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探究

2021-08-11尚建珊刘祎铭李虹

中国市场 2021年9期
关键词:绿色设计

尚建珊 刘祎铭 李虹

[摘 要]绿色产品即在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生产出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或危害小、资源能源消耗少、品质高的产品。推动绿色产品的设计,实现绿色发展是我国今后发展的必经之路。文章结合内燃机产品绿色设计的实际评价,对实施绿色设计产品评价与申报的基本流程、评价标准、内容要点和评价方法等进行探讨,旨在为企业绿色设计产品通过自我评价和专家评审,成为国家示范的绿色设计产品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评价指导,以实现绿色、可持续性发展,持续提升绿色制造和绿色消费水平。

[关键词]绿色设计;绿色产品;评价技术

[DOI]10.13939/j.cnki.zgsc.2021.09.051

1 引言

为推进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发展,推动绿色发展,2015年《中国制造2025》将“全面推行绿色制造”作为重要任务之一,并将“实施绿色制造工程”作为五大工程之一;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绿色制造其中必不可缺的就是设计出绿色产品,以实现从采购、生产到包装再到回收等过程的绿色化。随着GB/T 33761—2017《绿色产品评价通则》以及随后发布的T/CMIF 16—2017等127种绿色产品设计规范标准的发布实施,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先后公布4批共1097种示范的绿色设计产品,涵盖家电、轻工、纺织、建材、石化、汽车等行业。目前仍有许多企业不清楚绿色设计产品的概念以及绿色设计产品评价的方法,不熟悉申报绿色设计产品的流程,因此发挥第三方优势,指导企业通过绿色产品评价显得极其重要。

2 绿色设计产品评价的基础

2.1 我国绿色设计产品评价的提出背景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形成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方式,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工信部推出绿色工业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和绿色设计产品评价的评价标准,明确了评价方法、申报程序等要求,并提出了“百千万”计划:即至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建设百家绿色工业园区、千家绿色示范工厂,推广万种绿色产品。并从2017年起,经过评价已陆续公布了四批国家级绿色示范工业园区、绿色示范工厂、绿色供应链和绿色产品,第五批国家级绿色制造示范园区、企业、供应链和产品工作已完成申报,目前正在评审中。

2.1.1 绿色工业园区评价

由工业园区依据绿色工业园区评价标准的要求进行自评价,形成自评价报告,再由具备资质的第三方依据相关的标准实施第三方评价,形成第三方评价报告,报当地省(市)工信厅,经评价符合要求的则上报工信部,由工信部组织专家评审复核,通过后进行公示,最后公布成为國家级绿色示范工业园区。

2.1.2 绿色工厂评价

由各企业依据绿色工厂评价规范及相关标准的要求进行自评价,形成自评价报告,再由具备资质的第三方依据相关的标准实施评价并对相关评价指标打分,形成第三方评价报告,报当地省(市)工信厅,经评价符合要求的在规定时间内上报工信部,由工信部组织专家评审,通过后进行公示,最后公布成为国家级绿色示范工厂。

2.1.3 绿色供应链评价

绿色供应链的评价方法和上报审批与绿色工厂完全相同,只有评价依据的标准差异。

2.1.4 绿色设计产品评价

由企业选定目标产品,依据相应的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标准和相应产品的绿色设计评价规范的要求,对企业的基本要求和产品的相关指标要求进行评价,形成绿色设计产品的自评价报告,由省(市)工信局(工信厅)上报工信部,经过评审、公示后,成为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

由此可以看出,绿色设计产品的评价与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评价的区别在于它只需要企业对其产品进行自评价,无须第三方。

2.2 绿色设计产品评价的依据

2.2.1 通用的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标准

绿色设计产品评价的通用依据是GB/T 33761—2017《绿色产品评价通则》。①绿色产品类型确定原则。绿色产品评价通则明确规定了绿色设计产品的确定原则,即以终端消费品为主,依据产品的绿色指标特点,选取消费者关注度高、消费升级急需、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影响大的产品,作为绿色产品评价对象。②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该标准明确了评价指标选取应遵循的生命周期理念、代表性、适用性、兼容性和绿色高端引领五项原则。③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包括资源属性、能源属性、环境属性和品质属性四项一级指标,可根据不同的产品再设置若干明确、具体的二级指标。四项一级指标及其内容要求参见图1。

2.2.2 专用的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标准

(1)产品标准体系。绿色设计产品的评价,除了按绿色产品评价通则实施评价外,主要应按照专用标准实施评价。按照国家标准委员会的计划,与绿色产品评价有关的标准包括绿色产品设计的标准等7个方面,其标准体系可参见图2。

(2)绿色产品评价标准与行业分布。绿色产品设计方面的标准针对的是具体的产品。截至目前,与绿色产品设计评价有关的标准共129项,其中有2项基础标准(均为国家标准),其余127项为绿色产品设计规范(行业标准或团体标准)。这些标准涵盖了石化、钢铁、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电子、通信以及其他等行业。绿色产品设计规范按行业的分布情况见表1。工信部会定期或不定期在其官网公布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清单。

(3)可编制发布标准的单位。按照工信部要求,要申报国家级的绿色产品,其绿色产品评价标准应依据表2所列的19家单位制定的评价技术规范方可。若采用非上述单位编制发布的标准,则不能申报国家级的绿色产品。

