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樊登对谈李小萌:对孩子,要善意养育

2021-08-11樊登

新晨 2021年6期
关键词:养育小孩爸爸妈妈

我们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怎样的成长环境?李小萌在新书《你好,小孩》中提出了儿童友好和善意养育:用善意去对待孩子、照顾他们的情绪、信任他们作为独立个体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关键时刻加以指引,就是最好的养育方式。这需要父母转变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也需要整个社会为之努力。

让孩子感觉到被爱很重要

樊登:李小萌是央视前节目主持人,最近,她写了本新书,叫《你好,小孩》。这本书给中国的家庭教育描绘了一个同心圆,就是要怎样对孩子友好,怎样做一个友好的妈妈、友好的爸爸、友好的家庭、友好的学校,最后要怎么创建一个友好的社会。今天,我们请李小萌给大家讲讲她是怎么构思这件事情的,为什么要在书中提出“儿童友好与合作养育”?

李小萌:一个孩子的长大,一般我们会觉得是一个家庭的事,但是当我用十年的时间把我的孩子渐渐养大,我发现它不是妈妈一个人焦虑、一个人努力就能够完成的事情。需要用两个视角来看待养育这件事,一是要真正去观察和体谅孩子在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心理、心智模式;另一个方面就是你能不能观察自己,你的成长历程带给你的思维习惯、某些心理暗示,都会作用在每一个你跟孩子相处的瞬间当中。如果一个妈妈能够比较好地去面对这个过程,但周围的系统却不能给她相应的支持,她会更加辛苦。

樊登:你在书中首先写了“对自己的真正友好是精神独立和天赋自由”。怎么才能让一个孩子意识到他自己能够对自己好?

李小萌:首先你要对他好。一般从心理学上分析,孩子在6岁以前的自我评价来自于外界对他的评价。

这里补充一个留守儿童话题,我当时因为采访跑到山区,看墙上贴的那些作文,得高分的写的都是“爸爸妈妈你回来吧,我不要钱,我只要你陪我”。一开始人们没有注意留守儿童的时候,这是一个被忽视的问题;突然有一天孩子们被重视了,成为一个大问题后,有些孩子给自己贴了一个标签:我是可怜的留守儿童。

在一群围观的小孩中,我看到一个孩子的眼睛特别明亮,就凑过去跟他聊天。我说:你爸爸妈妈也在外面打工?他说也在。我说你写的作文也是这种吗?他说不。我说为什么呢?他说我知道我爸爸妈妈在干什么。我问他说的是什么意思?他说每一个假期,他爸爸妈妈都把他从老家接到上海工作的地方,用休息日带他去看上海什么样,参观上海的博物馆、一起拍照。我去他家,枕头底下压着本相册,都是他跟他爸爸妈妈在东方明珠等景点的合影。他说我想他们了就看看这个。我说那你想让他们辞掉工作回来陪你吗?他说不,我爸爸说了,我们各自努力,他们负责挣钱,我负责好好学习。

他心里没有觉得自己被抛弃了。所谓的陪伴和养育,不是说分分钟在身边,而是让孩子在心理上觉得受到重视了、被爱了。

要学会做60分妈妈

樊登:你书里有一个特别有建设性的观点,就是“妈妈们要学会做60分妈妈”,千万别去做90分妈妈,或者100分妈妈。为什么60分反倒更好呢?

李小萌:这点我要感谢一个阅读经验,这是英国精神分析学的大咖温尼科特提出的,我接触他是从一本书开始的,叫《妈妈的心灵课:孩子、家庭和大千世界》。

这本书其实有点学术,但它里面有几段话,是我在觉得无力的时候,经常会反复读的。他说:一个妈妈,如果她小的时候被自己的母亲爱过,然后有开放的心灵去看待新的生命,有一个相对还支持她的老公,那么,这个妈妈不用学育儿,就可以成为一个好妈妈。你要相信你是最适合你孩子的那个妈妈,你有权利按照你自己的想法去养育你的孩子。

