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易银行理念下中小银行普惠金融发展策略

2021-08-10刘鹏刘文佳刘延年

银行家 2021年7期
关键词:普惠供应链交易

刘鹏 刘文佳 刘延年

中小银行普遍“立足本地、扎根本地、熟悉本地、服务本地”,在服务地方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20年以来,为对冲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国家面向中小银行出台定向降准、再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小微信用贷款等一系列政策支持,为中小银行在困难时期提高自身的抗压能力、发展普惠金融提供了较好的政策空间。但中小银行普遍起步较晚,存在抗风险能力弱、网点人员少、系统不完善等短板,特别是在金融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化、各类金融风险加速暴露、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新阶段,叠加疫情对市场主体多领域、多维度的冲击,中小银行普惠金融业务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上述背景下,将交易银行与普惠金融相结合,借助交易银行全流程、一体化理念,以客户为中心,以企业交易链条为切入点,推动部门间业务协同、深挖数据资产、建设场景金融、强化产品创新、加强银政合作,成为中小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破题之道。

中小银行运用交易银行理念发展普惠金融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客户需求的变化,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盈利模式不断调整,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交易银行理念,即围绕公司客户日常经营的各类交易行为,提供涵盖账户、结算、现金管理、融资等业务的全流程、一体化、智能化综合金融服务。

相较传统业务模式,交易银行的突出特点表现在:一是以客户为中心,打破既有部门和产品限制,围绕客户交易各个环节提供金融服务。二是以客户需求为纽带,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化产品集合方案。三是以交易链条为依托,关注客户的上下游供应链,并基于多维交易资源和数据,开展多渠道、精准营销和全流程风险评估。目前,国内交易银行领域呈现出线上化、场景化、平台化等特点,同时,交易银行与各类新技术的融合逐渐深入,成为又一个金融科技战略制高点。交易银行能够帮助中小银行全面、如实、准确地记录交易主体相关信息,有效识别客户优劣,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普惠金融的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将交易银行理念贯穿于普惠金融发展,有助于中小银行重塑技术架构、业务渠道、风控模式、操作流程,拓展普惠金融服务半径,提升业务发展的可持续性。

交易银行理念下中小银行普惠金融实践

当前,在政策支持和考核激励下,各中小银行纷纷加大对普惠金融的支持力度,在制度建设、产品体系、经营模式、服务水平、渠道拓展、结构优化等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交易银行的全流程、数据化、嵌入式、场景化、平台化、线上化、一体化、链条化等理念,对中小银行开展普惠金融实践、实现普惠金融批量拓客和全流程风控,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中小银行也充分借鉴同业实践经验,依托自身特点,实现普惠金融业务良性发展。

运用交易银行全产品线数据支持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

数字金融是将数字化转型与传统金融服务业态相结合的新一代金融服务。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企业级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交易银行可依托全流程服务优势,通过对交易数据的搜集、共享、统计、分析等,解决中小企业的批量拓展和风险评估问题。一方面,交易银行服务贯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流程,能够依托大量交易数据信息和数字金融技术,实现对中小客户的智能分析;另一方面,交易银行着眼于对整个交易流程进行风险控制,可通过掌握商流、物流、资金流,整合各方数据,实现普惠金融数字风控。如青岛银行推进的大数据授信产品,依托企业纳税申报、交易流水、国际收支、境外交易对手评级等数据,通过与数据公司的大数据分析和交叉验证,筛选出具有真实交易记录、经营稳定、发展趋势较好的客户名单,进行主动营销服务,给予名单内外贸企业信用贷款,缓解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问题。

运用交易银行嵌入式服务理念促进普惠金融场景创新

所谓“场景金融”,是指将金融服务植入交易过程,以场景为核心向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场景金融下,对客户的服务变成嵌入式综合服务方案,而不再是单个产品的单打独斗,促使银行从“坐商”向“行商”转变,更有效地解决客户的痛点和需求点。

交易银行为客户提供嵌入交易场景的金融服务,便于第一时间掌握中小客户需求,结合不同行业和企业特点,实现不同场景的金融创新,为中小客户提供“随时可得、随处可获”的普惠金融服务。如江苏银行针对小微企业纳税场景,联合当地税务局推出“税e融”产品,凭企业纳税信用及缴税记录,为诚信纳税的小微企业在线核定信用授信额度。

運用交易银行平台理念推动普惠金融线上化、批量化拓客

交易银行理念下的平台金融,是指银行自主建设或者通过互联网与各类“平台客户”(如核心企业、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电商、市场商圈、物流企业等)对接,为平台客户及其上下游和周边企业客户提供账户管理、现金管理、资金监管、结算、融资等综合性金融服务。

平台金融既满足了交易银行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的内在要求,又契合了普惠金融业务操作线上化、批量化特点,可有效吸引中小客户、提升银行服务效率、降低各方成本,实现交易银行与普惠金融业务的共同发展,解决中小银行面临的网点营销人员不足、服务不精准等痛点。如宁波银行与亚马逊等电商平台对接,为中国境内出口跨境电商企业的出口贸易提供境外收款及出口微贷产品,解决电商类小微企业出口收汇及融资难题。

运用交易银行供应链金融产品提高普惠金融的可获得性

交易银行以供应链金融为重要切入点,与传统金融相比较,供应链金融不再只局限于评估中小企业的财务、资产等状况,而是以核心企业为中心,整合整个供应链,在帮助核心企业培育自身金融能力的同时,为全产业链提供金融服务。

在中小企业融资可获得性方面,供应链金融产品可通过占用核心企业授信,将单个中小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化为产品链的整体风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在风险防控方面,可对整个供应链的动态、多维度交易信息进行交叉验证,替代静态财务数据分析,降低单笔业务的信用风险。因此,供应链金融可有效提高中小企业融资的可获得性,是中小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有力突破点。

