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虾共养”致富记

2021-08-12余同友

农民文摘 2021年5期
关键词:兴文水蛭稻虾

晚上十点多,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造甲乡双河社区崔大岗村民组,室外气温零下三摄氏度。北风吹过露出稻茬的田畈,发出呜呜的声响。四野空旷无人,但注意看,会发现一星亮光,一个中年男子正蹲在田埂边观察稻田。

这里的稻田有点怪。一般冬闲田里是没有水的,这里却每一块田里都沿田埂挖了一道水沟,水沟里灌满了水。这样的气温下,水沟里自然结了冰。中年男子用手电照着冰面,冰层下聚集了一群舞着钳子、浑身紫红的小龙虾。男子微微一笑,在手机上给龙虾养殖群里发了条短视频,配上解说:近期上冻,当田沟里冰层厚度达到两厘米以上时,就要破冰供氧,如果厚度达不到,就可以不管,大家留心了!

沿着近百亩的田块转了一圈后,他打着手电,往村里走去。这是崔大岗村的村民崔兴文,他家所在的崔大岗村,地处江淮分水岭上,双河水库就在村前,当地人的主要收入靠种水稻。过去因涝灾不断,粮食难以稳收,加上位置偏僻,2014年包括崔大岗在内的整个双河村(2018年改为双河社区)被识别为重点贫困村。

喝双河水长大的崔兴文,三岁时患小儿麻痹症落下残疾。长大后,崔兴文娶妻生子,为了家庭尝试了很多种致富途径。因为妻子身体不好,崔兴文自己腿脚又不灵便,只能想办法在家门口做点事。他考察市场,发现药用土鳖虫市场正好,决定也试着养。买不起种虫,他就去村里人家的土灶里、草堆下寻虫,将家里的一间房子铺上细土,把捉回来的虫子放在土里,喂它们米糠、麦麸。在他细心照料下,土鳖虫长得挺好,春天养,秋天收,他高兴地装了一百多斤,运到附近的药材收购站去卖。没想到,原先每斤五元钱的土鳖虫因为养殖的人太多,收购价一下子降到了每斤不到一元钱,连成本都收不回。

崔兴文不服气,跌倒了再爬起来。他又盯上了药用水蛭养殖。他想,这东西水鸟不吃,市场价格好多年一直都比较高,养这个准错不了。春养秋收,待放干了田里的水,让他失望的是,水蛭竟然又找不到几条,他坐在田边发呆,百思不得其解。

忽然,他看见稀薄的水面上,划动着几只小龙虾,其中一只大夹钳里正夹着一条缩成一团的水蛭。他跳下水田,挖开田泥,这一挖,发现田里有好多小龙虾。原来是它们吃掉了水蛭!崔兴文心里一团火冒上来,将小龙虾一只只抓起来往田埂上扔,扔着扔着,他突然反应过来:水蛭没了,小龙虾不也可以卖钱吗?这东西在市场上可是走俏货啊!

他马上在田里抓了满满一蛇皮袋小龙虾,运到城里,卖了几百元钱。此后几天,他天天在田里抓龙虾,这野生的龙虾一共卖了五千多元钱,刚好补偿了买水蛭苗的钱。

经此一遭,崔兴文想,养这养那,怎么就没想到养小龙虾呢?

听说崔兴文要养小龙虾,村里的好心人劝阻他,不要再将辛苦钱打了水漂。原来,小龙虾好吃不好养,邻镇就有一户搞过小龙虾养殖,结果血本无归。

崔兴文想来想去,还是决定试试再说。为了保险起见,他尝试着在自家稻田里养小龙虾,这样即便小龙虾养不好,至少还有稻米的收入做补偿。为了养好小龙虾,崔兴文几乎全身心扑在稻田里,几本养殖小龙虾的书都被他翻烂了。

小龙虾渐渐长大了,在稻田里挥着一对钳子,大摇大摆地穿行。可奇怪的事开始发生了:崔兴文每天早上去稻田,总能看见田里有一堆堆死去的小龙虾,虾身完整,也不像有病害。这是怎么回事?为探究竟,崔兴文整晚看守在稻田边。夜深人静,一只小小的黑影跃进了田里。崔兴文观察了好一会儿,猛然打开手电筒,光束中,一只小兽唰地溜走了。他看清楚了,是一只黄鼠狼。他走到田里捡起还在动弹着的小龙虾一看,这才知道,原来是黄鼠狼捣的鬼。这黄鼠狼吃得真精巧,尖牙在小龙虾身上打个小洞,只吸食一点虾黄便又吃第二只。

