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歌在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中的育人作用

2021-08-10杨德霞王晨雨

中国德育 2021年13期
关键词:红歌党史中华民族

杨德霞?王晨雨

摘 要

红歌是一种政治叙事的艺术形式,具有高远的精神追求、丰富的精神内涵,是党史学习教育寓教于乐的重要载体。当前,充分发挥红歌在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中的育人作用,需要注意歌曲和故事相结合,丰富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情感和理性相结合,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有效性;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营造党史学习教育的氛围;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创新党史学习教育的形式;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互动性。

关键词

红歌;青少年;育人;路径

作者简介

杨德霞,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晨雨,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1]。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同时他们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2]。红歌作为中国红色文化的一部分,是政治叙事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也是凝聚力量、培根铸魂的一种载体,我们要充分发挥其在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中的作用,以拓展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的途径,增强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红歌及其精神特质

红歌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歌曲,是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涌现出了无数优秀的红歌,感染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著名词作家阎肃曾指出:“红歌是在漫长历史环境中诞生的,与我们民族一起成长的、融化在人们生命血脉里的歌曲,真正的红歌是根植人心的,是真诚的。红歌是一种精神上的回归,是一种大爱。”[3]透过红歌的歌词和旋律等,我们可以看出它有几个方面的精神特质。

第一,深厚的爱国情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这在红歌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例如《歌唱祖国》中唱道:“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这首歌曲深情地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勇敢勤劳的人民和幸福美好的新社会,整首歌曲曲调流畅、嘹亮,充满了无限的骄傲和热情。再如《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曲,舒缓悠扬的曲调与朴实真挚的歌词巧妙地结合起来,深情地诉说了人们对祖国的依恋和真诚的歌颂。

第二,坚定的理想信念。例如《红梅赞》中的“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从表面看是在赞美梅花不畏严寒、傲雪盛开的高洁品质,其实是以梅花来喻人,歌颂革命烈士为了心中的革命理想视死如归、不畏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再如《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更是从小就教育少年兒童,要继承先辈的荣光,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第三,顽强的斗争精神。中华民族是一个经受过深重苦难的民族,中华民族又是不畏艰险、顽强斗争的民族,在很多红歌中就体现了这种顽强的斗争精神。例如《保卫黄河》,铿锵有力,慷慨激昂,气势磅礴,展现了中华儿女抗战的决心。《在太行山上》“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它具有很强的画面感,也形象地展现出我们的人民为了实现独立解放,而与敌人展开斗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除了与敌人的斗争,红歌中也蕴含着人们战天斗地、改造自然的伟大斗争精神。如新中国成立初期唱响全中国的《歌唱二郎山》,其中唱到“二呀么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坚如钢”,生动展现解放军战士不畏山高路险,巨石挡道,誓把公路修到西藏,让山低头、江河让路的豪迈气质。

第四,舍己忘我的奉献精神。红歌所赞扬的对象,上至党政干部,下至普通百姓,无不充满了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例如《焦裕禄》中所唱的,“沙丘盐碱盐碱沙丘,死神望而怯畏的地方,你却说不怕你却说不怕,带着病痛历经风吹雨打,你心中没有白天黑夜”,用平凡朴实的语言刻画了焦裕禄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人民公仆形象。《为了谁》中唱道:“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歌颂了抗洪抢险中军人为保护百姓的安全而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崇高品质。

第五,团结协作的奋斗精神。独行快,众行远。团结合作才能办成大事。要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更是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凝聚力量,共同奋斗。新时代红色歌曲《时代号子》中唱道“力量攥在手,梦想在前头,筑路修桥盖高楼,咱们天下走”,歌词简洁明快、朗朗上口,曲调铿锵有力、豪情激昂,它唱出新时代建设者们万众一心、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建设热情和奋斗精神。

当然,红歌中所展现的精神特质远远不止这些,而且许多歌曲不是单单表现其中的某一种,而是多种。这些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早已深深融入我们的民族血液中。在新时代,必须大力传承和弘扬红歌精神,把红歌精神所蕴含的理想力量、道德力量转化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现实力量。

二、红歌是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

红歌精神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而中国共产党为它注入了鲜明的政治内涵,在当下,它们仍然是激励我们前进的重要力量,也是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

