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存敬畏之心 方能行有所止

2021-08-06葛明明

教育界·A 2021年7期
关键词:生命观道德与法治课生命教育

葛明明

【摘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是道德与法治课的目标之一。文章从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渗透生命教育的背景及策略角度展开,通过具体可行的论述,积极推动生命教育理念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使学生理解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的现实意义,并指导实践。

【关键词】生命教育;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教学;生命观

2020年,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战役给人类带来诸多思考,也为我们的教育敲响了警钟。作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以生命教育思想为依托,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敬畏生命,启发学生关注他人及其他物种的生命,注重人类长远的发展,势在必行,责无旁贷。

一、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背景

(一)学生自身方面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身体、心理的发展都不成熟,脆弱且敏感。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使他们的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同时又存在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他们对生命的认知水平不够,认知能力有限,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干扰,从而产生错误的生命观。

(二)家庭教育方面

家长的生命教育知识浅薄,生命教育意识淡漠,直接导致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思想和心理问题。这些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也没有得到及时、可行及有效的解决,家庭教育不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干预和指导,导致一些中学生难以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三)社会环境方面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多元的世界,社会上各种不同的思想和不良诱惑,在中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生命观的形成也是一样。学校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阵地,责任重大,不言而喻。道德与法治课的主要任务是立德树人,是距离学生思想最近的学科,也是中学阶段各学科中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重大影响的学科,因此道德与法治课更需要关注生命教育。

生命是所有社会活动的基础,没有了生命,一切都失去了意义和价值。道德与法治课程在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进而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对于生命教育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关于生命教育的内容,在七、八、九三个年级的教材中都有具体的渗透,概括起来,涉及四个大的方面:认识自己、关爱他人、珍惜生命、思考人生。生命教育既是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目标,也是需要同学们用一生去学习和践行的使命。

二、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

(一)在教育观念上,教师应重视并自觉践行生命教育理念

新课程改革理念强调“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完成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师的教学理念不但要渗透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而且要通过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渗透在学生的心里。教师面对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鲁迅先生曾指出,生命应是“以己为中枢,亦以己为终极:即立我性为绝对之自由者也”。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有其不同的天赋、气质和兴趣等等。古代教育思想中“因材施教”的本质就是对生命个性的尊重。教师要想教育好学生,首先要提升好自己,当面对教育教学中棘手的问题时,首先要用生命教育理念来平和自己的心态,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有序的生活环境,用生命的力量感化生命。所以,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教师首先在教学中要加强理论学习,充分认识生命教育的内涵和意义,教师只有具备正确的生命观,重视并自觉践行生命教育理念,才能真正在课堂中落实生命教育,让生命教育之花开进学生心里。笔者曾经仔细读过于洁老师的《我就想做班主任》一书,书中“以爱立情,以心换心”的理念不正是“生命教育”的具体体现吗?教师不仅是为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用良好的心态去感染学生,让学生体悟到生命的意义和美好。

(二)在教材利用上,充分开发教材资源,深刻领悟生命教育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本身就是很好的生命教育读本,三个年级的教材分别从“生命与自身的关系”“生命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以及“生命与大自然的关系”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对学生進行生命教育。

具体来说,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的主要内容为正确认识自己以及怎样做更好的自己。七年级上册第八课、第九课、第十课主要内容分别为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爱护自己的身体、战胜困难挫折、怎样让人生更有意义、生命的意义在哪里以及认识生命中的平凡与伟大。七年级下册第三课、第四课主要内容为生命的思考、自信自强以及调节情绪。七年级下册第九课、第十课主要内容为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和树立法律信仰。以上为七年级教材中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概括起来,其实是在阐述“生命与我们自身的关系”。

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二课主要内容为亲近社会,实现人生价值。八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七课主要内容为服务社会,奉献社会。这部分为八年级教材中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重点阐述了“生命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

九年级上册第五课、第六课主要内容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发展道路。这部分内容主要阐述了“生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仔细梳理教材结构,我们发现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处处渗透着生命教育,我们要利用好教材资源,结合具体事例,落实好生命教育。

(三)在教学活动中,以丰富生动的案例融入生命教育

道德与法治课堂最鲜明的特征之一就是与时政的结合,也是这门学科的最大优势。时政为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提供了大量生动、鲜活的素材。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可以搜集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案例丰富教学活动,落实生命教育。

以2020年疫情为例,从疫情的来源分析,启示我们要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树立生命意识。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政府、我们的人民、各行各业的普通民众,一切的一切,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无数“最美逆行者”的英雄事迹让我们看到了危难关头,他们舍弃个人利益,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负重前行。数不清的普通民众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在平凡中创造伟大。以这样的事例作为引领,结合教材知识点进行教学活动,既完成了知识目标,又达成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深刻理解要珍爱生命,不仅关注人类的生命,而且要珍爱地球上其他物种的生命;要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要目光长远,不仅关注眼前利益,而且应该关怀人类命运的未来,从而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四)在教学评价中,以多样化的方式引领贯彻生命教育

教学评价是对教师的教的价值和学生的学的价值进行研究的过程。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评价的多样化,对于道德与法治课学科来说,教学评价的方式更应凸显学科特征,注重评价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目前,对于生命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评价方式主要还是理论测试,通过主客观题目的设置来落实和拓展生命教育内容。在这样的测试中,问题的引领非常关键,问题的设置往往是学生价值观的导向。所以,在测试类的教学评价中,应注重依托材料进行设问。例如,在考查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八课第二框题“敬畏生命”这一课时,通过整合有关輕视生命、漠视生命的真实案例,如复旦大学投毒案、刘海洋硫酸伤熊事件、马加爵杀人案等等,设置问题:“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敬畏生命问题的理解。”既让学生理解了核心知识点,也让学生感受到敬畏生命不仅指自己的生命,还包括他人和其他物种的生命。

另外,落实“生命教育”,可以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撰写调查报告的方式进行教学评价。鼓励学生利用假期、休息日广泛参与到社会实践中,观察与生命教育有关的社会问题及社会现象。例如,每年的5月25日是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教师可以通过召开主题班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搜集整理关于大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案例,认识大、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存在普遍心理问题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最后形成可行性的调查报告或小课题。总之,教学评价越多元,学生的思维越活跃,生命教育便贯彻得越好。

综上所述,2020年的疫情灾难带给人类诸多启示,也让作为教师的我们用更加理性的思维去思考道德与法治课的目标和未来。我们更要思考的是,当疫情真正过去,人类会记住什么?我们的课程要教给学生什么?生命意识无疑是永恒的主题,生命教育是道德与法治教师的责任与使命。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不断了解生命教育的内涵,知道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掌握贯彻和落实生命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心存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真正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施莉霞.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J].教书育人,2018(34):54-56.

印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7.

于洁.我就想做班主任[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8:77-78.

猜你喜欢

生命观道德与法治课生命教育
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提升初中生公共参与意识的路径选择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研究
以“乡下人”身份论沈从文的生命观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论中学生物教学中的“三生观”教育
儒家生命观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启示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