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所感之情,皆现于笔墨之上

2021-08-09王国懿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所感信纸书信

王国懿

星燧贸迁,鹤归华表。遥想古代,袁凯笔下的“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体现出旧时人们对书信的广泛利用。今非昔比,现今人们只需一条微信便可飞渡“山水万重”,书信便在时代的脚步中渐渐暗淡了昔日的光辉。

纵使在如此情形之下,仍然有许多人对书信恋恋不舍。论其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说,是想体验过去所流行的事物;也有人说,是想在日渐浮躁的大环境中寻求自我;还有人说,是想在闲暇之时持笔凝思,铸就心中的一段柔情……他们也许有着各式各样写信的理由,其中有些理由甚至看起来有些泥古不化,可正是他们的恋恋不舍,才让书信得以延续。这不仅仅是对传统的延续,更是文字与情感的一种美妙结合。

对于书信的作用,众说纷纭,作者归因于“对传统的延续”“文字与情感的一种美妙结合”,可谓一语中的,起到了提纲挈领、奠定文章感情基调的作用。

你可能会嘲笑他们抱残守缺、故步自封,可不妨静下心来仔细思忖:科技带来的迅捷与便利让你进入了无纸化的生活,抱着手机,无须再仔细推敲每句话的准确与精细,遵循“对方听懂就行”的心态,这又何尝不是一种退化呢?所感之情,皆现于笔墨之上——文字存在的本质就是让人们用其去抒发情感的,如果失去了这一功用,发出去的信息也自然失去了它的意义。

恰是万籁俱寂之时,或是伴着一轮明月,或是伴着几颗星辰,拆开信封,不过是一张信纸、一行行亲手写出的字,却可能使收信之人百感交集,甚或潸然泪下,这是因为信中字里行间中流露出的情感,只能设身处地去体会。而且这种情感是最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它不是阳光驱散得了的雾霭,也不是暴风雨冲洗得掉的、画在沙上的人像,它是一个刻在石板上的名字,注定要和刻着名字的大理石一样恒久。

或许将来会出现更多新的方式来传达信息,或许它们会具有传统书信所不具备的优势,但是它们终究无法代替书信。因为书信具有任何事物都无法替代的功能与效果:可以让人把话语表达得更清楚准确,以及更好地阐述心中对对方的情感。书信的美好是使用其他方式传递信息所体会不到的——写信能够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静下心来,让我们的情感更加深沉,能更加真挚地去体会亲情与友情。

人世浮沉,时光悄然逝去。曾经亲密的友人也会渐行渐远,曾经真挚的友情也会变得淡薄。但在那时,若我们能拂去收纳盒上的灰尘,取出其中泛黄的信件,细细品读,定能回忆起当初的感动。再提笔写一封信给对方,人与人之间的牵绊,便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而会更加持久,乃至永恒!

其实写信是一件很美妙的事,不是吗?华灯初上,虽是独自一人,取出信纸,提笔就写。时而抬头望向窗外仔细思考,只为用简单的笔墨描绘出最生动的画面,让许许多多令人难以割舍的风景在笔墨中定格成永恒的记忆。作者善于抓住细节,虽然描摹读信、写信的场景着墨不多,但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语言委婉含蓄,让人读之有暖心的感觉。

我很喜欢《紫罗兰永恒花园》中的一句话:“每封信都传达着思念,如果有想见的人,有爱的人,就去见他吧,就寄一封信给他吧,把心里的情感都倾注到信纸里,传达出去。”你的亲人可能在外地为生计奔波,你的旧友可能因种种原因而迁至异地求学。你思念他们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何不现在就写一封信寄给对方呢?

所感之情,皆现于笔墨之上。直抒胸臆,正在此时!

作者从生活中有些人对书信恋恋不舍这一现象入手,深入挖掘書信之于当今这个时代的意义,语言温婉隽永,感情深沉幽远,既引人共鸣,又启人深思。

(指导老师:吴叶洪)

猜你喜欢

所感信纸书信
写信
送“君”千里路 语尽“意”无穷——听周丽蓉老师“最后一课”所感所思
说出你所想,写出你所感
“能动课堂”的所思所感
给你写信
踏歌一路行 聆听花开声——践行生本课堂所见、所悟、所感
别有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