全年对外贸易差额的巨大贸易顺差,极大地拉动了中国国际收支账户中经项目上货物贸易的均衡,增强中国纺织服装业抗击外汇风险的能力,为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

汇率X6的系数为-0.44195,与中国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呈负相关,与预期方向一致,验证了本文假设。人民币升值意味着用同样单位的外币所换得的人民币数量减少即外币在本国的购买力下降,这显然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对于那些背负巨额外债、拥有高流动性本币资产的进口企业而言,人民币升值会拓宽这些企业的利益空间以及减轻负债压力;对于那些拥有高水平外汇资产且产品价格由市场决定的出口依存企业来说,人民币升值会极大地削弱其国际竞争力,中国纺织服装业就是典型的出口依存企业,因此人民币升值给其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

四、增强中国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从上述实证分析来看,我们在探讨中国纺织服装业目前在出口方面拥有的较高竞争力的同时,也应当意识到究竟是哪些方面的因素会对其产生显著影响。针对实际研究与分析,接下来从以下五个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

第一,发挥产业集群作用。要立足于传统纺织服装产业或本地棉花生产、纺织技术、品牌等优势资源,在有一定产业经济基础的区域中,以纺织服装产业为主导,吸引相关配套产业来支撑主导产业的发展,从横向、纵向、以及区域范围延长产业链,提高出口产品尤其是纺织品和服装的附加值,建立纺织服装业产业集群基地。优先集中资源供给和政策扶持培育发展前景较好、处于上升发展阶段的核心企业集团,以核心企业的发展带动其他纺织服装小企业的成长,推动区域内企业间的技术信息交流合作,在区域内鼓励技术研发和创新,形成现代化的强有力产业集群。

第二,开拓海外新市场。加强中国纺织服装业与现有主要市场外国家的联系,推动出口市场实现多元化,一方面能有效克服我国纺织服裝业出口市场过于单一的弊端,另一方面有利于实现我国该产业出口贸易总额的增加和出口结构的改善。目前“一带一路”连接了65个沿线国家,其中人口数量达到就达到 44 亿的惊人规模,而贸易进出口总量就占据了世界贸易总量的1/4,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增长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中国政府为纺织服装出口企业提供了诸多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出口企业应当加强与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人才、技术、知识、贸易方面的交流合作,加快开发国外新市场的速度、加深开发新市场的深度、拓展开发广度和纬度。

第三,积极应对汇率波动。当前世界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和各种风险交织,增加了国际间交易的成本,同时受到人民币升值压力与出口退税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出口贸易状况变得尤为艰难。在这种情形下,作为出口企业应当有能力应对汇率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和损失,通过运用目前我国各金融机构所提供的各种汇率避险工具,包括采用外汇期货期权、远期外汇交易、外汇掉期交易、福费廷以及押汇等方式,降低交易风险,缩短结汇的时间跨度。这些金融工具在防范汇率风险的过程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纺织服装企业在应对汇率波动时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并且结合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金融工具,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回报率,从而降低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以及不必要的损失。除此之外,合理结算方式的选择需要迅速安全地收取外汇,因此要尽可能多地采用即期L/C或D/P,尽可能少用或者废弃远期L/C、D/P、D/A等结算方式,从而提高我国在参与国际间贸易时抵御风险和外部冲击的能力,这对于高度外部依存的纺织服装业而言尤为重要。

第四,积极顺应国内外环境变化。“四新经济”环境下,以往支撑中国纺织服装业发展竞争的出口价格比较优势正在逐渐消退,产业竞争力更多来自于产业价值链高端。要注重对核心纺织工业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升级,科学高效运用互联网技术,学习共享经济思路,激发创新能力;以市场需求为根本导向,实现市场细分和精准营销,科学准确分析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到世界各国的市场定位,密切供给端与需求端之间的联系。与此同时,国际整体经济格局复杂多变,各国出于自身利益高筑贸易壁垒,使得国际间的贸易摩擦不断激化,特别是显著影响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的中美贸易战。对于贸易摩擦问题,出口企业的消极回避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反而会导致贸易摩擦争端愈演愈烈,因此需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协调和谈判;主动学习和了解世贸组织的相关规则制度,利用好国际条文法规及时反击;提高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检测标准,增强技术和绿色水平监控力度;发挥民间组织的影响力和感染力,通过行业协会来推动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争端的缓和与解决。

第五,制定国际贸易应对预案。当前,中美贸易战已然是各行各业无法忽视的热点问题,最好的结局当然是中美双方能够在竞争中共同进步,但我们也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即中美贸易可能出现脱钩。中国纺织服装业作为高度的对外依存制造业,受到中美双方贸易关系变化的显著影响,建立中美贸易脱钩应对预案就变得尤为重要。中国纺织服装业要加强与欧洲、日韩等非美发达国家的联系,建立钩住其他国家的贸易体系,更大程度上减少对美国单一市场以及单一技术来源的依赖程度,提高抵御中美贸易脱钩等国际贸易风险的能力;建立起专门的应对预案系统,成立纺织服装业贸易信息共享机制,组建应对国际间贸易争端和纠纷问题的人才团队,以专业人才高水平的业务能力和国外信息的优秀收集整合能力为坚强后盾,以充分的准备来迎接未来的各种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1]  Iordanescu M.,Asalos N.The clusters contribution to increas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textile and clothingindustry and cluster analysis using location quotient method[J].Jourmal of the Showa Medical Association,2015,(5):56-73.

[2]  Zhang Y.,Bai T.A Study on the Inemational Competitveness of China Textile and Clothing Industry[J].Computers & Geosciences,2014,(8):817-831.

[3]  刘娟.中国服装产业出口外显竞争力研究[J].价格月刊,2016,(4):47-50.

[4]  苏杭,李化营.行业上游度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J].财经问题研究,2016,(8):31-37.

[5]  刘瑶,罗婷.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的技术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J].产业经济评论,2016,(1):30-43.

[6]  柳哲,杜梦琳.劳动力价格变动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的影响[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6,(7):85-88.

[7]  曹骐镜,罗鹏.新常态下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竞争力的研究[J].中国市场,2016,(29):187-188.

[8]  孙晓.中、美、日、韩互联网与通信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

[9]  宋英.新常态下中国服装出口贸易竞争力提升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5.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textile and Garment Industry

ZHOU Lei,SUN Bo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Trade,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Guangzhou 510006,China)

Abstract: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textile and garment industry from 1999 to 2018 was studied in detail and fully,includ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and empirical research.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textile and garment industry and the relevant influencing factors,including the number of enterprises,the average number of employees,the total assets,the total value of export trade and the exchange rate.Then the empirical part based on the above six aspects:to establish a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textile garment industry influence the empirical analysis,it is concluded that Chinas textile clothing enterprise unit number,gross export trade and exchange rate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industry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the enterprise unit number,total cost of the export trade,the industry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China,The exchange rate between RMB and us dollar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industry.However,the average number of employees and total assets have no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ith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industry.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empirical analysis results,relevant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including giving play to the role of industrial clusters,exploring new overseas markets and actively responding to exchange rate fluctuations.

Key words:textile and garment industry;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influence factor;empirical analysis

[責任编辑 晓 群]

猜你喜欢

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影响因素
国际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发展东北地区粮食贸易的对策
提升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探讨
浅析石油工程服务企业如何提升国际竞争力
电子服务质量与顾客忠诚的关系研究
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较分析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分析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