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矿用复合型环保抑尘剂制备与性能分析

2021-08-06左安家孙际宏陈江龙

煤炭与化工 2021年6期
关键词:煤尘羧甲基丙烯酸

左安家,孙际宏,魏 超,陈江龙

(华北科技学院 安全工程学院,河北 廊坊065201)

0 引 言

近年来,随着矿山技术不断发展,我国对煤炭的需求不断提高,由煤尘污染引起的问题日益严重[1-2]。国内对于化学抑尘剂的研究工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近年来,我国加大了研发力度,已经取得显著的成果。杨静等[3]将表面活性剂复配应用到煤矿降尘工作中,提升了雾滴对煤尘的润湿性,达到有效降尘的目的。LIU等[4]通过季铵盐改性方法对壳聚糖进行分子改性,合成了一种煤矿喷雾降尘的润湿粘结添加剂,大幅提高了喷雾防尘效果。目前,我国现有的抑尘剂虽然种类较多,但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价格高、功能过于单一、无法降解,有的甚至具有毒性,极易造成环境污染。因此,新型化学抑尘剂的研发势在必行。

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最重要的纤维素醚类之一,以其来源广泛、无毒性、无污染、生物降解性好的特点,常作为吸附剂材料广泛应用于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淀粉是一种天然高分子聚合物,来源广、价格低,常作为有机复合高吸水树脂的基体。本文主要介绍一种由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淀粉作为基体、丙烯酸钠作为单体接枝共聚而成的复合型抑尘剂,同时具备润湿、粘附、保水、凝并等功能,并且绿色环保,不会产生二次污染,能最大程度上减少煤尘的扩散,改善作业环境。

1 产品制备

1.1 原 料

羧甲基纤维素钠、淀粉、氢氧化钠、丙烯酸、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过硫酸铵(以上物质均为分析纯),蒸馏水。

1.2 实验过程

将盛有300 mL蒸馏水的烧杯放于水浴锅中,温度保持在72℃左右,称取一定质量的淀粉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在搅拌状态下缓慢混合加入烧杯中,待完全糊化,使体系降至室温,在氮气保护下加入中和度为70%的丙烯酸,30 min后,将温度缓慢加热到50℃后加入过硫酸铵,通入氮气,反应2 h后,称取适量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于反应烧杯中,继续搅拌1 h,得到接枝共聚的最终产物。粉碎,研磨后,得到粉末状的抑尘剂[6]。

1.3 最佳配比

通过选取羧甲基纤维素钠、淀粉、氢氧化钠、丙烯酸、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过硫酸铵在不同配比下制备的煤尘抑尘剂进行混料设计实验,并对混料设计实验结果进行拟合与分析,在模型显著前提下进行各药剂间配比的优化,最终得出最佳药剂配比:引发剂过硫酸铵的用量约为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淀粉总量的1.5%;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用量约为总量的1%;淀粉和s羧甲基纤维素钠∶丙烯酸=3∶8;淀粉∶羧甲基纤维素钠=2∶3;淀粉糊化温度为68~72℃;聚合温度为50~60℃。

2 性能测试

2.1 红外光谱实验

将最终产物置于60~70℃真空干燥箱中烘至恒重,使用研钵研磨成粉末,将粉末状产物与KBr混合研磨均匀后压片,将制得的压片使用ThermoNicolet 380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进行结构表征,设置扫描范围为4 000~400 cm-1,扫描频率为4 cm-1。

2.2 热重实验分析

将所制得的产物放置在真空干燥箱中干燥2 h,称取6 mg的固体粉末放置于STA409 C热重分析仪上进行热稳定性分析,观察其热分解情况。热重分析的升温范围为30~650℃,升温速率为20℃min-1。

2.3 扫描电镜实验

将干燥后的最终产物粉碎,置于NovaNanoSEM450扫描电子显微镜中,以观察产物表面和横截面形态,进一步对样品进行分析表征。由于胶合样品的导电性差,因此对样品进行基于金属喷涂的预处理,以增强所得图像的清晰度。

