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足常乐

2021-08-13沈志诚

新作文·初中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苏格拉底穷人心态

沈志诚

总有人认为知足不一定常乐,认为不知足会更有坚定的目标,知足便会甘于现状。可是我认为,知足当下的一切,才不会变得贪婪;不应伤春悲秋和怀古伤今,理当享受当下,珍惜现在的一切。毕竟,知足方能常乐。

有人说“知足不常乐”,我认为这是没有道理的。我们很小就听过“贪心不足蛇吞象”的故事。从前有一位穷人救了一条蛇的命,于是蛇同意满足他的愿望,这位穷人一开始的愿望是想要簡单的衣食,蛇满足了他的愿望。后来随着贪欲越来越大,他渐渐不满足于当下的一切。当他要求做官,蛇也满足了他的愿望。当了宰相,又想当皇帝,而蛇已经明白他的贪心是无止境的,一口吞掉了他。

倘若这位农民能满足于当下,不再向蛇去索求,他可能会衣食无忧地快乐生活下去,也不至于丢掉自己的性命,失去了他已经得到的快乐与幸福。

“知足是天然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穷。”苏格拉底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当他单身时,几个朋友和他一起挤在七八平方米的房子里。但他对当下处境安之若素,不为坏的环境而堕落,认为能和朋友交流是十分珍贵的。一段时间后,他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却又认为有很多书可以随意去请教。几年后,苏格拉底成家后搬进环境最差的一楼,却认为搬东西方便,朋友做客也很方便,感到无比的快乐,丝毫没有悲从中来的感觉。

正是苏格拉底对于生命中的一切都感到了满足,他才不会在意那些别人眼中的痛苦的事情。

每当一个人对生活中的一切都感到满足,他们便会对即将来临的好与坏,都保持着平静、不急躁的心态,事物消极的那一面便不会对他造成      影响。

每个普通人过着自己平淡的生活,享受着自己生活中的苦与乐,不过于追求奢侈的生活,便能享受自己的那一份乐趣。

记住,知足方能常乐!

(指导老师:张  安    陈小林)

老师点评

文章思路清晰,开头从反面入笔,在对比中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简洁明快。文章运用材料恰当,事例典型,“贪心不足蛇吞象”的故事深入浅出,引人深思;苏格拉底的哲理故事契合题意,二者形成对比论证。在材料分析中,恰当使用假设论证、因果论证。结尾部分运用总结分析的方法,将“满足”与“平静、不急躁”的心态建立关联,从而形成与“快乐”的因果关联。文章总体结构严谨,逻辑严密。

猜你喜欢

苏格拉底穷人心态
苏格拉底的信仰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苏格拉底
做谦逊的人
还是“看掐架”心态
穷人的尊严
针针见血骂哭穷人
像苏格拉底一样拒绝
蔡昉:富足的“穷人经济学家”
苏格拉底教学法与创新型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