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创设有效的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课堂

2021-08-06林岩艳

教育界·A 2021年7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小学数学

林岩艳

【摘要】教师必须具备创设教学情境的能力。但是许多一线教师对于创设有趣、新颖、符合学生认知的教学情境感到困难。文章介绍了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理论研究现状,以“分数的意义”课堂为例,对如何创设有效的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实践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对情境教学的能力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实践案例

一、情境教学的概念和意义

现代情景教学是指在课堂上设定一些特殊场景,教师为学生提供数学相关内容提示,引导学生进入教师设定的场景中,教学期间注重学生的思维活性化,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是基于传统教学的全面性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的学习过程没有创新;而情景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渴望,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情景教学是现代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情境教学的最大好处是让学生把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做到“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教师准备好场景,通过表演、视觉、听觉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其中,分析出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方法,并学会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情境教学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学习乐趣,为后续的具体学习做准备[1]。

可以看出,教师创设教学情景的能力已成为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专业技能。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都非常重视教学情境的設置。好的教学设计都有这样的特点:教学目标明确,数学知识发生与发展的过程清晰,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帮助其认识事物规律。优秀教师在课堂上每一分钟都会围绕学习目标进行多角度设计,让情景创设具有多元化,引导学生投入学习。

二、情境教学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现状

(一)情境教学的相关理论

近年来,现代情景教学受到广泛关注,相关理论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认知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情感理论和再创造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是指,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注重情境建设,情境需有一定的真实性,贴近日常生活,更容易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以便于下一步的学习[2]。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是指,学习需进入某一特定情境中,没有进入情境的学习是枯燥乏味的,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理论学习,会造成学生机械化学习,降低教学质量。应用情境认知学习,学习者在情境中行动、学习和反思,形成新的知识。因此鼓励学习者面对相似的情境和问题时用相似的行为应对。

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情境教学应当针对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进行设计。教师应当意识到学生的发展水平与教学要求存在不一致性,需要在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知识水平基础上设置情境,确定学习目标和教学计划,保证每个学生都得到符合其认知水平的发展。

情感理论认为,学生在理论和情感间交替思考,会进入一种左右脑交替工作的状态,从而激发无限的潜力,可以使学生产生愉悦感。愉悦感的强弱决定了学生将知识内化和深化的程度。

再创造教学理论认为教育是一个活动过程,学生必须先参与到活动中,感受创造的需要。教师的责任是设置合适的教学数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探索,找到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可能途径和合适方法,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从过去的机械化学习转化为新型创造性学习。

(二)实践现状

近年来,国内外对现代情景教学的研究逐渐成熟。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在实践中发现,情境学习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主动权,具体操作是教师在课前进行充分的情境准备,引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并在学生达到学习目的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思考。该实践研究为情景教学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特别重视情境教育,带学生深入自然,感受自然,体验大自然的美,并和学生一起编写了《大自然的手记》,让学生在情感和知识上都有很大的收获。

我国早在1978年就有教育学者提出了“情境学习”的理念。江苏、浙江等省市近几年的教学比赛中有关情境教学的优秀讲课作品层出不穷,说明情境教学的推广已经有了成果。但是还是有许多一线教师感觉到情境教学的理论性太强,缺乏实际操作指导[3]。

三、情境教学的难点与对策

(一)理论到实践应用的难点与对策

将理论转换成容易操作的实践内容,与从实践内容中提炼出理论,同样都是质的飞跃,非常困难。因为这两者之间自始至终存在着一道鸿沟,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跨过鸿沟。而且通常将理论转换成实践是一个更为重要的飞跃。

成功的理论实践家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跨越鸿沟必须有“桥梁”的支撑,而这种“桥梁”通过教育学家的研究,推出了理论与实践共同作用的模式,模式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一个中介,而且是一个关键的中介。人们借助这个中介能够更顺利地把一种理念付诸实践。模式犹如飞机、汽车,可大大缩短距离,也可大大简化过程。

对于理论实践者来说,理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是推进实践的必要考虑因素之一,包括理论是否符合大众需求,实践是否能够达到研究者的最终目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方式。

我国推行一种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首先设置数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提出相关数学问题,并且在教师的数学内容提示下,解决数学问题,在情境结束后,巩固扎实学习内容,并能够将所学运用到其他数学问题上,最终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二)应试价值观转换的难点与对策

受传统固化思想以及现代社会竞争压力的双重影响,学生不注重学习本身,更多是为了应试而学习。从古代的科举制到现在的考试制度,应试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目的。“只有高考考得好,人生才会有出路”的思想深入人心。在家长眼中,孩子的未来要靠好的大学才能实现;在教师眼中,班级学习成绩直接关系到自身的能力和绩效;在校长眼中,学生的成绩直接影响到升学率。在多重压力下,学生形成了应试价值观,严重影响了其综合素质的发展[4]。