我觉得现在很多父母太需要正面的鼓励了。现在有这么多育儿书、这么多流派观点,让很多人在父母这个新角色到来的时候畏首畏尾,这么做也是错,那么做也是错。一个人做一件事如果没有自信,没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怎么能做好呢?其实大多数人对孩子的爱是本能的,但是读了太多的东西以后,反而让他的技术动作变形了。

樊登:所以所谓的90分也好,100分也好,是父母对于自己没有满足过的那种虚荣心的要求,希望孩子能够挣回来这个东西。

李小萌:对。如果天天、分分钟都希望孩子按照父母的意志去做的话,孩子完全没有了自主的空间,那生活对他还有什么意思呢?如果一个人不能够做自己,日子对他就没有价值。父母们应该记住,你少做一点,你的孩子就多一点空间。

樊登:所有的妈妈都应该记住:其实做60分妈妈就挺好的,这时候,孩子拥有的空间可能会更大。同时,希望我们的学校、教育工作者也能够放松一点。

孩子应该被善意地对待

樊登:有一天我跟某个专家聊天,他讲:我们在学校里培养了孩子太多的竞争能力,但实际上在社会中,真正能够让你养家糊口的是合作能力。没有哪个人说我把所有人全打败了,所以成功了,是你跟更多人合作了,才成功了,但是我们很多学霸、很多孩子,养成的习惯就是单兵作战。

李小萌:因为竞争机制好用,用竞争的方式容易管理孩子。但是孩子如果能够彼此看到对方的优点,又肯定自己的特点的话,才能不断地往前走。如果总是在竞争中,因为别人的失误自己赢了,或者因为别人的成功自己败了,是没有办法真正获得心灵的成长的,而且很有可能获得的是伤害。

这也是为什么要举全社会之力养育孩子,因为它确实是一个从监管部门政策的制定,到具体的实施,到每一个瞬间的事情;老师跟孩子相处,父母跟孩子相处,一套系统慢慢捋顺,让一个个的环节解绑,最后才能把善意真正给到孩子身上。如果我们的每个环节都在抽紧,其实受苦的还是我们的小孩。

樊登:这本书最后的篇章就是“友好社会”。怎样才能让整个社会意识到对孩子的教育是需要有善意的,您有什么建議吗?作为一个普通人,走到大街上见到别人家的孩子,能够做些什么呢?

李小萌:现在有一个特别容易成为热搜的关键词叫“熊孩子”。我们都觉得这孩子一旦打乱了公共秩序,就是“熊孩子”;父母如果不管,就是溺爱,但这是不是对的?

有一次,一个周末的上午,我和几个朋友在一个亲子自助餐厅吃饭,餐厅里非常安静,从几个月的小孩到十一二岁的小孩全有。我一个朋友突然对我说,你不觉得这事有点问题吗?我说有什么问题啊?你不知道我们这些家长为了能够让孩子安静地在座位上吃饭,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平常在家不让看手机,现在都把手机摆出来了,就为了他能安安静静吃饭,不要被邻桌鄙视。她说,但是孩子不应该是这样的,如果孩子十一二岁了,是需要有餐桌礼仪的;但两三岁的孩子就应该满地跑,一两岁的就应该满地爬,甚至把桌上的杯盘都弄倒了,这应该是我们能接受的。如果我们像要求成人一样,要求孩子们在公共空间安静和整洁,那对孩子就太不公平了,不是对孩子友好的表现。

的确,在公共空间里,比如在火车上、飞机上,旁边有孩子干扰你休息、干扰你读书时,你要判断他的年龄段。我觉得,一个6个月的孩子的妈妈,不需要为孩子哭了而去向全飞机的人道歉。

猜你喜欢

养育小孩爸爸妈妈
养育学堂
养育学堂
养育学堂
养育学堂
云小孩(上)
懒小孩
我的爸爸妈妈
出海捕鱼啦
我眼中的爸爸妈妈
爸爸妈妈,我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