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甲堂:蔡和森在这里下定决心改造社会

2021-08-05

文萃报·周五版 2021年24期
关键词:永丰蔡和森辫子

1931年8月4日,蔡和森在广州军政监狱英勇就义,生命定格在了36歲。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蔡和森以短暂而辉煌的一生践行着救国救民的伟大抱负。

娄底市双峰县井字镇杨球村的光甲堂,朝迎旭日,暮送夕阳,承载了蔡和森与其妹蔡畅的童稚时光。2013年,光甲堂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蔡和森1895年生于上海,1899年,蔡和森父亲蔡蓉峰、母亲葛健豪从上海回到湖南买下光甲堂定居。1900年5月14日,蔡畅诞生于这里。光甲堂为典型的砖木结构和穿斗式梁架结构建筑,总面积550余平方米。故居坐落在一处小坡上,绿树掩映,郁郁葱葱;门前两口水塘,芭蕉戏水,瓜蔓滋长。故居为一栋一纵三横的清末湘中山区普通农舍。

因少年时代家道中落,蔡和森不得不去辣酱店当学徒,每天承担着繁重的劳动。对劳动人民的苦难感同身受,促使他萌生了改造社会的最初愿望并决定弃商读书。

进入永丰国民初级小学读书时,蔡和森已经16岁。因为年纪大,大家都嘲笑他为“太学生”,他也因此更加珍惜读书的机会。1912年,蔡和森跳级进入双峰高等小学读书,其时正值辛亥革命。他不仅参加了宣传队,还以实际行动响应革命主张。在永丰,蔡和森第一个剪掉辫子。经过他的动员,母亲、父亲、妹妹蔡畅都把辫子剪了。一家人剪辫子的消息,在永丰街上不胫而走,很多人都跑到他家来看热闹。蔡和森的母亲便抓住机会,号召乡亲们剪辫子、反满清。这样,在蔡和森一家的宣传和影响下,永丰镇上的男女老少,都陆续剪掉了脑后的“尾巴”。

赴法国留学后,蔡和森阅读了上百种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的书籍,并逐渐坚定了以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社会、挽救民族危机的信念。留学期间,蔡和森曾给毛泽东写过两封长信,阐述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认识。他认为,中国发生的问题,不是现社会制度所能解决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毛泽东复信,称赞他的主张“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同”。

(据新湖南客户端)

猜你喜欢

永丰蔡和森辫子
一封信发出“成立中国共产党”的先声
蔡和森:用生命践行立下的誓言
蔡和森:“最后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
外婆的辫子
基于“非遗”活态传承的永丰农民画主题旅游开发研究
黑龙江省宾县永丰陶粒用板岩矿地质特征及开发利用方向研究
中国革命的“普罗米修斯”蔡和森
长辫子老师教认字
最长辫子
《妈妈的辫子长又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