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盆底超声对诊断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1-08-13张淼天津市宁河区中医医院超声科天津3015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13期
关键词:肛提耻骨裂孔

张淼 天津市宁河区中医医院超声科 (天津 301500)

内容提要:目的:分析盆底超声对诊断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51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51例同期体检的健康女性为对照组,采用盆底超声分析两组耻骨内脏肌厚度、肛提肌裂孔大小、耻骨内脏损伤状况。结果:观察组在静息状态、缩肛状态、Valsalva状态下肛提肌裂孔的面积大于对照组(P<0.05);且耻骨内脏肌厚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超声能够为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盆底结构改变和肛提肌裂孔状态提供研究数据,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并且在盆底结构研究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盆底器官脱垂是一种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盆底支持组织薄弱,盆腔器官出现下降移位而引发器官位置以及功能异常的女性疾病。该病多发于产后妇女和绝经期女性,临床以外阴部块状物脱出为主要体征,伴有或者不伴有排尿、排便异常,外阴部出血、炎症等,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随着盆底器官理论研究不断深入以及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完善,近年来,盆底超声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有研究发现,盆底超声在观察盆底形态以及结构变化上具有较大的优势[2]。为此,选取2017年5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51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盆底超声对诊断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51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为观察组,选取51例同期体检的健康女性为对照组。纳入标准:均为首次发病、检查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配合研究者。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代谢疾病等疾病者;泌尿系统疾病史;近期有手术史者。观察组患者年龄42~79岁,平均(62.59±3.57)岁;BMI 21.89~25.04kg/m2,平均(22.94±0.57)kg/m2;孕次1~3次,平均(2.12±0.21)次。对照组年龄40~79岁,平均(61.49±3.68)岁;BMI 22.15~25.14kg/m2,平均(23.12±0.62)kg/m2;孕次1~2次,平均(1.68±0.11)次。

1.2 方法

研究对象在检查前均排空膀胱、直肠,诊断仪器采用飞利浦EPIQ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国食药监械(进)字2014第3234062号),检查:取仰卧位加以膀胱截石位,在超声探头处涂以少量耦合剂,外罩避孕套,然后分开受检者两侧阴唇,将探头置入会阴部矢状面(阴道外口与尿道外口之间)进行会阴部超声检查,经成像后清晰显示尿道、耻骨联合下缘、阴道以及直肠肛管的连接部,二维超声观察受检者有无漏尿、尿道内口漏斗形成,膀胱逼尿肌有无增厚;三维超声在观察前,先启动图像采集系统,将其设置为扫描条件,待扫描完成后,在感兴趣区域内选择耻骨联合内下缘与直肠肛管角区域,存储并调整重建三维图像,图像显示两侧耻骨内脏肌、耻骨联合以及尿道、直肠、阴道。在图像上测量肛提肌面积,耻骨内脏肌厚度,并观察双耻骨内脏肌有无断裂以及损伤。在受检者静息状态、缩肛状态、瓦氏试验(Valsalva)状态下分别留取图像。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经盆底超声检查后各项指标,分析两组耻骨内脏肌厚度、肛提肌裂孔大小、耻骨内脏损伤状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在静息状态、缩肛状态、Valsalva状态下数据

观察组在静息状态、缩肛状态、Valsalva状态下肛提肌裂孔的面积大于对照组(P<0.05);且耻骨内脏肌厚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在静息状态、缩肛状态、Valsalva状态下数据对比(n=51,±s)

表1.两组在静息状态、缩肛状态、Valsalva状态下数据对比(n=51,±s)

组别 肛提肌裂孔面积(cm2) 耻骨内脏肌厚度(cm)静息状态 缩肛状态 Valsalva状态 静息状态 缩肛状态 Valsalva状态13.56±2.61 11.63±1.65 14.68±4.25 0.70±0.10 0.71±0.04 0.72±0.12 26.15±10.15 19.28±5.29 30.56±6.18 0.81±0.04 0.79±0.11 0.86±0.13 6.01 6.90 10.59 5.11 3.42 3.96<0.01 <0.01 <0.01 <0.01 <0.01 <0.01对照组观察组t P

2.2 比较两组耻骨内脏肌损伤

观察组发生耻骨内脏肌损伤46例,占比90.20%,对照组发生耻骨内脏肌损伤0例,占比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盆腔器官脱垂患病人群多为多产女性以及绝经后女性,主要是由于分娩损伤(盆底裂孔由棱形变为椭圆形)、绝经后体内雌性激素水平下降、盆底组织出现萎缩或者退化而薄弱,造成盆底肌松弛,从而引起盆底形态和结构、肛提肌裂孔大小发生改变[3]。现阶段,临床治疗盆底器官脱垂有盆底肌锻炼、生物反馈等方式,且治疗时间越早效果越显著。因此,早期诊断盆底器官脱垂对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对两组患者进行会阴部盆底超声检查,发现对照组肛提肌裂孔为棱形,且盆底内部排列规律、整齐;而观察组肛提肌,形态发生改变(呈类椭圆形),且在Valsalva状态下盆底内部结构排序紊乱[4]。本研究发现,观察组在静息状态、缩肛状态、Valsalva状态下肛提肌裂孔的面积大于对照组(P<0.05);且耻骨内脏肌厚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果显示,相较于盆底功能正常的患者,盆底器官脱垂患者会出现明显的盆底结构变化,这为盆底超声诊断提供数据依据。由于肛提肌在盆底肌肉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检查过程中对肛提肌进行重要分析。采用盆底超声检查时可明显显示耻骨内脏肌(耻骨尾骨肌与直肠肌复合体),其也是肛提肌的一部分。耻骨内脏肌损伤表现为双侧耻骨内脏肌呈不对称性、厚薄度不均匀,且肌肉连续性部分与撕裂损伤部分完全呈现中断现象[5]。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发生耻骨内脏肌损伤46例,占比90.20%,对照组发生耻骨内脏肌损伤0例,占比0.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显示,耻骨内脏损伤与盆底器官脱垂有密切关联,其是造成器官脱垂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重视伴有耻骨内脏损伤且绝经后的女性患者,能够有效预防盆底器官脱垂症状的发生[6]。此外,在行盆底超声检查时需要注意尽量要求受检者排空肠道,减少肠气干扰,并正确指导其缩肛、静息、Valsalva等动作。

盆底超声为盆底器官脱垂患者的肛提肌裂孔形态以及结构提供有利的数据,为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提供帮助。

猜你喜欢

肛提耻骨裂孔
超声评价女性肛提肌功能的研究进展
孕晚期耻骨痛,从容应对
正常妊娠期耻骨联合间隙宽度变化临床观察
裂孔在黄斑
超声评价肛提肌及其裂孔在女性盆腔器官脱垂中的进展
经会阴三维超声评价女性雌激素水平与肛提肌功能的相关性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后复发嵌顿再手术一例报告
腹腔镜联合胃镜引导下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间质瘤的临床应用
经会阴三维断层超声成像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肛提肌缺陷的观察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三例术中测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