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拉康镜像视域下的《阳光普照》人物分析

2021-08-09邱彦南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11期
关键词:阳光普照

【摘要】影片《阳光普照》以诗意和矛盾的镜头语言展现中国传统家庭下的亲人关系以及他们在同一屋檐下精神状态的困境和崩离,本文根据拉康的镜像理论的三个视域,分析影片中三个人物矛盾的精神内核以及家庭对孩子截然不同的态度,潜移默化地让同一屋檐下的孩子们在自我认知下呈现不一样的人生状态。

【关键词】拉康镜像视域;《阳光普照》;人物分析

【中图分类号】I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1-086-02

【本文著录格式】邱彦南.拉康镜像视域下的《阳光普照》人物分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1,06(11):186-187.

一、概述

钟孟宏导演执导的剧情片《阳光普照》斩获了第 56 届台北金马影展 11 项提名,同时获得了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编辑等五项大奖。产生如此共情的原因是该电影真实地呈现了中国传统家庭中血缘为纽带的亲密关系所暗含的危机,在同一屋檐下的亲人内心世界却逐渐疏离。影片讲述父亲对大儿子阿豪压迫式的关爱和对小儿子阿和残忍的放任以及通过放弃一个儿子来满足自己只有一个“骄傲”儿子的心理,探究父亲如何与自我进行身份认同和自我破裂后如何重新构建成新的自我,以及孩子的自我认知在父母这种极端式的关注和放任中产生的异化和这个家庭是如何走向分崩离析。

每个人物在影片的时空中所展现出其变化过程中经历着不同的镜像阶段。当一个人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表现时,这个人的精神内核也必然是矛盾的。正如拉康提出的“镜像理论”——镜子中的自己和现实中的自己[1]。父亲 “偏激”的行为,让“阳光照耀”的大儿子无容身之地,让“怯弱阴暗”的小儿子挣扎着着活。在通过分析人物的精神内核可以看出,所有的人物不论是情感表达还是人物行为,都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性,这种矛盾造就了阴雨绵绵的《阳光普照》。阳光普照之下,所有人都有一片阴影。

二、镜像理论

雅克·拉康(Jacques Marie Emile Lacan,1901-1981),是法国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大师之一。镜像理论是拉康理论的起点与核心,他用“镜像阶段”来描述婴儿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镜像阶段可分为:前镜像时期、镜像时期及后镜像时期[2]。拉康是著名的法国精神分析学家,镜像阶段是指 6-18 个月的婴儿在镜前的反应。刚出生的婴儿处于混沌状态,拉康称其为“前镜像阶段”。当婴儿在镜前初次看到了自己的影像,标志着“自我”意识的萌芽。开始进入“镜像阶段”。通过镜像,婴儿已经初次领会到一个完整的人体的能动性。在“后镜像阶段”时,当婴儿触摸镜像时发现它并不存在,这样就实现了自我与镜像的对立,称之为“自我的异化”。

三、拉康镜像视域下的《阳光普照》人物分析

(一)前镜像阶段:混沌的自己

在前镜像阶段,婴儿只能被动地接受外界给予的感知,并没有主动性,这种混沌,破裂的外界感知,拼凑起了婴儿破碎不堪的最初的世界认识。阿和具有着前镜像阶段的特征:阿和是家庭中的边缘人物,家庭的无视和放任不管,使得阿和在镜像下模糊不清。父母对阿和教育的缺失让他对于外界的印象是支离破碎的。他无法获得正常的关爱需求,只能在社会上通过兄弟的形式寻找被关注感。阿和的摇摆人格具体体现在对同类的生活,行为方式,思想的模仿上。对于一个没有家庭关心和过多学校教育的人意味着认可社会意义上的兄弟情义,他被动接受社会边缘人给他带来的信息并模仿,因此才诞生了影片中开头菜头帮阿和出头而引起了暴力流血事件,同时怀有身孕的 15 岁小玉的到来也体现了阿和在与边缘人模仿的结局。

拉康认为,婴儿身体发育的实际状况下:一个尚未发育成熟的,各部分之间支离破碎不能协调统一的婴儿,不能完全掌控身体。阿和无法协调自身稚嫩的行动状态与身份的转变成为矛盾。由于阿豪的去世他变成了家庭中唯一的儿子和孩子的父亲。现实上是菜头依然找他,昔日的兄弟菜头变成了“一直找他麻烦的人”。阿和的精神上是挣扎的,他内心中想要担当起两个家庭的责任和现实中菜头一步步将其拉进泥潭产生冲突,他本质上的懦弱让他不能完全掌控他的身体去远离菜头。镜像认同中形成的统一协调的自我形象与它在现实中体验到的碎片化的身体经验的不一致,终究会导致两者的分裂与冲突。阿和看似勇敢地面对,但是精神上的弱小和摇摆使得他没有能力真正的摆脱黑暗和懦弱。

