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速道路指示牌字体分析与思考

2021-08-09王威

新疆地质 2021年2期
关键词:指示牌字体笔画

王威

《道路交通标志》一书通过道路交通标志的历史、作用和发展等内容,为相关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高速道路指示牌是确保车辆高速、安全通行的设施,由文字、图形与板式组成,文字对信息传达起决定性作用。为加强道路指示牌视觉设计,应以驾驶员视觉识别字体角度,明确当前字体设计差异,提出可行性设计方法。

高速道路指示牌字体设计需符合人体工程学、修正视错觉现象、不同年龄需求差异、动态视觉认知关联等。

符合人体工程学  高速道路指示牌应当符合人体工程学需求,人在空间中应用行为方式不是随意的,其行为方式受人体心理与生理影响,通过掌握人体工程学可助力于指示牌字体设计。在交通导视中,传递信息为重要功能,此信息传递以视觉为主,眼睛作为重要感觉器官,接受信息中受位置光线、距离等影响。驾驶员在转动头部与眼睛中,视野范围存在最佳区间,仅转动眼睛,则左右最佳转动角度为15°~35°;上下转动中,向下最小角度20°,向上最大角度40°,适宜角度15°;仅转动头部则左右最大转动角度60°,向下转动角度35°,向上转动角度65°;头部与眼睛同时转动,则左右最佳转动角度15°,上下最佳角度15°,最大向上角度90°,向下最大角度70°。以此为依据设计指示牌,驾驶员在交通工具中通常为坐姿,相较于站立水平实现低,且为保障驾驶安全,不允许大幅度头部转动观察知识性文字。因此,应严谨排列文字信息在驾驶员视野内,不仅可保证驾驶者文字阅读安全性,也可提高指示牌字体设计合理性。

修正视错觉现象  在特定条件下人体会歪曲对外界事物知觉,具固定倾向,无法主观克服,且条件具备必定会产生,即为视错觉。产生视错觉原因较复杂,包含心理与生理双重影响。在眼睛运动理论中,人们眼睛对于知觉集合图形通常是沿线条运动,从线条一端向另一端扫描,垂直线观察中眼睛是上下运动,水平线观察眼睛则是左右运动,主要是由于上下眼睛运动相较于左右运动难度较高,垂直线条观看停留时间较长。该理论同样可用于指示牌字体设计,横划与竖划等粗,基于该理论,让人产生横划粗于竖划的感觉,为保证两者和谐,设计中可微缩横划粗细。

不同年龄需求差异  人们年龄增长后,辨别物体能力产生变化,视觉系统调节能力改变对识别高速指示牌文字具一定影响。人变老后,眼睛晶状体变硬,瞳孔缩小、失去弹性,降低了视觉感受能力,视觉系统发生退化,视网膜上对近距离物体无法聚焦,对远物体则辨识度更高。黑暗条件下,瞳孔直径20~29岁为7.5 mm,80~90岁仅为5.0 mm;光亮条件下,瞳孔直径20~29岁为5.0 mm,80~90年龄人员仅3.3 mm。因此,在设计高速指示牌字体中,不能仅根据自身实力确定文字大小,还应考虑老年人识别文字能力,尽量不同年龄均可无障碍阅读信息。

动态视觉认知关联  驾驶员在高速行驶下,对指示牌信息认知反映决定了字体设计。如日本与英国等,规定高速公路字体应根据标牌字数、观察者与指示牌距离、行车速度计算字体高度,进行字体设计。汉字由于复杂性较高,无法直接参照,可借鉴该方法,研究动态中驾驶员对汉字认知,明确汉字设计与动态设计关联性。

高速道路指示牌字体设计原则  道路指示牌字体设计目的在于提高驾驶员驾驶安全系数,保证道路指示牌与环境和谐一致。设计过程中,应考虑人体动态视觉、反映特性、驾驶员心理特征、视野范围、识别需求及道路条件等,遵循安全性设计原则,做到以人为本,改善驾驶员行车疲劳度,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针对现有字体设计盲点加强研究,保障驾驶安全。應以标准规范为基础,在提高安全性的同时,灵活改善字体排版与字形,保证指示牌集经济、便捷与安全为一体,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交通施工中,明确实际情况,选择兼具安全性与经济性的设计方式,考虑社会效益与施工方效益,使得投资效益最大化的同时,降低成本,将指示牌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高速道路指示牌字体设计改善主要从字体结构设计、字体中宫开敞、字体笔画设计、字体排版设计几个方面进行。

在指示牌字体设计中,字形均匀指的是字与字之间大小均匀,从几何学意义而言,汉字外轮廓为方块字,随着汉字结构转变,可将其分为圆形、三角形、菱形、梯形等。具体设计中,怎样将这些结构不同、形体不一的汉字进行合理化视觉处理,满足力学规律与艺术美学,是字体设计的重要环节。在汉字外轮廓衡量中,以方框为准做到“满收虚放”,虚的一边向外放,满的一边向内收,一次方能设计一套大小匀称的指示牌字体。