首先,红歌中所蕴含的这些精神,在某种意义上是对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例如,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无不彰显着人们的爱国情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等,蕴含了中华民族顽强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气质。甚至在一些神话故事中,我们都能探寻中华民族为梦想执着追求的精神,如“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可以说,这些精神早已沉淀在人们的血液中,形成了中国人的文化基因。红歌所蕴含的许多精神,是与之一脉相承的。因此,它与从小受到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的青少年容易产生同频共振,使其产生亲近感。

其次,红歌蕴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价值理念和理想追求,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和意识形态属性。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这一初心使命的激励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军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相继开展了可歌可泣的革命、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伟大的改革开放。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红歌创作的题材有所不同,但都蕴含着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鲜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和精神特质,展现了在她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精神境界的升华。例如爱国主义不仅体现为对祖国河山和历史文化的热爱,更要升华为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奋斗精神集中表现了中华民族为实现民族独立、推动国家发展的强烈诉求;奉献精神集中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体现了作为主人翁的普通民众,在先进文化教育下对有限自我的超越;等等。因此,红歌是进行政治叙事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

具体来讲,红歌在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中可以发挥如下作用。

1.传承记忆,增进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4]而红歌正是对这一历程的形象记录。红歌创作的原型一般源于特定历史时期的典型事件或者典型人物,记载的是所处时代的价值理念和精神气质。因此,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记录了历史、讴歌了时代。把这些红歌串联起来,就会看到一条比较清晰的历史发展脉络,为人们了解百年党史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例如,透过《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可以看到人民军队严明的纪律和优良的作风;透过《十送红军》,可以看到人民群众对红军依依不舍的感情;透过《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可以体会到人民群众对毛主席无限的爱戴和深深的敬意;透过《春天的故事》,可以看到改革开放给人们带来的全新变化;透过《走近新时代》,可以体会到中国人民意气风发创造未来的激情;等等。因此,透过红歌可以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我们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百年奋斗历程,感悟百年筚路蓝缕的峥嵘岁月,进而深化对党的认同、对国家的认同等。

2.培根铸魂,厚植信念。“革命理想高于天。没有一大批具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的中华儿女,就没有中国共产党,也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今天我国的发展进步。”[5]在青少年群体中广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引导广大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铭党恩,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而理想信念教育除了要通过深刻的理论进行阐释,也需要一定形式的生动示范。红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传唱多年,经久不衰,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的旋律优美动听、歌词脍炙人口,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同时它又能生动地展现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理想信念而忘我奉献的历史。可以说,红歌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它避免了理论宣讲的枯燥乏味、晦涩难懂,使党史学习变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3.陶冶情操,砥砺品质。青少年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也是各种力量争夺的重要对象。当前,一些思想贫乏、空洞无物,甚至低级趣味的歌曲充斥校园,久而久之,对青少年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例如,一些人在靡靡之音中精神迷失、斗志丧失,甚至出现一些畸形的审美情趣和败坏的道德观念,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充分利用红歌对之加以引导,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清除和对抗这种不良影响。红歌蕴含着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乐观的人生态度,展现了对真、善、美的追求,有助于人们在音乐的熏陶中陶冶情操、砥砺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红歌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发挥着塑造正确“三观”的作用。

4.凝聚力量,激发斗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党的百年历程就是在不断应对风险挑战、克服各种困难中锻造出来的。我们学习党史,就要不断领悟和发扬党的这一伟大斗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红歌以一种非常形象的方式展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与国内外反动派势力进行艰苦斗争的历程,也展现了人们为建设伟大祖国而战天斗地的昂扬斗志。它激昂的旋律、饱满的情感、坚定的意志等,有助于调动情绪,激发青少年的斗志,升华其情感,激励其不畏艰难险阻,在歌声中接受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朝气蓬勃地投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中。

三、充分发挥红歌在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中的育人作用

传唱红歌是对初心和使命的一种追溯,是凝聚力量、铸就精神的一种方式。当前,我们要推动红歌传唱的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创新,真正让党史学习教育走进青少年的心中,不断增强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一,歌曲和故事相结合,丰富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红歌是时代的乐章,是党的历史的记录。红歌之育人,不仅在于歌曲本身,还在于歌曲之外的其他元素。许多红歌的背后,往往就是一段惊天地泣鬼神的党史传奇,是一段党史光辉足迹的再现。因此,在利用红歌育人的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用红歌带入情境,宣讲红歌的创作背景,展示红歌背后的党史故事,以达到歌曲与党史、艺术与知识的融合交汇,使青少年在歌声中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领会百年风雨兼程中伟大的精神,真正让百年党史浸润青少年的心田。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讲,生动的故事往往更具有吸引力,红歌中革命英雄的故事是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把党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讲得生动有趣,让小学生从故事中感受革命先烈的伟大,从小在少年儿童的心中播撒理想信念的种子。此外,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与红歌相关的革命圣地、历史遗迹等,使青少年更加深入地体会红歌中的党史故事和革命精神。