(二)镜像阶段:妥协的自己

在镜像阶段,个体与他者产生交集,他者相当于一面镜子,对个体的形象进行反馈。也就是说社会中的个体,无法在孤立状态下获得对自我的完整认知,是通过认同他者所反射的自我。拉康对他者做出了区分,把他者分为“大他者”和“小他者”。其中“大他者”指的是主体诞生的场所,代表的是一种社会秩序,包括语言文化系统,社会主流意识等[3]。“小他者”是“镜像”——别人的形象,代表的是理想的自我。对于父亲而言“小他者”通常是学生以及街坊邻居的形象,而“大他者”在一定程度上即指他所能接触的环境。父亲是一个驾校老师,父亲所能接受到的社会秩序只有在“驾校”。对他来说最能激励人的教育方式是“把握时间,掌握方向。”他所触及到的聊天对象也只有前来学习的“学生”以及街坊邻居。黑格尔认为:自我意识的出现和存在取决于他人,并以他人的意识为基础[4]。父亲的自我意识在于驾校和街坊内的像。因此父亲开始自发地通过观察周围人在镜子中的像来构建自身价值。在父权社会下,为了维持形象,他必须通过隐藏自己的“失败”的儿子来展现自已的“教育成功”从而符合理想的世界。这也让他在心中早早放弃了对阿和的教育与关爱,对阿豪则给予了过多的“阳光”。他通过不均等的爱将两个儿子以逼入绝境。

拉康认为当婴儿发现对自我肢体的协调性和可控性只是由镜像反映的假象,在大儿子阿豪死后,父亲維持自我在社会中的身份认同变成了镜中的假象,父亲被迫结束了对阿豪极端的关爱。噩耗来临,父亲真的只有一个儿子时,构建的“成功父亲”的身份认同的自我在此刻崩塌,而全新的“自我”也又一次生长。在“大他者”的影响下,他认为作为家庭的掌控者,他有义务保护家庭,防止家庭再次分崩离析。片中的《A Sun》对应的 A Son,父亲口中唯一承认大儿子阿豪之后,父亲只能开始承认小儿子阿和。他开始关注小儿子阿和,24小时像个保姆一般跟着阿和。在每天的跟踪中,父亲也开始逐渐失去了自我,菜头开始纠缠阿和,并且提出了无理的要求,当现实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当菜头再次找阿和麻烦的时候,父亲想都没想便杀了他,这与菜头帮阿和出头砍人的初衷互为镜像。

(三)后镜像阶段:寻找真实的自己

拉康眼中,在追寻自我的道路上,婴儿会调整自己,使自己符合社会规则和他者评价[6]。在生活中,阿豪会根据他者之镜调整自己,让他足以成为一个十足的阳光少年,随着阿和女友小玉的到来,他开始自我承担起调节家中微妙而僵硬的关系,阿豪为了构建美好的形象对来自“他者”即家庭与学校的凝视选择了有选择性的接受。他通过“他者”进行自我建构:父母的期待,“阳光少年”的印象,学校的关注都使得阿豪不得不扮演成“他者”需要的形象即符合社会意义上的“好孩子”形象。

当镜子中的婴儿认识到他并不是真正的自己。婴儿与镜子中的婴儿有着本质上的差别,镜中有着“我”的相似特性,却不是真实的我,便开始产生了异化,便进入了后镜像阶段[5]。当阿豪意识到他背负着外界期待将所有的阳光都给了别人,他完成了镜中“我”的理想形象,对于他而言谁才是真正的阿豪呢?是那个全家期待和老师期许的好少年,还是想躲在阴暗角落自我躲藏的“司马光”?阿豪中的镜像与自我不再统一。片中阿豪的自我认知在他描述真正的“司马光砸缸”故事的作用下产生了异化,在阿豪给晓真的简讯中“但我环顾四周,不只是这些动物有阴影可以躲,包括你,我弟,甚至是司马光都可以找到一个有阴影的角落。可是我没有,我没有水缸,没有暗处,只有阳光。24 小时从不间断,明亮温暖,‘阳光普照”。阿豪从与老师对抗司马光的“真相”慢慢展开来,开始偏离了原本的轨道,一步步走向歇斯底里,最后他以击碎自己的方式,为家庭、为弟弟换来了“阳光普照”,自己也得到了解脱,拥有了一个永远可以隐匿的角落。

四、结语

导演钟孟宏提出疑问:父母的爱像太阳,毫无保留,但世界上真有什么东西是再多也无害的吗?当关注超过界限就会变成负担:阳光过多,意味着他者对自我的期待越高,越无法犯错,从而异化成为必然的命运;阴影过多,导致无法在他者面前得到关注,而过于紧密的家庭连结关系,让孩子对于自我的构建在不公平的环境中成长而变得更加混沌。拉康认为,镜像阶段是主体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是自我的结构化,是婴儿通过镜像或者他者的自我认同构建起来的想象界。在一系列的认同或无意识的自欺中,自我逐渐获得了一种身份,并在镜像中不断启蒙构建,不断发展。分裂与异化是“自我”的成长过程,而个人的自我意识构建离不开“自我”与“他者”的平衡统一,只有“自我”与“他者”平衡统一时,阳光才会普照。

参考文献:

[1]崔鲁冰. 精神分析视阈下电影《阳光普照》人物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20(12):86.

[2]李爱宁. 分裂、迷茫、放逐——《八月之光》中克里斯默斯他者命运的镜像理论分析. 今古文创,2020(18):10.

[3]拉康. 拉康选集[M].上海:三联书店,2001.

[4]王国芳.后现代精神分析:拉康研究[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9.

[5]覃心童.他者幻象與自我认同——从镜像理论视域看《借命而生》[J].牡丹江大学学报,2020.

[6]福原泰平.拉康镜像阶段[M].王小峰,李耀凡,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43-45.

作者简介:邱彦南(2000-),女,江西南昌,广西民族大学2019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

猜你喜欢

阳光普照
探析《阳光普照》的“对立统一”思想
恍惚今日
浅谈残酷青春电影
雪 芒
终点
睡莲
互联网+公益+保险:让扶贫告别“阳光普照”
词语聚焦
慢吞吞和急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