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音乐课堂进行德育教学的路径探寻

2021-08-06刘卫红

教育界·A 2021年7期
关键词:初中音乐德育课堂教学

刘卫红

【摘要】音乐能够直击人的心灵,唤醒心底暗含的情愫。在组织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时,教师应当重视音乐的德育价值,主动地将德育融入教学目标、教学情境以及教学活动中,从而让学生在充分理解音乐知识的同时,促进高尚品格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音乐;德育;学生;课堂教学

音乐既是一门课程,也是一门艺术,能够对人的思想和情感产生积极的影响。在传统音乐课堂上,教师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让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完成乐曲创编。而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渗透,音乐课程有了新的教育价值,成为学生塑造人格、发展道德素养的重要通路。所以,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挖掘音乐教材中的德育元素,通过多元路径将德育思想和正确的价值观念渗透给学生,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使学生能够更加阳光、正直、善良地成长。

一、将德育融入教学目标,引领整节课堂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教学指南,也是最终的教育归宿。在教学目标中,教师不仅会明确地指出教学内容,而且会指出对学生的基本要求。然而,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以往设定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时,教师都将音乐基础知识填满整个教学目标,有意无意地忽视音乐课程的德育价值,虽然能够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但无法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发展。因此,在将德育思想不断渗透进音乐课程的教学过程时,教师应当将德育要求融入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中,引领整节音乐课程的教学。

例如,在初中音乐《祖国不会忘记我》这一课中,根据本首乐曲中渗透的情感和德育元素,教师可以设定如下教学目标:1.能够体会歌曲当中的爱国情思以及崇高的民族精神,认识与国家和民族有关的历史文化,强化自身的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和自信心;2.能够使用合适的方式演唱本首乐曲,并基于歌曲的学习,认识歌曲体裁的基本知识。随后,教师基于上述目标要求安排课堂教学的基本活动,以便在按部就班的实施活动中,逐步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落实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德育要求。

基于上述案例可见,教师深入分析音乐课程的德育元素,并在教学目标中明确地指出对学生的德育要求时,能够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精准安排,从而在逐步落实教学目标要求的过程中,助力学生道德素养的有效发展。

二、将德育融入背景讲解,深化学生理解

教材是教师展开教学活动的载体,一切教学活动的设计都应当围绕教材展开。众所周知,被纳入教材的音乐作品都是精品,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学习价值。但是,音乐教材中的许多内容距离学生现今的生活已经非常遥远,因此教师直接为学生展现教材中的内容时,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导致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效果不佳,更无法实现道德品质的发展。所以,音乐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音乐创作的背景,使学生在了解音乐作品内涵的同时,发展道德素养。

比如,在初中音乐《大海啊,故乡》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讲解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内涵,从而深化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本首歌曲是体现海员生活的电影《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曲,表现了海员对大海、故乡以及母亲的真挚情感。这部电影上映于20世纪80年代,表现了对新生活的向往之情,这一情感也渗透在歌曲之中,整首歌曲寄予了对祖国美好的祝愿。在课堂上,教师为学生讲述这一歌曲的创作背景,能够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歌曲中每一句歌词的含义以及整首歌曲的情感,从而基于歌曲的感染迸发思乡情怀以及对祖国的美好祈愿,促进自身道德素养的发展。

可以看出,教师为学生讲述歌曲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从背景出发对乐曲进行理解,能够让学生快速把握歌曲的内涵,理解歌曲的深意,逐步提高对歌曲中道德素养的感知效果,塑造自身的人格,从而做好音乐课程中的德育指导。

三、将德育融入直观情境,挖掘德育元素

在以往的初中音乐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工具只有一盘磁带和一台录音机,学生对乐曲中情感的感知大多来源于教师的单向渗透。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下,既无法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也无法打造优质的课堂。多媒体技术具有对抽象元素进行直观化处理的功能,能够借助图文并茂、视听并行的方式,为学生展现音乐,构建直观情境。所以,教师应当积极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结合音乐课程为学生打造直观情境,将乐曲中的德育元素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身临其境,加强对德育元素的理解。