赶走了黄鼠狼,稻田里再没发生奇怪的事。可等稻子收割了,虾也肥了,崔兴文再一次遇到了困难:小龙虾在稻田里到处钻,很难逮到。一亩稻田还好,如果大面积养殖,靠崔兴文的腿脚,哪里逮得过来?如果拖得太久,这些裸露在泥上的小龙虾就会被鸟儿们吃光。

有一天,下了小雨,崔兴文看见小龙虾们竟然自动聚集在稻田中一处小小的水洼里,这给了他启示:如果在稻田边挖一条沟,收割水稻时,从田里缓缓将水放到水沟里,小龙虾不就全都顺水进沟了?就势下个笼子,不就全逮住了?

第二年,崔兴文继续用五亩田进行稻田养虾,摸索稻虾共养,并在稻田里挖沟蓄水。结果和他预想的一样,水进沟,虾进笼,一举获得成功。一算账,比单纯种水稻效益要高出好多倍。

到这时,崔兴文养虾才算入了门,但靠这几亩田,还清过去的欠债还需时日,离发家致富更是差得远。

2014年,崔兴文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我要脱贫,我要率先脱贫!”他对自己说,也对他的那些虾说。崔兴文横下心,除了自家的田,还租了别人家的田,一下子养殖了十四亩龙虾。十四亩小龙虾的收入,让崔兴文一举还清欠款。2015年,他又将养殖小龙虾的面积扩大到了三十亩。他三管齐下,将水田拿出一部分专门用于养虾,一部分开辟成稻田养虾,还有一部分用于繁殖虾苗。这一年,他的稻虾总收入高达十多万元。崔兴文多年倾注在稻田养虾上的心血,终于开花结果了。

为了提高亩均效益,崔兴文又摸索出一套冬季虾的养殖技术:在冬闲田里灌上水,秋天放上小龙虾种苗,进行繁殖,到了春天就可以上市。这个季节的小龙虾刚好填补了市场空白,价格是夏天龙虾的三倍。

在养殖过程中,崔兴文经常请教安徽农业大学的教授们,在他们的帮助下不断摸索新技术。为了保证双河水库不受污染,他在龙虾塘内模拟湖泊生态环境,种植伊乐藻、水花生等植物,既可净化水质,夏天又可为龙虾遮阴。同时在喂料上以玉米、豆粕等为主,并自建了小电站,经常注入新水,既帮助龙虾脱壳生长,又保证养虾稻田的水稻不施化肥。

2016年,小龙虾行情特别好,崔兴文的虾又大丰收,稻米加上小龙虾,一共收入二十多万元。

看着崔兴文每天早上去稻田水沟里起虾笼,拎着虾笼上街去卖,拎一次就是几百元钱的进项,村里人心动了。连当初劝阻他的人也来向他讨教,要跟着学养龙虾。

这正合崔兴文的心思:“一个人富不算富,要富得乡亲们一起富。”

为了方便大家掌握技术,他专门开设了个人短视频账号,将稻田养虾的注意事项一一交代。

崔兴文推广的“稻虾共养”,虾吃昆虫,粪便还田,全程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不光绿色龙虾能卖上高价,绿色稻米同样也能卖出好价钱。过去每斤稻米顶多卖两元多,现在卖到了十元,效益显著提高,这种模式也越来越为广大农民接受。

深夜寂静,走在宽阔平坦的村村通公路上,崔兴文步子迈得更稳当,也更有信心。春虾已经上市,随后,雨水丰沛,水田里插上稻秧,田野一片绿色,苗盛虾肥,那该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卷!

猜你喜欢

兴文水蛭稻虾
大通湖流域稻虾种养尾水分析与治理对策
一个放羊娃成就的“书香之家”
魏巍
水蛭养殖中应掌握的关键性技术环节
研究揭示稻虾共作时空分布特征
稻虾共作模式下小龙虾养殖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这 里 是 北 京
大泽山:从卖葡萄到兴文旅
小“吸血鬼”水蛭
一个“蚂蟥”养殖户的创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