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媒时代高校党史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2021-08-10叶晓雯许晓玲

中国德育 2021年13期
关键词:党史时代信息

叶晓雯?许晓玲

摘 要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各大高校响应中共中央的号召积极开展党史教育,发挥党史强大的育人功能。当代大学生正处在高速发展的智媒时代,这给高校党史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智媒时代给高校党史教育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高校党史教育面临着“泛娱乐化”思潮、“信息茧房”困境、智能传播的“黑箱”操作等问题。基于此,在智媒时代开展党史教育,要抢占媒体阵地、突破精准算法以及多样智媒运用,确保高校党史教育取得实效。

关键词

智媒时代;高校党史教育;人工智能;价值引领

作者简介

叶晓雯,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许晓玲,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2021年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1]在这一百年中,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奋斗谋幸福的初心、所走过的艰辛路、获得的宝贵经验以及所创造的伟大成就等都需要担当着民族复兴大任的大学生们学习好、传承好、发扬好。当前大学生的主要群体为“00后”,他们是互联网的“原住民”,受智媒时代的影响也更为强烈。智媒时代作为大学生学习党史外在的客观环境,也必然会对大学生学习党史有深刻的影响。在智媒时代背景下,智能媒体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的、以新兴技术为核心驱动力,其媒体、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和大数据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并能够根据用户场景的变换,针对用户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场景化、定制化的服务推送。[2]智媒时代的蓬勃发展对高校党史教育来说,既能提供新的机遇,但也会造成一定的挑战。因此,必须正确看待智媒时代给高校党史教育带来的挑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为高校党史教育锦上添花。

一、智媒时代高校党史教育现实之问题

智媒时代给我国高校党史教育带来了很多新的可能性,如拓宽学生学习党史的路径、变革学生学习的方式等。党史教育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师生面前,激发学生学习党史的热情。以往的传播技术更多关注人体和感官的延伸,主要着重延伸与放大部分的人体物理功能。而当今的智媒时代所促发的媒介变革将媒介技术的渗透力扩展到了人体的意识领域,左右人的思想意识。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以及虚拟现实等智媒技术以及媒介运用不当,这也会成为一把锋利的“双刃剑”,给我国高校党史教育带来巨大的挑战。

(一)“泛娱乐化”思潮淡化大学生对党史的认知

“泛娱乐化”是与“娱乐化”现象相比较而言的,它是在现代媒介、资本逻辑以及心理需求等多重因素驱动下出现的一种把娱乐作为人生观念和生活态度的思想潮流和社会现象,以超越娱乐底线的“泛娱乐化”倾向为主要形态,蕴含着将娱乐价值作为首要甚至唯一标准的价值判断。[3]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泛娱乐化”思潮对大学生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影响越来越显著。但泛娱乐主义是一种“空心化”的社会思潮,具有较强的隐蔽性、渗透性和依附性。一方面,随着新媒体繁衍的影像文化和图像符号以追求视觉冲击和感官刺激为主,致使“泛娱乐化”的工具性日益增强,甚至逐渐弱化大学生的思辨能力与扭曲其价值观,构建了一个异化的娱乐空间。如一些新媒体平台热衷于制造各种惊骇世俗的话题,以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或者以一切娱乐为主旨,无底线、无原则地恶搞、调侃各种公共严肃事件或是人物。这些“泛娱乐化”的现象都让大学生在接受党史教育的过程中受到严重的冲击,消耗他们的思维理性,甚至可能被吸引进去,导致部分大学生丧失崇高意志和理想信念。此外,由于“泛娱乐化”在演进过程中没有形成自身系统的理论学说,这样极容易成为其他社会思潮的调色板,呈现出与各种社会思潮相互融合的趋势。它既可能与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潮相结合,又可能与虚无主义、民族主义等思潮相交织,这些思潮犹如“精神鸦片”无意中渗透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中,使他们沉溺其中而欲罢不能,弱化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淡化他们对党史教育的认可,逐渐迷失正确的前进方向。

(二)“信息茧房”困境造成大学生对党史的偏见

“信息茧房”是网络新媒体中特有的名词,是凯斯·R·桑斯坦在《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中提出的,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新媒体用户在个性化定制的时代被包裹在信息茧房中的现象。[4]随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个性化推荐技术在媒介生态中是个“新宠儿”,成为智媒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如常见的今日头条、网易云音乐等平台都致力于为用户提供精准推荐服务。而这种个性化定制服务可能会加剧算法基于用户的兴趣爱好导致用户在一些平台上所接受的信息呈现“千人千面”或是因用户的个人选择被“束缚”在同质的信息流中。[5]也就是说,一方面,在以算法为基础的个性化推荐中,表面似乎是用户主动在网站搜索引擎得到的信息,实际上其信息是经过算法过滤的。另一方面,存在以自我选择为基础的“信息茧房”,用户会选择性地接受只能与自己观点相符合的信息而主动规避其他不合的信息,这样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信息偏食”。这些现象对于网络“原住民”的大学生来说,是普遍存在的。他们或许也未曾察觉到自己已处于“信息茧房”的困境中,其思想意识在智能媒体所设计的网络虚拟空间里被牵引着,甚至他们从中所获得的党史信息存在价值性与公共性欠缺的现象,所接触到的党史信息良莠不齐,不能全面理解党史内容,从而产生偏见。

