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活动扎根在小学美术课堂之中

2021-08-06陈祎迪

教育界·A 2021年7期
关键词:活动教学法小学美术学生

陈祎迪

【摘要】美术是一门兼具艺术与审美的学科。活动教学法是一种既具创新又具趣味的教学模式。文章探究了活动教学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策略,提出了相关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小学美术;活动教学法;学生

所谓活动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具体的课题与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活动,从而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生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文主要研究活动教学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应用的策略,旨在给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带来一定的启示。

一、引导学生参与,设计游戏活动

学习任何一门知识都不能被动,因为被动意味着学习状态不积极,学习效果就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地求学,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活动教学法的应用必不可少。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的教师习惯自己设计课堂活动,学生只需要参与即可,但是这样的应用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为此,教师不妨鼓励学生设计活动,让课堂更加妙趣横生。

例如,在教学小学美术“线条的魅力”这一课时,本课的核心是让学生认识线条的多种变化,并理解这种变化产生的艺术美和情感美。其教学难点是学会画不同形态的线并表达完整的形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提前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合作的氛围中探讨并设计相关的游戏。比如,有的学生提出这样的观点:既然这节课是掌握线条的多种形态变化,不妨设计一个“线条我会画”活动,可以用圆珠笔、铅笔、毛笔、油笔、彩笔画自己喜欢的造型,谁画得最像,谁就胜利。这样的观点赢得了其他同学的一致认可,于是一个简单的课堂活动就这样展开了。规则是学生制定的,活动方式也是学生制定的,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创作出了一个又一个作品,表达了自己对线条的理解,同时还会评比其他同学作品的优劣,无形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在美术课堂上设计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活跃氛围,还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其要求学生参与某项活动,不如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行设计活动,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结合教学内容,穿插游戏活动

在以往的教学中,尽管有的教师应用了活动教学模式,但是没有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并未真正理解活动教学的核心价值。事实上,活动教学的制胜秘诀在于高度结合教学内容。有的教师只是单纯地引入活动,并不在乎活动和教学内容的相关性,导致活动无法服务于教学,当然也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应用活动教学模式,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穿插游戏活动,提高课堂活动的教学价值。

例如,在教学小学美术“色彩的纯度渐变”这一课时,该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一个重要的色彩学概念,即色彩的纯度及其调配方法。在学习这节课时,为了引出纯度的相关知识,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纯度渐变规律,教师需要让学生掌握三原色、三间色的知识以及调色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直接在学生面前演示各个颜色的调制效果,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期待。因此,教师不妨在上课过程中穿插一个“颜色魔术师”游戏活动,也就是在学生面前展示三原色的神奇功能,让学生猜一猜三原色都能搭配出怎样的颜色。教师在演示之前,让学生先猜一下可能出现的颜色,然后在学生面前进行调配,看看结果是不是如其所想象的那样,激发学生对色彩搭配的好奇心。最后,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尝试一下。当学生通过游戏活动理解了三原色的概念,此时引入纯度的概念就会顺理成章,更加容易为学生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活动,是为了教学而服务,不是单纯地为了活跃氛围,这是教师必须明确的重点。教师如果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入课堂活动,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顺利完成教学活动,可谓一举两得。

三、利用课堂活动,作为教学开端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一节课如何开场将决定着学生在接下来的几十分钟能否集中注意力进入课堂氛围,同时关系到学生能否进入学习的角色,更好地消化知识内容。因此,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可以在教学一开始引入游戏活动,增强导入环节的趣味性。需要注意的是,在导入环节插入课堂活动,一定要注意“先声夺人”,为了实现教学目的,一定要插入有趣的、和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的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更有吸引力的美术世界。

