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党史述说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2021-08-12徐永利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

徐永利

摘 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始终体现在教育事业发展之中,始终体现在人民群众兴学办校的需求之中,始终体现在建设教育强国的奋斗之中。通过梳理和总结建党百年以来,党和国家在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突出贡献,得以明确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领导

沧海横流一百年,方显党的英雄本色。回望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过的百年历程,我国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步步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党的教育方针、教育思想、教育政策得到广大人民群众高度的政治認同、情感认同;党重视教育、重视知识、重视教师、重视教育现代化的行动已成为完整的教育领导制度;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已成为科学选择、人心选择、历史选择。

从培养人出发,是党领导教育的最根本追求

第一,我们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治学之要在为人、治校之道在为民。早在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合作创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就是为土地革命服务,培养中国农村土地革命的骨干, 学员们走出农讲所奔赴各地播撒革命火种。当时,在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和福建等地创办了多所农民运动讲习所。仅广州和武昌两个讲习所就开设了20多门课程,为全国20多个省区培养了1,600多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了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以下简称抗大)、鲁迅艺术学院、陕北公学、延安自然科学院和众多抗日小学。仅抗大就在抗日战争期间培养了10万多人,总校学员最多时达1万多人,女学员达1,000多人;在各根据地有14所分校,为革命和建设培养人才凝聚力量。那时,我们党办学校培养人是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

第二,坚持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正确方向。历史一路进行到今天,我们拥有了全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建设了普惠的基础教育,形成了最有力的教育保障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1]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闽江学院考察时再次强调:我们培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是“有用人才”。必须是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事业、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在党的领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教育系统“为人民群众谋教育幸福,为民族复兴谋人才支撑”的初心和使命始终没有变。

从教育强国出发,是党领导教育的最大目标

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体现在迅速恢复和发展人民教育是当前重要任务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全国人口中有80%以上文化程度低,其中大多数在农村。迫切需要改变教育的旧制度、旧课程,实行以造福人民为目标的新制度、新课程,因此开始出现“扫盲运动”、工农速成学校、函授教育、夜大等教育形式,尤其是在农村和厂矿。进入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体现在大力发展各类教育,重点是在基础教育上。此时高等教育发展借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经验,先是学习苏联教育经验,进行院系调整,成立专科类院校,出发点是为工业化快出、多出专门技术人才。改革开放以来,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体现在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上。全国教育体制改革推动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速发展,尤其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高校扩招,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主动快速适应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批量人才需求,适应了“既要懂技术又要懂经济、既要懂外语又要懂专业”的复合型人才需求。

第二,进入新时代,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体现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上。当代中国教育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显著提升。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连续八年保持在4%以上,2019年首次突破4万亿元。2019年,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83.4%,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9.94%,初中毛入学率达到102.6%,高中毛入学率达到89.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1.6%。①2019年,全国高校在学人数达到4,002万人,北京地区在学研究生人数达到36万人。我国教育发展总体水平已稳居世界中上行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重要贡献。因此,要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南,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动摇,以高质量教育支撑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努力实现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远景目标。

从教师队伍出发,是党领导教育的最大优势

第一,尊师是兴教办学之本,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毛泽东同志对湖南长沙第一师范学校的老师徐特立、罗元鲲、袁吉六等人非常尊敬,曾专为袁吉六老师写墓文。称徐特立老师:“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2] 1955年,陈云同志重返家乡,一下小船,最先踏上的故地就是他的母校—颜安小学。[3] 1978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上对科学家和教师一样尊重:“我们的科学家、教师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本身就是一种成就,就是对国家的贡献。”[4] 1991年12月,江泽民同志在厦门大学指出:“我要向所有的教师同志讲一句话,我非常感谢你们的辛勤劳动。你们在这里日夜耕耘是十分光荣的,你们从事的教育事业是伟大的事业,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没有一个不是注重教育发展的,教育搞好了,新的人才不断涌现,广大劳动者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就会有力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促进国家的繁荣昌盛。”[5] 2016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母校—八一学校,专门看望了满头白发的田潞英和陈秋影老师。他强调:“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幸运。”[6]

第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努力培养越来越多的好老师。截至2019年,全国专任教师总数达1,732万人。全国高校专任教师达174.01万人,其中44岁以下的有1,121,718人,有57%的人具备高级职称。②教师工作是终身学习的创造性劳动,在教室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实验室里的试验和应用、在学科上的发展和建树,就是知识的再创造,就是教育发展的内生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师学生时强调,“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7]

第三,建设教育强国是新时代中国教育新使命,给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8]目前,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是内涵建设,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与2018年11月出台的新时代高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结合在一起,构建起完备的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制度体系。[9]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是要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学校党的工作要落实在加强教师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上,落实在凝聚广大教师的政治追求上,落实在帮助教师安心从教、服务教师热心从教的行动上。新时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在于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切实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在实处。[10]

从法治建设出发,是党领导教育的最稳健安排

第一,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贯穿在依法治校、依规理教的全过程。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有强烈的教育立法愿望、强大的民意基础和制度优势,在国家层面已经拥有50多部教育法规:从学前教育到成人教育、从民办教育到中外合作办学、从教师法到教师资格、从未成年人保护到伦理道德、从语言文字到体育卫生工作,不仅全面而且已成体系。截至2020年底,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已经接近300部,教育法律法规已成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是有党纪条规和法律保障的。2021年4月22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旨在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全面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领导教育改革渡过深水区、啃掉“硬骨头”要靠依法行政、要靠制度力量。党的领导就是善于将传统教育治理经验和现代教育治理办法高度融合;善于沟通学生和家长不断增长的新诉求,善于化解招生就业的新挑战,善于应对多元教育观念的新碰撞,大力推动国家教育体系和学校治理能力建设行稳致远。

第三,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是通过成熟制度实现的。在建设教育强国长期发展中,我们正在建设和完善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的国家教育服务体系,改进和完善职责明确的教育治理体系,加强大学章程制度建设。强化用制度保障教育基础性和公平性、用制度保障教育优先和均衡、用制度保障教育立德树人和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要求,把制度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发挥教育聚天下英才而育之、培养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制度优势。

第四,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是以全面从严治党为基础的,是靠学校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行动实现的。学校党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要求扛起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加强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的组织、思想建设,发挥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把师生员工的理想追求凝聚成正能量,把知识能力转化成教书育人的实际行动,最终焕发出建设教育强国的执行力。

注释:

①②数据来源于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2005/t20200520_456751.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参考文献:

[1][8]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引起热烈反响[N].人民日报,2018-09-12( 2 ).

[2][4][5] 共青团中央编.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 4,163,276.

[3]金冲及,陈群.陈云传(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11.

[6]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10(1).

[7]习近平的尊师重教观:教师是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

的筑梦人[EB/OL].(2014-09-10)[2021-06-01].http://theory.

people.com.cn/n/2014/0910/c40531-25630470.html?from=groupmessage.

[9]教育部:構建完备的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体系 [EB/OL].(2019-12-16)[2021-06-01].https://www.sohu.com/a/360756932_123753.

[10]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新时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所在[N].光明日报,2019-06-11(6) .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北京政治文明建设研究基地)

[责任编辑:卜 珺]

猜你喜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科技看百年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朱景文: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
张荣臣:党的领导是最根本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