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证语言的逻辑无序”把一类文拉低成二类文?你要对症下药

2021-08-09李显涛

意林·作文素材 2021年11期
关键词:发言稿论据慈善

李显涛

【文题展示】

“99公益日”是指每年9月9日,通过移动互联网化、社交化等创新手段,用轻松互动的形式,发动全国数亿热爱公益的网民通过小额现金捐赠、步数捐赠、声音捐赠等行为,以轻量、便捷、快乐的方式参与公益活动。有人认为:公益是公民的一种爱心表达、一种社会责任、一种生活方式。有人认为:自己忙于学习与工作,没有时间做公益。有人认为:对公益的相关信息了解太少,校园里、社区里或媒体上的宣传力度不够。还有人认为:做公益是传递爱心,但也要量力而行,对于捐赠物的使用与管理应该透明。

班级计划举办一个以“弘扬大众公益心,倡导社会公益情”为主题的班会,请围绕上述材料,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试题要求围绕“公益”这一主题展开思考与讨论。材料部分主要由两个段落组成,前半部分阐述关于公益的创新行为,随后则是人们对于公益行为四种不同的观点态度。因此,在审题立意时,首先要明确社会公益性活动是促进社会整体发展,促进人民整体福祉增进的有效手段;然后对其他一些观点进行批驳,指出当前我国公益行动所亟须解决的问题。如:人人可公益以及公益并不难的理念,还需进一步深入人心。此外,材料第二部分增加了写作指令,要求写一篇主题班会上的发言稿,因此,在文体上要注意发言稿的内容和格式。

在立意方面,围绕“弘扬大众公益心,倡导社会公益情”的主题,可以有以下立意:

①凝聚做好事的力量;②社会的痛点就是公益的起点;③人人可公益;④将公益进行到底;等等。

【原文展现】

让公益从“心”开始

□广西梧州市第十八中学 邓 阳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

很高兴今天我能站在这里发表演讲。公益是美的表现,是温馨的体验。“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是在小学老师就教给我们的道理。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公益从“心”开始》。(文章开篇不够简洁,语言啰唆。)

儒家的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入为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道家的“劝善之书”中列举了多种慈善方式。时代发展到今天,社会经济突飞猛进,物质文明日益繁盛。“给予”本身是一种高尚的行为,捐赠不仅是助人,也是在助己。我们不仅仅需要慈善家,更需要社会群体性的慈善参与,让慈善成为公众义举。也许你会说,我们看多了一掷千金的捐助,也知道比尔·盖茨在余生为公益做的了不起的人生选择,我们感慨卡内基“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的豪言。然而我们又深知千千万万普通人的点滴善举同样举足轻重。(引用孟子的名言不够准确,论证语言不够严谨。前面三个排比没有形成,而选例论证时,阐述观点不够清楚,令人费解。)

“感动中国”的候选人农村妇女林秀贞,从20岁嫁到这个村子后,就义务赡养了村里六个孤寡老人,她跟这些老人讲“我家吃窝头就给你送窝头,我家喝稀饭就给你送稀饭”,他们一起过着最低水平的生活。在领奖时,她前一位获奖者是霍英东先生,评委会对霍先生的评论是“辉煌的一生”,而给这位农村妇女的评语是“温暖世道”。30年间,她让善良流淌过村庄,她用自己的行为温暖了这个世界。(本段选用“林秀贞”的例子论证时,叙例占比过重,反而影响了论证的力度。)

有人说过,富人做这些善事是公益,穷人做这些善事是圣贤。我更愿意将此理解为一种情怀。你没有资产,但同样可以用心完成一种持久的救助。公益也许不需要一场高调的亮相,一个昂贵的数字,一次豪奢的行为,它需要的是一种接近体温的温暖。(本段论证同样缺乏论证的深度,只是泛泛而谈,影响了论证的力度。)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乐善好施、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公益慈善事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许多爱心企业和群众积极踊跃扶贫济困,体现了我们是一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主义和谐大家庭。所以我也希望在座的各位把公益当作一种习惯、一种信仰,拥有一颗对慈善执着而温暖的心。(本段提出希望时,感情不能自然流露,让人感觉生硬。)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诊断报告】

本文题目采用谐音,提出公益事业要从“心”开始,增强语言表达力。在展开论证部分,一方面,所选论据是否合理,值得推敲,比如所选的孟子的名言;另一方面,本文比较欠缺的是论证的逻辑语言。比如,举“林秀贞”事例时,叙例比例过重,导致论证力度不够;而在说理过程中,缺乏严谨的逻辑推理,使得文章的论证力度减弱不少。从整体看,这篇文章有思考、有思维,但因为论证语言不够严谨,损害了文章的论证力度,也影响了逻辑的严密度与合理性。故最终被定为三类偏上卷。

