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IPA分析的浙西南红色研学旅游资源吸引力评价

2021-08-09尚妃

旅游纵览 2021年7期
关键词:吸引力

尚妃

摘 要:丽水地级市属于浙西南革命老区,下辖9个县(市、区)都是革命老根据地,这在浙江省内是唯一的。在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长期的战斗过程中,在丽水市留下了429处革命战争遗址,积累了大量的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浙西南红色研学旅游,有利于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和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弘扬。立足丽水市红色旅游资源现状,通过文献资料分析,构建浙西南红色研学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在问卷调查基础上,运用重要性-感知表现分析法(Importance Performance Analysis,IPA)实证研究浙西南红色研学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对推进浙西南红色研学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红色研学旅游资源;IPA分析法;吸引力;浙西南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丽水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度校级科研项目(LZYB202005);2021年度丽水市哲学社会科学常规课题项目(LC202137)。

引言

红色旅游对于青少年群体思想道德、价值体系等构建的重要性已受到政府部门重视及学术界关注。红色研学旅游是以青少年学生为主体对象,主要依托红色旅游资源,以提升学生素质为教学目的,进行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教育旅游活动。红色研学旅游相较于一般旅游活动,更重视教育功能的发挥,不仅是红色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学旅游的一种重要类型。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重温浙西南革命精神,深刻认识和感悟“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的丰富内涵,具有特殊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丽水现存革命遗址429处,粟裕、叶飞、刘英等革命先烈战斗故事丰富,形成了大量的红色研学旅游资源。发展浙西南红色研学旅游,将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活动与青少年培养教育相结合,使得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常态化、制度化,促进革命精神和红色基因更好地传承给当代青少年。

一、浙西南红色研学旅游资源

随着教育部等部门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规划,研学旅行作为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和探索旅游行业转型发展的新方式,引起了教育界及文化旅游行业对其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大量探索研究。浙西南地区具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拥有丽水中共浙江省委机关旧址、万象山革命烈士纪念碑、松阳县安岱后浙西南革命根据地领导机关旧址群、唐公宪故居等429处,将旅游产业发展与青少年教育結合起来,依托形成的红色旅游景区,广泛开展红色研学教育。

红色研学旅游产品从本质上看,是一项教育产品,但需要兼顾游客参与以及基于互动角度的红色研学旅游产品设计开发[1]。目前,丽水市已经开发打造了包括遂昌县王村口古镇、云和县小顺景区、龙泉县住龙红色小镇等带有红色文化的旅游景区,浙西南革命纪念馆、南乡革命纪念馆、松阳县安民乡的刘英和粟裕故居等较成熟的红色旅游产品每年都能吸引大批游客。如何充分挖掘浙西南红色文化内涵,保护好红色研学旅游资源,对提升资源吸引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浙西南红色研学旅游资源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构成要素分析

旅游资源吸引力是旅游吸引力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激发旅游者出游动机的核心因素。华志强等[2]根据旅游地服务业、客源市场、交通业、景观、城市的环境指数,建立旅游资源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旅游资源吸引力进行综合评价。常承明[3]以问卷调查为基础,从资源禀赋、区位条件、旅游形象方面构建民俗旅游资源吸引力评价要素,并用重要性-感知表现分析法(Importance Performance Analysis,IPA)开展实证研究。胡静[4]等基于网络信息数据,构建了旅游资源吸引力评价体系,并对黔东南州的旅游资源单体吸引力进行评价。朱丽男等[5]运用旅游地相对吸引力计算模型,研究革命老区沂蒙山的红色研学旅游资源吸引力。王丽等[6]借鉴旅游资源评价标准,利用专家访谈法,研究红色旅游景区的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在参考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立足《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17),结合浙西南红色旅游的特征,构建浙西南红色研学旅游资源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即一级评价指标3个: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和资源可利用条件,共构建14项浙西南红色研学旅游资源吸引力二级评价因子。

资源要素价值是红色研学旅游资源吸引力的核心和关键。从资源的内在属性特质与外在数量、规模上,构建包括观赏游憩使用价值C1、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C2、珍稀奇特程度C3、规模与丰度C4、资源完整性C5以及红色研学价值C6共6项指标,且每项指标对红色研学旅游的资源要素价值均产生一定影响。资源影响力是从资源的社会地位与游客感知方面,构建其二级评价指标知名度与影响力C7、游客满意度C8以及游客重游率C9共3项指标,都可体现出红色研学旅游资源吸引力的大小。从旅游资源可利用条件构建5项二级评价指标,包括区位条件C10、研学活动所需费用C11、接待能力C12、安全性C13以及研学活动管理组织力量C14。