第二,情感和理性相结合,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有效性。情感是使教育内容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人内在意识和外在行动的“先导”和“中介”。“一个人只有首先在感情上关心或者关注某一事物,才有可能运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进行衡量和判断,进而才能把价值判断变为自己的行动。”[6]红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富含高远的意境、动人的旋律和正能量的歌词,给人以情感的触动和美的享受。我们要积极利用红歌“以情动人”的作用机理,为党史学习教育增添充满感情色彩的教育资源。同时,还要积极引导青少年将红歌所激发的情升华为对理的思考,以情动人,化情为理,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正如毛泽东所言:“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7]情是暂时的、易变的,而理是持久的、稳定的,理的引入会引发人们对事物的本质思考,提升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和水平。因此,我们要引导青少年把红歌引发的情感触动上升为对理想信念的思考、对初心使命的追问等,我们要通过情和理结合,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

第三,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营造党史学习教育的氛围。学校的宣传部、学工部、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部)、艺术学院、学生社团等各种力量要联合起来形成合力,利用重大时间节点(如国庆节、建党节等)和日常教育管理,全员全程全方位营造红歌的育人氛围和环境。根据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可在重大节日、纪念日等开展“学党史,唱红歌”活动,将知识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以赛促学,让青少年在唱红歌的趣味竞赛中对党的历史、党的理论有更深入的理解;举办“唱支红歌给党听”等红歌合唱比赛,用红歌串联党史,以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例如,将红歌比赛分为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等四个篇章,每个篇章安排相应的红歌。此外,学校可通过校园广播、官微推送以及党课团课、班会课等开设红歌鉴赏课程和专题讲座等,推动红歌在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日常化过程中发挥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功效。

第四,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创新党史学习教育的形式。在日常生活中,青少年似乎更偏爱流行歌曲。对于这种现象,我们需要全面分析。一方面,我们不能简单否定流行歌曲的意义和价值,毕竟人的精神世界是丰富的,情感需求也是多样的。许多流行歌曲观照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回应了年轻人的精神需求,展现了人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值得肯定。另一方面,红歌也要顺应时代潮流,创新形式。我们要关注青少年的喜好和特点,积极引入摇滚、街舞、动漫、抖音、快闪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元素,创造一些风格多样、易于传唱、具时尚感和亲和力的红歌。此外,要积极利用B站、微博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红歌,并由一些流行歌手传唱,从而扩大红歌的影响力,使党史学习教育突破媒介约束,充满“时尚味”。

第五,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互动性。当代青少年个性标新立异,自我意识强烈,他们敢于质疑和反对权威。因此,在青少年群体中,尤其是在大学生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充分考虑他们的特点,注重发挥他们的主体性,积极推动红歌青年唱,党史青年讲,鼓励他们在红歌作品创作中进行自我教育,让党史学习教育充满“青春味”。例如,鼓励青少年将自己的爱党、爱国热情诉诸笔端,创作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英雄人物的歌曲,甚至可以翻唱经典红歌。在学生创作红歌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主导性,在作品内容、作品质量等方面设立标准、把好尺度、加强引导,防止创作跑偏。

参考文献:

[1][2]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党建,2021(4):4-11.

[3]閻肃会诊网络歌曲 再次为中国红歌会叫好(附图)[EB/OL].[2021-05-23].http://www.techwalker.com/2007/1023/573106.shtml.

[4][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2).

[6]彭波.关注青少年生活世界 引导自主构建价值观[J].教育科学研究,2002(9):51-53.

[7]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86.

责任编辑︱孙格格

猜你喜欢

红歌党史中华民族
我们的队史会唱歌
中小学音乐红歌教学的德育价值与实现路径
发挥地方志作用抓好党史学习教育
纸游党史码上学习
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
党史篇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做人美德
新晋网红,竟是一只因贩毒判刑5年的鹦鹉
季札挂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