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论依据

2021-08-09杨建彩

中国集体经济 2021年20期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理论依据三农

杨建彩

摘要:我国高度重视乡村发展,至今连续15次聚焦“三农”,现已转变为乡村建设的重点问题。美丽乡村建设虽然工程浩大且复杂,但建设刻不容缓,既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又是新时代的伟大篇章,也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举措,建设进程需要稳步推进。弄清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论依据,有利于更好的指导美丽乡村建设。

关键词:“三农”;美丽乡村建设;理论依据

早在1950年,为解决一直以来存在的“三农”问题,我国提出并开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历史任务,建设工程庞大,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理论指导,随着时代的发展,乡村建设取得一定成效,美丽乡村建设理论不断完善,新时代下又赋予其新的内涵。

一、城乡统筹理论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和国家调整城乡关系的一种战略思路,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是党和国家调整城乡关系的一种战略取向”。城乡统筹发展是新时期,跳出旧的农村发展思路,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提出的重要策略。霍华德倡导“用城乡的新的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态”,城市和乡村关系密切,不可分割,共同发展,促进城乡发展新观念的产生。农村有空间和市场潜力,城市离不开农村,城市有资金和技术,农村也离不开城市的支持,城乡统筹发展,共建新乡村,是世界存在的普遍现象。国外一些国家注重农村经济发展,城乡统筹理论包含城乡协调理论、“城市偏向”理论和“乡村偏向”理论,以多种发展模式并存,如:“以城带乡”“城乡网络化”“城乡一体化”。城乡二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对象,也是政府关心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之一。2003年,我国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思想,结合中国城乡发展的特点,实践表明我国适合走 “城乡网络化”发展模式,政府引导,市场起决定作用,在不断实践中完善发展机制,发挥地区最大优势,推动城乡经济联动建设,缩小差距,构建和谐发展。国内外不同学者经过长期对城乡统筹理论萌芽阶段、城乡协调理论和“城市偏向”等理论的研究,最终形成的城乡统筹发展理论,为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

国内外有关新农村建设的理论有很多,西方农村发展主要理论有“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理论”“速水佑次郎和弗农.拉坦诱导技术变迁论”和“托达罗的农村发展理论”。实践有:韩国(新农村运动)日本(新农村建设)和欧盟(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法在党的历史文献中提过无数次,我国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开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中央也下发了许多有关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提出“两个反哺”“两个趋势”促进农村社会发展等相关建设措施,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跳出旧的发展思路,形成新发展局面——城鄉互助、工农互助。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最终目标是生活宽裕,内在要求是乡风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必然要求是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维护人民群政治权利。随着时代的进步,在建设中不断形成的支撑美丽乡村建设之“富”的经济发展理论,创造美丽乡村之“美”的生态环境理论。传承美丽乡村之“魂”的多元文化理论和维系美丽乡村之“情”的社会和谐理论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为美丽乡村建设理论和实践提供了重中之重的指导。

三、国外生态村建设理论

国外有关生态建设的思想提出比较早,在上个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就已经意识到了生态问题的重要性,提出了生态文明思想,弗罗洛夫指出“无论现在的生态环境与马克思当时所处的情况那么的不同,马克思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他的方法、他的解决社会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观点,在今天仍然是非常现实和有效的”。学者们最早在1985年开始关注生态村,美国学者McLaughlin和Davidson在自己的著作中首次提出“生态村”,将乡村和生态融合,形成解决人与自然之间各种联系的方法。关于生态村的概念,国外很多学者都对生态村进行了定义,到目前为止有很多个版本,没有具体合一准确的概念,但都有一个共同点,以生态建设为中心,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美在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生态宜居。近几年,国外生态村的提出,尽管没有完整的体系形成,但通过生态建设的不断演进,通过《田园生态理论》整体设计主要思想和永续栽培理论的实践,形成了生态村理论,以人为本,注重环境保护原则。虽然还不够完善,但其建设经验仍值得我国美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借鉴,国外生态村建设思想,对我国生态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建设启示,为我国美丽乡村生态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导。

四、乡村振兴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曾在不同场合对“三农”问题发表了重要论述。早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他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突出了解决“三农”的重要性,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也出现了新的矛盾,重视“三农”问题是非常必要的,农村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农业大国没有农村的小康,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是难以实现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是“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重要战略,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对未来乡村发展的一种前瞻。十九大后,“乡村振兴”成为讨论的热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也有许多精彩论述,主要体现在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8年的全国“两会”和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上,2017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和目标要求,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针,产业兴旺、产业发展是激活乡村活力的基础,农业兴带动百业旺;生态宜居,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业最大的优势;乡风文明,乡村全面振兴需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治理有效,美丽乡村建设的有利保障;生活富裕,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也是亿万农民的中国梦。为了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明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特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导全国各地有序开展美丽乡村建设。2018年3月8日,习总书记就乡村振兴战略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五大振兴的科学论断,为乡村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全面决胜建成小康社会打好最关键的环节,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目标进程顺利进行。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性,是新时代做好“三农”的总抓手,扎实把战略落到实处;把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把广大农民生活建设好,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提高产业质量,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遵守上来;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着重开发人力资源,强调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改善农民精神风貌,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的意见,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促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科学制定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乡村振兴战略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符合广大农民人民的根本利益,开启了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乡村振兴战略编写组.乡村振兴战略150问[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8.

[2]唐珂.美丽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5.

[3]李艳蒲,穆永海,张秀昌.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建设[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新华网,2017-10-27.

[5]范恒山,陶良虎.美丽乡村——生态乡村建设的理论实践与案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6]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7]弗罗洛夫.人的前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8]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讲话[N].新华每日电讯,2013-12-25.

[9]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讲话[N].人民日报,2017-12-30.

(作者单位:德宏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美丽乡村建设理论依据三农
赞分盐镇裕牛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三农”热点
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新主线
以农民为主体加快我市美丽乡村建设
长沙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模式研究与对策
浅谈高中英语阅读课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受控主体合法预期保护的理论依据研究
美丽乡村建设问题与模式分析
浅析林业站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优势作用
2013年度“三农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