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往理论视域下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工作机制的改革与创新

2021-08-09杨旭娇黄鼎

文教资料 2021年12期
关键词:青马工程工作机制改革创新

杨旭娇 黄鼎

摘 要: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高校青年群体中的优秀分子和骨干力量。新时代“青马工程”的工作机制要顺应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新目标,树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的新理念,在构建专业课程化培养体系、推动培养模式创新、拓展社会实践思路和工作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为新时代培养出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关键词: 新时代 “青马工程” 工作机制 改革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立足唯物史观,将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使命置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进程中考察,尤其是对新时代背景下青年的使命担当、品格历练、社会地位、工作要求等关于青年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作出了新的指示,都将成为指导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下简称“青马工程”)工作的重要理论遵循。

交往理论是以马克思交往理论和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为主要依据的,在马克思看來,劳动生产决定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就是作为实践主体的人的主体性,指向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结果;哈贝马斯认为,人的本质已经从劳动生产领域转向了生活领域,人的本质就是作为沟通主体的人的主体性,指向人的主观世界。前者是结果导向,后者是过程导向。新时代“青马工程”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结合,进一步丰富马克思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的系统性工程①(28)。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青马工程”的工作机制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构建更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在理念和路径上有新突破,更好地发挥共青团在青年学生中的思想政治引领功能,进一步扩大共青团在青年学生中的有效覆盖面。

一、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新目标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高校青年群体中积极向党组织和团组织靠拢的骨干分子和优秀成员。在新的历史使命要求下,要科学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青年认真学习并深入实践,武装青年思想,掌握适合现实发展要求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坚定的信念源于对科学理论的笃信笃行,培养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让马克思主义经典走进青年的心田,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培养更多拥有坚定理想信念、远大理想抱负、强烈爱国情感、担当时代大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积极投身民族振兴事业的时代新人,真正成为马克思主义坚实的信仰者、践行者和传播者。

1.把坚定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理想信念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理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旨趣,青年代表着未来世界的希望,承担着建设共产主义的伟大使命,只有树立远大理想才能在解放全人类的事业中作出贡献②(33)。

堪当大任的有为青年必定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青马工程”要帮助青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加强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立场,了解学习、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修养等方面加强培养。

要正视当代青年理想信念形成的现实环境,清晰认识理想信念形成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要引导青年坚定“四个自信”,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丰富的社会实践,引导青年将理想信念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构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知识体系。

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还要建立专攻博览的知识体系,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要求广大青年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

为此,“青马工程”要构建科学完善的课程化培养体系,坚持育人的基本导向,以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为依托,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了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牢牢抓住人生学习的黄金时期,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打牢基础知识,勇于创新创造,不断增强知识更新的紧迫感,不断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在新时代赢得主动、赢得位置、赢得未来。

3.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强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社会责任自觉。

优秀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不仅要有扎实的知识储备,还要有杰出的实践创新能力,在社会实践中练就过硬本领,建立其对社会责任认知、情感、意志及担当的内在逻辑体系,使四者互为作用、相互助力,强化青年的社会责任自觉,引导青年付诸担当社会责任的具体实践③(62)。

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立足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背景。在丰富的社会实践锻炼中,引导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不断积累经验、取得成果,加深对科学理论的认同和理解,使其真正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共青团要坚持引领青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在群众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加强青年担当社会责任的实践养成,使青年在伟大的新时代、新征程中建功立业。

4.充分发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朋辈中的榜样引领作用。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青年中的佼佼者,在青年学生中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和一定的号召力。为此,针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要引导青年提高自我要求,加强对青年综合素质的培养,增强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作为宣传科学理论的主要力量,要发挥在朋辈群体中的示范性作用,充分发挥在大学生朋辈榜样教育中的教育引领作用,激发青年学生个体向上向善的内在动机,营造学习马克思主义、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浓厚氛围。

二、新时代青马工程工作机制改革创新的理念支撑

习近平同志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要教育和引导学生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要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作为青年学生的先进分子,是国家兴旺、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后备力量,然而当下“青马工程”在工作机制上面临一些亟待突破的现实问题,建立新时代“青马工程”工作机制,以改革创新为理念支撑是当下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的重要课题。

1.明确工作方向。

新时代“青马工程”的工作方向主要由以下因素决定:一是当下青年群体的现实发展需求;二是新时代背景下党的指导思想所引领;三是团组织的培养和教育方式。历史已经充分证明:党、团在任何时期的政治思想工作都必须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必须准确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性和有效性。新时代“青马工程”工作应以党的政治思想工作理论为依据,密切结合青年群体的生活实际和现实需要,理论指导思想要有说服力,具备时代感和科学性。特别注意,新时代“青马工程”工作要解决实际问题,切忌“假”“大”“空”式的单方面宣传,同时,要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密切与团员青年的联系,准确把握团员青年思想动态,确保良好的教育效果。

要深刻把握青年的成长发展规律,科学运用发展理论,团组织在开展青马工程工作时将其合理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发挥育人功能,提升青年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追求,细化青年思想、道德、意志、品质、能力等各方面培养的具体目标,同时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充实团组织工作理论。

2.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在协同理念的指引下,“青马工程”要围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成长成才进行改革探索、创新思维、组织管理,突出学校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协同推进,在学员选拔、教师队伍指导,课程体系、激励机制等相关机制建设方面寻求突破,提高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高度。