2.4 动态接触角实验

选用DSA100型光学法液滴形态分析系统测定不同溶液对煤的动态接触角,其角度越小,表示润湿性越好,越容易润湿煤尘。每隔10 s测定一次抑尘剂溶液和去离子水的接触角大小,每种溶液测定4次后取平均值,根据测试所得数据绘制接触角分布曲线。

2.5 吸水性能的测定实验

采用筛网法测定抑尘剂的吸水倍率,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产物,放入盛有足量水溶液的烧杯中浸泡,以小时为单位,每隔一段时间用筛网将剩余的水溶液过滤去除,并将产物取出,除去表面水分后称量其质量,连续称量直至产物质量不发生变化。按照式(1)计算产物吸水倍率:

式中:γ为产物吸水倍率;m2为产物吸水后的质量,g;m1为产物起始质量,g。

2.6 粘度测定实验

将制备好的产物置于恒温箱中,恒温箱的温度保持在60℃;选用NDJ-1旋转粘度计每隔1 h对产品进行一次粘度测量,以确定产品粘度随时间的变化,分别测定60、50、40、30℃和20℃时的粘度,得到温度变化与产品粘度之间的关系。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红外光谱结果与分析

羧甲基纤维素钠/淀粉/丙烯酸接枝的红外光谱如图1所示。在3 437 cm-1附近出现O-H伸缩振动吸收峰,这是由于CMC上有大量自由移动的羟基、分子内的羟基和分子间的羟基。2 987 cm-1为-CH2,-CH伸缩振动吸收峰;在1 639 cm-1处出现了-COOH中的CO吸收峰。1 488 cm-1为-CH2和-CH的弯曲振动吸收峰;1 399 cm-1为-COONa中-ONa面内变形振动吸收峰;1 173 cm-1为糖苷键的C-O-C伸缩振动;1 619 cm-1处出现了-CONH2中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内的N-H振动峰,这表明交联剂成功加入到羧甲基纤维素钠/淀粉/丙烯酸的合成中,丙烯酸已经接枝到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淀粉的骨架上。这一观察结果与理论分析非常吻合,相应的反应机理如图2所示。据此说明羧甲基纤维素/淀粉/丙烯酸复合环保型抑尘剂已经成功合成[7-9]。

图1 傅里叶红外光谱实验Fig.1 Fourier infrared spectroscopy experiment

图2 产物反应机理Fig.2 Product reaction mechanism

3.2 热重实验结果与分析

最终产物的热重分析曲线如图3所示,从聚合物热重曲线(TG)可以直观的看出抑尘剂固体粉末质量损失存在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30~183.4℃,该阶段质量损失主要由于产物中的自由水和结晶水挥发导致,损失的质量大概为14.5%;第二阶段为184~433.8℃,该阶段损失质量比较严重,主要是由于糖链失水以及产物中C-O-C糖苷链断裂导致,这个阶段损失质量大约是21%;第三阶段为434~509.6℃,该阶段大约有16.3%的损失质量,产物中各组分因高温继续炭化,因而产生了较大的质量变化[10-12]。

图3 TG曲线Fig.3 TG curve

纵观曲线变化,产物在184℃开始分解,509.6℃以后基本分解完毕,说明该产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不会因环境因素对实际应用产生影响。

3.3 扫描电镜结果与分析

从图4(a)可以看出,最终产品的微观结构呈棒状。这是由于自由基的聚合,导致生成大分子结构。图4(b)显示了最终产品的横截面,可以观察到产物表面形成了层状结构,十分致密,因此具有较强的机械性能[13-14]。总体而言,该干燥产物的结构紧凑,将最终产品应用于煤表面时,它会在煤的粗糙表面上结块,从而使产品与煤尘之间形成胶结,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的散布,证明了最终产物具有很好的吸附性能和固尘性能。

