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齐鲁样板村“西唐答卷”的成功实践与思考

2021-08-05于清

当代农村财经 2021年5期
关键词:成功经验

摘要: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的指示精神,山东省济南市开展了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建设。西唐村是平阴县玫瑰镇一个基础落后的小山村,短短一年多时间,华丽转身蝶变成一个生态淳朴、石巷石色、精致幸福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本文总结了西塘村的主要做法,并对西唐村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的成功经验进行思考,以对各地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借鉴。

关键词:西塘村 齐鲁样板 成功经验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时强调,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山东省济南市开展了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建设。2020年年底,在济南市聘请第三方验收评审中,平阴县西唐村在全县11个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中荣摘桂冠。这份厚实的乡村振兴“答卷”,对各地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借鉴意义。

一、西唐村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的成功经验

(一)聚力协作,迅速建立一个前沿推进机制

根据全市“万名干部下基层”工作总体部署,济南市乡村振兴服务队平阴一队自2019年7月进驻玫瑰镇。平阴一队派出以县发改局二级主任科员、副队长于清为组长,市农业局高级工程师魏海峰为成员的服务组,进驻西唐村服务“齐鲁样板村”建设,同时玫瑰镇党委派出副镇长展昭强包挂西唐村。大家紧密配合,通力协商,共同谋划西唐村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建设大计。

首当其冲的是,健全机制,强力推进。服务一队积极协调办事处、包村干部、乡村振兴助理员,与村两委成员、施工单位等,组成“玫瑰镇西唐村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建设指挥部”。指挥部设在村部会议室,一经成立就立即行动起来,定制度、建规范、明规矩,相继成立宣传小组、工程质量监管小组、资料整理小组等,明确分工,强化措施,统筹推进。指挥部实行“周例会”制度,周一上午召开,主要由村两委、施工单位汇报建设进度、提报存在的问题,以及意见建议。然后,由指挥部研究解决方案,策划部署下周建设任务和应注意的问题。指挥部“周例会”有详细的会议记录,一年多时间,共召开推进例会97次,为西唐“齐鲁样板村”又快又好地圆满建成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指挥部筹划成立西唐村乡贤理事会,广聚贤才,献言献策,凝聚力量,共谋乡村振兴大业。动员一切力量,凝聚强大合力,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良好局面。正如西唐乡贤理事会会长张秋林先生在成立大会上的一首小诗,道出了大家的心声:“山里山外西唐人,同心同德齐发奋。立志建好样板村,筑梦路上向前进!”

(二)强力引导,积极发挥两方面作用

根据“玉带玫香”省级示范区总体规划,西唐村被列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当时的情况是:村两委班子年龄偏大,精神不振,工作积极性不高,畏难发愁情绪严重;村集体收入不足2万元,村基础设施落后,道路不畅,泥泞不堪,连基本的户户通都没实现。面对这种现实,指挥部积极与党员干部座谈交流,鼓劲打气沟通思想,积极发动,参加两委会、党员会、群众会等60多次,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抢抓机遇,树立目标,增强决战决胜样板村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1.充分发挥村两委干部和党员的带头作用。指挥部首先与村两委干部沟通交流,然后召开村两委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尤其发挥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提高政治站位,抢抓发展机遇,全力打好村庄振兴攻坚战。在此基础上,利用“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多种形式,多次召开党员会,讲形势、讲任务、讲奉献,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建言献策、出力流汗,做乡村振兴的带头人和助推器。

2.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主体作用。指挥部意识到,样板村建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广大群众的力量。通过召开群众大会、广播宣传等,广泛发到群众,调动激发群众参与样板村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积极教育引导群众,追梦途中,解决温饱、实现小康之后,再续振兴乡村梦。群众从开始的漠视观望到理解支持再到热情参与,实现了从旁观者到主人公的转变。样板村建设涉及的修建连村路占用土地、清理玫瑰花、村内通街拆除房屋等工作,都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为乡村振兴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三)谋力行稳,大力强化三项措施