针对这个难题,情境教学应注意两点。首先,情境中蕴含着更多知识,应实现知识情景化。比如设计“数字超市”,除了商品的价格,还可以加入超市的员工收入计算、超市人流分析及运营注意事项等,充分发挥场景的价值,让更多知识蕴含在一个场景中,在场景中自然出现题目。其次,充分考虑“学-练”的情景化设置,将“学习”和“练习”都以场景化的设计开展。

要转变应试价值观,不能只是宣传实践学习的重要性,而是通过应用实践式教学模式真正让学生快乐学习,进入学习本身,通过实践结果改变教师和家长的观念。

(三)科学与人文结合的难点

科学是依据观测和理论的推理,试图首先发现关于世界的各种特殊事实,然后发现把各种事实联系起来的规律。科学的特点是具备客观性、精确性、严谨性、实证性、简约性和效用性等等。我们将“科学的”称为“正确的”。

因此,科学性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特征是教师基于知识体系讲述知识,学生最重要的任务是准确地记忆这些知识。当学生记忆出现偏差时,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不能延误,避免学生的思维固化而犯错,以保证课堂教学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而人文性指导下的课堂特征是教师带着学生探索未知,掌握未知,重點是“人的教育”而不是“知识的传递”。优秀的教师要懂得学会与学生构建思想的桥梁,在教学活动中和学生进行良性互动,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为方向。

如何在课堂上将重知识的科学性与重思考的人文性相结合,是对教师的挑战。恰当地运用情境教学,注重过程与方法的结合,既强调真正类似于科学研究式的严格规范,又注意在学生认识、经验、能力范畴内的特殊倾向,才能保证课堂教学呈现出科学内涵与人文气质相融合的价值规范[5]。

四、“分数的意义”情境教学示例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情境教学的情境可以来自生活,来自问题,来自创设,来自热点事件,甚至来自以上几种情境的结合。本文以“分数的意义”这堂课的情境教学为例,通过具体的情境举例,展示情境教学如何设置,如何激发学生互动和参与,同时提出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分数的意义”这一堂课中使用了多种情境,举例如下。

【生活情境】引发学生对分数概念进行回顾:“昨天晚上,我们家里有人过生日,一共六个人庆祝,一个生日蛋糕平均分了六份,请问每个人会分得几分之几呢?”

也可以用生活中常用的分水果、分月饼、分比萨等引出“平均”的概念。还可以让同学们举例:“我们什么时候会遇到平均分的情况呢?”

【实验情境】有关整体“1”概念的引出:“我们校园的艺术节正在举行,你帮助辅导老师进行实践学习,把4块橡皮泥平均分到4个人手中,每个人分到橡皮泥的几分之几呢?”

请用圆圈代替橡皮泥,在练习本上画一画、分一分,同桌互相评价一下吧。

【热点情境】“前阵子我看了一部电影《厉害了我的国》,你们看过吗?在这里老师先给大家剧透一下,是说中国无论是高铁还是汽车,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水准,尤其是我国高铁的里程已经超过世界总里程的,这个是什么含义呢?(把谁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我国占几份?)厉害吧!多么令人骄傲的啊!”

【问题情境】“同学们注意啦,又来了。我们一节数学课的时间是小时。我们用一节课时间的来研究分数的意义。这两个表示的时间一样吗?为什么?(同样是,由于单位‘1不同,表示的时间也不一样)”

五、结果分析和讨论

通过以上情境教学,学生最后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在90%以上。说说高铁里程的是什么意思这一题,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都理解,就是表述不清楚;最后辨析两个表示的时间是否相同这一题是有难度的,不过由于学生之前的学习和理解比较到位,学生同桌交流时能够听出他们都是有想法的,只是表达上有所差别。

整体来看,本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目标达成度比较高,教师和学生配合默契,气氛融洽,学生学有所获。

六、结语

数学情境课堂的有效设计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情境要贴近生活,将生活和数学紧密结合在一起,更有利于学生进入情境;第二,学生应和教师有充分的互动,通过教师的教学指导,自主学习达到学习目的;第三,教学中应注重情境和教学内容充分贴合,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回顾问题需与教学目标一致。创设情境的三个难点:第一,要有新意,否则学生不太感兴趣,但是创设有新意的情境比较困难;第二,创设与知识点匹配、适应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让学生喜欢的情境有一定的难度;第三,时间分配上,前面高潮激发兴趣,如何在知识讲解部分避免低潮,需要很好地平衡。

【参考文献】

常磊.中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国际比较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7.

柳海婷.小学数学创设有效情境教学的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2):61.

杨才英.例谈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构建[J].小学教学参考,2016(09):82.

姜立刚.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课堂结构重建[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05):61-63.

李俊红.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M].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5.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小学数学
探究情境教学与高中语文阅读课堂的融合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