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的应用

2021-08-06阚莲芳

关键词:高中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阚莲芳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学模式以及教学途径多了很多种选择。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互联网等元素的应用也能够推动教育改革的进行,让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与互联网信息技术深层次融合和接触,从而形成适应社会发展模式的新型教学模式。本文以鲁教版高中地理课程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探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等方式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学习理解地理,从而提升教学效果以及实现知识的拓展延伸。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地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1-122

随着科技以及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很多课堂也开始采用多样化模式,通过引进信息技术,改革教学途径,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以高中地理教学为例,地理学科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学面较为广阔,关于地形地貌、洋流气候、产业活动等抽象知识的理解较为困难,加上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抽象思维程度参差不齐,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学习差异,对于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程度也有一定困难。

借助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微课、思维导图、视频音频等方式来讲述知识,将需要表现和理解的知识通过先进的技术表现出来,不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而且还能够深入其中反复学习,充分提升学习效率,活跃课堂氛围。

一、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应用的优势与前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多媒体、视频音频等教学元素,可以让地理课程变得立体丰富起来,将地理这种图形多、种类杂、数量庞大的知识点密集型学科变得直观新颖,将学生从大量文字中解救出来,不受想象力和理解力的限制,调动学生的感官,从而使地理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立体形象。

以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为例,在必修一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的第二、第三节中,讲到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问题。这一部分实际上有很多抽象名词以及地理知识。如何让学生快速掌握地球经纬度的区别、地区自转与公转中太阳的直射点问题、昼夜更替给地球带来的影响等知识点成了教师的教学目标。单靠叙述抽象问题既让学生提不起兴趣,听不懂讲述,也让教师没有耐心,更没有互动,学习过程很容易变成死记硬背,对以后地理教学的开展产生障碍,与“互联网+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相违背。因此,采用多媒体、视频动画、微课解读等信息技术方式,让学生更感兴趣、更容易接受。以这种教学方式为学生解读问题,既生动形象又深入人心,将抽象事物具象化,让看不见也感觉不到的道理和概念具象化,让学生理解起来也更加轻松。

在信息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利用多媒体技术创造新型学习环境已经成为现代课堂的大勢所趋,在以后也将更广泛地用于课堂教学中,因此高中地理课堂上,信息技术型教学比起传统模式来讲,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二、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课堂上遇到的问题与困难

信息技术型教学模式虽然先进又新颖,但是在现代高中地理课堂上的应用却并不广泛。探究发现很多地区教学条件比较艰苦,教学环境相对落后,硬件设施不满足信息技术式教学,因此教师只能够板书或是口头讲解,充分利用课本为作为教具。但像等高线、海拔等抽象概念,需要通过看图来理解,如果没有多媒体帮助,教师只能够通过板书绘画来为学生讲解,十分考验教师的美术功底,而且授课效率较低,学生接受程度并不理想。

还有一部分老教师并不会操作新型教学工具,尤其是已经习惯于传统教学方式的老教师,面对新鲜教具手足无措,不会利用信息技术制作教学课件、视频微课、图形展示,互联网上众多的地质信息以及学科知识的介绍讲解,自己虽然了然于心却难以展示给学生,授课效果不甚理想,学生也没有感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进步与便捷,恶性循环之下让这种情况更加严重。

三、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应用的策略与方案

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可以通过视频、动画、图像演变等方式,为学生展现出原本抽象化的概念,达到单纯语言教学无法实现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可以通过几种轻松易操作的方式进行展示:

1.PPT。

例如讲到鲁教版第一章“地球四季太阳直射变化以及昼夜更替”问题时,可以利用PPT进行演示,通过动图或图片的展示,为学生展示角度的变化,一个连贯的过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变化的规律以及变化轨迹,让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让学生更容易发现其中的原理和规律,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微课。

高中繁多的学科以及沉重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很少有预习课程的时间,因此很多教师都反映,上完一节课学生眼神茫然涣散,完全不知道自己学习的内容,更别说带着问题去听课。微课正是利用数字化理念,通过视频、音频、实验演示、图表绘制等方式,让学生短时高效地完成预习,快速了解课堂主题,从而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课堂中微课也能够帮助学生梳理逻辑,掌握重点,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形式向学生提出启发性问题,展开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互相探索中梳理知识脉络,发散思维开阔思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3.视频。

教师利用新闻、报道、纪录片等视频形式,将知识点所涉及的内容进行讲解、扩充、融合,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学习感受,引导力和说服力更强,充分调动课堂积极性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让学习不再死板,考试时不再焦虑。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高中地理课堂上的信息技术教学形式会更加多样化,也会给地理教学带来蓬勃生机。不过信息技术虽然重要,但仍然只是占据辅助性教学的地位。教师应明确把握教学任务以及教学方向,不能过多依赖多媒体教学,仍需要将教材、课本作为一线资料,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同时,借助多媒体的辅助手段让学习不再枯燥,让地理变得生动有趣。

参考文献:

[1]冉勤文.运用网络信息技术 优化高中地理课堂[J].成才之路,2021(04):100-101.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实验中学,江苏 泰州225300)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