如微众银行结合贸易流通场景推出的订货贷,将品牌方作为核心企业,由其推荐下游经销商,然后通过大数据为每家经销商提供授信额度,放款直接进入品牌方账户,且还款方式灵活。以此解决经销商订货旺季的资金需求。

中小银行运用交易银行理念发展普惠金融的对策

打破部门藩篱,实现业务协同发展

中小银行与具有较大规模和资金优势的大型商业银行相比,具有市场敏感度高且内部机制较灵活的特点,中小银行将交易银行与普惠金融联动,应着力打破条线竖井,在多元合作基础上实现协同发展。一是在考核方面,优化考核体系,打破传统的部门间独立考核机制,考核指标由数量化向结构化、战略化转变。二是在人员方面,通过部门间岗位交流、业务交叉培训、人才定向培养等方式,建立高水准的专业人才队伍。三是在产品设计方面,基于客户需求、市场变化及同业动态,共同探讨设计普惠金融专属产品及授信新模式。

深挖数据资产,构建全方位立体化获客和风控体系

在互联网和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当下,中小银行应进行“数字化转型”,运用大数据技术和思维构建风控体系,为普惠金融管理决策、拓展客群和创新产品提供支持,缓解中小银行自身经营面临的拓客成本高、风控能力弱等难题。

整合内部数据资源。将交易银行与普惠金融数据相结合,通过数据挖掘与智能分析,批量识别普惠金融潜力客户和优质客户,进行主动授信。同时,将普惠不良客户与历史交易数据、财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从中探寻不良客户产生的规律,为业务风险防控提供借鉴。

拓展外部数据渠道。通过积极对接中国人民银行、海关、税务、工商等政务平台,获取权威数据;通过择优利用信息服务公司,多维度获取小微企业报关、纳税、工商等信息,实现对客精准画像;与云链平台、云筑网等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催生的新型供应链平台加强直连对接,获取核心企业信用数据、核心企业与其上下游中小企业的交易数据及第三方外部数据等。将外部数据与行内数据进行加工糅合,构建较为全面的对公客户基础数据库,实现普惠金融客户的批量拓展。

建設场景金融,推出普惠特色金融服务方案

在外部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中小银行不应继续扮演简单的借款人角色,而是应在企业交易过程中寻找价值创造,将贸易金融产品和企业业务场景紧密连接,输出差异化和定制化的服务方案,打造符合实际、具有特色的普惠金融发展之路。结合中小企业交易特点,中小银行可重点开展多场景创新。

跨境金融场景。面对众多的中小型出口企业客群,中小银行应加强行业研究,通过与政府部门、“单一窗口”、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跨境电商系统的对接,获取各方交易数据,并利用大数据分析,实现批量化的获客及综合业务拓展。

“产业+供应链”场景。中小银行特别是城商行应结合所在区域特点,从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等行业入手,制定针对上下游配套企业的特色金融解决方案。如在“汽车制造+供应链”场景中,基于汽车制造企业与经销商的供应链关系,依托核心企业通过保兑仓等形式控制货权,同时在掌握汽车销售现金流基础上,为经销商提供预付款融资。

平台金融场景。中小银行应将交易银行与平台的紧密合作转化为普惠金融的发展动力,通过加强与外汇局区块链平台、中企云链、阿里巴巴等第三方平台对接,或通过自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有效整合平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信息,为中小企业提供账户、现金管理、在线融资、增信及避险等综合性金融服务,实现企业一点接入,银行多点响应,提高普惠金融客户的融资获得性。

强化产品创新,有效满足普惠客户需求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传统追随模仿的产品策略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的发展要求,中小银行亟须构建新的创新管理机制,以客户视角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快速迭代。以“交易+行为”为思路,中小银行可从三个方面开展普惠金融模式创新。

基于资产池化类的产品创新。基于中小企业客户无抵押担保的特性,可将其应收账款形成池化资产,作为增信手段,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授信支持。其中,出口应收账款违约率较低,可作为产品创新的重点。

基于交易链条的产品创新。运用供应链思维加强对企业交易链条的分析和管控,通过交易对手的裂变式反应,可不断增加普惠金融拓客渠道,创新风险防控方式。以商票为例,银行基于核心企业开立的商业承兑汇票,可以批量拓展核心企业上游小微供应商,为其提供授信支持。

基于大数据和线上化的产品创新。银行可利用征信、纳税、银行结算等大数据,设计全流程、线上化授信产品,实现企业线上申请授信额度,银行线上审批、线上放款等。

加强银政合作,全方位着力普惠发展

银政合作业务是中小银行尤其是城商行的优势业务之一,中小银行要强化与政府职能部门的对接,积极与政府共建生态,并将体现自身战略意图的服务提供给中小企业客户。

一方面,保持政策敏感性,提升金融服务广度和深度。中小银行应紧跟国家战略,密切关注政府部门对普惠金融的政策动向,寻找与政府部门的合作机会。如与政府部门合作引入政府风险补偿基金,探索“政府+银行+担保+保险”的多方参与、风险共担的普惠金融业务合作方案,为中小出口企业增信。

另一方面,运用交易银行全流程服务特点,加强与政务平台合作,使金融服务与政务服务场景对接融合。例如,中小银行可与政府采购平台对接,做大“政采贷”产品规模;与税务局系统对接,加强“税易贷”业务拓展等。

(作者单位:青岛银行总行)

猜你喜欢

普惠供应链交易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The Great Unbanked
成都市普惠金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普惠金融的“黄金时代”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
大宗交易榜中榜
大宗交易榜中榜
大宗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