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漯河市用标准打造调味面制品产业发展新格局

2021-08-06孙彬

食品安全导刊·中旬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漯河漯河市调味

孙彬

标准决定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河南省漯河市根据调味面制品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先后制定了5个团体标准,以标准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实现从低端向高端华丽嬗变,取得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调味面制品产业已成长为漯河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漯河市突出标准引领作用,带动调味面制品质量提升、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做法,值得其他地方参考借鉴。

平平食品是漯河市调味面制品行业的典型代表,近日,正在参加十九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的30多名中外客商和专家学者,走进平平食品等一批调味面制品企业,了解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探寻漯河市调味面制品产业走过的不凡发展之路。

“漯河是我国食品名城。食品产业不仅是漯河的支柱产业,也是河南省食品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漯河市副市长周剑介绍,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的1/6、全国的1/60。近年来,漯河市把调味面制品产业作为全市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强化标准引领,全市调味面制品产业实现了由“传统低端”向“时尚高端”的华丽嬗变。

为解决调味面制品存在的“高油、高盐、多添加剂”问题,漯河市以完善、提升标准为突破口,引领行业健康发展。设立市长标准奖,鼓励企业积极创标准、参与定标准、生产守标准,为整个行业积蓄发展动能。2019年,由科研院校、生产企业、检测机构等单位组成的团队制定了全国首个《调味面制品团体标准》。该标准在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上,实现了“一降一控一减”。

2020年5月,漯河市制定实施了《调味面制品良好生产规范》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调味面制品生产企业要求》两项团体标准,分别从生产条件和管理能力两个方面对调味面制品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面粉、食盐是调味面制品的两大主要原料。漯河市将标准链条延伸至面粉和食盐两个源头,从根本上保障调味面制品质量安全。目前,漯河市正在组织专家、科研单位、相关企业制定《调味面制品专用面粉》和《调味面制品专用食盐》两项团体标准,确定涉及食品安全、质量品质和产品特色的适用性、竞争性技术指标。据悉,在通过相关程序后,这两项标准有望于近日发布。

标准发挥作用,关键在执行。漯河市建立了“互联网+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平台,设置“透明车间”“追溯体系”“日常监管”“统计预警”4个模块,将政府相关部门及企业的有关信息统一归集共享,通过大数据实现对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先知先觉”。漯河市在全省首推食品生产企业负责人年考制度,规定“食品生产企业负责人和食品安全主管必须经考核合格后才可继续担任该职务,连续两次考核不合格必须调离原岗位”;推行公示制度,全市调味面制品企業均在显著位置设立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栏。

与此同时,漯河市还进一步创新监管机制,在调味面制品行业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聘请有关认证认可机构,分别对监管部门和企业进行“把脉问诊”,开出问题清单,为监管部门更好发挥作用提供科学依据,给企业“严管理、抓重点、防风险”提供最佳提升方案,实现监管主体与监管对象能力素质“双升级”。

“产业发展升级,必然带来优胜劣汰,而最终受益的是消费者和追求卓越的企业。”漯河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炜介绍,运用标准这一标杆,撬动了漯河调味面制品产业质量提升。相关企业数量由几年前的32家规整到目前的12家,规模上由“小、散、乱、差”提升为“高、大、尚、精”,龙头企业的标杆效应逐渐显现。漯河调味面制品行业年营业收入连年大幅攀升:2018年为60亿元,2019年达到75亿元,2020年接近90亿元。现在,漯河市的调味面制品不仅畅销全国,多种产品还走出国门远销海外。

猜你喜欢

漯河漯河市调味
喝醉酒的爸爸
烹饪调味的三大步骤与五大诀窍
调味净水机让自来水变成饮料
烹调中的调味
漯河市首评“十大青年创业之星”
漯河为环卫工人设立“爱心取水点”
漯河为环卫工人设立“爱心取水点”
漯河市关爱留守儿童百对城乡家庭“结亲”
“二元一次方程组”检测题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