例如,在教学小学美术“远古的动物朋友”这一课时,这节课的重点是加强学生对恐龙等远古动物的认识,让学生迅速把握远古动物的外形特征并用绘画的形式将其展现出来。为了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将游戏活动作为本节课的开端。首先,教师在口袋里提前装上几个恐龙模型,然后将学生分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台摸一摸教师的口袋,并猜一猜是什么东西。然后通过抢答的形式,顺利过渡到本节课的课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并没有直接展开教学,而是让学生在触摸的过程中对恐龙形成感性的认知,等学生感知以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中的恐龙图像进行深入学习。

上述案例,教师在课堂中导入小游戏,既活跃了课堂氛围,也让学生感受到了美术知识的趣味性,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最大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四、有效指导活动,提高活动效率

在引入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加以有效的指导,这是活动顺利进行的核心要素。有的教师错误地认为,在课堂上引入活动,只需要让学生自玩自乐,不需要对其加以专门指点。这样做的后果是,学生很容易陷入纪律散漫的氛围,既不容易掌握知识,也会浪费教学时间。由此可见,在课堂引入活动是第一步,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专项指点,让学生规避一些问题,同时对学生进行思路上的点拨,这样才能提高活动的成效。

例如,在教学小学美术“粉印纸版画”这一课时,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掌握粉印纸版画的知识及技能,教学难点是在粉印过程中掌握水份和颜料的比例分配。为了更好地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师将学生进行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学生的层次都是均衡的。然后在课堂上展示不同的画,比如年画、中国画、线描等等,同时用充满悬念的方式向学生示范粉印纸版画的制作过程:“同学们,老师现在给大家变个魔术,大家想不想看呢?”然后拿出事先刻好图案的吹塑纸底板贴上黑紙,将水粉颜料涂在吹塑纸底板上,将黑纸进行覆盖压印。在展示完具体的制作过程后,向学生展示粉印纸版画的半成品与成品。当学生对粉印纸版画有了一个深入了解后,教师要求每个小组制作一张粉印纸版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点拨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掌握水粉和颜料的配比以及具体的窍门。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大多完成了这一任务,很好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有的教师习惯当“甩手掌柜”,认为这样做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事实上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反而会降低活动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的指导是高效完成活动的保障,一定不能省去。

五、引導自主分析,设计探究活动

在美术课程教学中,提问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活动。教师常常通过提问检验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学习效果,并结合学生的回答,做出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深化对美术知识的理解。新课改教育思想渗透到小学美术课堂后,问题有了新的使用价值。教师可以根据美术课程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设问,引导学生对美术知识进行自主分析,以便学生在探究和解答中快速获取美术知识,提高自主思考能力。

例如在教学小学美术“我设计的图书封面”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将问题贯穿于课堂的始终,开展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完成对本节课美术知识的自主分析。首先,教师为学生展示一些图书的封面,并提出“从图书的封面上你能获取什么信息呢?”“封面的设计具有怎样的价值呢?”等问题,引导学生基于这些问题对图书封面的设计内涵和风格进行分析,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同时实现对封面的欣赏和评析。随后,教师提出“一个图书封面应当包含几部分的内容”“如果让你来设计一个图书封面,你打算如何进行构思”等开放性问题,促使学生基于自身的美术素养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在探究图书封面的基本构成元素中,逐步提出创新性想法。

可以看出,教师利用问题创建趣味性的探究活动,能够让学生始终以问题为方向,对美术知识进行自主分析和探索,使学生在不断思考问题的过程中,真正地走进美术课堂之中,在获取答案的同时完成对美术知识的有效建构。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穿插活动必不可少,但是提高活动教学的成效更加值得教师关注。教师既要引入活动,也要提高活动的教学价值,让活动真正服务于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这样才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陶彦瑾.如何组织小学美术课堂小组合作教学——以核心素养为背景[J].小学时代,2020(13):31-32.

刘晓燕.美术学科课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的图像识读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20(11):202.

王轶媛.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美术课堂优化教学的几点尝试[J].美术教育研究,2020(17):170-171.

猜你喜欢

活动教学法小学美术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活动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活动教学法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中的应用研究
学生写话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活动教学法在小学思品课中的运用与实践
高校“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中活动教学法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