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追问落点 培养数学思维

2021-08-09朱慧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数学思维数学课堂

朱慧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在学生的学习关键处、认知肤浅处、课堂生成处进行追问,通过追问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从低阶走向高阶,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追问;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0-0083-02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关注学生需求,积极落实“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小学生尚不具备较强的数学思维能力,因而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对此,教师就需要有针对性地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环节设计合理追问,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在学习关键处追问,激活数学思维

1.在学习模糊时追问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因而在面临很多问题时,经常处于模糊状态,使他们无法全面把握数学问题。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借助课堂追问环节,激发学生的思维,实现高效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学“大数的认识”时,有教师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先准备一个信封,将一个写有整万数的纸藏在信封里,再从信封中将这张纸抽出一部分,显示两个相邻的数字6。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这个整万数的后面有几个0?

生1:应该会有6个0。

师:可能会有这么多0吗?

生2:我觉得不一定是6个0,也有可能是3个,或者4个、5个……

师:假设这个整万数只有3个0,两个相邻的数字6分别是什么数位?

生3:一个数字6处于万位,另一个数字6处于千位。

师:那这个数符合整万数这个条件吗?

生4:不符合。

师:既然是整万数,那么必须是0的数位有哪些?

生5:个位、十位、百位和千位都应该是0。

师:假设后面有4个0,那么6处于这个整万数的什么数位上呢?

生6:一个数字6处于万位,另一个数字6处于十万位。

师:谁想上来摆出这些数位的顺序?

(在学生上台摆好位数之后,教师将信封中写有整万数的纸完全抽出,显示数字:66000000)

师:结合计数规律和习惯,从右边开始读数,每四个数位被划分为一级。其中个级代表的就是多少个一,万级代表的就是多少个万,按照这种计数规律,展示的这个数共有多少个万呢?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个级、万级数位顺序表)

师:假设后面有5个0,那么这个数字就是6600000。如果让我们给这个数字分级,万级上的数字是多少?这个数怎么读?

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抓住学生的认知模糊点,设计追问环节,以此引导学生积极发散思维,并且鼓励学生自主操作,通过这种方式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此同时,借助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可以形成一定的思辨能力和探究能力,从而实现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2.在学习错误时追问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认知偏差,对此,教师应利用错误资源进行追问。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与面积这部分内容时,有教师让学生围绕“半径为2厘米的圆”进行周长与面积计算以及教学反馈。

生:经过计算,我发现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结果是一样的。

师:那结果是多少呢?

生:圆的周长和面积都等于12.56。

师:那你可以画出这个圆的周长和面积吗?通过画画的方式,判断这个圆的面积是否等于周长。(这名学生开始画画,还没画完,他就发现问题)

生:老师,我刚才好像说错了。

师:错在哪里了呢?

生:从数字上看,虽然这个圆的周长和面积都等于12.56,但实际上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没有急于否定学生的观点,而是通过追问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以此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在认知肤浅处追问,深化数学思维

在学习中,很多学生都无法快速把握数学概念的内涵及本质特征。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适当提问,可以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中,有教师为了让学生全面认知“[12]”,并把握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内容,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师:把一块大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多少?

生:每一份只有半块蛋糕。

师:那么我们如何用数学表示这“半块蛋糕”呢?

在提出问题之后,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散思维,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对“半块蛋糕”进行表示。有学生先在纸上画出一个圆形,然后在圆形的中间画一条线,将圆形平均分成两半,然后将其中的一半涂成红色,用来表示“半块蛋糕”;还有学生把一张纸对折后撕开,用半张纸表示“半块蛋糕”。经过交流讨论和自主探索,教师将自己的作品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进行观看。

师:同学们,老师发现你们在表示“半块蛋糕”时,用了不同的方法,但仔细分析发现,这些方法都存在一个相同点,这个相同点是什么呢?

生:都是将一个完整的物品平均分成两份,然后取其中的一份用来表示“半块蛋糕”。

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围绕分数的本质概念的相关问题,设计了相应的追问教学环节,以此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加深对“[12]”这一分数本质概念的认知。

三、在课堂生成处追问,升华数学思维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经常会出现生成性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在课堂生成处追问,以此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1.在開放生成处追问

课堂是一个开放性的,并且充满生命与活力的系统。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该把握课堂生成性资源,彰显课堂的生命力。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关键点,设计课堂追问环节,以此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打造精彩的数学课堂。

例如,在教学找规律这部分内容时,有教师在带领学生初步认识了“规律”的概念之后,设计了题目:△○□△○□……

教师先让学生围绕这个题目展开自由交流,发现其中的规律,然后鼓励学生推测第16个图形。结合规律,学生展开了推测。

生:我发现,如果将一个“□”加在题目的最前面,那么整道题的规律就发生了变化,此时,第16个图形也产生了变化,就不是“△”了。

在学生提出了这个问题之后,教师抓住这一生成性的教学资源,设计了如下追问环节。

师:没错,如果我们将一个“□”加在题目的最前面,那么这组图形的规律就会发生变化。变化之后的这组图形之间又隐藏着什么规律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发生变化的地方都有哪些?加上一个“□”之后,第16個图形会是什么呢?

在教师的追问下,学生开始进行观察和讨论,积极推测加一个“□”之后,第16个图形到底是什么。

质疑和好奇是促进思维发展的关键。在对知识点充满好奇或者存在疑问的情况下,学生会积极地进行学习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没有回避学生的提问,而是借机进行追问,引发学生思考,从而打造出了不一样的课堂。

2.在“意外”处追问

课堂教学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然会遇到一些意外,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就要善于利用这些意外,并设计有效的追问环节,活跃课堂气氛。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法这部分内容时,有教师给学生展示了“100-48=?”这道题,然后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计算。

生1:100-48,先从100的十位借一,用10-8,得出2,由于十位是0,因而必须再向百位借一,用9-4=5,最终得出答案是52。

师:同学们,你们都是这么算的吗?

生2:我用的不是这种方法。

师:请说出你的方法。

生2:我是用99-48,得出51之后,再加上1,然后得出52这个答案。

师:为什么先用99-48呢?

生2:因为99和48都是两位数,就不需要进行借位计算。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通过对课堂意外的巧妙处理,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出更巧妙的算法。

总之,在课堂上,教师基于教学实际情况合理设计追问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与探究,可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责编 覃小慧)

猜你喜欢

数学思维数学课堂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