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道清淤及底泥处理监控要点及对策
——以茅洲河流域(宝安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清淤及底泥处置工程为例

2021-08-06王春华深圳市深水水务咨询有限公司

珠江水运 2021年13期
关键词:清淤底泥河道

王春华 深圳市深水水务咨询有限公司

陈新生 深圳市深水兆业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当前,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量的工业、生活废水排入河流,水体污染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河流中,自然或人为原因导致每年产成近亿吨淤积物,使得河流堵塞。因此,河道治理是我国现代化水利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对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有一定价值。基于内源污染清除原则及技术途径,茅洲河为有效减轻来自上游泥沙淤积,以及感潮河段回淤等客观因素对河道清淤断面的影响,要求河道清淤工程按照“最后实施,由上而下、分段清淤、及时测量”的原则开展施工。

1.工程概况

茅洲河流域(宝安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是为解决茅洲河流域内水体污染严重,改善流域水生态环境而兴建的重大民生工程。该项目总投资152亿元,清淤及底泥处置工程为茅洲河流域(宝安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中投资规模较大、工程量最大、涉及范围最广且最重要的一个子项工程,其实施清淤的底泥工程量约为370万方,底泥通过输泥管、船运和车载三种方式运送至茅洲河底泥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置。底泥处置产出物包括余土(泥饼)、余沙、余水等。

2.河道清淤及底泥处理工程特点

(1)河道清淤及底泥处理工程施工完成后均不形成实体。

(2)河道清淤及底泥处理工程均无质保期。

(3)清淤后河道断面受客观因素影响处于动态变化过程,包括来自上游泥沙淤积,以及感潮河段回淤问题均会造成河道清淤后断面处于不断变化状态。

(4)底泥处理24小时连续作业,且底泥处理产出物边生产边消纳。

3.环保督查对于清淤及底泥处理过程的工作要求

要提供佐证材料,证明河道清淤后底泥去向以及底泥无害化处理后产出物消纳去向。

4.河道清淤及底泥处理监理监控重点简述

由于河道清淤及底泥处理工程的特点,河道清淤及底泥处理监控重点总结如下(同时也是清淤及底泥处理工程监控难点和问题所在)。

(1)如何确认河道底泥是否按照设计要求清理完成。

(2)如何科学合理开展施工,尽量避免施工过程回淤问题。

(3)如何对河道清淤工程实施情况进行确认。

(4)本项目范围内各干流、支流及排涝工程底泥是均按合同约定运送至指定底泥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置,如何确认。

(5)是否有项目以外底泥进入底泥处理厂处置现象。

(6)底泥处置产出物是否有反复倒运造成重复计量问题。由于底泥处置工程为全天不间断的持续性工作,底泥处置产出物需产出即清,现场监理人员通过肉眼难以判断各批次待测产出物有无重复计量。

5.监理对策

5.1 清淤施工四个原则——最后实施,由上而下、分段清淤、及时测量

为有效减轻来自上游泥沙淤积,以及感潮河段回淤等客观因素对河道清淤断面影响,河道清淤工程应按照“最后实施,由上而下、分段清淤、及时测量”的原则开展施工,分别说明如下:

①最后实施。河道清淤工程原则上应安排在河道堤岸整治工程完成后再实施,避免由于堤岸整治工程围堰填筑、施工平台填筑、堤岸开挖等施工造成河道淤积。

②由上而下。河道清淤工程原则上应按照从上游往下游的顺序开展施工,尽可能减轻由于上游施工扰动,造成下游淤积加深的情况发生。

③分段清淤。对于长度较长、清淤时间跨度较长河道,应科学合理划分施工段,逐段清淤,逐段验收。

④及时测量。由于河道清淤工程无质保期,因此,河道清淤工程分段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分段测量验收。

5.2 清淤工程验收原则——联合测量工作机制

根据当前工程惯例,清淤工程测量验收通常为工程参建各方联合验收,联合测量验收工作机制要点为:

①制定联测工作方案及召开协调会。通过联测前协调会议对联测工作方案达成一致意见,统一思想。

②成立联合测量小组及人员授权。为确保联测工作正常开展及工作对接,应要求工程参建各方安排专人成立联合测量工作小组,各参建单位还应对小组成员进行书面授权,作为参与联测及确认联测成果的唯一有效人员。

③测量设备标定。为保证测量精度,应在实施前检查测量设备标定证书,并通过测量校验设备精度。

④测量过程控制。一是控制点检校测量。测量控制点为开展联测工作的基础,在联测工作开展前,应对照测量控制点交桩记录表对控制点进行校验测量。二是每日两次控制点回测检验。为保证测量工作的准确性,联合测量组在日常测量工作前利用地面控制点对测量设备进行校准。日常测量完成后,再次进行控制点回测,确保测量工作质量。三是测量过程微信群实况通报。为保证测量过程公开透明,联测小组除了应全程跟进联测过程,还可以通过拍照、录像等方式适时记录,并在微信工作群适时公布联测过程信息。