1.加强调研摸实情。指挥部在宣传发动的同时,积极深入西唐村加强调研,通过走街串巷、座谈了解、查看家谱等方式,最大限度掌握村情民意,了解风土人情,熟悉地理风貌。该村大约形成于明代,以张、赵、丁、孙姓居多,现有村民162户,538人,党员23人,耕地面积906亩,主导产业为玫瑰花以及小米的种植。

2.学习借鉴谋思路。指挥部有关人员参加了浙江安吉等地的参观学习,通过进乡村、听介绍、学理论、谈感受,真切感受到青山绿水中风韵独特的美丽乡村、厚重的文化底蕴,以及承载的美丽乡愁。多次邀请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毕强、原平阴博物馆长翟建平等专家学者指导西唐样板村建设,积极与他们探讨交流,悉心听取各方建议,认真分析研究。组织村两委及有关人员,到淄博市韩家窝村、长清区方峪村、孝直镇孝直村、榆山街道翟庄村等地参观学习,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拓展思路。

3.因地制宜定规划。西唐村是玫瑰镇翠屏山下玉带河畔一个典型的小山村,古朴的石墙,方拙的石窗,泛光的石路,沉降的石塘,以及由此构成的点、线、面,加上诸多树木的掩映点缀,形成一幅幅立体多姿的“石韵”特色画。完成这些杰作的,正是本村历经沧桑技艺精湛的的老石匠。大家一致认为,西唐样板村规划,必须根据村庄历史风貌、地理环境等实际情况,不搞大拆大建,立足现有基础,以“古拙”为基调,保留山村特色,挖掘本村老石匠传统工艺,砌石墙、碴墙帽、铺石路、拱石门,展现“拐弯抹角”功夫,还原“石韵”风貌,打造“石巷石色”的齐鲁石韵样板村。

(四)致力精品,认真把握四方面重点

1.突出时代性,高度提炼村庄主题。村庄主题就是这个村的特色,是这个村的根和魂,一切设想、规划、建设、经营都要围绕这个主题去拓展安排。要本着尊重历史、立足现在、放眼未来的原则,去构思、谋划、提炼乡村总体规划的主题。西唐村民风淳朴,崇贤尊仕,既有许多政界人士,更有商界巨贾,加之此地依山傍水,生活闲适安逸,经过反复琢磨研讨,特别充分考虑村庄发展空间,经过反复推敲,指挥部将西唐村发展主题确定为“齐鲁石韵,福地西唐”。“石韵”,是一种特色,就是凸显石頭的特色韵味;“福地”,是一种切身感受,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充分体现了便民利民为民的幸福初衷。

2.体现层次性,创新规划整体格局。西唐村在明代形成村落之后,临玉带河而居,地势低洼,密闭拥挤,空间狭小,其后放弃此地,向山上发展,在东部形成残垣断壁的老村遗址景观,据此建成“西唐往事”遗址公园;村西老村居,石房子依山而建,参差错落,以“小庙遗址”为中心,向周围拓展,形成石巷石色的山村景观,据此设计“西唐印象”石韵公园;两个景观中间,是村部党群服务中心、村民文体活动广场所在地,是村庄政治文化生活的中心,据此建设“西唐家园”。全村形成“西唐往事、西唐印象、西唐家园”的“三园”景观格局。“西唐往事”的“残”,“西唐印象”的“韵”和“西唐家园”的“新”,三个层次,三个阶梯,三处景观,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时间有先后承接,景色呈对照映衬。中间宽阔靓丽的广场,特别是大气磅礴、色彩艳丽的幸福大舞台,與周围的古朴厚重形成鲜明的对照,可谓“万丛绿中一抹红”,而矗立在广场汉白玉底座上,高高飘扬的国旗,更显得庄严肃穆!