例如,在初中音乐《茉莉花(一)》这一课的教学中,为了强化学生的视听感受,使学生对茉莉花的精神品质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教师可以借助媒体技术创建直观情境。在具体展开教学活动时,教师先为学生展示茉莉花的图片以及茉莉花开时的视频,让学生基于自己的直观感受,谈谈对茉莉花的看法,表达对茉莉花的贊扬。随后,教师为学生播放本首乐曲,并以滚动幻灯片的方式为学生持续展示茉莉花的图片,在刺激学生听觉感受的同时,也可以刺激其视觉感受,体会歌曲中对茉莉花高洁、淳朴、柔美等美好品质的赞扬。

显而易见,教师使用媒体技术展现直观的情境,能够带给学生较为直接的视听刺激,使学生基于直观的画面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置身茉莉花园林之中,在品味茉莉花淡雅清香的同时,真正地体会到茉莉花的品质,从而以茉莉花为榜样,形成高洁、淳朴的性格。

四、将德育融入国潮音乐,激发爱国情怀

近年来,随着中国风流行音乐的兴起,在网络上有一批唱作俱佳的音乐制作人,他们将中国古典元素与现代流行音乐进行了完美的融合,既体现了现代流行音乐的节奏,也彰显了古典音乐元素的韵味,这些中国风音乐受到了学生的追捧。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当主动地为学生引入中国风的歌曲,并引导学生对这些歌曲进行鉴赏,使学生不再单纯地以乐迷的身份欣赏歌曲,而是站在音乐人的角度对这些歌曲进行解读,发现其中的文化底蕴,激发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之情。

以初中音乐《龙的传人》这一乐曲的教学来说,教师可以基于本节课的教学主题,为学生引入其他中国风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本首乐曲使用了象征的手法,将长城、龙等具有中国元素的事物融入歌词之中,表达了华夏儿女不屈的精神以及中国这条沉睡的巨龙逐渐苏醒的内容,体现了浓厚的爱国情怀。对此,教师可以引入周延的《华夏》这一中国风乐曲,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解读,强化学生的爱国精神。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这一乐曲,让学生被乐曲中的节奏和歌词所震撼。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歌曲中涉及的民族乐器以及歌词诉说的含义进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流行音乐中蕴含的浓厚的爱国情怀,深深爱上国风乐曲,增强爱国情感。

不难看出,教师根据音乐教学内容为学生引入国风歌曲,能够有效地抓住学生的目光,调动学生参与音乐课堂的热情,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对国风歌曲及其背后的中华文化产生浓厚的激情,更加坚定民族信念,强化爱国精神。

五、将德育融入教学活动,强化道德感知

教学活动是实现教育价值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师为学生渗透基础知识的流程。除了在教学内容中渗透德育元素外,教师也可以通过教学活动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指导,使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获得最真切的体验,强化对道德素养内涵的感知。所以,在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时,教师应当对教学活动的形式进行优化设计,在活动中融入德育元素,促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实现对德育素养的感知,从而提高德育效果。

以竖笛练习的内容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合作学习的活动形式,强化学生对互助、合作等精神的理解。在为学生讲解了竖笛的基本演奏方式后,教师让学生展开自主练习,并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观察。随后,根据学生的演奏情况,教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评价,指出哪些学生的竖笛演奏能力较强,哪些学生的竖笛演奏能力较弱。之后,教师以优势互补作为分组的原则,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在分好组后,教师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对竖笛演奏方式进行探讨,在相互帮助中逐步把握竖笛演奏的规律,提高竖笛演奏的能力。

可见,教师为学生搭建合作学习的平台,并以学生的实际能力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分组,能够使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助关系,使学生在互帮互助中体验到其中的奥妙,强化互助意识,并在他人需要帮助时及时地伸出援手。

总而言之,德育效果的好与坏,关系着学生的未来发展情况,没有德育指导的支撑,音乐课程的教學是没有灵魂的。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应当主动地挖掘音乐课堂中的德育元素,并以多种形式渗透给学生,帮助学生塑造高尚的人格,发展良好的道德情操,从而真正地彰显音乐学科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李绍全.寓德育于美育之中——初中音乐教学经验谈[J].中国音乐学,1997(S1):150-151.

徐向晔.乐音化丝雨,润心细无声——寓德育于初中音乐教学的实践[J].北方音乐,2016,36(01):118.

陈凯红.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2):143.

猜你喜欢

初中音乐德育课堂教学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师生互动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