进一步提高团干部的理论素养。重视人才培养,着力打造一支专业队伍,合理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规划,及时确立培养目标和方案,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开展工作要以新时代背景下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难点为突破口,时刻以这些实际生活中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为指导,联系青年学生的实际保证理论指导的实践价值。

3.借助现代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

不断加强网络信息化支撑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开发VR等最新科技技术,通过场景还原等技术手段,建设微课录播区域,推进社会实践从线下向线上发展。线上社会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活动设计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在知识传递、互动讨论、评价反馈等环节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更好地内化知识和价值观。共青团组织要以网络思想教育平台为切入点,通过“互联网+团支部+团员”的方式,创新开展网络思想引领工作,由点向面拓展“青马工程”培养机制,充分发挥共青团在教育、引导、凝聚和联系青年学生方面的优势。

三、新时代青马工程工作机制改革创新的路径探索

1.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专业课程化培养体系。

目前,高校“青马工程”的培训模式依然只是团校培训,且培训内容较单一,尚未形成科学持续的专业课程化培养体系,无法满足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目标。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应当从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高度统筹兼顾高校德育资源,构建科学完善的课程化培养体系,建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课程思政的协同机制④(53)。

创新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充分挖掘各类专业课程的思政价值元素,充分发挥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协同效应,在知识传播中凝聚思政价值,使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在此基础上发挥高校共青团自身的组织优势,开设适应青年特点的拓展类主题培训。如“青年责任与学生干部角色认知”“当前高校意识形态相关问题”“红色经典导读”“中共党史与学生党员认知”等内容,以此提高培养对象的理论素质和科学素养,使其在青年大学生中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更好地发挥其在朋辈中的榜样引领力。

2.推动青马工程培养模式创新,向思想政治工作精准化方向发展。

构建“青马工程”培养的“四梁八柱”。要以《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为指导,加强顶层设计,紧扣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新目标,制定以理论宣传、政治认同、思想提升、社会实践“四位一体”为核心内容的培养体系,逐步构建全过程、全覆盖的培养体系。

厘清“青马培养”的阶段性特征。精准考量不同阶段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特点和发展需求,设立分段培养目标。初级阶段重在增强青年学生骨干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情感;中级阶段重在引导青年骨干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找到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与个人发展的契合点,实现立足崇高理想信念之上的个体全面发展;高级阶段重在深化青年骨干对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理想信念与角色认同。

完善“青马工程”培养的评价机制。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青马工程”学员选拔原则,运用过程性的评价方法,建立淘汰机制,实施动态管理。要做好跟踪培养,为学员设置一定期限的跟踪培养期,完善信息收集反馈工作机制,动态调整教学内容,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3.拓展社会实践的思路和工作机制。

实践育人是共青团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主渠道。“青马工程”要从青年学生的需求和困惑出发,以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化、协同化为指导思想,推动实践育人载体的创新发展。

要以“服务学生发展需求”为原则,紧紧围绕思想素质养成、政治觉悟提升、志愿公益服务等内容,合理设计青马工程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项目体系、评价体系、动态管理体系。充分运用社会实践教学基地的资源优势,深入开展体验式、沉浸式教育,拓展社會实践的广度。逐步推进旅游与学习有机结合的教学方式,不断丰富研学旅行课程的学习形式,把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作为研学旅行课程的落脚点,完善研学旅行学习机制。

对于作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对象的学生预备党员,可以选拔其中的优秀学生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具体的工作中锻炼他们的党性观念、道德修养、奉献意识、责任意识,加强实践环节,使理论与实践更紧密结合。

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进一步明确“党管意识形态”的指导思想,以“大思政”的格局更新理念,创新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的工作机制,实现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新目标。共青团组织要进一步推动“青马工程”的改革创新,夯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基础,厚植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将理论知识化为实际行动,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注释:

①刘东海,汪慧.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的逻辑、境遇与超越[J].北京青年研究,2018(2).

②寇清杰,高莉娟.习近平青年观的思想传承与时代意蕴[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双月刊),2018(3).

③郑士鹏,单宁珍.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实践理路[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9(6).

④曲思宇,应锦川.“青马工程”培养模式创新与精准思想政治工作路径探索——以兰州大学为例[J].北京教育(德育),2020(03).

参考文献:

[1]刘东海,汪慧.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的逻辑、境遇与超越[J].北京青年研究,2018(2):26-32.

[2]寇清杰,高莉娟.习近平青年观的思想传承与时代意蕴[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双月刊),2018(3):31-39.

[3]郑士鹏,单宁珍.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实践理路[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9(6):62-68.

[4]楼艳.德育共同体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6):37-40.

[5]蒋泽枫,徐星华.协同创新理念下高校“青马工程”长效培养机制探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8(1):150-153.

[6]曲思宇,应锦川.“青马工程”培养模式创新与精准思想政治工作路径探索——以兰州大学为例[J].北京教育(德育),2020(03):53-56.

[7]张红霞,孙振.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价值目标及实现路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1):117-122.

本文系2018年度江苏省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交往理论视域下大学生微素养提升研究”(项目批准号:YB201807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和2019年度江苏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工作专项研究课题“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工作機制改革与创新研究”(项目批准号:LX20191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青马工程工作机制改革创新
高校“青马工程”建设的“四化”研究
高职院校“青马工程”与学生党建的衔接路径探析
浅谈检律良性互动关系中检察机关工作机制的构建与优化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机制研究
新时期高校体育管理创新的理性思考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浅论对环境监察执法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信仰教育视角下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问题与对策
“青马工程”在高校团组织思想引领工作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