3.围绕文化性,匠心构思景点特色。首先,彰显主题。在村北村南路口,用本村山上的特色石材---鱼籽石(寓意富裕美满)作为村标,与村内色调一致,相得益彰。在广场中间,用水刷石设计一个直径3.65米的红色大圆,里边是一个彩色的“梦”字,寓意365天,天天追梦,将广场命名为“圆梦广场”。在小庙遗址下面,有一棵北方稀有古树——栾树,附近石墙罅隙中,顽强生长着几棵近百年的酸枣树。“栾”谐音“鸾”,联想鸾凤和鸣、龙凤呈祥,有婚配佳偶之意;枣树,寓意“早生贵子”;再植上银杏树,寓意“白头到老”,成婚、生子、平安一生,奉献社会,这就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据此将此地设计打造成“三福园”景点。其次,拾补新景。原来景点没有水的设计,有山无水不灵动,山智水仁,合和相依,山水元素,缺一不可。于是在“西唐印象”台地公园中,增加“水墨”色彩,依山设计了蜿蜒的溪流,增加了石嘴吐水的画面,绕过乡村记忆馆,顺流而下,正好流向古老别致、石岸沉降的小石塘,设计打造成“曲水流塘”新景点。最后,就景赋新。翠屏山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翠屏姑娘和刘郎的故事》,西唐是翠屏山的东大门,村路直通翠屏山宝峰寺,于是将村内路边一处旧房,打造成“翠姑茶馆”,既增加了浪漫色彩,又给群众增加了休憩之所。通过创意策划,最终打造成“一环(连村路与原村路)——两点(南、北村口村标景点)——三园(西唐往事、西唐印象、西唐家园)——十景(曲水流塘、三福园、乡村记忆馆、小庙遗址、飨食馆、小石潭记、翠姑茶馆、幸福大舞台、小桥子说书场、秋林映翠)”的大美西唐新格局。

4.坚持协调性,统筹推进五大振兴。指挥部深刻认识到,产业振兴是基础,是实现强村富民的关键所在,必须下大气力抓好。通过村两委大量工作,大力发展玫瑰主导产业,提高村民收入。鼓励村民入股,村两委注册成立了工程公司,年收益近30万元。利用上级资金100万元,依托天源玫瑰等大企业,新上以玫瑰花加工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同时,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出彩人家评选等活动,积极推广文明积分制、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做法,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二、西唐村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的思考

(一)必须坚持广泛发动,切实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乡村振兴,无论是产业、人才、文化振兴,还是生态、组织振兴,都离不开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在党员干部带头的基础上,必须营造浓厚氛围,广泛发动群众,让群众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只有广大的群众的自觉,才能最大限度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全体人民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乡村振兴局面。

(二)必须坚持因地制宜,进一步保留乡村记忆韵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立足实际,深入调研,科学规划,通盘考虑。统筹谋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能源、生态环境、文化发展等主要布局,科学规划,精准施策。同时,加强乡村风貌整体管控,充分维护原生态村居风貌,保留乡村景观特色,保护自然和人文环境,注重融入时代感、现代性,建设富有地域特色、承载乡土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美丽乡村,“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

(三)必须坚持科学规划,进一步提炼村庄主题

村庄建设,规划先行。历史较悠久的传统村落,一般历史积淀厚重,特色明显。规划建设,就要尊重这种传统,凸显这种特色,注重规划的层次性、区域性、发展性。怎样去设计这个规划,围绕什么去考虑出台这个规划,这就需要先去确定该村发展的“主题”。这是村庄规划、建设、发展的“灵魂”,必须精心提炼村庄的发展主题。例如,西唐村的“齐鲁石韵,福地西唐”主题,其景点“三福园”“幸福大舞台”“圆梦广场”等,正是对主题的最好诠释。

在此基础上,西唐村依西高东低之地势,将其分成三个片区规划建设。在中间“西唐家园”规划建设中,大胆植入现代元素,将“文化大舞台”设计得“高端洋气”,用了大红颜色,与其余两个园子的古朴厚重,形成鲜明对比,充分显示了而今群众火红的日子、幸福的生活,又与“福地”的主题相呼应。

(四)必须坚持五位一体,协调推进全面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科学有序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乡村振兴服务队平阴一队)

责任编辑:欣文

猜你喜欢

成功经验
湖北省各地市县未成年人优秀阅读案例成功经验分析与启示
大师是这样炼成的
世界杯预选赛电视新闻报道研究
上海锦江酒店集团海外扩张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英国现代学徒制的深度剖析
以“法”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案例:法国的经验
凝心聚力,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
浅谈香港职业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美国早期“赠地学院”的成功经验及其对我国农业高等教育的启示
湖南当代戏剧编创纵横谈