(三)智能传播的“黑箱”操作弱化大学生对党史的认同

智媒时代信息发布的源头趋于多样化,既有官方媒体、企业媒体,也有具有个性化、交互性与群体性等特征的自媒体,以及基于算法、大数据等技术发展起来的智媒体,这样不仅导致了网络信息的纷繁复杂,也出现了智能“黑箱”操作的漏洞。实际上,由算法“黑箱”推送的新闻并非罕见。在众多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即信息生产的幕后,其“黑箱”操作的不透明性和可设计性让众多的利益团体能够将其自身价值蕴藏其中,运用权力关系对算法参数进行调整,改变其中的话语权力结构,从而达到操控舆论导向与价值宣传的目的。[6]而以大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对其真实度与可信度却是难以判断的。当今中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中,既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大机遇,也必然会遭到西方等守成大国的遏制。西方资本主义借助智能传播机制中的技术“黑箱”,对我国党史断章取义、对马克思主义歪曲解读,甚至标榜自由主义、人权主义等标签,来蓄意否定中国共产党,否定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并企图在意识形态上对我国进行渗透。如近日某国外品牌声称我国某地存在“强迫劳动”的问题,拒绝使用我国某地棉花的事件,而在其事件的幕后黑手名单中出现了某国国际开发署,该机构以援助为名,实际的意图是对他国的内政进行渗透与干涉。而这些类似的“黑箱”操作对价值观念还未形成稳定的大学生来说,冲击力最大,最终的目的是削弱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弱化他们的社會责任感和民族认同感,泛化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因此需要高校旗帜鲜明地对大学生进行党史教育,增强他们对他国意识形态渗透的防御力。

二、智媒时代提升高校党史教育有效性之对策

针对智媒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党史教育所面临的诸多挑战,我们必须冷静思考,找准落脚点,积极应对,从提高渗透力、提升吸引力、增强认同力这三个方面入手,探索出有利于高校党史教育的方法与路径,真正实现高校党史教育的有效性。

(一)抢占媒体阵地,提高大学生党史教育的渗透力

智媒时代各媒体都在积极地编织一张巨大的网络信息网,但凡事都需要一个政治方向正确的“领头羊”来统领全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的,“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7]。在高校进行党史教育,也就更需要发挥我国主流媒体强大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来给大学生注入积极向上的“营养剂”。

1.各大主流媒体紧随智能技术转型发展,发挥其技术优势

在我国众多媒体中,能够承担起媒体转型大旗的,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重量级的央媒一马当先,它们就是所在垂直媒体领域的“定海神针”。在媒体融合的发展道路上,人民日报一直走在前列,如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它为传统媒体的转型提供了经验。因此,高校党史教育也可探索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AR、VR、MR等各种融媒技术进行教学,让党史教育不再仅表现为文字的静止状态,而是转化为可视化、虚拟化、立体化的影像或图像内容,创造出沉浸式、仿真式、互动式等各种切身体验,并通过将党史的内容、形式与方法进行创新,让大学生在回顾历史、立足现在、展望未来的时空交融中,深刻感受中国共产党的智慧与力量,汲取勇往直前的动力。

2.坚守初心使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泛娱乐化”思潮的空心化容易让西方大国的各种错误思潮钻空子,从而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而立足于智媒时代,虽然各媒体的技术層面发生了变化,但要坚守其初心与使命,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社会效益为首要的出发点。因此,无论是主流媒体,还是自媒体等新兴的社交媒体,都要遵循四个“牢牢坚持”,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党性原则、正确舆论导向以及正面宣传为主,凝聚社会共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给大学生学习党史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与舆论环境,以促进大学生对党史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担当起自身的时代责任。

(二)突破精准算法,提升大学生党史学习的吸引力

智媒时代,算法的智能推荐确实有一定的积极影响,比如可以迅速搜集到相关信息,节省时间与成本。但其又不可避免地束缚人的思维,使用户难以接触到智能推荐或自我选择之外的信息,从而导致信息窄化和思维固化等消极后果。对此,要突破精准算法的弊端,还原信息该有的公共性与价值性,从而提升党史教育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1.以党史作为融媒体信息传播的方向标

党史作为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年的历史烙印,蕴含着深刻的力量。党史是符合社会历史发展潮流的。因此,在智媒时代也要把党史贯彻到底,党史就是融媒体信息传播的指南针。一方面,各个媒体平台要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平台所发布的信息既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要维护价值理性,能够自行做好信息的“过滤器”,将具有公共性与价值性的信息以正确的形式传递给大学生。另一方面,各个媒体平台要利用好党史,把握我国的发展方向,并将我党优秀的传统与精神传输给大学生,提高其学习党史的兴趣,同时激发他们主动地了解与学习党史的热情,以实现媒体的公共价值与党史的育人功能。