高速指示盘中,无论是合体字还是独体字,均应保证文字结构严谨性。实际设计中,独体字曲线骨架不对称设计难度较高,通常是调整笔画关系、确定重心进行态势稳定;合体字由两个及以上部件构成汉字,结构不同的汉字在设计字体中,应以中线为基准,做到上紧下松、左右平衡、有争有让、上小下大的进行逐一调整。如,“攀”属多偏旁字,笔画较多,设计中十分注重结构,需将主笔画保留,适当删减副笔画,避免驾驶员远处识别中出现视觉上的笔画黏连问题;“省”字为上下结构,下部笔画相较于上部笔画更多,字体设计中应做到下部宽松、上部紧凑,基于人的心理作用与视错觉设计而成。

高速指示牌字体设计中,还应注重中宫设计。高速道路环境下,敞开汉字中宫能提高字体可识别性,在字形结构中,中宫是我国书法九宫格概念衍生而来,以此分析汉字结构的方式,通过九宫格分割汉字后,中间一格为中宫。如方正大黑与微软雅黑这两种印刷体,方正大黑中宫小于微软雅黑,驾驶员在远距离识别指示牌字体中,相同的字体结构,微软雅黑开敞更适用于高速道路指示牌,便于驾驶员识别。在特定认知范围中,人的视知觉显示注重左边强于右边、上部强于下部、中间强于边缘的特点,在字体具体设计实践中,需分别明确独体字与合体字字面面积,适当对文字中宫进行调整,保证汉字中心舒展性。如“商洛”、“蓝田”印刷黑体字中宫紧凑,在识别字体中降低了视觉可视性;应用微软雅黑字体扩大“商洛”、“蓝田”字体面积,则达到中宫开敞效果,进行光晕实践识别汉字度更高。

道路指示牌设计中,由于文字笔画数不可变,且笔画粗细、笔画数及笔形对于文字可辨识度与同构性具有一定影响,笔画数多少可决定单个汉字形成的笔画密度,笔画数多则密度较大,易出现笔画黏连,降低远距离字体通透性识别效果,笔画数少则密度小,字体简洁清晰,便于驾驶员识别。驾驶员在视觉识别中,光晕条件下将汉字外轮廓比华西街与特征进行加强处理,可达到良好设计效果,如,在远距离光晕下,“夫”、“天”汉字识别中,应将文字轮廓特征加强,否则将取法有效区别,易出现误读情况;“囤”、“园”汉字具有相同外轮廓,则在设计内部“屯”、“元”中更应注意轮廓。

人类视觉通常将笔画看作正形,笔画间留白看作负形,一套字体内笔画密度不同汉字如若想要保持视觉灰度比的统一,应按照笔画密度对笔画粗细进行调整,较小笔画密度汉字将笔画加粗,较大笔画密度汉字,则调整笔画相连、相交、重复位置,调整笔形与宽度,确保文字通透度。以方正兰亭超细黑、方正黑体、方正细黑一、方正大黑字体为例,模糊视觉条件下,可知方正兰亭超细黑笔画最细,可视性最低,而方正大黑与方正黑体具有良好可视性,但方正大黑中宫收紧、笔画较粗,在细节位置产生黏连不同问题,该灰度关系对于驾驶员远距离识别同样会造成影响。所以,在设计指示牌字体中,需寻找笔画规律,提高字体识别度。

高速指示牌设计中,字体排版存在不合理情况,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字与汉字安排较为勉强,应在同一版面上对少数民族文字灵活安排。以蒙古文字为例,3个词以下的文字可放在汉字左侧,不仅减少指示板材应用,还节约了工程造价与成本,扩大文字版面,提高文字识别性。对较差路口指示牌,蒙古文字在3个词以下,同样可应用汉字在右、蒙古文字在左的情况,便于驾驶员迅速识别;超过3个词的蒙古文字,可独立设置排板,并列防治版面,放大两者字号,能迅速填充版面实现清晰识别。

综上内容均在《道路交通标志》一书详细论述。在高速道路指示牌设计中,字体设计为重要环节,应加强与大众联系,遵循安全性、灵活性及经济性原则。从字体结构、字体中宫、字体笔画及字体排版几方面,加强道路指示牌严谨性与规范性,避免由于字体水平对道路安全造成影响,推动我国交通行业实现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指示牌字体笔画
日本景点指示牌太多?
找不同
枯燥的Times New Roman字体有了新花样
想引起司机注意?让交通标志上的小人“动起来”
组合字体
30
亚伯拉罕的指示牌
字体安装步步通
添笔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