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语文阅读和习作的思考探究

2021-08-06邓丽灵

教育界·A 2021年7期
关键词:统编版思维导图小学语文

邓丽灵

【摘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图形化的思维模式,能够将深层次的内容变得更加简单,容易理解。教师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教学中,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基于此,文章阐述了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中运用思维导图的作用,探究了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语文阅读和习作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阅读和习作;统编版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2019年度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泛在化环境下小学生学习模型的建构与课例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立项编号:GDXKT23072。

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专门设置了习作单元,其在编排方面呈现出十分明显的“读写结合”特点,也就是在阅读中导入写作,指出写作的目标,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的本领,进而使学生更加轻松地吸收语文知识。习作属于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利用思维导图展开辅助教学,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而且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结合统编版教材的特点,灵活应用思维导图开展阅读与习作教学,以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打造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中运用思维导图的作用

(一)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教学设计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其中涵盖教与学这两方面的内容,属于一个系统化的教学过程。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中,能够使备课环节更加丰富,并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教师可以结合实际学情设计教学内容,突出相应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充分展现出思维导图在语文阅读与习作中的独特优势。此外,思维导图还能运用情境展现教学内容,将所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与利用,进而保障小学语文教学顺利实施[1]。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思维导圖有着可视、有序、有类等特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点。同时,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还能够在脑海中重新梳理一遍已学习过的知识点,进而更好地吸收所学内容。此外,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随意选择颜色,不仅能够激发对于语文阅读与习作的兴趣,而且可以带来良好的视觉冲击,方便学生理清文章中的人物关系,迅速梳理文章的脉络。

(三)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人们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这种弹性思维需要不断地激发才能够形成。思维导图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的联想力与创新意识得到提升,充分发挥出学生的思维优势,运用旧知识关联新知识,完成对知识的转化,不仅促进了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形成,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2]。

二、阅读教学与习作表达的关系

阅读与习作属于一个双向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写作的技巧,使学生了解写作的具体内容,知晓写作意图,想象作者是怎样应用正确的语言完成写作的;而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把内化的写作知识点呈现出来。学生在台阶式的写作与阅读教学中,能够形成一定的表达经验,通过写作呈现出具体的表达,从而提升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中习作单元的语文要素为: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时将事情表述清楚。以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单元中安排了两篇精读文章,即《爬天都峰》与《麻雀》,这两篇文章的课后练习都介绍了按顺序表述的重要性。《麻雀》重点表达了作者怎样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将事情表述清楚的,而《爬天都峰》的重点是让学生懂得作者是如何按照先后顺序写爬山的过程的。简单来讲,阅读教学指向习作表达[3]。

三、把思维导图从阅读应用到习作

习作单元中的课文主要是为了帮学生建构经验,提供方法以及开阔思路。因此,利用思维导图将语文课文内容梳理出来,不仅能够展现出文章作者的写作要领与写作意图,而且能够更为清晰地展现出不同课文在写作方法上的差异,为后续的习作单元提供良好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提供导图样例,梳理出课文要点,也就是结构、中心和写法,将其渗透给学生,并在阅读中展现出导图的作用。同时,学生在交流、思索以及梳理的过程中,可以更为全面地掌握按照顺序表述事情的能力,并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写出来,最终从文章中提炼出信息完成导图,形成架构全文的意识。学生模仿这样的方式运用思维导图完成单元习作构思,此种模仿属于平移式,且坡度不大,能够更为稳定优质地完成言语结构在大脑皮层中的内化。

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应用导图将学习要点梳理完成,并将其迁移到习作中,使学生能够借鉴阅读中的结构,最终发掘出写作技巧,更为精准地完成阅读到习作[4]。

四、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语文阅读和习作的有效措施

(一)注重指导构思,带领学生回顾写法

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时,可以先为学生出示提前制作好的课文导图,并带领学生回顾写法。教师在带领学生回顾课文导图时,需要让学生独立梳理出习作“六要素”,将事情表述清楚,应用思维导图,按照顺序将“六要素”写完全。

比如,在学习《麻雀》这篇课文时,教师运用同一思维导图模式带领学生精读,并将此导图连贯到整个单元教学中,目标指向单元习作。教师要带领学生寻找到“六要素”,了解对应写法,感受课文的具体思想。接下来,教师与学生通过回顾课文,从文中提炼出一些有效的写作方法,并通过搭建支架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结构,形成良好的习作思维。由此可见,思维导图属于写作构思之前的预热,其能够让学生更为精准地把握作文中心,让学生发散思维,梳理作文层次以及段落布局,并围绕着中心思想进行写作[5]。

(二)运用思维导图,梳理文章脉络

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时,将思维导图应用其中进行辅助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整理阅读思路,找到文章的中心内容,减轻学习压力,提升习作、阅读能力以及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构建出一个思维导图框架,并将题目展现出来,在题目下面分出几个支路,将课文的主要人物名字写出来,并在人物的下面标注好故事情节与重点词汇。采用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更为直观、形象地将文章脉络展现出来,而且可以为学生提供补充思维导图的机会,促进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深层次理解,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与质量。

(三)应用思维导图,完成读后续写

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紧密相连的关系,读后续写教学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因此,教师在应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时应了解这一特点,在学生初步掌握阅读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灵活构思续写情节以及续写具体内容,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从语言与情节两方面进行续写,创作出具有趣味性、值得推敲的续写内容。另外,教师需要充分展现出语文阅读续写的开放性,选择出5个以上的文本划线词语,让学生围绕词语进行构思,保障续写情节能够与原文有效衔接,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培养其写作能力[6]。

(四)阅读中提炼写法,围绕导图精准表述

首先,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找到文章的重点情节,并让学生了解为何详细描写这部分内容。比如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小木船》中详写是为了强调“同學友谊坚不可破,同学应该互相包容”这一中心思想。接下来,教师给出习作导图,让学生进行勾选,选择出能够展现中心思想的内容,也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习作前学习到的经验完成相应修改。最后,教师让学生根据导图选择最能突出中心的一个镜头展开写,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以及想到的内容写详细。

思维导图除了可以让学生更为清晰、直观地了解习作的详写部分与略写部分,还能够通过思维导图的分支明白习作时应表达的具体内容。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思维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以形象性思维为主,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把思维过程显性化,借助思维导图将关注点聚焦到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最终表述清楚事情的经过[7]。

五、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将思维导图应用到阅读与习作教学中,不仅为学生写作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且可以使学生更为深入地掌握阅读技巧,让学生的思路更为清晰,使其转变原有的思维定式。同时,教师在阅读和习作中应用思维导图,还能够丰富语文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加具体、形象,真正达到用思维导图优化阅读与习作教学的意义,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拓展思维,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提升,为学生今后成为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赵娜敏.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语文阅读和习作的思考[J].当代家庭教育,2020(20):123-124.

张潇月.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语文阅读和习作的思考[J].学周刊,2019(34):116.

张爽.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语文阅读和习作的思考[J].新课程(综合版),2019(11):168.

王慧丽.运用思维导图 优化语文教学[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9):20.

黄丽萍.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语文阅读和习作的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9(06):107.

郭房娣.借思维导图之翼,助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论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新课程(小学),2019(06):140-141.

方明凤.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语文阅读和习作的思考[J].名师在线,2018(19):34-35.

猜你喜欢

统编版思维导图小学语文
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插图的作用
共在理念视域下的小学低段悦纳课堂构建策略探讨
谈统编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整合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识字启示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