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块教学,让高效学习发生

2021-08-13陈飞波

知识窗·教师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空间与图形模块教学小学数学

陈飞波

摘要: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侧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在整个数学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纵观当前“空间与图形”教学,由于教师对这一知识的教学存在内容弄不明、关联知识理不清、新旧知识想不到、教学用具用不当等问题,导致学生学习效率较低。本文以“空间与图形”知识体系为基础,整合相关内容进行了模块教学,以期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  空间与图形  模块教学

“空间与图形”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四大领域之一。对学生来说,“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不仅是学习图形与几何的知识,还是一个慢慢渗透发展空间观念、形成空间能力的过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师只有改变教学方式,才能适应当今的教学节奏。笔者认为,教师应运用整体视野整合资源、设计教学,加强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沟通,为基础性、结构性的教学内容与生发性内容的联结提供可能。模块教学是强调整合相关知识的教学方式,所以教师应根据每个年级学生的心理年龄及学习心理特点实施教学,节省教学时间,最大限度地教授学生知识和技能。

一、“空间与图形”教学的现状

1.教学内容模糊弄不明

“空间与图形”一共有四大版块,彼此联系紧密,前后安排循序渐进,既有纵向联系,又有横向联系。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为教师不但要了解小学阶段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所有知识内容,而且要进行一定的联系,才能达到让学生听得明明白白的课堂教学效果。笔者纵观教学现状,大多数教师只备所要教授的一节课,根本不清楚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接下来又要教学哪些相关内容。这样,很难设置出准确的教学目标,学生也就达不到应有的水平。

2.关联知识理不清

“空间与图形”的四个版块分布在十二册教材中,可见同一册的不同单元中或不同册中都会有相关知识。在一节课中,有的教师为了求全、求出彩,往往会花费大量时间在新课的认识、练习、方法渗透上,忽略了与相关知识的联系,对于同一主题不同层次的知识教学缺乏有效地沟通和衔接。

3.新旧知识想不到

“以旧引新”是数学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是学生接受新知的垫脚石。“空间与图形”特别强调知识的前后联系,所以新旧知识的有效联接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比较抽象,分布比较分散,在知识的联接上容易产生断层,这势必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容易产生事倍功半的局面。

4.教学用具用不当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遵循“感知-表象-概念”的规律,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可见,教学道具的使用对“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尤为重要。有的教师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制作精美的道具,在课堂教学时只使用几分钟就结束了。殊不知,空间与图形这一知识的道具是可以反复使用的,但由于教师缺乏对这一知识的整体把握,当下次再需要使用教学道具时,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制作。有的教师嫌费时,草草制作,出现了数据上的误差,让学生看到了不标准的图形,由此对图形产生茫然的印象。有的教师干脆不制作教具,在教学时讲得费劲,学生听得糊涂,导致后续的一系列相关教学更加低效。

二、采用模块教学的实践

1.模块教学助力“教学内容”清清楚楚

“空间与图形”四大版块内容分别是“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的位置”。模块教学旨在把分散在十二册教材中的四大版块内容进行归整,强调知识之间的关联,并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学习接受能力进行模块教学。这样梳理模块体系,可以使“空间与图形”的四大版块教学内容罗列的清清楚楚。

(1)“图形的认识”教学内容

如图1所示。

(2)“图形的测量”教学内容

如图2所示。

(3)“图形的运动”教学内容

如图3所示

(4)“图形与位置”教学内容

如图4所示。

笔者认为,只有把十二册教材的“空间与图形”的所有内容重新整理,教师才能掌握教材里的内容,才能在备课时既承前又启后。

2.模块教学助力“关联知识”源源本本

多边形的面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三年级下册的教材先安排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又分别安排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教师是用面积单位直接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相对比较易懂、易学;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是在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割补教学;在教学《三角形與梯形面积》时,教师是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后三者的内容虽然相对比较抽象、难懂,但在方法上大同小异,知识间有很强的关联性。因此,教师把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整合在一节课中进行模块教学,可以达到方法共享、知识互通的效果。

3.模块教学助力“新旧知识”服服贴贴

一堂好的数学课必定是与旧知有联系的课堂教学,或在“以旧引新”的开头处,或在“融入旧知”的结尾处。新旧知识的连接,能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旧知,顺利迎接新知,将新知融入已有的旧知,再对知识进行整理,分门别类地储存在大脑中,这就是学习的过程。如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安排了《认识三角形》,第七单元安排了《图形的运动》中的轴对称,因为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教师所以可以在认识三角形的旧知识中进行模块教学。

4.模块教学助力“教学用具”妥妥当当

图形与几何内容较抽象,空间观念差的学生往往理解不了,而教学用具往往能化抽象为形象,使教学内容在学生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角从小到大分别为锐角、直角、钝角,教材安排在二年级上册,是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比直角小为锐角,比直角大多数情况下为钝角;平角、周角的学习安排在四年级上册,是认识了量角器后学习的,但是教材给平角的定义是: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半周,形成的角叫作平角;对周角的定义是: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形成的角叫作周角。从定义上分析,认识平角和周角的重点词是射线、半周、一周,这些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都能够理解。教师只要充分利用好教具,对这五个角进行模块教学,就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明菊.小学平面图形面积教学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

[2]胡卫平.青少年科学创造力的发展与培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斯塔科,刘晓陵,曾守锤.创造能力教与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岭市松门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空间与图形模块教学小学数学
探究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中的运用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乙醇”教学设计与反思
中职体操模块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模块教学开展的现状分析
浅谈小学数学图形教学
探究性学习在几何图形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