【升格指津】

对于这篇文章的修改,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加强选材的能力。首先要厘清素材的内涵,准确筛选同质论据,比如可以换了孟子的名言,增加朱丽华这个同质论据,以此组成一个组合论据,提升论证的力度。

第二,加强论证语言的逻辑性。在论证时,在梳理好论证思路的同时,重点增强在具体阐述事例时的思辨性。此外,在论证过程中,有意识地对材料内涵进行“就事论事、因事论理”,避免宿构套作,体现作者思维的深度。

第三,对于发言稿来说,要体现出发言稿“鼓动性”的功能,注重感情的自然流露,照顾命题的隐性要求。

【升格佳作】

让公益从“心”开始

□广西梧州市第十八中学 邓 阳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很高興今天我能站在这里发表演讲,我演讲的题目是《让公益从“心”开始》。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生活因公益充满光彩,让公益从“心”开始。(稍微调整语序,既开篇点题,又完成任务指令。)

如果慈善公益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意识,中华民族的美德将会更加发扬光大。“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强调互助合作,可以共同获得安全感;“人有善念,天必佑之;人若忠厚,福必随之”说明行善去恶、积德累功可以实现完美人生。从古代慈悲精神和乐善好施,到近代慈善组织萌芽和兴起,再到现当代公益慈善事业,中国的公益慈善事業渐渐成长为发现和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力量之一。可见,我们不仅仅需要慈善家,更需要社会群体性的慈善参与,让慈善公益成为公众义举!(本段先讲公益的作用,再选正确的理论论据来证明观点,同时将公益事业的发展脉络清晰展现出来,并有意识地提升语言的表现力,更见思维深度。)

海伦·凯勒曾说:“我要努力把别人眼中的光明当作我的太阳,把别人唇上的微笑当作我的幸福。”感动中国的候选人农村妇女林秀贞,从20岁嫁到贫困村子后,三十年如一日,义务赡养村里六个孤寡老人,她让善良流淌过这个村庄,她用行动温暖了这个世道。而盲人中医师朱丽华,生活的不幸关上了她的门,但她帮别人打开了窗,凭借自己一双手,解决了自己的生活问题,还累计资助贫困学生480人次,为希望工程捐款累计达373万元,不仅让自己的生命变得丰盈,也将更多微笑挂在别人唇上。(本段由原来的单个论据,改为用两个论据,既可以减少叙例的比重,也可以通过同质论据组合来证明观点,增加论证力度,增强说服力;同时利用名言引入,使得文章论据结构更严谨。)

商业的本质是通过效率更好地创造价值,而公益则旨在辐射到商业无法辐射到的地带。“99公益日”运用互联网手段来践行公益事业,如今已走过六个年头,俨然成为中国参与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广、场景最多元的现象级全民公益活动,成为当今中国社会呼应善心和行动的盛事。而这种“一对一救助”的公益方式,让普适性的责任感得到激活,既提升了公益效率,也让弱势群体感受到来自网友的善意与关怀。(本段直接换掉原来的论据,论证时遵循时评类作文的写法,就材料内涵进行“就事论事、因事论理”,体现出作者思维的深度与纬度,避免泛泛而谈与宿构套作。)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乐善好施、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公益慈善事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许多爱心企业和群众积极扶贫济困,体现了我们是一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主义和谐大家庭。我们期待加强合作,让公益从“心”开始,提升公益慈善和社会工作的全球化合作,促进公益事业和人类文明发展,让世界变得更加和谐美好。(本段提出希望时,换了词语,使得感情自然流露,同时将公益事业由国内行为上升到国际合作,有力收束全文,回扣题目与开头,升华主旨。)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升格点评】

升格后的文章,调整了个别论据,论证更加合理,更能证明观点。而在围绕观点分析事例时,紧扣料关键要义进行“就事论事、因事论理”,避免泛泛而谈与宿构套作,体现出作者思维的深度与纬度。同时,通过有意识提升论证语言的逻辑思维,显示出驾驭语言的能力;加强鼓动性,使得感情自然流露,照顾命题的隐性要求。这种种的努力,显示出了优秀考场作文的特质,自然也就能在阅卷老师那获取较高的价值认同了。

猜你喜欢

发言稿论据慈善
我来做侦探
“小康社会”主题班会发言稿作文导写
恰当使用论据
慈善义卖
竞选作文辅导员发言稿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
慈善组织的登记、认定和终止
论据选择“四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