3 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研究

3.1 绿色设计产品评价依据

企业可根据其生产的产品,对照工信部官方网站的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标准清单,凡标准清单中有对应产品的评价技术规范,则可作为其绿色设计产品的评价依据。例如某公司的内燃机产品,其绿色设计产品的评价依据为团体标准T/CMIF16—2017《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内燃机》;某公司的M1类传统燃油车产品,其绿色设计产品的评价依据为团体标准T/CMIF17—2017《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汽车产品M1类传统能源车》等。3.2 绿色设计产品评价及申报流程

3.2.1 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流程

绿色产品评价工作由工信部主导,目前采用的评价流程是由企业自我评价,并形成规范的自评价报告,自评价报告的格式应符合工信部规定的要求。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流程参见图3。

3.2.2 国家示范绿色设计产品申报流程

绿色设计产品自评价的目的,是企图获得社会的承认和认可,成为国家级示范绿色设计产品。其申报流程可参见图4。

3.2.3 绿色设计产品评价内容要点与自评价报告

对选定的产品实施绿色设计评价,通常依据其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评价,形成自评价报告。现以内燃机为例,对绿色设计内燃评价技术及其内容进行研究。

(1)企业基本信息。以表格形式对企业名称等基本信息的描述,参见表3。

(2)产品基本信息。以表格形式对产品名称等基本信息的表述,参见表4。

(3)产品自评价结果。按照绿色设计评价标准中评价指标要求,对照基准值,逐项列表提供各指标的实际值及相应的证明文件来源,并给出总体自评价结论:所评价的产品是否为绿色设计产品。 基本要求的部分内容评价示例参见表5,以内燃机产品为例,绿色指标评价部分内容示例参见表6。

总体评价结论为:该产品能满足《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内燃机》的评价基本要求以及指标要求,完全符合各项评价指标要求,生命周期评价结果合理(见附件**: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报告),并且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方案,根据总体评价结论判断该产品为绿色设计产品。

(4)产品亮点描述。应从产品原料选择、有毒有害物质减量或替代、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包装及运输、资源化循环利用、无害化处置等方面以及资源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方面简要概述绿色设计产品亮点,尽可能采取定性和定量描述相结合方式。以不超过1000字为宜。

(5)相关证实材料。包括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加盖公章)、注册商标证明(授权书)、品牌授权书;标准符合性证明材料(如具有相应资质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等);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报告(见第四部分);企业对自评价结果的声明等。

4 生命周期评价技术

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以某型號内燃机为例,其评价技术要点如下。

4.1 绿色设计产品技术参数定义

绿色产品的技术参数通常从动力性、经济性、维修保养、可靠性和耐久性五个方面的商品特性进行定义。

(1)动力性。包括缸径冲程、排量、额定功率和转速、低怠速、高怠速、最大扭矩、最大扭矩转速范围、辅助制动功率等参数。

(2)经济性。包括全负荷最低比油耗和经济转速区间等参数。

(3)维护保养。其主要技术参数是保养间隔里程,通常设定为10万千米或12个月(以先到者为先)。

(4)可靠性。通常以12mis故障率表示。

(5)耐久性。作为内燃机,其耐久性技术参数通常设定为120万千米。

4.2 LCA数据核查的方法学

主要包括明确功能单位,即1台**型号内燃机,行驶距离120万千米。以欧盟生命周期文献数据库系统 ELCD、中国生命周期基础数据库(CLCD)、瑞士 Ecoinvent为基础的计算分析方法学,并辅之eBalance ECER这一辅助软件,实施原材料-制造过程-使用过程-废弃回收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核查,形成内燃机各过程的环境足迹数据。上述评价过程可用图5来表示。

进一步的评价要求可依据GB/T 24040—2008《环境管理 生命周期评价 原则与框架》、GB/T 24044—2008《环境管理 生命周期评价 要求与指南》、GB/T 32161—2015《生态设计产品评价通则》等标准,编制生命周期评价报告。

5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企业设计开发产品时,应从全生命周期出发,考虑其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从国家宏观层面看,推广万种绿色产品的计划还有较大空间,各企业应积极争取将自己的产品提升为绿色设计产品;从企业的微观层面看,如果已有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则应按照规范的要求评价其产品,并让其成为绿色设计产品,如果暂时还没有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可以考虑由企业编制具备较高水平的绿色设计产品评价的企业标准,再按企业标准来评价其产品,以确保其符合绿色设计产品的要求,整体提升我国绿色产品的水平,促使各类产品不断向高端化进军。

参考文献:

[1]GB/T 24040—2008/ISO 14040∶2006,环境管理 生命周期评价 原则与框架[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2]GB/T 24044—2008/ISO 14044∶2006,环境管理 生命周期评价 要求与指南[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8.

[3]GB/T 33761—2017,绿色设计产品评价通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

[4]GB/T 32161—2015,生态设计产品评价通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5.

[5]T/CMIF 16—2017,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则 内燃机[S].北京: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绿色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7.

猜你喜欢

绿色设计
浅议生态视角下的绿色服装设计
食品机械中绿色设计理念的应用分析与阐述
浅谈绿色设计中自然材料的运用
儿童心理与“绿色”儿童玩具的设计研究
浅谈绿色设计思潮对现代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的启示
探析“绿色设计”在中学校服中的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