(二)问卷设计与统计

以浙西南红色研学旅游资源作为研究内容,设计与研究对象相关的调查问卷,按照调查问卷法获取样本量,通过整理和统计,为下一步研究提供数据。

1.问卷设计

问卷主要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基于人口学统计特征,对浙西南红色研学旅游者的基本资料进行调查了解;第二部分是对浙西南红色研学旅游资源吸引力的评价体系指标展开调查,属于问卷核心内容,围绕一级评价指标下“观赏游憩使用价值”等14项二级指标重要性和实际表现出的影响力进行判断。评价方式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5”认为影响非常大、“4”认为影响较大、“3”认为影响一般、“2”认为影响不大、“1”认为没影响。

2.问卷发放

数据搜集采用线上问卷调查方式,对体验过浙西南红色研学旅游资源的游客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31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282份,有效率达90.97%。

3.问卷统计与分析

为检验问卷结果的可靠性,本文采用Cronbach Alpha信度系数进行测量,Cronbach Alpha系数的取值范围0~1,若系数在0.7~0.9则可信度较高,大于0.9时可信度很高,低于0.5则表明该问卷不可信或需对问卷进行适度调整。笔者运用SPSS软件进行可靠性统计分析,本次调查问卷14个项目的Cronbach Alpha系数为0.962,大于0.9,说明问卷信度很高,适合开展下一步研究。

为检验问卷结果的有效程度,本文主要采用抽样适合性检验(Kaiser-Meyer-Olkin,KMO)和巴特利球体检验,当效度大于0.7时,表明问卷数据是合理的,问卷是有效的。同时,用该方法来检验样本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当KMO>0.9,非常适合;0.8

笔者运用SPSS软件进行KMO与Bartlett检定,问卷调查的KMO值为0.943,大于0.9,巴特利球形检验的X2统计量显著性为0.000,说明数据具有较高相关性且适合做因子分析。

三、浙西南红色研学旅游资源吸引力IPA分析

IPA分析法称为重要性-感知表现分析法,旅游资源吸引力评价体系中以游客自己认为的重要性与表现性的关联展开评价,充分尊重游客的体验感知以及对旅游资源的意见。本文通过建立四维象限方格图进行分析,可更清晰地了解各方面的优劣势,掌握浙西南红色研学旅游资源吸引力拥有的优势、存在的问题与短板,便于为提升浙西南红色研学旅游资源吸引力而提供对策与建议。

(一)各构成要素的重要性分析

笔者运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计算14项浙西南红色研学旅游资源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均值和标准差。均值越大,则说明被调查者认为其重要程度越高;标准差越小,则对于该项指标的意见差异性越小,意见越一致。通过各指标重要性描述性统计分析,所有指标重要性均值都在3.00以上,其中C2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平均数4.14、C6红色研学价值平均数4.02,这两项均大于4.00,重要性程度极高,是最关心的两项因素。此外,C7、C14、C1、C10这4项指标也大于所有重要性指标平均数的均值,可見被调查者认为知名度与影响力、研学活动管理组织力量、观赏游憩使用价值以及区位条件都较为重要。通过标准差分析,C3、C5、C11的标准差大于1,其余均小于1,可见整体意见一致,对资源珍稀奇特程度、资源完整性、研学活动所需费用这3项指标的意见差异略大,其中研学活动所需费用的意见最大,这主要是由于被调查者身份包括未成年人学生、成年教师以及学生家长,他们对费用的观念差异大。

(二)各构成要素的表现性分析

本文对各构成要素的表现性分析采用与重要性相同的分析方式。通过SPSS对各指标表现性描述性统计分析,被调查者对各构成要素的满意度评价整体略低于其重要性,其排列顺序同重要性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所有指标中,C13安全性的表现性最好,平均数为3.93,满意度最高;其次是研学活动所需费用的表现性排在第二位,平均数为3.87。被调查者最不满意的两项指标是C1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和C14研学活动管理组织力量,均值分别为2.95和3.22。由标准差可见,仅有C10区位条件的标准差为1.02,大于1,说明不同被调查者对C10区位条件的满意度意见表现出较大差异。主要是由于不同类型的红色研学资源所在区位条件差异较大,不同被调查者所评价的红色研学资源对象不一。例如,浙西南革命纪念馆位于丽水市区、交通便利,而很多红色研学资源分布在偏远山区。

(三)各构成要素的IPA分析

以浙西南红色研学旅游资源评价的重要性均值和表现性均值分别作为坐标轴的横轴和纵轴。重要性均值是以被调查者开展浙西南红色研学旅游活动前认为的重要性打分,纵轴是以被调查者开展活动后的表现性进行打分,将各指标的重要性均值和表现性均值的均值作为参考标准,如图1所示,将分布区域分为4个象限,根据各指标在区域内的分布情况,得出IPA模型分析图。

