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乘着“东风”走出“深闺”

2021-08-10鲁梦琪潘琦

党员生活·中 2021年7期
关键词:罗荣桓纪念馆东风

鲁梦琪 潘琦

穿过云雾缭绕的丘陵,来到红河岸边的咸宁市通城县塘湖镇荻田村。这里地处湘鄂交界,素有“一山连两省、一水流三县”之称,是一个集老区、山区、边区、库区于一体的村落。

2017年以来,荻田村乘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倾力打造红色美丽乡村,被评为“湖北省百名旅游名村”“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2018年湘鄂赣苏区历史研讨会、2019年全国自行车户外公开挑战赛……多项重大活动赛事相继在此举办,慕名前来的游客络绎不绝,荻田村成为了革命教育、党史教育的打卡地,乘着红色旅游走出了“深闺”。

罗荣桓在这里打响鄂南秋暴第一枪

“欢迎来到荻田村,这里曾是罗荣桓元帅起步的地方。”讲解员胡奇美带领记者走进通城秋收暴动纪念馆。一幅幅图片、一件件革命文物,将人们的思绪带回到那个硝烟弥漫的沙场。

“1927年8月20日,罗荣桓同志在通城领导农民打响了鄂南秋暴第一枪,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通城县劳农政府。”胡奇美说,这一枪,是智取,是巧夺。

1927年8月20日上午,原崇阳县团防局长、共产党员叶重开身穿军官服、腰插驳壳枪、脚蹬高筒马靴、骑着高头大马,由十几名卫兵前呼后拥,押着一个农军假扮的“犯人”,来到通城县城北门。

“我们是崇阳团防局的,抓住了一个通城共产党员,要押交给刘团总。”团丁从城门缝隙中,接过农军递进来的盖有崇阳县团防局公章的名片,便打开城门,农军迅速控制住守门团丁。

叶重开带领农军快步来到通城县团防局门口,局长刘秀波见到全副武装的叶重开押送“犯人”过来,满心欢喜,上前握手,农军便趁机一拥而上。此时,早已守候在外的几千名通城农军,在罗荣桓等人的指挥下,高举红旗,涌进县城,瞬间消灭了敌人的残余势力。

1927年9月4日,罗荣桓率部向修水转移,被编入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特务连,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湘鄂边秋收起义,从此踏上了为党和人民奋斗一生的革命征程。

“党一开始就是起义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它不但向人民指出了继续革命斗争的必要,而且积极地领导人民行动起来。这是秋收起义能够迅速发动的根本原因……”罗荣桓在《秋收起义与我军初创时期》一文中指出。1955年9月,罗荣桓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走出纪念馆,红色广场正中间矗立着的罗荣桓雕像栩栩如生,他左肩背着行囊,右手拿着雨伞,真实还原了求学路上的情景。雕像后不远处有一个石碑,上面刻着毛泽东的七律诗《吊罗荣桓同志》。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在罗荣桓的追悼会上,毛泽东深深地向这位从秋收起义就开始跟随他的“解放军政治思想战线的奠基人”鞠躬。

红色资源是最宝贵的财富

通城秋收暴动纪念馆、红色广场、红河革命烈士纪念碑、通城县苏维埃政府旧址、黄袍山革命烈士纪念园、湘鄂赣省委党校旧址……无不书写着可歌可泣的红色历史。

近百年前,无数的革命先烈在这里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敬的故事;如今,革命先烈虽已长眠,但革命精神却永垂不朽,而这正是荻田村最宝贵的财富。

2018年,为擦亮红色名片,荻田村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利用第五届湘鄂赣苏区历史研讨会举行的契机,对村内丰富的红色资源进行全面开发,着力打造红色美丽乡村。

在通城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荻田村争取到各类项目资金6000余万元,打造了通城秋收暴动纪念馆和红色广场;对红河革命烈士纪念碑进行改造,新建护栏和外墙,设计雕刻红色文化浮雕;对黄袍革命烈士陵园、罗荣桓早期革命活动纪念馆等进行保护性修缮,最大限度还原历史原貌,让红色印记历久弥新、永不褪色。

同时,荻田村还对新老集镇街道进行道路刷黑和立面改造,新建两个文化小广场,环卫设施等一应俱全,曾经的旧貌焕然一新。

2019年6月15日,“中国·湖北黄袍山(通城)自行车户外挑戰赛”在这里举行,来自国内外的600多名选手到此参加竞技比赛,旅游线路覆盖多个红色旧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湖北省百名旅游名村”“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厚重的红色文化打开了荻田村的“全景天窗”,一张张耀眼的红色名片,让曾经落后的乡村一跃成为红色旅游名村。

赓续基因谱写时代新篇章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在通城秋收暴动纪念馆入口处,来自赤壁的旅游团成员正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

当下,拥有丰富红色资源的荻田村成为了党史教育的“打卡地”,湘鄂赣地区乃至全国各地党员群众纷纷慕名而来,高峰时参观人数一天突破了5000余人次。

“近年来,我们累计接待游客160余万人次,旅游年收入200多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4万元。”荻田村包保干部李顺来说。借助旅游发展契机,荻田村又拓宽护砌村级道路8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380盏,开展河道清理3.5公里,绿化500多亩。

“我平时会在村里红色景点做点零活,赚点零花钱,感觉特别充实。”正在路边散步的78岁黄大爷告诉记者,村里这几年变化特别大,过去的苦日子终于一去不复返了。

“一到傍晚,广场上热闹非凡,村民们在这里唱红歌、跳广场舞、看露天红色电影、做小吃买卖……”塘湖镇党委副书记时朋朋指着红色广场介绍,随着村里设施的不断完善,村民们日子越过越好,对党的感情也越来越深。

“荻田村党总支正在改建民宿和红色讲堂,将村党群服务中心及周边民房,建成一个集教育培训、旅游、住宿和餐饮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荻田村党支部书记王金平表示,目前红色讲堂已基本成型,预计今年6月底完工。

如今的荻田,红色名片越擦越亮,早已乘着“东风”走出“深闺”,正踏着红色沃土奋力前行,努力谱写着革命奋斗的新篇章。

猜你喜欢

罗荣桓纪念馆东风
印象·老舍纪念馆
渡江战役纪念馆里听故事
百年·百馆
参观海军纪念馆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东风Honda第十一代思域
东风日产轩逸e-Power
不搞特殊的罗荣桓
罗荣桓与罗生特
罗荣桓:珍藏救过他命的银元南征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