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如何开展德育工作

2021-08-06谭文光

教育界·A 2021年7期
关键词:激励策略初中班主任德育

谭文光

【摘要】德育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精神品质与思想素质的重要途径。理论教育是基础,想要提升德育实效,还要设计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德育内容,开展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观念,发挥出德育的真正效果。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体验式活动;心理变化;激励策略;德育

目前,初中阶段的德育课程建设明显处于比较薄弱的态势,究其根本,是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过深,未能有效摆脱其中的弊端。因此,初中班主任要重视德育工作,从创设情景、关注心理变化以及激励教育等诸多方面出发,提高德育质量和效率。初中学生刚进入青春期,开始有自我意识,“三观”正在形成,此时对学生开展思想认知教育尤为重要。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意识,班主任要加强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一、初中德育工作的现状

(一)学校忽视德育工作

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要抓升学率,对教师的评定也是以升学率为准,使得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学科教学方面,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虽然教育部门多次强调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实际上许多学校依然忽视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二)德育工作缺乏灵活性

虽然当前许多初中学校开始开展德育工作,但是班主任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课前准备不足,课堂上照本宣科,教学内容也比较单一,缺乏生动性与灵活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德育课堂比较反感[1]。

(三)德育工作没有因材施教

初中学生的性格、生活环境和认知各不相同,具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并没有从实际出发,没有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实施德育期间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灵活处理,做到因材施教[2]。

二、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

在整个德育工作过程中,班主任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开展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应具有比较明确的德育观念,具备清醒的认知。具体来说,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要坚持育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在进行德育工作时,班主任要将学生放在首要位置,要引导学生之间不断互动,加强沟通交流。同时,班主任要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和尊严,在德育工作中平等地与学生互动。

其次,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要学会宽容与理解。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既是师生关系,也是朋友关系,因此,班主任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时,要始终做到心平气和。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心理上还不够成熟,平时的言谈举止难免会出现一些不正确的导向。班主任要学会客观地面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只要不是原则问题,都可以宽容和理解,避免学生出现极端情况。

再次,德育工作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效结合在一起。除了让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之外,班主任还要将学生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实现德育的有效渗透。德育内涵和外延非常广泛,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做好榜样示范,促进德育工作有效开展。

三、初中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具体策略

(一)创设情景,兴趣导入,开展课内体验式学习活动

通过对初中教师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大部分教师并不重视德育工作的开展,导致德育效果并不好[2]。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德育实践活动,如辩论会等。教师可以将“德育更重要,还是智育更重要”作为辩题,让学生自由分组,正方持“德育比智育更重要”的观点,反方持“智育比德育更重要”的观点。经过激烈的讨论,学生能够更为清晰地认知和明确德育的重要性,并且认知其与智育的关系,实现自身全面健康发展。

此外,教师可以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比如让学生扮演盲人,使学生认识和了解残障人士生活的不易,进而培养学生关爱残疾人的品质,呼应德育活动主题,达到预期效果。教师可以设计几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学生A向学生B诉苦,可是学生B一直东张西望,对学生A的话不感兴趣,更没有安慰他;第二个场景,学生A又碰到了学生C,于是向学生C诉苦,可是话刚说出口,就被学生C无情打断,认为学生A打扰他写作业。对于这两个场景,学生能够感同身受,进而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

(二)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

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将会严重影响其思想道德。因此,在德育工作中,教师不能忽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要重视学生的心理,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追溯问题的根源,了解学生内心的真正需求,这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关键[3]。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并按照听、说、问三个步骤对学生的整个心理变化过程进行认真、详细的记录,以此为依据,采用科学、合理的德育方式,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再看成效。

同时,教师需要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心理变化的原因,因为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很大程度上与家庭教育有关系。很多家长不管孩子的想法,经常站在对立角度进行批评甚至打骂,经常拿别人家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做比较,很容易会使孩子出现逆反心理,激起负面情绪[3]。因此,教师要定期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出现心理变化的原因,为家长提出建议,让其对学生进行耐心教育,用通情达理的方式进行疏导,比如先对其表示认同,然后进行激励,最后开展德育。在教师和家长的共同教育下,学生能够找到身心健康发展的方向。

(三)采取合適有效的激励策略

激励对策不能够一成不变,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性格等特点,灵活选择激励方式,并且要主动和学生展开沟通,不要吝啬自己的鼓励,将其与德育有机结合起来[4]。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防止目标太过简单或者太过困难。目标太过简单,学生达到目标会很容易,激励便没有意义;目标太过困难,即使有教师的激励,学生依旧达不到,就会产生教育反作用,得不偿失。

例如,对于一些从来不做家务的学生,教师便可以为其设置一个做家务的小目标,当学生做完家务后,给予其一定的奖励,使其逐渐地自主承担家务;对于一些已经表现很好的学生,可以让其在周末等时间,到孤儿院看望小孩子或者到养老院看望老人,献出自己的一份小爱心,給予他人关爱,养成乐于助人的好习惯。

(四)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实现德育渗透

初中生会在无形之中对教师产生一种信任感,教师的行为会在无形之中对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从自身出发,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形象。教师只有拥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思想道德素养,并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才能够更有效地培养学生。

(五)多方面合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普遍比较叛逆[5]。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改变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观念。

首先,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要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从提高学生认知入手,结合教材内容、生活中的案例等为学生答疑解惑,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班主任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在平时教学中要“言必信,行必果”,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

其次,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争取家长的配合。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同时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也非常重要。为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为孩子树立榜样,社会要为学生提供安全的成长环境。

总之,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六)组织学生多参加德育活动

初中学生年龄比较小,对许多事情的认知不足,单纯学习理论,缺乏实践锻炼,对知识的印象并不深刻。为此,班主任要多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比如在学校,教师一直提倡勤俭节约,但是对于在物质丰富时代成长起来的学生而言,他们对节约无法理解[6]。为此,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学校附近的博物馆,了解物质匮乏年代人们的生活;或者组织学生观看电影,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影视资料了解过去人们艰难的生活,加深学生对勤俭节约的理解,让勤俭节约的意识融入学生的日常行为当中。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因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同时,要积极组织学生多参加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德育的重要性,并在学校中以优秀的师生为榜样,提升个人修养。班主任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丰富其德育经验,建立为学生抵制不良思想侵袭的保护伞,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张睿琪.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J].考试周刊,2021(31):11-12.

程守民.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如何开展德育教育工作[J].华夏教师,2019(21):87.

赖玉芬.呵护学生自尊 树立自身威信——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总结研究[J].长江丛刊,2019(21):157-158.

赖玉芬.呵护学生自尊 树立自身威信——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总结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9):194-195.

汤虎.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21(11):173-174.

孙春雷.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探索[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06):19-20.

猜你喜欢

激励策略初中班主任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高职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励研究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激励策略探究
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
初中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创新方式
初中班主任利用自媒体进行学生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初中班主任如何实现学科教师与教学管理者的角色转换
关于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情感的运用研究
高校计算机应用教学中激励策略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