1.优势区域分析

笔者将重要性均值和表现性均值均较高的象限,划分为优势区域。在这一区域中,仅有C2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这一项指标。所以,若想发挥优势,就要持续挖掘、弘扬红色研学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

2.维持区域分析

将表现性均值较高而重要性均值较低的象限,划分为维持区域。这一区域内的指标,虽被调查者相对不看重,但满意度较高,包括C13安全性、C11研学活动所需费用、C8游客满意度、C9游客重游率、 C5资源完整性、C4资源规模与丰度共6项。在今后提升过程中,这6项要素指标可通过提高其重要性,实现向优势区域转变。

3.机会区域分析

将重要性均值较高而表现性均值较低的象限,划分为机会区域。这一区域内的指标,被调查者较为重视,但满意度较低,是资源吸引力提升的重点内容,包括C6红色研学价值、C7资源知名度与影响力、C14研学活动管理组织力量、C1观赏游憩使用价值、C10资源区位条件等5项。在今后需要重点针对C6、C7、C14、C1、C10加大资金和精力投入,不断提升满意度。

4.改进区域分析

将重要性均值和表现性均值都较低的象限,划分为改进区域。这一区域包括C12接待能力和C3珍稀奇特程度这两项指标。随着红色研学旅游的发展,人们才会越来越重视红色研学产业,并逐步认识资源接待能力和资源珍稀奇特程度的重要性。从长期来看,C12和C3也是资源吸引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四、浙西南红色研学旅游资源吸引力的提升策略

(一)加大要素投入、政策支持力度

紅色研学旅游产品的开发,离不开政府宏观政策的支持和推广,红色研学活动的各环节都离不开教育、文化旅游、交通运输等部门与行业的支持与协调配合。浙西南红色研学旅游的发展以及资源吸引力的提升,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出台具体有针对性的产业扶持政策。

(二)加快课程开发,提升红色研学价值

要充分挖掘浙西南红色资源的文化内涵,开发互动性、体验性项目以及线上游戏式场景,通过增强红色研学活动的娱乐性,加强研学活动的管理组织能力,提升浙西南红色研学旅游资源的吸引力[7]。避免研学只“游而不学”或是传统教育的说教,在落实实践性研学课程中,让研学旅游者能更加直观了解浙西南革命历史、红色故事,更加深刻理解当年革命时期的生产生活场景。

(三)拓宽宣传渠道,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当前红色研学旅游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专项宣传信息少、渠道少,导致目标群体无法获取浙西南红色研学旅游宣传的相关信息。可在传统宣传渠道上,加入更多的红色研学旅游元素;针对中小学、重点企事业单位召开专场红色研学推介;根据青少年群体喜好利用新媒体获取信息的特点,在抖音、微信、微博、小红书等平台定期发布浙西南革命历史知识、红色研学旅游等信息和旅游攻略,充分吸引目标群体的关注[8]。

(四)完善交通配套,强化游览线路

交通可进入性是影响浙西南红色研学旅游资源吸引力的一条重要指标,当前部分红色研学资源的交通配套设施建设情况并不理想,研学活动所用的旅游大巴无法满足通行的条件,缺乏公交线路的安排等问题较为突出。通过改善对外交通,可更好地串联浙西南红色研学资源,打造精品旅游专线,加快形成浙西南红色研学品牌,进而提升资源的整体吸引力。

参考文献

[1] 吴珂.基于深度体验的河南红色研学旅游产品开发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0):30-32.

[2] 华志强,张春生,陈丽莹,等.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的旅游资源吸引力的综合评价[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399-401.

[3] 常承明,彭睿娟.基于IPA分析的甘肃白马藏族民俗旅游资源吸引力评价研究[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78-85.

[4] 胡静,王蓉,李亚娟,等.基于网络信息的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吸引力评价:以贵州省黔东南州为例[J].经济地理,2018(4):200-207.

[5] 朱丽男,刘卿文.沂蒙山红色研学旅游资源旅游吸引力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5).63-66.

[6] 王丽,刘佳雪.基于Fuzzy-AHP的红色旅游景区吸引力测评:以南京雨花台景区为例[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124-128.

[7] 陈晓艳.陕西省红色研学旅游产品的旅游吸引力提升研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121-125.

[8] 胡晨曦,王语盈,黄宾,等.新媒体背景下浙西南红色研学旅游产品开发研究[J].中国商论,2020(20):22-23.

猜你喜欢

吸引力
中国吸引力
有吸引力的东西更好用
阎戈 名利对我没有吸引力
吸引
吸引力1
吸引力2
跟踪导练(三)4
跟踪导练(四)4
对增强吸引力可读性引导力的几点思考
提升行业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