2.探索建立互动共享的渠道,在求同存异中辩证看待各种信息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强调要以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也就是要学会以辩证的视角来看待自己所接触到的信息。对此,搭建互动交流的渠道则是不同观点信息碰撞的桥梁。为了帮助大学生能够挣脱由算法智能推荐或是自我选择而造成的“茧房”,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线上或线下的各种平台进行师生、生生或生本的交流与分享。高校可以在线上开通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来给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如可以开设党史教育专栏,发起“我心中的中国共产党”“红色故事我来讲”等话题讨论,让广大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在互相问答、共同探讨中加深对党史的认识;还可以在线下举办著名专家、学者的讲座,开展以“党史学习”为主题的研讨会,或是举办以“党史在我心”为主题的书展活动。这样,线上互动的及时性与线下互动的持久性推动大学生融入党史知识与心得体会共享互鉴的交流圈中,启发大学生思考学习党史的意义与作用,从而提高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能够得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多样智媒运用,增强大学生对党史的认同力

在智媒时代进行党史教育,就要充分运用所发展起来的各种新技术与新媒介,不仅要发挥它们各自的独特优势,而且要把它们进行综合运用,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全方位地对大学生进行党史教育,给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此来增强大学生对党史的认同力。

1.发挥各个智媒的独特优势,全方位渗透党史教育

在高校开展党史教育,这不仅是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更是将党史精神注入大学生血液里的重要途径。在智媒时代开展党史教育,这就要求高校要充分发挥报纸、期刊、电视台与广播、互联网、微媒体等各个平台的优势,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与指导。但实际上,各大高校似乎更多地将党史教育的重任放到网络媒体的身上,而忽视传统媒体的作用,导致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热热闹闹地进行党史教育,但在杂志、广播等传统媒体方面存在着欠缺,从而使党史的育人功能大打折扣。因此,要充分发挥各个媒介所特有的优势来对大学生进行党史教育,如每天的校园广播都可以播报关于党史的相关内容,潜移默化地让大学生接受党史教育。再如,可以利用学校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定期发起与党史相关主题的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其中。这样,广泛地宣传党史教育内容,讲好党史故事,弘扬党史精神,让党史能够真正地在大学生心中“开花结果”。

2.推动媒体融合形成强大合力,增强党史对大学生的号召力

党史是每一个中国人所共有的历史背景,更是激发大学生爱国情怀的种子。智媒时代,我国高校不仅有群众基础深厚的传统媒体,也有广大学生所热爱的网络媒体,因此要加强各媒体的合作意识,以更好地发挥党史的育人功能。一方面,借助融媒体的技术力量,能够将各种党史资源,如物质方面的图书、博物馆、影视资料,人力资源方面的老战士、党史专家等整合起来,打造一个可以多方位互动的大平台,让大学生不仅从中能够构建起系统的党史知识体系,而且能够对党史有一个全面且深入的理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与稳定的立足点。另一方面,各媒体之间可进行相互学习与借鉴,扩大学生学习党史的平台,让大学生不仅能够在国家官方网站或是各种优质的自媒体公众号中学习到有关党的知识,也能在学校图书馆的学报与图书中浏览党史的相关内容,各个媒体相辅相成,共同营造一个学习党史的良好环境。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中华儿女所特有的精神财富,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与中国气派。党史文化博大精深,有其丰富的红色资源与精神体系,值得每一个大学生去学习与践行。党史的育人功能也要立足于当下高校大学生所处的智媒时代,辩证看待智能媒体对大学生群体的党史认知与认同感等方面的影响,有针对性地改善目前高校党史教育在智媒环境下存在的局限性问题,积极发展黨史教育智媒传播的有效路径,发挥智能媒体的优势,促进党史深入人心,激发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担起时代重任的大旗。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党建, 2021(4):4-11.

[2]高冉.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智媒时代的信息传播与利用[J].新闻研究导刊,2019(17):1-5.

[3]王娟,刘文雅.泛娱乐主义的审视与超越[J].思想教育研究,2020(11):62-66.

[4]桑斯坦.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M].毕竞悦,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7-8.

[5]李武,艾鹏亚,杨韫卿.智媒时代“信息茧房”再论:概念界定和效应探讨[J].未来传播,2019(6):7-13.

[6]方正,叶海涛.智媒时代凝聚社会价值共识的三点思索[J].理论探索,2020(2):43-48.

[7]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J].时事报告(党委中心组学习),2019(1):2.

责任编辑︱孙格格

猜你喜欢

党史时代信息
发挥地方志作用抓好党史学习教育
纸游党史码上学习
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
党史篇
订阅信息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展会信息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