⑤数据存储、传递及处理。联测结束现场拷贝数据。为了保证联测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确保每个参与人员都能保留第一手原始数据,一旦日常联测工作完成,联测组成员需要将原始数据复制到自己的现场U盘上。数据处理后再次传递确认。联合测量单位每天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将原始数据发送至各参与单位指定的邮箱,并将原始数据上传至微信工作群,供其他相关人员下载和查阅。

⑥联测结果报告的处理和确认。联合测量的原始数据由与测量仪器配套的水深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并转换成用于测绘的数据格式。相关数据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至每位参与者指定的邮箱。同时,将原始数据上传到微信工作群,供其他相关人员查阅、审核;联合测量数据经各参与方确认无误后,由此进行成图工作,成图后再次上传至微信工作群供各参与方复核确认;联合测量成果文件印刷装订完后,各参与方需再次签章确认,确认完毕后各执一份。

5.3 河道清淤底泥去向证明——一车一船一票两台账精细化管理

河道底泥清挖后通过密闭汽车或者泥驳船运输至底泥处理厂进行处理。为确保底泥清淤及运输去向可追溯,我们创建了“一车一船一票两台账制”,实现了清淤及底泥处理过程精细化管理,使得整个施工过程原始记录工作规范有序、记录齐全、数据清晰,说明如下:

制定规范化的原始记录管理办法。按照“一车一船一票两台账制”的指导思想,制定了清淤及底泥处理原始记录管理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河道清淤及底泥运输管理流程

该流程核心内容概括为“人车两备案,一车(一船)一票两台账,视频监控核图像”,具体通过“车(船)信息备案、人员签字笔迹备案、每日施工计划报送、车船凭票发出及拍照留底建立发车(船)台账、凭票进底泥厂拍照留底建立接收台账、两台账信息核对印证”等手段,凭借图文并茂的原始记录和多方签章确认等措施,对于清淤过程、底泥运输及接收、底泥处置整个过程做到了全方位监控,并形成相应原始记录,数据清晰、规范有序,使得整个施工过程可以有据溯源。

5.4 底泥处理产出物去向证明——消纳回执

底泥处理产出物余水达标检测后排入河道,而余土(泥饼)及余沙则运送至经招标确定的消纳场所进行消纳处置,消纳场接收后出具消纳回执,记录接收方量、日期、来源等信息,该回执作为核对底泥厂出厂余土(泥饼)及余沙的凭证。

5.5 底泥处理产出物重复计量规避措施——视频监控系统应用

基于底泥处理厂24小时连续生产,通过肉眼难以判断各批次待测产出物是否重复计量。我们确定了借助视频监控系统辅助在线实时监控,视频监控系统由8个摄像头、电脑、刻录一体机组成。摄像头覆盖进场底泥及出厂产出物所有通道。监理人员坐在视频监控室,利用实时抓拍、录像存储、录像回放等功能,可实现对底泥进厂和产出物出厂情况全天无死角监控。通过视频监控系统的成功应用,使得施工生产和现场管理规范有序,实现管理透明化,确保进厂底泥和出厂产出物工程量数据的真实性,见图2。

图2 茅洲河底泥处理厂视频监控系统图

6.监理效果

通过上述清淤施工四个原则、联合测量工作机制、河道清淤“一车一船一票两台账精细化管理”流程、消纳回执、视频监控系统应用等组合型措施,取得了如下显著效果:

(1)对河道清淤及底泥处理全程规范化、精细化和标准化管理,管理效果得到了建设单位和政府监督单位的一致肯定和高度评价。

(2)上述管理理念、思路和管理成果高度契合国家环保督察对于底泥处理管控要求。

(3)上述各项措施目前已在深圳市水务工程中得到推广应用。

7.结语

河道清淤及底泥处理在当前水环境综合整治和治水提质项目中普遍存在,因项目边界条件各不相同或者环境条件复杂多变,为河道清淤及底泥处置监理带来较大挑战,如监理单位不能采取针对性强且有力的措施实施管控,将面临极大的计量风险、审计风险和环保督查风险,本文通过项目实践为该类工程监理监控提供了可参考的范例。

猜你喜欢

清淤底泥河道
河道底泥脱水固化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
河道里的垃圾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底泥吸附水体中可转化态氮研究进展
幂律流底泥的质量输移和流场
某河河道演变分析
德兴铜矿HDS底泥回用的试验研究
板集煤矿主井井筒快速清淤施工技术
城市排水系统沉积物特性及清淤方式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