图4 产物表面及横截面电镜图Fig.4 Electron microscopy of product surface and cross section

3.4 接触角结果与分析

从图5可以看出,去离子水在湿润煤尘表面的过程中,接触角很大且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而抑尘剂在湿润煤尘表面的过程中,由图5、图7可知,接触角随时间不断变化,当液滴刚滴落在煤尘表面时,其接触角相对较大,然后迅速下降,直至降到28°达到相对稳定,具有良好的润湿能力[15-16]。因此,从接触角实验可以分析得到,该抑尘剂溶液在煤尘表面的扩散、渗透速度较快,具有了良好的润湿性能,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煤尘的扩散,进一步提高煤矿井下防降尘效率。

图5 动态接触角变化曲线Fig.5 Dynamic contact Angle change curve

图6 水在煤表面接触角-60 s时Fig.6 When the contact angle of water on coal surface-60 s

图7 抑尘剂在煤表面接触角-60 s时Fig.7 When the contact angle of dust suppressor-60 s on coal surface

3.5 吸水实验结果与分析

图8 为抑尘剂吸水倍率测定结果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产物在足量水中浸泡9 h后,达到吸水平衡,吸水倍率为150倍,可见该产物吸水性能良好。另外,从图中还可以看出,产物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吸水平衡,具有优良的吸水速率[17]。因此,该抑尘剂无论是在吸水倍率还是吸水速率上,都具有较好的性能,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煤尘的表面处于湿润状态,从而有效抑制煤尘污染。

图8 吸水倍率测定结果Fig.8 Determination of water absorption rate

3.6 粘度实验结果与分析

图9 (a)表明了产品粘度和温度之间的相关性。随着温度下降,产物粘度逐渐上升。这是由于较低的温度导致产品携带的能量减少,分子间内聚力增强,从而使得产品粘度得到上升。图9(b)表明了产物的粘度在60℃时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水不断汽化使得溶液的浓度增加,导致产品中的分子链聚结并相互作用,从而形成具有3D网状结构的凝胶。

图9 产品粘度随温度、时间变化曲线Fig.9 Variation curve of product viscosity with temperature and time

该实验表明产物的状态会随含水量发生变化。在实际应用中,将产品喷涂在粉尘颗粒上,覆盖其整个表面,产品中的水会渗透到灰尘颗粒之间的空隙中,再加之水的蒸发作用,二者共同导致产品粘度的增加,使得产品从液态转化为凝胶态,水分的大量流失最终使产品固化,形成坚硬的外壳。可防止二次扬尘,进一步改善矿井生产的作业环境。

4 结 论

(1)通过以羧甲基纤维素钠、淀粉、丙烯酸为主要原料,接枝共聚制备出一种低成本、环保、性能优良的复合型环保抑尘剂。

(2)红外光谱实验证实材料间成功发生接枝共聚反应,热重实验证明产物热稳定性良好,扫描电镜实验说明产物与煤尘之间会形成胶结,可有效防止煤尘散布,吸水性能试验可知产物吸水倍率最高能够达到150倍,接触角实验说明抑尘剂的润湿性能良好,粘度实验说明该抑尘剂对于粉尘具有良好的固定效果。

(3)实验表明,该抑尘剂兼具湿润、黏结、吸水、凝并等功能,具有很好的抑尘效果,同时具有绿色环保、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工作面的粉尘污染,改善作业环境,其现场运用必然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18-20]。

猜你喜欢

煤尘羧甲基丙烯酸
温度对煤尘水分蒸发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
煤尘云着火敏感性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An Acrylic Lock Created to Stop children Stealing Nutella
万华开发裂解丙烯酸重组分制丙烯酸催化剂
诺沃梅尔开发用于制备丙烯酸的组合物
羧甲基纤维素钠凝胶载体的制备及其控制释放作用的研究
火力发电厂输煤系统煤尘综合治理探讨
六苯氧基环三磷腈的合成及其在丙烯酸树脂中的阻燃应用
羧甲基罗望子胶的制备与表征
羧甲基甘薯淀粉钠的理化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